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 昌邑

bookmark

初秋的傍晚,殘陽如血,昌邑城堅固高大的城牆被初秋的夕陽映照得一片絢爛。與這絢爛相對的卻是城樓之上滿地的血跡,與東倒西歪、殘破不全的旌旗以及幾百名衣甲不全的士兵,顯然,這裡,正在激戰!

士兵們零零散散的靠在女牆上執戈而眠,對這些已經堅守了三天的士兵來說,這難得的閒暇可謂萬金不換。城下雖未達到血流成河、屍骨如山的地步,但也如修羅場般可怖,幾千具屍體凌亂的堆在城下,狀甚悽慘,交戰雙方顯然都沒有工夫打掃戰場,只能眼看己方的勇士曝屍荒野,任由一羣飢餓的烏鴉啄食着士兵們的屍體。但顯然已無人在意這些,面對殘酷的戰爭,誰又能保證接下來自己不會是其中的一員呢?

對戰爭的恐懼充斥在每一個士兵的心裡。突然,城上的幾名正在沉睡的士兵發出一聲淒厲的嘶吼,舉起手中的刀槍,紅着眼睛衝在一處,沒頭沒腦的胡砍亂刺,只是眨眼間,這幾名士兵便倒在血泊之中,暗紅色的血液兀自從他們的傷口中汩汩流出,已經毫無生氣的屍身還在微微的抽搐。

被驚醒的士兵看到這血腥的一幕不由大亂,慌忙走近觀看,幾名已經對守城沒有信心的士兵趁機大聲鼓譟起來,頓時有幾十名士兵開始響應,紛紛擾擾的好不雜亂,本就低迷至極的士氣更是低迷,眼看一場士兵的譁變就要發生。 wWW ★тt kΛn ★C〇

正在此緊要關頭,由城下走來一個身披只有高級武官才能披掛、製作精良的明光鎧,僅扎着頭巾的壯漢,壯漢胸前兩面鋥明的護心境染上了一層暈紅,如血般觸目,更如擇人而噬的猛獸般。被大漢的氣勢所攝,那幾名生事的士兵頓時心虛,趁機偷偷的往後退了幾步。

大漢見城上的士兵鼓譟喧譁,已經亂作一團的情狀,頓時大喝一聲,如半空中打了一個響雷般,衆兵丁只覺得耳中一響,被他的喝聲嚇得一窒,那幾名幾名圖謀挑起事端,引發動亂的士兵更是心虛,偷偷的用眼角的餘光觀察壯漢,見壯漢正狠狠的盯着自己等人,連忙誠惶誠恐得跪了下來,其他的士兵也慌忙施禮,口中叫着:“參見二統領。”

大漢僅點了點頭,卻不答話,回首對身後的幾名士兵道:“且將他們擡了下去。”幾名機靈的士兵連忙搶着去了,大漢復又對士兵們說道:“你等且下城歇息,城上留幾人警戒即可。”一邊說着,一邊環視了一眼周圍的士兵,只見一個個滿面疲憊,衣甲不整,渾身浴血,士氣低靡之至。

見此情形,大漢心中不由一嘆,沉聲說道:“天色已晚,官兵一時半會兒也不會前來攻城,至少明日前無甚大事,你等可自去。”衆兵丁聞言,留下幾十個警戒士兵後便一窩蜂的下了城牆。大漢也不理會,徑直來到城垛之後,觀察着城外官兵的情況。

“造個反也是如此不易!這種亂世卻如何活下去?”大漢心中暗歎,他是起義兵首領李賢的弟弟李良。兩個月前,自幼讀過幾天書,又在外遊歷了數年,頗有些見識的李賢效仿古時陳勝、吳廣般在昌邑揭竿而起,很快便得到很多昌邑人的響應,聚集起了一萬多人的隊伍,他們殺官員、除士族,均田分糧,讓那些平日受士族官員們欺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百姓着實過上了幾天好日子。

然而好景不長,三天前與昌邑同屬青州的北海、琅琊兩郡郡守崔勇、王峰在青州牧方章的號令之下各自從前線泰山分兵一路殺到,遠在泰山的方章還令其弟東萊郡守方文率領一萬大軍殺至昌邑,現在三路大軍已成合圍之勢,昌邑岌岌可危!

起義軍首領李賢現在的心情很是複雜,焦慮、憤怒、怨恨甚至恐懼兼而有之。無論是誰,面對自己的一番心血即將化爲烏有時,都無法面對那種從雲端跌落至谷底的無奈和憤懣。他怎麼也想不到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時局中方章還會起兵平亂,這根本就是他起事前從未預想到的情況!起事前他想過各種各樣可能會出現的後果,唯獨沒想到自顧尚且不暇的方章還能分出如此多的兵力,來剿滅自己。

在數月前的黃龍七年一月十一日,後漢王朝的第十九位皇帝質帝駕崩,由於質帝是驟然駕崩,先前並未冊立太子,因此朝局陷入了一片混亂,質帝的兩個已成年的兒子劉興、劉盛開始在支持自己的臣子的鼓動、幫扶之下爭奪皇位。

以遼王劉杲爲首的元老派力主大皇子劉興繼位;而以二皇子的舅舅太尉李卓爲首的一派也是毫不相讓,在雙方爭執不下之時,李卓買通宦官,將劉興鴆死,劉杲大怒,率領禁衛軍將李卓爲首的二皇子一派盡誅,滅李卓九族,就連二皇子劉盛也未能倖免。

在除去了自己的競爭對手後,於四月十六日,劉杲擁立了質帝年僅三歲的的幼子劉旦繼位,自任丞相,總攬後漢王朝的軍政大事。李卓的弟弟李效聞知哥哥被殺,自家被誅滅九族後大怒!五月六日,僭號稱王的李效親率大軍八萬殺奔洛陽,僅用了一個月便連克潼關、函谷關兩座險關,直逼洛陽城下。

劉杲及朝野上下大驚,連忙派車騎將軍潘仁領兵迎戰,無奈潼關、函谷關兩座雄關俱告失陷,洛陽已無險可守,雍涼勁卒又久與羌兵交戰,實乃精銳之師,禁衛軍與護佑京師的南北二營雖裝備精良,也仍是節節敗退,一路向南逃竄數千裡。

六月十九日,在吳王劉克的接應下,據長江天險而守,自此偏安於一隅之地,已是無力號令天下。天下於是大亂,後漢王朝名存實亡。

衆諸侯割據一方,互相吞併,經過一年多來的相互征伐,連橫合縱,大致形成了以原雍涼總督、現自稱秦王的李效;原幽州牧、現自稱燕王的王信;原幷州牧、現自稱晉王的呂原;原冀州牧、現自稱魏王的丁紹;原荊豫總督,現自稱竟陵王的劉安;原長沙太守、現自稱長沙王的周越;原益州牧、現自稱蜀王的王開;原交州牧、現自稱南王的張進;原漢中太守、現自稱漢中王的李昭。

此九人被後世稱爲亂國九賊;除這九人之外,仍然效忠於後漢王朝的青州牧方章、徐州牧李雙各自據守本州之地,勉力支撐,期待偏安的王朝有朝一日能夠收復中原。

請各位書友輕點鼠標,收藏一下!鬚生感激不盡!!

二十 勾結37.險境50 博弈六八 定計三二 諜影1十四 安排21.李效升殿147.勢如破竹六五 軍情二八 追逐二五 爭衡2二九 融合五二 三傑112安置 5四二 故友四三 私鹽1六一 各有心思八一 志量58運籌9.安置 2十三 各有打算四八 幽冀攻略320. 斥責48.蟬、螳螂和黃雀五十 方略7五四 火攻七五 疑雲1十五 前奏4六五 內鬥2七九 主僕三三 諜影2六五 軍情7.南征河內7八四 新政3五六 戰事3五三 無法拒絕三八 瑣事2二九 勾結35.半夜調兵96.阻擊之戰126.國士十一 平胡安國策2112.幽州4五二 奇斤氏3十 商隊18.問計六 俗事紛雜四七 方略425.怒退五四 戰事1十九 幽谷佳人1三一 夜行30.贈姬36.險道八九 追襲14三五 易京之戰1六五 內鬥2四一 出發43.調兵20. 斥責七三 風動147.決斷三六 夜探三五 刀道四 走私1二三 協議三七 局勢動盪53.遇伏八九 追襲14二四 佳期三五 大棘城之戰11八六 灌鋼法二九 攻城2八十 追襲5五二 奇斤氏310.南征河內10四一 大勢2三九 瑣事368.應對二七 大棘城之戰3八三 追襲8四四 飄蕩在故國的風2二七 大棘城之戰3114.幽州6117.幽州9二一 太學風雲2105.壺關上的最後一戰1七九 追襲4六二 割地2十四 安排88.“死戰!”十九 大勝八五 新政478.分兵五四 火攻七四 兵兇戰危1八四 新政311.南征河內11二九 攻守六四 內鬥1
二十 勾結37.險境50 博弈六八 定計三二 諜影1十四 安排21.李效升殿147.勢如破竹六五 軍情二八 追逐二五 爭衡2二九 融合五二 三傑112安置 5四二 故友四三 私鹽1六一 各有心思八一 志量58運籌9.安置 2十三 各有打算四八 幽冀攻略320. 斥責48.蟬、螳螂和黃雀五十 方略7五四 火攻七五 疑雲1十五 前奏4六五 內鬥2七九 主僕三三 諜影2六五 軍情7.南征河內7八四 新政3五六 戰事3五三 無法拒絕三八 瑣事2二九 勾結35.半夜調兵96.阻擊之戰126.國士十一 平胡安國策2112.幽州4五二 奇斤氏3十 商隊18.問計六 俗事紛雜四七 方略425.怒退五四 戰事1十九 幽谷佳人1三一 夜行30.贈姬36.險道八九 追襲14三五 易京之戰1六五 內鬥2四一 出發43.調兵20. 斥責七三 風動147.決斷三六 夜探三五 刀道四 走私1二三 協議三七 局勢動盪53.遇伏八九 追襲14二四 佳期三五 大棘城之戰11八六 灌鋼法二九 攻城2八十 追襲5五二 奇斤氏310.南征河內10四一 大勢2三九 瑣事368.應對二七 大棘城之戰3八三 追襲8四四 飄蕩在故國的風2二七 大棘城之戰3114.幽州6117.幽州9二一 太學風雲2105.壺關上的最後一戰1七九 追襲4六二 割地2十四 安排88.“死戰!”十九 大勝八五 新政478.分兵五四 火攻七四 兵兇戰危1八四 新政311.南征河內11二九 攻守六四 內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