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

今年的天氣委實奇怪。

二月初,已是萬物騷動的驚蟄節氣,襄陽卻落下了一場百年罕見的大雪,紛紛揚揚,銀裝玉砌。而等到七八月間,卻又暑氣難耐,熱得異常,熱得亂了章法。

這會已是九月,暑熱仍未完全散去,卻不知今年是不是個暖冬了——大約沒什麼希望吧。

天剛熹微,襄陽縣郊野的某處集市就忙碌了起來。

許久不曾出現的官差們紛紛出動,四處採買物資。

他們需要的量很大,幾乎把集市上所有的瓜果菜蔬、禽蛋酒水一掃而空。

前來採買的百姓心下不滿,卻又不敢造次。

集市半個月纔開一次,大夥從四里八鄉趕來,不就爲了買點東西麼?你把吃的喝的全買走了,讓大夥怎麼辦?

“我也不想這麼絕,聖駕已至襄陽,好幾萬人馬,每日裡吃喝不是小數目,得罪了。”親自帶隊的某位錄事大聲說道。

衆人一聽,紛紛哀嘆,看看天光還早,打算趕遠路去另外一個集市碰碰運氣。

一河之隔外的菜畦裡,楊老實一邊給蔬菜澆糞水,一邊默默聽着議論。

他認識趕集的那些人。他們來自河北,以工匠爲主,爲內務府在襄陽開辦的一家四輪馬車車坊幹活。平時不種地的,吃食全靠買。集市半個月開一次,不缺錢的他們會來買一些肉脯、禽蛋、乾果、米酒之類,沒想到這次被官府的人搶了先,自然十分不滿。

“河北蠻子!”楊老實啐了一口。

他是關西華州人,應該算是襄陽的第一批外來移民了。

想當年折令公大敗趙氏父子,將勢力延伸至山南東道,襄、郢、復三州就是第一批接收移民的。而移民來源麼,自然是關西了。

楊老實是跟着父親一起過來的,至於來了多少年,他已經記不清,二十年?還是三十年?

搖了搖腦袋之後,他放棄糾結這個問題。他連自己的年紀都搞不清楚,還是別想這些讓人頭疼的問題了。

“嘩啦啦!”手腕微一發力,糞水飄散,消失在了菜畦中,只留下令人作嘔的氣味,但楊老實早習慣了,已經聞不太出。

忙完了小半個時辰後,他拄着糞勺,充滿成就感地看着碧綠的菜畦。

應該是今年最後一茬收穫了。待下個幾場秋雨,就可以挑到集市上賣了。

“楊老實,你這夯貨灌園子!”河對岸一身材魁梧的大漢罵道:“澆了糞水,我還怎麼收你的菜?”

“張錄事。”楊老實作了個揖,傻笑道:“這菜還得長一陣子。”

張錄事瞄了一眼菜畦,嘆道:“其實可以摘了。但你澆了糞水,我可不敢拿去給武夫們吃。”

“聖人已至襄陽?”楊老實問道。

聖駕巡視襄陽,大概是最近一個月最轟動的消息了。消息傳遍十里八鄉,就連楊老實這種田舍夫都聽說了。

“來了。”張錄事說道:“可惜我沒資格湊到近前,你們鄉去了兩個人,可以面聖,說不定還能得點賞賜。”

“祖墳冒青煙。”楊老實羨慕道。

“咱們的祖墳都在華州呢,怕是早沒了。”張錄事說了個“冷笑話”。

楊老實咧嘴傻笑。

不管別人如何,他對這些不太在意。父親死後葬在村後的土塬上,從今往後,這就是襄陽楊氏的祖墳。至於華州老家,他的印象已經模糊了,唯一記得的就是小時候與夥伴玩耍的村頭大榆樹。

只可惜,當年一起在大榆樹下玩耍的七八個孩童,一個從軍去了,音訊不知,即便還活着,大概也不會再見到了;一個聽聞去了懷州,也沒有音訊;兩個來到襄陽,其中一個就是楊老實,另一位夥伴已在開荒過程中染病死了。

剩下的玩伴,大概還留在華州老家吧。從此天各一方,偶爾回想起來,心底會涌起一股淡淡的惆悵。

但不管怎樣,他現在的生活還過得去。農活也十分繁重,披星戴月幹活,累得倒頭就睡,根本沒心思想別的。

故鄉,那已經是遙遠到無法追溯的記憶。

而他的四個孩子,從小在襄陽長大,他們的記憶中沒有祖墳、沒有大榆樹,只有新家的一草一木,襄陽纔是他們的故鄉。

“下個月來收菜吧,這個月沒了。”楊老實收起糞勺,說道。

“下個月聖人就走了啊。”張錄事嘆了口氣。

他與楊老實都是鄭縣出來的,還同一個鄉里。他父親曾作爲土團鄉夫,在征討宣武軍的戰爭中立功,他本人也交遊廣闊,人情練達,更識文斷字,於是在縣裡謀了個吏職。

僅僅兩代人,就產生了小小的階級差異,而他們當初剛移民來時起點是一樣的。或許,這就是人生吧。

當然,作爲曾經的同鄉,自有一股親切,關係總比外鄉乃至外縣人要密切許多——同樣的關西移民,來自同州的與來自華州的,親疏程度當然不一樣。

“可惜了。”楊老實也嘆了口氣,道:“依稀記得小時候家裡就幾畝地,每至青黃不接之時,就的吃樹葉、野菜、桑葚。而今養四個孩子還能吃飽飯,都是聖人的功勞啊。”

張錄事點了點頭。

這個沒得說。全家從地狹人稠的華州遷出來,抵達地廣人稀的襄陽,當然可以分得更多的土地。甚至於,這會新遷過來的人,仍然可以分很多地,只不過需要自己開荒。不像二三十年前的第一批,因爲戰爭破壞,有大量現成的土地可以分配。

開荒,真不是什麼好事。

有些人開着開着,莫名其妙就死了,也不知道得了什麼病,只能統歸爲水土不服。

但不開荒又不行。人不能生活在荒郊野嶺之中,只有把沼澤、樹林改造爲農田,才能獲得生存下去的基礎。

總體而言其實仍是好事。

留在華州是沒有前途的。當地能分的土地都已經分掉了,就連上任的官員都沒多少職分田,可見土地的緊張。

還是襄陽好,只要改造好了荒地,紮根下來,就有了傳之子孫後代的基業。

張錄事想起小兒子在讀的《致治》,書中提到的人口與土地,當真說到了點子上,以至於他都忍不住拿過來拜讀。

讀完之後,在衙門裡與同僚吹牛聊天,提到這事,人皆以爲然。

同僚們大多也是關西移民的後代,如今已在襄陽乃至整個襄、郢、復、唐、鄧、隨六州佔據了不低的位置,甚至因爲包括人口在內的種種優勢,漸漸壓過了土著,成爲當地的主導者。

絕大多數人都對今上有極高的評價,不比他們的父輩低。而這種感恩戴德的情緒可能還能維持個一兩代人,纔會慢慢消失掉。

聖人,真是曠古爍今第一人。

默默嘆了口氣後,張錄事朝楊老實擺了擺手,道:“既然沒菜,就不和你閒扯了。”

說完,帶着一干隨員離開了河岸,匆匆前往另外一處。

楊老實將糞勺扔進木桶內,然後走到田埂旁,拿起一根扁擔,將兩個空糞桶挑起,往家中走去。

太陽漸漸升高,照耀着玉帶似的河流。

寧靜地小村旁,鳥雀紛飛,炊煙裊裊。

綠樹叢中,露出了房屋一角。

孩童們操着關西口音,互相玩鬧、追逐。

不知不覺間,以襄陽爲首的直隸道南部諸州,在外來移民數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墾殖下,已經成了一處宜人的所在。

******

邵樹德剛剛接見完來自襄陽縣的數十名鄉人代表。

因爲他的特意關照,挑選來的人一半是年紀很大的第一代移民,一半是出生在襄陽的移民二代。

當邵樹德用鄉音與他們交談時,很多人老淚縱橫,年輕人雖然沒那麼深刻的感受,卻也感傷不已。

對故土的眷戀,彷彿刻在骨子裡。

年輕時勞累不休,辛苦謀生,這種情感會被深深壓制。但當老了之後,一旦閒下來,卻又開始尋找那些早就已經模糊不清的記憶,並將其視爲珍寶,時不時從心底掏出來,緬懷一番。

邵樹德知道,他的移民政策不得人心,至少讓一部分人反感。

但通過與這些人的交談,瞭解了他們的生活狀況之後,他又很是欣慰。

移出來的人,只要沒在半途或開荒過程中死去,最終都收穫了累累果實,對朝廷的怨恨也煙消雲散。至於在本地出生的第二代,從父輩口中得知老家的情況後,更是多有感激之情——耕種幾畝地和幾十畝,顯然是兩種生活。

關西崛起的政權,一般只接受長安爲都城,如果非要再選一個,那就是洛陽。它曾被視爲關西勢力的延伸,是關西人能接受的最靠東的首都。

大夏定都洛陽後,曾經制定了嚴密的關東“殖民地”計劃,即利用黃巢、秦宗權這兩個畜生所造成的巨大破壞,搶先一步移民,將孟、懷、洛、汝、鄭以及襄陽一帶填滿,令其成爲關西勢力的延伸,以拱衛神都洛陽。

三十年移民下來,成果斐然。

而這個結果,邵樹德也是十分滿意的。

襄陽作爲京南腹地,正需要這樣一羣“自己人”,以震懾河東、河北乃至南方勢力。

不要說他狹隘,這個年代就這樣。

幽州人還覺得契丹人比晉人更可靠呢,地域割裂的現象遠比後世更嚴重,畢竟九成以上的人是文盲,很多人至今仍不知道國號、年號以及天子是誰。

襄陽如此,他放心了。

九月九日重陽節,全軍大酺。

節後第三天,聖駕離開了襄陽,往鄧州而去。襄城漕渠,是他的下一站。

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五十三章 三戰之地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九章 埋伏第十一章 賞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964章 廢物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第一章 基本盤第六章 兄弟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六十八章 銅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十四章 議第五十三章 三戰之地第十五章 議論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五十八章 誓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第九十章 帶走他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三十二章 傾國之師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八十四章 選才第十四章 行路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591章 莎城第三章 議帥第五十章 挑撥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十七章 潼關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四十九章 又來這招!第二十六章 紅利(三)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941章 要求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九十一章 人盡其用第六章 修武第1281章 皇莊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三十五章 王建及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1050章 豪氣第五十一章 有用之身第六章 夏、皋第1041章 風向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一章 小日子(一)第十六章 入長安(一)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二章 調查(二)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三十章 覆滅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二十六章 三州第五十一章 跗骨之蛆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五十章 書稿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八章 招撫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970章 試探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1133章 山城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五十八章 能給什麼?第999章 思考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七十七章 作者
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八十一章 渡河第五十三章 三戰之地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九章 埋伏第十一章 賞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964章 廢物第九十五章 九大行宮第一章 基本盤第六章 兄弟第八十二章 增資擴股第六十八章 銅第七十四章 百年佈局第十四章 議第五十三章 三戰之地第十五章 議論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五十八章 誓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第九十章 帶走他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三十二章 傾國之師第八十四章 整頓與施恩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八十四章 選才第十四章 行路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591章 莎城第三章 議帥第五十章 挑撥第九章 消耗與消化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十七章 潼關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四十九章 又來這招!第二十六章 紅利(三)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941章 要求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六十三章 勸降與消息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三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九十一章 人盡其用第六章 修武第1281章 皇莊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三十五章 王建及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1050章 豪氣第五十一章 有用之身第六章 夏、皋第1041章 風向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一章 小日子(一)第十六章 入長安(一)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二章 調查(二)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三十章 覆滅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二十六章 三州第五十一章 跗骨之蛆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五十章 書稿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八章 招撫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970章 試探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1133章 山城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五十八章 能給什麼?第999章 思考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七十七章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