本次程昱等人一行倒也巧了,當初蔡瑁是被楊銳部衆擒拿住過的,只不過幾人相互都沒有見過,因而各不相識。
不管如何,劉表病重之事被推斷確定,待到程昱、趙雲、御宿勘兵衛安安穩穩地返回洛陽皇城,楊銳聽過具體情況之後,便決定立即控制南陽郡。
對此,程昱、趙雲、御宿勘兵衛以及其他在場之人也紛紛表示贊同,劉表病重即使並未證實,控制南陽郡也是楊銳早晚要做之事,而且此時時機也早已經成熟。
控制南陽郡是當初楊銳在荊州攻略之時就曾經做過的事情,只不過由於後來原力大潮的來臨,楊銳主動退出大部分南陽地域,以便在原力大潮之中提升部衆士卒勢力。
後來即使楊銳大軍退去了,劉表部衆也沒有派人接管太多的領地,只是象徵性地控制了臨近襄陽郡的幾座縣城而已,應該是用作預警、緩衝之用。
此時楊銳要再次控制南陽郡,首先想到的便是張繡和賈詡這對老搭檔,此時兩人都在河間郡駐紮,幫助楊銳治理北地。
話說賈詡好像就有一種叫做“沉默”的本事,他來投楊銳的時日已經不短了,從原力大潮發生之前就與張繡一同投了過來,當初楊銳自是大喜,但是過後就沒怎麼想着去用賈詡。
這一點也正如史實和演義之中賈詡的表現一般,不到關鍵時刻都是不出場的,可能也不怪楊銳等不會用人,而是賈詡的特性就是如此?
其實在此前交予荊州的聖旨之中就已經提到了,要劉表出兵江東孫堅,這是最爲主要的一條,不過在此之前聖旨之中也是有着其他陳述的。
首先是對劉表治理荊州的業績進行了肯定,同時也提了一些不輕不重的問題,而且數量還不少,其中一條就是南陽郡缺少治理。
後者蔡瑁的關注點並不在這裡,因而在看過聖旨之後,只以爲是東海王楊銳要挾其荊州出兵江東孫堅,但是卻對其他內容並沒有多細究。
眼下這會兒楊銳卻是直接承接聖旨之上的說法,再次假借漢室小皇帝劉協的名義出了一道聖旨,聖旨之中詳細論述南陽郡不治已久,荊州劉表看起來已經沒有這個能力,只能另派他人前往南陽郡管治了。
於是楊銳輕輕鬆鬆就將自己人給安插了上去,人選方面自然不用考慮其他人了,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出發點,直接將北地槍王張繡和鬼才賈詡復又派遣到了南陽郡宛城。
張繡和賈詡在南陽郡是有着根基的,這是其一;再者兩人曾經與劉表經行過同盟,對於荊州事務也更加熟悉一些,就像當初針對荊州的得月計劃,便有着賈詡與張繡兩人積極的參與。
當然了,兩人只是楊銳入主南陽郡的先鋒罷了,負責先收拾收拾爛攤子,隨後真正有所行動的時候,再繼續派遣其他人進入南陽郡即可。
而且人選方面楊銳也已經考慮了個大概,北地槍王金槍張繡先遣入南陽郡,隨後銀槍趙雲是楊銳首要考慮之主將,水軍方面則有與北地槍王張繡有舊交的太史慈。
屆時鐵三角一般的三名大將聯手,謀士方面甚至有個鬼精靈的賈詡已經足夠了,或者不再派遣其他人都可以做到穩奪荊州。
楊銳這邊商量妥當,隨即便將張繡、賈詡從河間郡調集到了洛陽皇城,部衆士卒、輜重後勤也在陸續準備之中,聖旨也已經使宦官小黃門送往了荊州方向。
而本次聖旨可沒有享受“傳送+飛行”的待遇,估計聖旨到達襄陽城的時候,楊銳這邊估計已經出兵接管南陽郡了,若是劉表真得病重,不定會不會被氣得一口氣上不來而就此從遊戲世界歷史舞臺退場。
南陽郡接管事宜準備妥當,估計也不會遇到什麼戰事,即使遇到戰事也應該只是小規模的衝突,荊州劉表現在有沒有應對戰事的精力都說不定。
楊銳準備南陽事宜的同時,也與劉表長子劉琦進行溝通,此前雙方就在互派使者上達成了共識,以便雙方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
不過發揮作用的還是楊銳一方的使者,因爲有着空靈密忍作爲同傳消息的渠道,楊銳這邊方一做好決策,便使御宿勘兵衛第一時間通傳在江夏的空靈密忍部衆士卒。
江夏空靈密忍部衆士卒就陪伴在己方使者身旁,自然是第一時間便可以知會劉琦一方,而劉琦消息傳遞過來的時候,至少也是一兩天時間以後了。
遊戲世界背景之下,不排除有着一些有效的通訊聯絡方式,包括信鴿之類,很大程度上都是十分便捷的,但是能夠比得上倭國文明區域忍者傳遞消息效率的還真不多,只能說每個文明區域都有自己的所長吧。
類似的還有魔法文明區域的一些途徑,可以通過某些特定的魔法,將消息第一時間傳遞很遠,類似於即時通訊了,也是非常厲害的手段。
遊戲世界到得當今階段,楊銳也不擔心劉琦會對己方即時通訊的手段有所防備了,甚至適當地展現實力對其他勢力而言也是個震懾。
就像現在楊銳手中的“空軍投彈”部衆一般,幾乎所有的勢力都是清楚楊銳有着這麼一支部衆的,又沒有很好的應對方法,本身早已經成爲了一種威懾手段。
在楊銳的知會之下,劉琦迴應也是做好了隨時出兵的準備,與南陽楊銳部衆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從而進行“逼宮”,幫助劉琦獲取到荊州州牧的繼承地位。
當然這是劉琦的打算,而楊銳部將們則建議楊銳,要以適時的方式首先挑起荊州內亂,不管劉表是不是病重,都讓他坐穩病重的名號。
楊銳一直感覺油層薄薄的窗戶紙沒有捅破,這個時候他也終於明白了幾名部將的用意,針對荊州劉表的行動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同時楊銳也感觸到了,遊戲世界到了當前階段,自己的決策也要遵循內心最深處的目標,以大勢爲重,而不能再受到個人感觸的太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