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趙瑚一樣瞞報,少報資產的人不少,遠在洛陽的趙程都察覺到了,他當即寫信給趙含章,建議她頒佈告緡令,即獎勵民間告發瞞報、少報資產的人。
早有意見的常寧聽說後當即上折附議,朝中立時有不少臣子跟上,有的人甚至找到小皇帝跟前,暗示由他來頒佈告緡令,以在民間獲得名望。
小皇帝並不想參與這樣的事,他每天讀書都累得很,閒暇之餘還要擔憂一下自己的小命,實在是不想搭理這些事,以及這些人。
他並沒有先帝皇兄的壯志,不覺得自己能夠比趙含章、趙銘及王導等人厲害,能夠爲晉室力挽狂瀾,他只有十歲,他只想活着。
既不想被砍死,也不想被毒死。
所以這些自以爲爲他好的人找到他,語重心長的和他說了許多話,小皇帝卻只想趕緊把他們丟出去,奈何他也沒有這個權利。
他甚至覺得對方是故意在花園裡堵住他的,他身邊的侍衛、內侍和宮女全是趙含章安排的,雖然他們對他恭敬有加,但誰不知道他們效忠的是趙含章?
當着他們的面找他,還讓他插手朝政立威,恐怕不是在幫他,而是在蠱惑他出手,然後他跑去趙含章那裡告發自己立功吧?
小皇帝不吝於最大的惡意揣摩這些人。
趙含章知道這件事後,當即讓人去查,查到那名官員沒有如實上報資產後,便笑道:“那就從他開始吧。”
但也只是他而已,趙含章沒有牽連其他人,等他繳足了算緡錢,又罰沒他的官職,令他充軍之後,她便找來一直上折的常寧,哦,常寧升官了,她封他爲尚書左丞,是傅庭涵手下的官員,主要負責的是刑律方面的事。
“常左丞啊,我知道你的意思,少報資產的人很多,他們是在侵吞國家財產。”
常寧一臉嚴肅,“使君既知,便該想辦法杜絕這樣的事發展,漢時便有這樣的狀況發生,使君在頒佈算緡令時爲何不一起頒佈告緡令呢?”
“先生既知史,那便知道後來告緡令爲何執行不下去,便是這樣也要做嗎?”
常寧就一臉嚴肅道:“那也是幾年之後的事,如今國庫缺錢,使君既然開了算緡令,那就該嚴格一些,儘量收來更多的錢。”
一旁的汲淵發表不同的意見,“如此嚴苛,豈不失人心?到時候大量士族南遷離開怎麼辦?”
常寧冷哼道:“他們能走早在匈奴打下來時就走了,一條算緡令罷了,不至於就走了。”
“到底失了人心,於將來無益,”汲淵道:“使君想要休養生息,那就需要這些士族、商人出力,有趙七太爺和趙刺史爲先,符合條件的人都會上交一些算緡錢,即便不對數,也可暫時讓我們渡過難關,何必將關係搞得太僵呢?”
明預微微頷首道:“算緡錢自武帝時便取消了,也就是說,現在還活着的商人就沒有交過算緡錢的,更何況此次使君增加了士紳和官員的算緡錢和車船費,這是歷朝歷代都沒有的事,所有人都知道使君是在用他們的錢充盈國庫,養活百姓,以富養窮,此時再發告緡令,別說其他官員士紳,就是趙氏的人恐怕都會不滿吧?”
若是連趙氏都明着反對了,還有幾個人會支持趙含章?
她手中就是有軍隊,也不能把所有人都鎮壓下去吧?
趙含章點頭,表示贊同汲淵和明預的話。
在發算緡令前她就知道會有人瞞報、少報了,但依舊沒有發告緡令,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過,因爲她知道,這個算緡錢她只徵收一年,她有自信明年就取消掉,靠其他途徑盤活經濟。
常寧垂眸思索,片刻後擡起頭來道:“趙七太爺和趙刺史怎比得上使君您呢?不如使君再來做個先吧。”
趙含章眨眨眼道:“我交了算緡錢的。”
“您的車船稅沒有交足。”
趙含章:“我沒交足嗎?待我問問聽荷。”
常寧面無表情的道:“還有傅尚書的車馬及資產呢,他的那份,使君不交嗎?”
趙含章頓了頓後道:“他沒有資產。”
常寧:“那車船呢?傅尚書身邊的護衛,所帶的馬匹,這些是要傅尚書交,還是使君交?”
趙含章張了張嘴巴,好一會兒才道:“好,我交。”
常寧當即給趙含章一張單子,上面列了許多人的姓名,排頭一個就是趙含章,汲淵和明預的名字也在上面,倆人一臉迷茫,連忙道:“我們也有漏報?”
常寧冷哼一聲道:“你們在洛陽的房屋田地都沒有報上。”
汲淵:“……洛陽的田地今年沒有出產,佃戶都找不到,亦沒有耕種……”
在常寧的目光下,汲淵說不下去了,頓了頓後道:“我回去就讓人估算價值。”
常寧:“還有汲先生從北地帶回來的戰利品,也要估算價值吧?”
明預脊背一緊,不巧,他也得到了一些戰利品。
趙含章看着仔細看名單上的名字,發現滿朝文武只有趙銘和趙程不在名單上,見常寧看過來,她立即道:“戰利品我都塞到國庫裡當民用了。”
“是嗎?可我怎麼聽說使君回來時給書局送去兩車的書,全是從北地搜刮回來的,還有入庫的字畫若干,我都看到聽荷清點了。”
這個……趙含章還真不知道,畢竟國事繁忙,這些家事她都是交給聽荷的。
趙含章點了點名單問道:“銘伯父在冀州時也收得一些珍品字畫,莫非,這些他都算了價值?”
常寧嚴肅的點頭。
趙含章一聽,敬佩不已,當即道:“我一會兒就讓聽荷覈定價值,補足剩下的錢。”
常寧臉色這纔好看起來,起身與趙含章一揖,轉身離開。
汲淵目送他離開,忍不住扭頭問趙含章,“我與他,到底誰纔是管錢的?”
趙含章卻道:“讓常寧做尚書左丞委屈了呀,應該讓他做御史大夫的。”
她扭頭和趙雲欣道:“將此事記下,等回到洛陽,安葬先帝之後就提醒我,以免我忘記。”
趙雲欣應下,將這件事記在了小本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