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獻策玲瓏臺

聽聞“蓬萊殿詔見”,中書省好些官員的目光都集中在賀湛身上,羨慕有之,妒恨有之,不以爲然有之,但起身阻擋賀湛去路者只有一人——右諫議徐加縝,他是天子親政以來才被擢入中書省,並非蜀王黨,卻是固執的正統派,因杜漸宏枉死,不少正統派深覺寒心,開始質疑當今天子是否賢明足夠宜承大統時,正是徐加縝挺身而出,斥責諸位不忠不義,他的主張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臣子之死質疑君上與謀逆無異,這樣的理論當然不足以服衆,但顯然甚得天子之心,當親政之後,讚揚徐加縝讜言嘉論、黜邪崇正,當勝任諫議得失、侍從贊相。

“賀澄臺既爲中書舍人,理當克守四禁之令,聖上既已親政,何故仍奉太后之詔聽令於內闈?”徐加縝這是當衆阻止賀湛奉詔入見於太后!

鑑於這位職階較自己更高,賀湛以禮相待,然而心裡對徐加縝卻十分不以爲然,什麼讜言嘉論、黜邪崇正,用在此人身上,真真污穢了這兩個浩然正氣的詞語,徐加縝固然爲正統派,歷來主張太后退政交權,然則卻並不是賢良方正,只不過他阿諛奉承的人是天子而已,看看他的主張——廢止太原新政,加重賦稅以備戰耗軍需,反對受降嶺南叛軍,力諫將懷恩王及匪衆處死,等等政見有哪一條真正利於社稷?維護的不過是強權及官宦集團的利益而已。

這樣的人,甚至比韋元平、謝饒平之流更加不堪,將來若權傾朝野,必定禍國殃民。

是以賀湛當然不會信服此輩阻攔,雖謙恭有禮,卻也當衆反駁回去:“聖上雖已親政,太后卻仍執主軍政,既詔見卑職,卑職怎敢稽緩違誤?”

行禮之後,揚長而去。

徐加縝臉色鐵青,憤憤而言:“不盡其忠,如亂臣賊子之惡,中書省竟容此奸歹狂徒掌制誥,可謂中書令失職!”

現場仍有不少官員隸屬太后黨,聞言豈肯罷休,一言一句與徐加縝展開爭論,諫議大夫雖有蜀王黨援助,終究難敵太后黨人多勢衆,可徐加縝用在嗓門高,雖道理辯不過,氣勢卻佔了上風,以至於賀湛走出老遠,還能聽見此人的咆哮聲。

這日雪勢漸急,團團墜落,迷茫了天地之間,遮擋了烏瓦金麟,賀湛跟着宦官一路走進篷萊殿,駐足在玲瓏臺外的時候,衣肩上早已染白,在等待詔見的時間,他拂去雪痕,舉目望向那冰晶般的壁內,可見紫蘿妖嬈、花團錦簇,牆裡牆外恍若兩個季候,他當然不爲這樣的異景稱歎。

光是修建玲瓏臺,花耗不下百萬金,僅值務在玲瓏臺的花匠,多達數百人,更不提耗廢地暖炭熱,據聞乃各殿總和,韋太后爲了打造異於時節這間花房,消耗錢財無數,國庫內庫,又豈能不捉襟見肘?

可太后對於玲瓏臺的建成卻沾沾自喜,下令翰林供奉寫詩賦爲贊,擇最爲優佳一篇《仙館賦》,印傳各道,用意是想讓大周臣子盡知大明宮中篷萊殿,“聖母”所居之處竟有若仙境,這不是人力所能達成,是乃上天恩惠大周社稷,玲瓏臺之主韋太后,儼然成爲天神在人間的代名詞。

於是不少百姓,竟然相信玲瓏臺乃上蒼神靈脩建,太后爲天神轉世,普天之下,古往今來,唯有太后能享此殊榮。

賀湛並不常被詔見玲瓏臺,事實上這還是他首回仔細目睹這處堪比仙居的館閣,然而他的內心卻充滿了諷刺,何來靈草仙葩?花草皆爲世間常見,只不過因爲炭暖恆溫,逆時而盛,草民無知聽信吹噓也就罷了,不知韋太后何來沾沾自喜。

賀湛甚至不想進入這間館閣,倘若此處所耗錢財,用於戰事,建置邊塞關城,何愁突厥復國,蠻夷日盛,邊關百姓屢受劫掠之禍,乃至於如今國祚將毀,江山日危?

但公正的說,盛世之治的消褪,軍事力量的薄弱,不應由韋太后擔當首要責任,禍根隱患,實乃明宗帝時便已埋下。

然而韋太后這個執政者,非但無視謬政,甚至異想天開以爲蕩平內亂,就足夠讓萬國來朝,蠻夷屈服稱臣,以爲修建一座“神蹟”,便能贏得天下歸心。

賀湛幾乎都想將自己手中的策論,三兩下撕毀在玲瓏臺外,或者是扔在韋太后臉上更加暢快?

暢快是暢快了,意義何在?

他這時不由連對自己也暗暗嘲笑:已過而立之年,卻比年輕氣盛更失平靜,賀湛呀賀湛,你還真是越活越回去。

並沒等多久,高玉祥親自來宣見,賀湛除履,羅襪踩在氈毯上只覺一陣熱暖藤蔓一般在體內攀爬,他低着頭,趨步上前,這些都是朝見時的禮儀,不管官員心中是否情願,面見君上時都必須以此謙恭的姿態——眼下面見太后也當如此。

一絲不苟行禮納拜,得“免禮”之許,方能跽坐着,先呈諫策,再經許可,又才能侃侃闡述補充見解。

韋太后這時已經厭煩了看閱那些對仗公整、詞藻深奧的諫策,故而並不細看,只用耳朵細聽。

“臣,賀湛奉令,促成與突厥罷戰議和……”

賀湛剛開了一個頭,就被太后打斷了:“套話就不用說了,澄臺,此乃私議,不需記檔,你也不用那麼多修辭,如今聖上已然親政,可因蜀王及黨徒蠱惑,但凡我之主張,聖上均有駁論,他急於掌權立威,卻不顧社稷民生,比如廢除太原新政,就何其荒謬?然而議和之事務必達成,所以我想聽聽你之計策,怎麼做,才能讓和談之政順利通過朝議,沒有那多節外生枝。”

賀湛果然摒棄了那些套話:“臣以爲,蜀王若感主張議和,確爲益於社稷之良策,有利於聖上贏得人心所向,威信增重,必定會大力支持,率先主張,那麼議和之政便會減少許多阻礙。”

“然而賀珅不少黨徒,包括那些正統派,可歷來主戰,又怎能輕易改變主張?”太后蹙眉。

“太后恕臣直言,衆多朝官從前主戰,乃因突厥五部議和所提條件,如割據安北等地、大親王參與我國國政,氣焰太過囂張,毀辱我朝國威,太后以百姓社稷爲重,以仁德爲先,主和,甘當懦弱之斥,蜀王等等眼中,卻更重君國權益,怎會爲了平民百姓留污史筆?是以他們主戰,乃名利爲重。”

這話雖說指出了太后兩回與突厥議和的謬錯,卻巧妙的把太后關懷民生百姓聯繫在一起,甚至還高尚到了不懼留污史筆的層面,多麼大義凜然?當然不會讓太后惱怒,只見她脣角終於露出了笑容,同時眉心緩張。

賀湛並沒有擡眼觀望,只稍稍一睨高玉祥滿意的神色,便知自己這話並不讓太后感覺逆耳,繼續侃侃而談:“故而此番突厥議和,萬萬不能僅靠謝六娘手書便提議朝堂,否則失之誠懇,怎麼讓蜀王相信突厥真乃投誠?而要想讓蜀王主張議和,必須利於君國,如此才能讓聖上名利雙收,贏得人心所向。”

太后頷首:“繼續說。”

“一,突厥必須遣使節上呈降書,這是議和先決條件,我國先受降,方能議和;再,突厥上呈降書同時,必須從安北撤軍,至於由五部割據之州城,必須交還我國;更,突厥既降,當對我國稱臣,納貢戰馬、鋼刀,如天竺、大食等資助突厥者,亦必須遣使告罪,上獻賠金。”賀湛一氣呵成:“突厥承認戰敗,若肯納貢,縱然賊心不死,求和乃權宜之計,短期之內亦無能力再行兵犯,奪其戰馬武器,是爲防範出爾反爾;若突厥爲求和,逼迫知天竺、大食等同盟賠償,同盟即毀,天竺、大食等今後必定不會再支持突厥,甚至可能反目成仇,分裂聯盟,於君國有益,降服突厥,更爲社稷之功,不僅聖上、蜀王,相信便連文武百官,亦不會反對議和。”

“此計可行!”韋太后大喜,她當然不會希望突厥出爾反爾,至於天子是否會因主張議和收買人心,那也不足爲慮,因爲只要安北戰事結束,數十萬禁軍便能調返京城,韋太后就有了底氣與蜀王黨決戰。

賀湛獻計成功,憂慮卻並沒有消減,因爲他明白阿史那奇桑決不可能接受如此苛刻的議和條件,他的求和,分明就是權宜之計,又怎會當真斷絕捲土重來的基礎?他如此獻計,根本便是不希望議和促成,但他同時也明白,奇桑爲了得到喘息之機,必然不擇手段。

僅靠猜測,賀湛無法確斷奇桑的全盤陰謀,無法防範未然,他能做的也僅只如此了。

高玉祥送走賀湛,折返玲瓏臺,見太后滿面振奮之色,這宦官也喜笑顏開:“賀舍人果然不負太后寄望,他這計策,可謂一舉兩得,既能促成議和,又能重創突厥,突厥若重新向大周稱臣,豈非太后任人識人之功?誰說姚將軍不善領軍作戰,起初反對之人,這回可就是自打嘴巴了,更有受降懷恩王,聖上與蜀王可是持反對意見,但多虧太后堅持先平息內亂,調安寧伯增援,方能致使突厥降服,聖上不過主張議和而已,歸根結底,功勞仍在太后,這可是天下皆知之事。”

“所以,當突厥使臣提出處死賀珝,天子與賀珅爲了達成議和,更加不會拒絕,這不是一舉兩得,這是一舉多得!”韋太后簡直就是喜出望外:“若說這法子,倒也簡單,不過我起先疏忽了賀珅求勝心切,以爲他既從前主戰,這回也會主戰到底,還是賀澄臺堪破了賀珅爲何主戰,並不是專爲與我作對。”

“太后若滿意,豈不奴婢也該討賞?”高玉祥笑道:“若奴婢緊跟着再商量徐世子,指不定徐世子有其餘諫策,二人爭執不下,太后且得難於抉擇呢。”

“賞、賞、賞!”太后大笑:“就賞你兩枚金瓜子,你那機巧,也就值這點子好處。”

高玉祥自然不嫌賞薄:“太后就算賞兩枚葵瓜子,也是榮耀。”

可就在這日,高玉祥歸去私邸,卻有一訪客不告登門,徐修能是也。

第1106章 如果這還不應悲憤第388章 計逞第379章 對峙紫宸殿第1155章 又是一對夫妻第1039章 你該恨我第396章 水亭私聚第1314章 皇后亦陷囹圄第1351章 不讓退辭第1114章 寧死不爲喪家犬第804章 噩耗到第1036章 關心則亂?第243章 從六娘到璇璣第349章 演第594章 必救林昔第341章 莫大隱患第205章酣暢淋漓的棋逢對手第1267章 允見盧媛第1216章 求子第837章 聚會玉管居第496章 大勝第384章 盧銳就要倒黴第630章 高高在上第759章 詔令至第493章 誤解很致命第344章 天子賜,亦敢辭第975章 送別居然能強迫第224章 生死無常,公允不存第1189章 予爾稻草,戕可救命第1154章 周文君第210章 誰是居心不良第143章 罪有應得第563章 還是揭發了第808章 意料之中的推脫第1271章 舉觴上壽第111章 潰不成軍第352章 再歸宮廷第68章 見過第791章 真正用意第1130章 佈局第1346章 馮美案第662章 兩撥訪客第313章 煞克之謎第408章 和想像完全不同第301章 別苑密謀第831章 元氏拜壽第1356章 醉話第732章 原告陳辭第1380章 真是善後第1079章 人心易變第331章 還有個“小幫手”第231章 問審對質第229章 又死人了第520章 陸離挖坑第1216章 求子第663章 玉管居第362章 阮郎“癡”,事態急!第58章 被“麪糰”咬了手第1356章 醉話第86章 相斷第339章 原來是殺他第446章 擋箭牌第1028章 太后不少煩心事第601章 搬弄第923章 熱血少年第387章 晉王之計,竟難得婉約第185章 裴府舊奴第972章 衆口鑠金第170章 晉王妃人選第687章 怒火第1017章 至興卿來迎第1165章 寶器?禍害?第881章 真相第843章 菜餚第194章十一娘“訓奴”第843章 菜餚第386章 痛毆第24章 韋太夫人第276章 “閻王”鎮“小鬼”第711章 扈孃的妙用第750章 孟九嫂第313章 煞克之謎第1000章 總算來了第1386章 重審第1217章 準了?第1126章 篷萊殿之議第118章 晉王回宮第913章 倒黴的任氏第1119章 欲返長安第176章 成曲已晚第701章 原來竟是言情劇?第452章 要錢不要命第392章 暗殺第583章 晉王獲詔第286章 計“醒”盧銳第377章 南陽郡王第1180章 一套宅邸第1196章 浪中小館第424章 出風頭第41章 瑩陽真人
第1106章 如果這還不應悲憤第388章 計逞第379章 對峙紫宸殿第1155章 又是一對夫妻第1039章 你該恨我第396章 水亭私聚第1314章 皇后亦陷囹圄第1351章 不讓退辭第1114章 寧死不爲喪家犬第804章 噩耗到第1036章 關心則亂?第243章 從六娘到璇璣第349章 演第594章 必救林昔第341章 莫大隱患第205章酣暢淋漓的棋逢對手第1267章 允見盧媛第1216章 求子第837章 聚會玉管居第496章 大勝第384章 盧銳就要倒黴第630章 高高在上第759章 詔令至第493章 誤解很致命第344章 天子賜,亦敢辭第975章 送別居然能強迫第224章 生死無常,公允不存第1189章 予爾稻草,戕可救命第1154章 周文君第210章 誰是居心不良第143章 罪有應得第563章 還是揭發了第808章 意料之中的推脫第1271章 舉觴上壽第111章 潰不成軍第352章 再歸宮廷第68章 見過第791章 真正用意第1130章 佈局第1346章 馮美案第662章 兩撥訪客第313章 煞克之謎第408章 和想像完全不同第301章 別苑密謀第831章 元氏拜壽第1356章 醉話第732章 原告陳辭第1380章 真是善後第1079章 人心易變第331章 還有個“小幫手”第231章 問審對質第229章 又死人了第520章 陸離挖坑第1216章 求子第663章 玉管居第362章 阮郎“癡”,事態急!第58章 被“麪糰”咬了手第1356章 醉話第86章 相斷第339章 原來是殺他第446章 擋箭牌第1028章 太后不少煩心事第601章 搬弄第923章 熱血少年第387章 晉王之計,竟難得婉約第185章 裴府舊奴第972章 衆口鑠金第170章 晉王妃人選第687章 怒火第1017章 至興卿來迎第1165章 寶器?禍害?第881章 真相第843章 菜餚第194章十一娘“訓奴”第843章 菜餚第386章 痛毆第24章 韋太夫人第276章 “閻王”鎮“小鬼”第711章 扈孃的妙用第750章 孟九嫂第313章 煞克之謎第1000章 總算來了第1386章 重審第1217章 準了?第1126章 篷萊殿之議第118章 晉王回宮第913章 倒黴的任氏第1119章 欲返長安第176章 成曲已晚第701章 原來竟是言情劇?第452章 要錢不要命第392章 暗殺第583章 晉王獲詔第286章 計“醒”盧銳第377章 南陽郡王第1180章 一套宅邸第1196章 浪中小館第424章 出風頭第41章 瑩陽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