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點,張知向着窗外眺望,白天他和曲曉妍的辯論。還在影響着他的思緒。
張知看向天空中的一輪明月。月球,它實在是太特別了。
我們知道地球在已知的宇宙中,它是獨一無二的。卻很少有人關心,它有一個同樣在宇宙中獨一無二的衛星。
張知看向天空中的月球,在衆多星星的襯托下,它顯得那麼與衆不同。得益於霧霾的消除,燕京的晚上,也能清晰的看到月球。
張知每一次看到月球,他都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這是人類對於未知而又神奇的事物。一種出自本能的反應。
這種感覺來源於看到月球的大小。它和我們從地球看到太陽的大小几乎相同。
人們習慣了幾千年的這種現象。多問幾遍爲什麼?會得出和常識不同的結果。
現代測量結果表明,地球的直徑是12756公里,月球的直徑爲3476公里,是地球直徑的27%。
月球的直徑是太陽直徑的1/395,而月球和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之比也是1/395,也就是說,這兩個比例是相同的。
所以,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和太陽的大小是一樣的。
再說日食與月食,月球在特定時段,可以完全遮擋住太陽。
目前人類可探知的星系中,沒有發現那麼巧合的距離,也不存在類似於日食月食的現象。
月球自轉一週的時間與公轉一週的時間完全相同,所以我們在地球上永遠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個面,卻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
月球沒有磁場,它上面缺少鐵元素,沒有大氣層。它也就沒有抵擋太陽風的手段,月球上肯定沒有生命的存在。
月球上的元素組成,它和太陽系的星體組成不一樣。可以肯定,月球是從遙遠的宇宙來到在太陽系中。
按照引力學的解釋,如果月球是從宇宙中流浪到太陽系。它一進入太陽系,首先就會被碩大無比的木星的引力所吸引。
它是絕對不會跑到地球邊上的。月球要靠近地球,又不至於與地球迎頭相撞,還要在地球軌道上運行,按照現有科學的理論來說,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可現實中,月球就在地球的軌道上運轉,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們就認爲宇宙中巧合無處不在,月球在恰當的時間,合適的角度被地球的引力捕獲。
這樣來說,月球和其他衛星一樣,它的軌道應該是橢圓形。但偏偏月球的軌道也是十分奇怪,它和其他的天體都不同。
月球的軌道竟然是圓的,而且是接近正圓的圓。嚴謹的說,月球的軌道也是橢圓,但在宇宙的尺度下,這種微小的差別,可以認爲它是正圓形。
在已知的宇宙中,所有行星的衛星,它的軌道都是橢圓形。只有地球的衛星月球除外。
張知想到,還有一種衛星的軌道也是正圓。那就是人造衛星。想到這裡,他只覺得有種冷風拂面的感覺,渾身一陣激靈。
現在只有一個國家聲明自己登上月球。那就是美國和它的阿波羅計劃。
張知以前因爲好奇,收集過美國發布每一份阿波羅計劃的報告。
張知還記得,令他記憶深刻的一項實驗。
美國中部標準時間1969年11月20日4時15分,阿波羅12號對月球表面,進行了一次撞擊實驗並引發月震。
這次月震持續的時間超過了55分鐘,震動由小漸大,然後振幅逐漸減弱。
這次震動被研究的科學家表述爲,就像敲響了教堂裡的大鐘一樣,震波只是從震中向月球表層四周傳播,而沒有向月球內部傳播,就像在一個完全中空的金屬球體上發生的震動。
這個實驗策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月球與它直徑同樣大小的行星相比,月球的密度要小的多。
美國航空航天局在《阿波羅16號與月面》的報告中說,對阿波羅12號引發的月震研究後發現,月殼內部有一個約64公里厚的硬層。
唯一的解釋就是在月球表面向下,有一層非常堅硬的物質結構。而這層堅硬的物質結構,應該是個特殊金屬製成的外殼。
張知了解這是美國的一面之詞,所有的證據都是美國的政府機構披露。那時候還在美蘇兩級爭霸的時刻。
這不排除是美國用來引誘蘇聯上當,用做星球大戰計劃的一部分。
美國是有前科的,自己不能證實的東西,一定要對美國的說法保持懷疑態度。
張知同時知道,月球有太多的奇怪地方。種種的奇特表現,讓人不得不懷疑,它是否爲科技產物。
張知十分可惜,科技圖書館中沒有收集月球的資料。它們在歷史圖書館裡。
關於月球的秘密,還是要他們這代人去探索。
美國說的再多,它也不會把所有的秘密都講出來,還一定會參入真真假假的資料迷惑其他人。
星宇科技現在也有些資本,特別是智能生命的研製成功。
有星藍的居中指揮,她可以讓機器人代替人類,探索月球。
沒有人類的維生保護系統,登上月球的難度成倍下降。
星宇科技是時候收集科研人才,研究向星空探索的科技。
張知預計未來的幾十年裡,在地球激烈的競爭環境,世界大國都有核武器維持戰略平衡。
這是時代一個是屬於太空探索的時代,以後能否進入太空的開發,是判斷一個國家底蘊的最好方法。
特別是月球這個戰略點的爭奪。如果在月球佈置激光武器,粒子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它在很短的時間就會打到地球。還是24小時全球打擊。
任何國家都會爭奪這個機會,這是比大航海時代還波瀾壯闊的星辰大海時代。
張知自己就出生在這個時代中,這是他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要當仁不讓。
張知聽到開門聲,他轉身看到是李菱秋回來。
李菱秋看到張知站在窗邊,她關心的問道:“你吃飯了沒?”
張知笑着說道:“我知道你沒有吃飯,我給你做好飯菜。等你回來一起吃飯。”
李菱秋詫異的說道:“你會做飯,是紅燒排骨麪,還是老壇酸菜面。”
張知讓機器人端上飯菜,他高興的說:“這是我新學的雞蛋羹。”
李菱秋坐下品嚐一口,滿意的說道:“如果煮雞蛋算一道菜,你現在已經掌握兩道菜了。”
張知向李菱秋詢問道:“菱秋,你這麼晚回來,是取得重大的進展。”
李菱秋高興的說道:“所有難題都解決,剩下的就是慢慢優化。”
張知和李菱秋洗漱完,他們就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