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收桑榆

第31章 收桑榆

又是索然無味的一天聽政。

已然習慣在天子曹叡與中書監、令以及侍中探討一些州郡瑣碎事務時,闔目養神的夏侯惠,心中百無聊賴的感慨了聲。

的確,近些日的朝政挺枯燥乏味的。

盡是一些各州郡秋收入庫的上計、各地軍屯民屯收益銳減的老生常談,以及即將迎來冬藏的民力富餘、官府徵發徭役疏通水利溝渠或修繕驛落以及城牆等狀況。

莫說夏侯惠聽得昏昏欲睡,就連天子曹叡都日漸不耐煩了。

每每看到類似的上表時,都忍不住輕微的嘆口氣。

沒辦法,他是天子。

對於這種關乎民生的上表可以讓尚書檯或者中書省處置,但必須要親自過一遍,以取知微州郡與黎庶之名。

是故,他近些時日外出飲宴作樂的次數明顯增多了。

今日應也是不意外的。

在中書令孫資將最後一份上表放下,他便迫不及待的起身,轉去偏廳用午膳與小憩,準備午後出遊了。

而諸如夏侯惠散騎近臣,也都依例起身側立一旁,讓中書監、令與侍中重臣先行出殿。

這個禮讓的環節,如今成爲了夏侯惠最討厭的事情。

因爲幾乎每日都被召來東堂的侍中吳質,每每經過他的身前,都會故意停頓一下腳步,趾高氣揚的“哼”一聲才離去。

這匹夫!

當真囂張跋扈!

夏侯惠在心中已經不止一次,有過揮拳的衝動了。

蓋因是可忍孰不可忍!

明明,聯姻不成之事的過錯在吳家那邊,且夏侯家都暫時忍了、沒有做暗中詆譭他的報復行舉了,他竟然不知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真不知道這人心中是怎麼想的。

如此行事,不是爲自己家門後代埋下禍根嗎?

你吳質不過是上一任皇帝的故臣,且都年過半百了、黃土都埋到脖子了,還能被當今天子恩寵多少年?

而世與曹氏聯姻、猶如宗室的夏侯氏,又能在魏國享受權勢有多少年?

兩家之間的底蘊與地位,猶如雲泥之別。

逞一時之快如此反覆挑釁,讓夏侯氏記恨在心,這不是把子孫往火坑裡推嘛!

不過,夏侯惠終究還是忍了下來。

因爲如今廟堂的諸公百官,都一致斷定吳質就是個瘋子。

在他剛升遷歸來京都時,竟對已經開始着手署理司徒府事、即將就要登上三公的鄉閭定陶人董昭說“我欲溺鄉里耳”!

定陶是一個縣,自然不是他能引水淹沉的。

此言之意,是他想往鄉里的世家豪右身上撒尿,羞辱之。

爲了報復早年他還是山野之人,鄉閭定陶的世家與豪右鄙夷他出身,沒有給予他“士”的身份。

“君且止,我年八十,不能老爲君溺攢也!”

這是董昭回復他的話語。

直接與他劃情了界限,聲稱自己不能與他一起將鄉閭尿一身.

連鄉閭都不屑爲伍的人,自然是不會迎來什麼好結果的。

而夏侯惠苦苦忍耐,倒不是覺得打了這種人會弄髒自己的手,或是擔心給自己落了個莽撞的名聲。

而是太廟還沒有落成,他還沒有上疏舉薦杜恕成爲孤臣。

所以沒有囂張跋扈的資本——以天子曹叡的秉性,在夏侯惠沒有給他帶來裨益之前,是不會在這種事情上護着他,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唉~

說來道去,還是自己遇人.哦,是遇“君”不淑啊~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天子曹叡這些時日每每轉去偏廳之時,都會不留痕跡的回頭瞥了一眼,看一下吳質挑釁他的情況。

頻繁招吳質伴駕出行,讓他們二人有更多接觸機會,也是故意爲之。

緣由,乃是曹叡想觀夏侯惠隱忍如何。

成爲天子孤臣的人,必然會被其他臣子排斥,日後難免會迎來各種明槍暗箭,也不乏被挑釁、折辱的時候。

無有隱忍心性者,不可委以重任。

的確是重任。

孤臣是君主最忠實的爪牙、不二心腹,君主自然也不吝賜予權柄。

且是君主出於裨益自身的考量,會以這個孤臣的能力作爲考量,賜予“物盡其用”的最大化權柄!

就如先前他誤解的中護軍之職,只要夏侯惠資歷與能力到了,曹叡都不會吝嗇賜下。

當然了,在此之前,曹叡要試探清楚。

畢竟,一個連些許挑釁都無法隱忍的孤臣、連脾氣都控制不住的莽夫,他要來也無用啊~

所以,他對夏侯惠沒有對吳質有過激行爲很是滿意。

也終於在心中敲定注意,打算先給予點恩寵以收其心。

權當做是前番夏侯惠的諫言,讓他得以擴大校事權柄的獎勵罷。

約莫小半個時辰後。

從偏廳內緩緩步出的侍宦,宣佈了今日午後伴駕的近臣,僅有散騎常侍高堂隆與王肅二人。

莫說近日頗受青睞的夏侯惠不在其中,就連不曾缺席過的秦朗都無此殊榮了。

不過,這樣的決定,諸近臣並不驚詫。

高堂隆可是天子曹叡潛邸時的王傅,且爲人正直、品德淑良,每每規勸諫言的時候,天子都要肅容以待的。

如今天子留下了他,自然不會是去戲耍遊玩。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讓這兩位經學大儒講解《易》,或者是問一些事情的徵兆罷。

事情也大致如他們所料。

天子曹叡起駕去了司空署,看陳羣與劉劭二人新整理出來的律法,並讓高堂隆與王肅一併參詳。

因爲在如今的世風中,偶爾也會引春秋決獄的。

只不過,天子曹叡的目的有些不單純罷了。

卻說,三人至司空署後,被司空陳羣引入安靜的內廳,素喜律法的曹叡便拉着同樣精通律法的散騎常侍劉劭問這問那,而伴駕而來的高堂隆與王肅,自然也與陳羣侃侃而談,一時之間,頗有君臣爲國裨益殫精竭慮的景象。

就是小半個時辰後,辯論得心滿意足的天子便覺得乏味了。

讓高堂隆留下繼續與陳羣劉劭二人探討新律法,自己則是帶着王肅先行歸去宮禁。

對此,高堂隆並不意外。

日理萬機的天子嘛~

能有心親自前來關切新律法就很好了。

若是事事皆親爲,那還要他們這些臣子做什麼呢?

而王肅則是有些迷惑不解。

雖然四人中他是年紀最小的,但他家學淵博,在經學造詣上,可是遍注羣經、整理註釋了《孔子家語》的,乃當之無愧的大儒啊~

怎麼就被帶走了呢?

莫不是,現天色尚早,故天子還要去飲宴作樂?

帶着疑惑,王肅策馬緩緩隨在天子御駕之後,正在恍惚之際,卻見端坐在車上的曹叡側身衝着他招手,笑容可掬而道,“王卿,近前來。”

“唯。”

朗聲應了句,王肅略微用力夾了夾馬腹,驅馬來到御駕側,略微弓腰將身軀放低以示恭順,垂首而問,“不知陛下何所囑?”

“嘿,閒談耳。”

曹叡擺了擺手,笑道,“嘗問王卿膝下有一女,八歲即可誦《詩經》《論語》,苟有文義,目一所見,必貫於心。卿先君故司徒曾嘆曰‘興吾家者,必此女也,惜不爲男矣’之言,可有此事否?”

若是君主問及臣下子嗣,那是一種無上恩寵。

因爲這意味着臣子聖眷正隆,令君主打算愛屋及烏擢拔子嗣了。

然而,若是問及的是尚未出閣的女子嘛~~

你該不會想納爲嬪妃吧!?

聞言,王肅陡然心中一凜,依舊恭敬的回道,“回陛下,確有此事。只不過,臣女唯略通文墨,非如市井傳聞那般淑良。”

“王卿自謙矣。”

對於王肅的謙虛言曹叡作哂然,略微停頓之後,才繼續問道,“嗯,卿女而今應是豆蔻之年了吧?不知,卿可尋得良俊,與之許下媒妁之言否?”

依着如今的世風,公卿高門之女,大致過了沖齡之後,便會早早定下媒妁之言了。待到十二三歲卻還沒有定下親事的,實屬少數。

但王肅之女王元姬,還真是個例外。

在她九歲之時,生母羊氏便病故,十一歲時父王肅續絃夏侯氏;而在十二歲時祖父王朗則又病故,喪喜諸事的交替耽擱下,家中還真沒有給她定下親事。

畢竟,就算有慕東海高門王氏者不乏、有意聯姻者衆,但也沒人會趕在別人家中治喪期間去提親吧

唉,果然。

王肅在心中悄然嘆了口氣後,有些認命的回道,“回陛下,未有。”

他並非愚鈍之人,既然天子都問及年紀了,其意所指自然也就昭然若揭了。

是的,他並不想自家女兒進入宮禁。

不止於宮禁之內齷鹺多,如曹丕有賜死甄氏、曹叡罷黜元配虞氏等事,更因爲天子曹叡的子嗣已然接連夭折了啊~

“豆蔻之歲猶不定親,王卿可謂失責矣。”

得到肯定答覆的天子曹叡,並不知王肅心中所想,而是臉上喜色更甚而道,“不若,朕爲卿女指一俊纔可好?”

呃~

還好,還好,不是採擇入宮~

頓時覺得心情好轉的王肅,不假思索便頷首而應,“唯。臣肅,代臣女謝陛下隆恩。”

應聲得如此爽快,倒不是他覺得曹叡看好的年少俊才很好。

而是曹叡乃君主。

君主都開口了,身爲臣子的他,哪還有回絕的餘地

(本章完)

第36章 社稷計94.第94章 閒歸家第13章 可恨第269章 出鞘第273章 夜談第271章 重術第283章 委蛇第247章 至遼76.第76章 新軍第168章 安下151.第151章 易也64.第64章 後事第36章 社稷計第170章 失計否84.第84章 臨發第41章 當黜之第244章 觀滄海第287章 校事第245章 他日罷第268章 推諉第21章 何所惑第247章 至遼第148章 歸宅第204章 舍與不捨第179章 門戶仇第141章 發狠第244章 觀滄海第264章 覆滅68.第68章 擋我者第43章 士家第161章 分營109.第109章 請纓85.第85章 識趣122.第122章 義從第39章 弗改第137章 禍伏第259章 罪人第11章 各有思第224章 不公59.第59章 難改第253章 山下的人127.第127章 衝突第157章 且試第136章 離析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291章 洛陽典農部第157章 且試76.第76章 新軍第38章 何懼之第268章 推諉第257章 老了第23章 卿之志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2章 復哀之75.第75章 取輕第150章 心慰第136章 離析第232章 入營第5章 欺以方75.第75章 取輕第194章 不歸第31章 收桑榆第264章 覆滅85.第85章 識趣第34章 門戶計第11章 各有思101.第101章 當變第268章 推諉第242章 有三敗45.第45章 無心82.第82章 士載第33章 逐出81.第81章 不可伐49.第49章 逢時第11章 各有思第267章 錄功119.第119章 不爭第41章 當黜之77.第77章 視爲人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190章 可堪否第222章 就職64.第64章 後事101.第101章 當變第233章 默契第178章 不識48.第48章 無畏133.第133章 私心第280章 求歸第172章 沒得選110.第110章 見策第256章 稱王第146章 示好121.第121章 算計第173章 示警131.第131章 臨發第24章 人事92.第92章 偶遇104.第104章 結髮
第36章 社稷計94.第94章 閒歸家第13章 可恨第269章 出鞘第273章 夜談第271章 重術第283章 委蛇第247章 至遼76.第76章 新軍第168章 安下151.第151章 易也64.第64章 後事第36章 社稷計第170章 失計否84.第84章 臨發第41章 當黜之第244章 觀滄海第287章 校事第245章 他日罷第268章 推諉第21章 何所惑第247章 至遼第148章 歸宅第204章 舍與不捨第179章 門戶仇第141章 發狠第244章 觀滄海第264章 覆滅68.第68章 擋我者第43章 士家第161章 分營109.第109章 請纓85.第85章 識趣122.第122章 義從第39章 弗改第137章 禍伏第259章 罪人第11章 各有思第224章 不公59.第59章 難改第253章 山下的人127.第127章 衝突第157章 且試第136章 離析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291章 洛陽典農部第157章 且試76.第76章 新軍第38章 何懼之第268章 推諉第257章 老了第23章 卿之志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2章 復哀之75.第75章 取輕第150章 心慰第136章 離析第232章 入營第5章 欺以方75.第75章 取輕第194章 不歸第31章 收桑榆第264章 覆滅85.第85章 識趣第34章 門戶計第11章 各有思101.第101章 當變第268章 推諉第242章 有三敗45.第45章 無心82.第82章 士載第33章 逐出81.第81章 不可伐49.第49章 逢時第11章 各有思第267章 錄功119.第119章 不爭第41章 當黜之77.第77章 視爲人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190章 可堪否第222章 就職64.第64章 後事101.第101章 當變第233章 默契第178章 不識48.第48章 無畏133.第133章 私心第280章 求歸第172章 沒得選110.第110章 見策第256章 稱王第146章 示好121.第121章 算計第173章 示警131.第131章 臨發第24章 人事92.第92章 偶遇104.第104章 結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