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排名大全一

三國人物排名大全

王侯篇

1曹操

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和文學家。年二十,舉孝廉,爲郎,歷任洛陽北部尉、濟南相等職。曹操。曹操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步擴充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佔據兗州,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爲“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後用其名以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元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進位爲丞相,率軍二十餘萬南下,展開了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死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爲魏武帝。曹操生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門弟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在所統治的地區內,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法接要》等書。曹操不僅在政治、經濟、軍事上表現了傑出的才能,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在演義裡被貶意描寫的曹操當之無愧的是三國最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2劉備

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爲三國蜀漢開國君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販鞋織草蓆爲生。黃巾起義時,劉備組織義兵,隨政府軍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因鞭打督郵棄官。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之際,劉備聯吳抗曹,取得勝利,從東吳處“借”到荊州,迅速發展起來,吞併益州,佔領中,建立蜀漢政權。陳壽: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爲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3孫權

吳國大帝。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后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他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發展造船業、連通臺灣、積極和印度等國外交、多次減免賦稅,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諸侯篇

1劉表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姿貌溫偉,少時知名於世,與七位賢士同號爲「八俊」。爲大將軍何進闢爲掾,出任北軍中候。後代王睿爲荊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爲輔。又進爲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着,招誘有方,萬里肅清,羣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江東孫堅,後又常抗曹操,是曹操強敵之一。然而劉表爲人性多疑忌,好於坐談,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後更寵溺後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權。劉表死後,蔡瑁等人廢長立幼,奉表次子劉琮爲主;曹操南征,劉琮舉州以降,荊州遂沒。

陳壽評曰:「袁紹、劉表,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

2呂布

呂布是驍勇善戰的漢末諸侯,先後跟隨丁原、董卓作戰,並最終殺死了丁原和董卓。成爲獨立勢力後,呂布與曹操爲敵,和劉備、袁術等諸侯時敵時友,最終不敵曹操和劉備的聯軍,兵敗人亡。呂布雖然勇猛,但是少有計策,爲人反覆無常,唯利是圖。

陳壽:“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菟。”

3袁紹

後漢的羣雄。何進被殺之後,與袁術共同誅殺宦官。被董卓奪取政權後出奔冀州組成反董卓聯合。董卓遷都於長安後,便脅迫韓馥控制冀州。隨後爲擴大勢力範圍而相繼佔領青州、幷州。於殲滅公孫瓚之後平定幽州,並於河北建立起龐大的勢力。爲與曹操一決雌雄,派遣了十一萬的兵力越過黃河,之後卻於官渡之戰中慘遭落敗。之後死於討伐地方叛亂和重整河北的計劃途中。

陳壽: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

4公孫瓚

公孫瓚,書佐出身,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少數民族,做戰勇猛,威震邊疆。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少數民族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爲北方最強大的一路諸侯。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初期佔據優勢,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被困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之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併。

陳壽:公孫瓚保京,坐待夷滅,度殘暴而不節,淵仍業以載兇,秪足覆其族也。

4馬騰

馬騰,相傳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有着羌族血統,於漢末參軍,因功升至軍司馬,之後聯合韓遂等人叛亂,割據一方。李傕、郭汜等人掌權之際,馬騰被任命爲徵西將軍,屯於郿城,不久與李傕出現矛盾,率兵相互攻打,兵敗退回西涼,與韓遂聯合,結爲異姓兄弟。曹袁相爭之際,馬騰在鍾繇等人的勸說下,歸順曹操,協助曹軍擊敗郭援、高幹等人。後來,馬騰與韓遂出現矛盾,相互攻打。曹操派人勸解,於是馬騰放棄部隊,入朝爲官,封衛尉,部隊交予兒子馬超管理。後因馬超興兵反抗曹操,馬騰被曹操殺害,夷滅三族。

5張魯

五斗米道創立者張陵之孫。字公祺,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復行之。東漢初平二年(191)益州牧劉焉任爲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脩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後魯又殺脩,並其衆。割據漢中,推行五斗米道,並建立政教合一的地區性政權,自稱“師君”,不置長吏,而以教中“祭酒”管理地方行政。統治漢中近30年,轄區內設義舍,爲路人免費提供食宿,對犯法者寬宥三次,而後再犯,才處以刑罰。政局相對安定,受到漢族和少數民族擁護,史稱“民夷便樂之”。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漢中,張魯避走巴中(今屬四川)。不久降操,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諡原侯。東漢末黃巾起義失敗後,太平道不能公開活動。唯張魯在漢中推行五斗米道,得民信向。降操後,五斗米道取得合法地位,得以公開傳播,影響日大。後道教徒尊其爲“系師”。

6袁術

袁術,字公路,袁紹的庶弟。討伐董卓時,袁術負責押送糧草。因妒才而不發給孫堅糧草,使得孫堅被華雄擊敗。但孫堅及時調整了軍隊,最終大敗華雄。191年,袁術讓孫堅去攻打劉表,孫堅從之,但最終孫堅被黃祖射死在襄陽城前。袁術就收養了孫堅的長子孫策,目的是爲了得到玉璽。後來孫策用玉璽換來了兵馬,一舉平定江東。袁術得到玉璽後立即宣佈稱帝,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袁術逃往汝南,繼續作皇帝。後來,在汝南實在是呆不下去了,袁術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紹。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劉備擊潰。逃到壽春後,遂吐血身亡。

陳壽:袁術奢淫放肆,榮不終己,自取之也。

7劉焉

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劉焉是東漢後期分裂理論的製造者之一。東漢末年,朝政腐敗,社會黑暗,朝廷大臣們見大亂將至,人人自危。這時,身爲宗室成員的劉焉不是認真地思考怎麼樣來維護劉氏天下的統一和穩定,而是在爲自己的個人前途作打算--試圖在亂世中爲自己謀得一塊安全的小地方。於是,他在中平五年(188年)向漢靈帝上書建議說:如今國家將亂,主要是因爲各州郡地方官員暴虐百姓,使得百姓離心反叛所致。因此,朝廷應該選派一批廉潔而有威望的大臣任牧伯,讓他們到地方去坐鎮一方,以控制天下日益惡化的亂局。劉焉的建議得到了朝廷的採納,於是,大批重臣被分派到全國各地做州牧,如宗正劉虞任幽州牧、太僕黃琬出任豫州牧。但是,朝廷沒有想到,這些手握兵權的大臣們坐鎮一方之後,很快就成爲中央皇朝的心腹大患:他們各自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再也不聽中央政府的指揮調動。於是,分裂割據的局面很快就在東漢末年形成了。

劉焉的建議雖然加速了漢帝國的瓦解,卻爲他自己爭得了一方水土。公元188年,劉焉被漢靈帝任命爲益州牧,並受封爲城陽侯,從此來到了他夢想的益州。據說,劉焉原本是請求做交趾牧,後聽人說";益州分野有天子氣";,就又通過關係請求出任益州牧。劉焉封侯拜州牧時,他的家族也雞犬升天。劉焉有4個兒子:長子劉範,官任漢朝廷的左中郎將;二子劉誕,任制書御史:三子劉璋,任奉車都尉;四子劉瑁,官任別部司馬。但當時劉焉走馬上任時,只帶了小兒子劉瑁一人同來益州,而其餘3個兒子則都留在朝廷,並跟隨漢獻帝西遷長安。

8張邈

年少時就以行俠仗義聞名鄉里,結交了袁紹,曹操等大批官宦子弟。後來爲陳留太守,與曹操一道起兵討伐董卓,雙方關係相當緊密。起初其地位是曹操的上司,後來轉爲其下屬,加上並非曹操嫡系,所以雖然受曹操信任和善待,仍然自疑不已。曹操攻打陶謙時他在陳宮勸說下叛迎呂布,與回師平叛的曹操在兗州大戰,結果失敗,在向袁術求救的路上被部下殺死,家屬被曹操夷滅。

9張繡

張繡是張濟的侄子,在張濟戰死後接管了他的部隊,與劉表聯盟,屯於宛城。後投降於曹操,因懷疑曹操圖謀自己,不久反叛,偷襲曹操,導致曹操長子曹昂戰死。之後張繡與曹操多次交戰,曹操不能攻克。官渡之戰前夕,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再次投降曹操,被拜爲揚武將軍,在與袁紹交戰中數立戰功,於遠征烏桓途中去世。

陳壽評曰:繡舍羣盜,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則於彼爲愈焉。

10董卓

董卓早年爲漢將,在西方平定少數民族叛亂,後來又參加討伐黃巾起義,數次兵敗,卻依然升爲前將軍,掌管重兵。董卓擁兵自重,駐兵於河東,不肯接受朝廷的徵召而放棄兵權,正逢京都大亂,何進被殺,董卓趁機進京,控制了中央政權。之後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關東諸侯聯盟討伐董卓,董卓放棄洛陽,移都長安。董卓生性殘虐,當權後橫徵暴斂,激起了民憤,最後被王允和呂布謀殺。

第222章 蓮劫寺與紅蓮教第37章 睚眥龍劍與血花神刀第32章 第二塊血河令第189章 日月禪寺第24章 劍宗與蓮劫寺第338章 荒蕪之地第27章 陸家三少第12章 偷襲第17章 羣妖與異草第13章 太白劍宗葫蘆劍訣第6章 鬼面青燈第370章 十三海域通緝令第5章 古劍一的劍道傀儡第31章 阿鼻王第42章 天外飛仙第221章 朝佛寺第395章 混元道果,無量量劫第387章 有舍纔有得第23章 浮島第336章 琉璃九色光明大自在藥師佛第24章 懸空入神第21章 火燒柴逸峰第19章 化龍飛昇第3章 神通奪取第315章 我輩之中第393章 吠坨寺第225章 朝佛寺守護者第302章 隔世第44章 九霄天劍道兵第257章 各有所得第182章 九竅元蓮之密三十三章 鳳翔騰龍斬第318章 勢如破竹第29章 血河化滅光第221章 朝佛寺第386章 姜上法第286章 再次交手餘華天第182章 九竅元蓮之密第1章 公演黃消息第381章 姜家第366章 大千衆妙門第364章 諸天萬象,唯有一拳第195章 九宮鎮魔影第225章 朝佛寺守護者第330章 太極外丹第183章 秦錚出手第279章 錦末敵意第15章 遣散第39章 菩提鏡水臺第27章 敲竹槓第240章 本座師承玉陽子第301章 何渭的選擇第3章 妖屍無疆大陣第266章 請佛入獄梅花針第36章 陸夫人之狂第327章 九神花開第23章 玉淨瓶第33章 鎖妖塔與鎮妖鏡第10章 公演黃與七禽卦術第16章 風雲匯聚第255章 回報第274章 難纏的餘華天第31章 血花神刀第209章 闢魔穿雲梭第313章 魔雲第22章 蘭竹仙苑第31章 血河道人第383章 吞噬和修煉第243章 交手萬風妖王第337章 身如琉璃,內外明徹第321章 故地重遊第245章 萬鈞載山錘第216章 法華八部天龍大寶幡第35章 孕雷妖第29章 潛入萬劍門第37章 真正的藏劍閣第193章 九天罡風第3章 神通奪取第3章 幻世寶玉第221章 朝佛寺第232章 萬事俱備東風起第350章 紫玉大星神第27章 陸家三少第219章 佛窟鬼影第384章 東皇鍾再響第37章 真正的藏劍閣第356章 心魔七皇與羽化七仙第20章 秦家的秘密與託付第25章 複姓歐陽第284 金剛果侍佛比丘尼第363章 返璞歸真,去雜留珍國慶快樂!第11章 血河元爆之術第306章 佛,蓮,火,雷第321章 故地重遊第10章 純陽至寶 萬劍葫蘆第11章 太清道德天尊第395章 混元道果,無量量劫第14章 陽雨城之變第43章 萬里無行封界符第34章 上古妖文石碑
第222章 蓮劫寺與紅蓮教第37章 睚眥龍劍與血花神刀第32章 第二塊血河令第189章 日月禪寺第24章 劍宗與蓮劫寺第338章 荒蕪之地第27章 陸家三少第12章 偷襲第17章 羣妖與異草第13章 太白劍宗葫蘆劍訣第6章 鬼面青燈第370章 十三海域通緝令第5章 古劍一的劍道傀儡第31章 阿鼻王第42章 天外飛仙第221章 朝佛寺第395章 混元道果,無量量劫第387章 有舍纔有得第23章 浮島第336章 琉璃九色光明大自在藥師佛第24章 懸空入神第21章 火燒柴逸峰第19章 化龍飛昇第3章 神通奪取第315章 我輩之中第393章 吠坨寺第225章 朝佛寺守護者第302章 隔世第44章 九霄天劍道兵第257章 各有所得第182章 九竅元蓮之密三十三章 鳳翔騰龍斬第318章 勢如破竹第29章 血河化滅光第221章 朝佛寺第386章 姜上法第286章 再次交手餘華天第182章 九竅元蓮之密第1章 公演黃消息第381章 姜家第366章 大千衆妙門第364章 諸天萬象,唯有一拳第195章 九宮鎮魔影第225章 朝佛寺守護者第330章 太極外丹第183章 秦錚出手第279章 錦末敵意第15章 遣散第39章 菩提鏡水臺第27章 敲竹槓第240章 本座師承玉陽子第301章 何渭的選擇第3章 妖屍無疆大陣第266章 請佛入獄梅花針第36章 陸夫人之狂第327章 九神花開第23章 玉淨瓶第33章 鎖妖塔與鎮妖鏡第10章 公演黃與七禽卦術第16章 風雲匯聚第255章 回報第274章 難纏的餘華天第31章 血花神刀第209章 闢魔穿雲梭第313章 魔雲第22章 蘭竹仙苑第31章 血河道人第383章 吞噬和修煉第243章 交手萬風妖王第337章 身如琉璃,內外明徹第321章 故地重遊第245章 萬鈞載山錘第216章 法華八部天龍大寶幡第35章 孕雷妖第29章 潛入萬劍門第37章 真正的藏劍閣第193章 九天罡風第3章 神通奪取第3章 幻世寶玉第221章 朝佛寺第232章 萬事俱備東風起第350章 紫玉大星神第27章 陸家三少第219章 佛窟鬼影第384章 東皇鍾再響第37章 真正的藏劍閣第356章 心魔七皇與羽化七仙第20章 秦家的秘密與託付第25章 複姓歐陽第284 金剛果侍佛比丘尼第363章 返璞歸真,去雜留珍國慶快樂!第11章 血河元爆之術第306章 佛,蓮,火,雷第321章 故地重遊第10章 純陽至寶 萬劍葫蘆第11章 太清道德天尊第395章 混元道果,無量量劫第14章 陽雨城之變第43章 萬里無行封界符第34章 上古妖文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