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智能控制器?”韓嘉隨即就贊同道:“這個沒問題,只要把電動車內部線路做好,智能控制器完全可以接入智能管理物聯網。”
“不,不止這些。”如果是這種程度,盧子信完全提都不用提,他們也能想得到。
“智能導航,作爲出行工具,這個必須有吧?”盧子信說道。
旁邊的蔣尋梅點頭道:“現在市面上一些高端的電動車,都已經帶着導航系統。特別是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完善,這個做起來比以前容易多了。”
“這是一個,接入智能控制器就可以做到雲控制。那麼還要做到雲防盜和雲安全監測。”盧子信繼續說道,“電動車的被盜問題一向很嚴重,所以我們要設計出一款智能鎖,可以自動鎖車或者快捷開車。”
“雲安全監測,也就是電動車自我監測系統。只要通過移動通訊設備下達指令,電動車就能自我監測,排除安全隱患。”
……
盧子信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說出來,讓幾人都有些驚訝,看來盧總早有打算啊!只是這些功能做出來,那電動車也太牛了吧?
而且其中的很多設計,不僅能用在電動自行車上,也能用在電動汽車上!這簡直就是一箭雙鵰!
但他們也沒忘了,設想雖然不錯,但做出來纔是最關鍵的。如果做不到,那一切都只是空談。
對於紅信軟件開發有限公司來說,那幾個智能系統做出來並不難,他們已經有了在家電領域的經驗。
最關鍵的,是金屬材料和機械配件的製造,這需要發達的工業技術配合。
紅信的速度非常快,在盧子信的指令下達後,立刻就開始組建新子公司的團隊。
新公司的負責人暫時未定,蔣尋梅作爲臨時負責人之一,負責部分事情,然後從紅信科技裡調出幾個管理層,共同負責。
新公司要成立,公司的名字自然也是個大問題。
一般來說,直接用紅信的名字也可以。但大家又覺得,如果做機動車,應該單獨起一個品牌名,這樣以後提到車,消費者就不會疑惑到底是紅信的手機呢還是其他智能產品,而是直接想到車,讓品牌形象獨立外,這樣更有利於品牌運營。
會議室裡,盧子信和大家正在討論公司的名字,這個名字,將成爲新的機動車品牌!
“我看,就叫智進!”一人提議道,“我們的產品,核心是智能化,高科技化,這樣可以突出重點。”
“聽起來像是致敬,我覺得叫江龍怎麼樣?江是長江,龍是黃河,又有我們華夏的圖騰,還意味着龍翔九天的意思。”蘇芷容提議道。
“龍這個標誌,已經有不少汽車品牌用了。”唐剛說道,“還是換個與衆不同的好。我覺得四個字的品牌名也不錯,比如叫鯤鵬雲車。”
“鯤鵬,是我國古代的神獸,一飛沖天,象徵速度快,又代表了我們使用的鯤鵬電池。而云,即可以指用戶享受雲端飛行的感覺,又指我們的雲智能技術。”
“我覺得還是兩個字的名字比較好記,通俗一點比較好。”蔣尋梅說道,“現在取名都簡易化,比如什麼水果名,動物們之類的。像這樣的名字,翻譯成英文也比較容易。”
大家各抒己見,提了不少名字,還有些是從員工那裡徵集來的。盧子信懶得糾結,乾脆說道:“不如這樣吧,我覺得老唐的意見不錯,但是四個字呢,又不夠簡練。”
“所以縮短一下,就叫鵬雲汽車集團好了。”
“鵬雲,這個不錯。”其他人也附議。
……
數天後,紅信集團便對外宣佈,將成立新的公司,華夏鵬雲汽車有限公司,開始涉及新能源機動車和智能化車輛設計製造。
紅信集團,如今已經是國內的科技巨頭企業之一了,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立刻就能吸引大衆的視線。
新聞小編們立刻就把這條消息放到了科技新聞板塊的頭條:“紅信又要跨行,這次竟然是做汽車!”
網友們的好奇心也被勾動了:“紅信居然要做汽車了?難道和千度一樣,準備做無人駕駛汽車嗎?”
“很可能是新能源汽車,現在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有扶持!”
“有點小期待啊!紅信能做出智能汽車嗎?我語音指導,它自己能開嗎?”
也有人對此質疑:“紅信好像只有便攜式移動智能產品的製造經驗吧,從輕工業直接跨越到重工業,其中的技術概念完全是兩回事。”
“我認爲紅信應該與其他的汽車品牌合作才差不多。”
“做汽車有什麼意思,出來也買不起,還是做手機吧!”
“應該只是投資研發吧。那什麼經東不就是在研究物流智能化貨車,還有前各力的CEO也不在做新能源車嗎?對了,還有個跑到國外做車,下週就回國的。”
外界議論紛紛,很快,紅信又透露了最新的消息。鵬雲汽車將在鵬城投資建設一家電動車製造廠,首先製造出第一款兩輪智能化電動車。
此消息一出,令外界咋舌。大家都以爲,紅信會直接走高端汽車路線,誰知道紅信居然先要去做電動車。
企鵝新聞:“雷聲大,雨點小,紅信投資的新車居然是做電動自行車車!”
汽車之家:“別期待了,紅信這次要做的是兩輪車,不是四輪車!”
今日新聞:“最新消息,紅信欲投資電動車行業!”
……
網友們對這條消息也紛紛表示失望和遺憾,“太沒意思了,我還以爲是做高級汽車呢?沒想到是電動自行車,這玩意有高科技嗎?”
“@紅信官方,你們是不是慫了,有種就做高檔車啊!電動車算什麼?”
“散了,散了,不就一電動車嗎?”
大多數人,對電動自行車不是很感興趣,這條新聞的熱度下降的也很快。
辦公室裡,蘇芷容還跟盧子信開玩笑道:“現在很多人,說我們做電動自行車沒有逼格。”
“逼格?”盧子信眉毛一挑,“那是他們沒見過成品。到時候做一款高端系列,我一輛賣幾百萬,看它還有沒有逼格!”
如果是做成頂級賽車系列的電動車,賣個幾十上百萬,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大衆對電動車的認知,只是普通的電動車,那種出去跑半天就要充半天電的低端產品,和紅信的概念產品完全不一樣。
等真的發售,他們就知道不同了。
最重要的是,先做電動車,是在積累技術經驗和工業基礎,等條件一完善,再推出電動汽車,那起碼簡單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