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大勢1

bookmark

看了正凝神傾聽的趙平一眼,鄭裕輕咳一聲,緩緩的轉過身,面對着初升的朝陽說道:“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如今天子偏安,禮崩樂壞,昔日陳勝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道盡天下英雄之心懷!”

見趙平仍是一幅不置可否之態,鄭裕知道自己這番直言並未打動他。其實鄭裕自己並沒有面南稱王的野心,他很明白自己並沒有統率三軍的能力;也沒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才略;至於衝鋒陷陣,攻城略地更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最擅長的不是跟隨張太尉所學的兵法謀略,也不是自恩師處學到的微言大義,更不是自幼自經商的父親處學到的經商之法,而是自己近年來結合自身所學參悟的經濟治世之道。

後漢一朝的朝政自“世系推官制”實行以來,便一直由世家士族把持。

但當世的儒者,也就是士人,並沒有那種“窮則獨善其身”的避世思想,並不因爲惡劣的政治環境而放棄自己的理想。

大部分的士人都是抱着一種積極出世的心態,渴望着建功立業,想讓自己有一展所學的機會。由於後漢王朝立國後的一段時間承襲漢制,對士人不似秦朝那般苛刻,倒也有所尊重,特別是自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後,這種相對寬鬆的環境持續了數百年,士人的出路相對寬廣了一些。

但自漢末以來,由於朝政日非,政治腐敗,雖然由於後漢王朝的興起,情況有所改善,卻也僅是改善而已,朝政腐敗的痼疾依然存在,如今後漢王朝立朝已近三百年,此時的腐敗比之漢末,竟有加劇之勢!加上世系推官制的實施,士、庶二族極端分化,士人們的出路變得更加有限,大多數有才能的士人基本都是懷才不遇,想求一進身之階而不得。

如此一來,隱逸避世,飲風嘯月,縱情山水便是大多數士人唯一的出路了。

到了如今,天下大亂,諸侯並起,衆諸侯爲了擴張實力,這些士人倒成了他們競相邀請、招攬的對象。

鄭裕在京師遊學三年,又是當世大儒張恆之徒,與後漢王朝最負盛名的兵法大家張維也有師門之誼,素有令名,自是各諸侯爭相招攬的對象,卻被鄭裕一一回絕。

這並不代表他沒有成就大事的心願,只因鄭裕自視甚高,對眼下衆諸侯頗有輕視之意。他雖認爲自己既沒有衝鋒陷陣的過人武力,也沒有統領千軍的統帥能力,更沒有一呼百應的領袖氣質。

根本不能成爲霍去病那般攻城略地,縱橫睥睨的不世將才;也不能如武侯諸葛那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就不世奇功;卻自忖可以勝任蕭何那種精於內政的治世能臣。怎奈難遇明主啊!空復自己十餘載寒窗之苦了,鄭裕抑鬱的想着。

對於趙平的沉默,鄭裕大感無奈,此人精通兵法、謀略,勇武過人,性格更是冷靜自持,真是具備了名將的一切條件,只要有機會必會一鳴驚人!只是此人並無野心,勸說他實非易事,只能徐徐圖之。

鄭裕打定主意,對不置可否的趙平說道:“倉舒謀略過人,精通兵法,才具實是愚兄生平僅見,難道不想在這亂世中有一番作爲嗎?”說完,鄭裕定定的望着趙平。

趙平卻是神情自若的微微一笑,對鄭裕說道:“思曠兄過獎了,小弟倒未想過此事,須知起兵割據孰非易事,想你我兄弟既無兵馬,又無錢糧,卻如何起事?便是投奔明主也需明主方可,眼下諸侯中又有何人敢稱明主?”

鄭裕聞言長嘆一聲,說道:“愚兄也只是一時興起,見倉舒空負一身所學,頗感遺憾。況愚兄自己也是如此,愚兄自認一身所學並不太差,可惜……一無權勢,二來明主難求,你我兄弟都是無緣之人啊!”

趙平見鄭裕神情落寞,頗有懷才不遇之感,連忙安慰,說道:“大丈夫立於世,自當成就一番功業。立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乃聖人之言,以小弟之淺見,實是我等應奉之於圭臬之言,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如也。’若我等不修德行,不修自身,不使自己學有所長,業有所專,卻如何奢談遇離亂之世,救民於水火,解其倒懸之苦,進而平定天下?故以小弟之見,修德修身,乃是根本。況《易經》雲‘君子待機而作’,我等只是時機不到而已。思曠兄不必多想。”

這時鄭行已經分派人手,兼程趕往樂安,追趕父母的車馬,依照路程,如果父母還未離開樂安,今日入夜時分便可追上。

了去了一大心事的鄭行心情不錯,興沖沖的趕了過來,他來時自己的兄長正在感慨難遇明主,趙平正在開解兄長,因此也聽到了趙平的言語,對趙平模棱兩可的回答確是不甚贊同,忍不住說道:“倉舒兄此言差矣,什麼聖人之言,什麼待機而作,我看卻是倉舒兄推諉之言。”

趙平聞言大奇,問道:“彥明此言何意,爲何說在下乃是推諉?”鄭行侃侃而言,理直氣壯地說道:“如今諸侯並起,以倉舒兄與我兄長的才具,無論投往哪路諸侯,那諸侯必定是倒屢相迎,委以重任,言必聽,計必從。屆時倉舒兄與兄長必可一展所學,成就一番事業,何必說不得明主呢?依小弟看乃是倉舒兄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因此以言推託。”

趙平一聽之下,不禁啞然失笑,搖了搖頭,對振振有詞的鄭行說道:“彥明想得倒是簡單,那彥明說來聽聽,我與思曠兄倒是投往何處呢?”

鄭行張了張嘴,眼睛眨巴了幾下,卻是啞口無言,他對天下大勢瞭解甚少,每日除了練武還是練武,方纔之言也不過是一時口快而已,因此被趙平一問確實無言答對。鄭裕不忍見弟弟難堪,雖然他這個弟弟心思單純,從不知難堪爲何物,但作爲兄長,此時他卻不能不給弟弟解圍。因此便說道:“愚兄早有與倉舒共論天下大勢之意。今日既是倉舒提起,愚兄便與倉舒暢論天下大勢,倒也堪稱快事!”

七二 燕爾十五 立威二八 追逐四八 幽冀攻略3四 走私1六九拍賣1十九 幽谷佳人1七九 相持1四六 藏匿三五 刀道47.決斷四七 幽冀攻略2六 麻姑嶺之戰1十七 忠言61.遣將三四 大棘城之戰1098.阻擊之戰3六八 定計二十 臨淄之變4六十 代郡攻防4四九 方略663.定計33.白水關十七 鄭行的婚事十七 鄭行的婚事四七 怒斬六 王家谷之戰6七二 燕爾二五 應對73.開路九 故人30.贈姬五二 思國六二 割地2五二 奇斤氏3三一 夜行37.險境41.佳期六十 憂慮十 局勢2三四 憂慮三七 滅族4七六 往事20. 斥責三六 滅族3五四 戰事1六 前奏145.說服16.祭拜四九 方略6六二 割地2十二 麻姑嶺之戰524.折辱六七 安營48.蟬、螳螂和黃雀31.調度十七 忠言三二 瑣事1二六 片段四二 故友6.南征河內652.莫名十一 局勢二 博弈2二三 突圍3三十 算盤七七 逃逸四五 木氏十八 陣斬五二 三傑133.白水關107.原委98.阻擊之戰338.登頂三七 局勢動盪117.幽州9六二 增兵四三 友情1.南征河內121.李效升殿1五一 初見六四 移民三四 客棧夜話七七 夜談十八 陣斬三六 滅族342.戰和八三 追襲842.戰和36.險道71.奔襲五一 方略891.館陶城下1九 情傷三八 夜宴1十二 陳留盧氏2四四 狀況三五 貨物九 跳樑小醜
七二 燕爾十五 立威二八 追逐四八 幽冀攻略3四 走私1六九拍賣1十九 幽谷佳人1七九 相持1四六 藏匿三五 刀道47.決斷四七 幽冀攻略2六 麻姑嶺之戰1十七 忠言61.遣將三四 大棘城之戰1098.阻擊之戰3六八 定計二十 臨淄之變4六十 代郡攻防4四九 方略663.定計33.白水關十七 鄭行的婚事十七 鄭行的婚事四七 怒斬六 王家谷之戰6七二 燕爾二五 應對73.開路九 故人30.贈姬五二 思國六二 割地2五二 奇斤氏3三一 夜行37.險境41.佳期六十 憂慮十 局勢2三四 憂慮三七 滅族4七六 往事20. 斥責三六 滅族3五四 戰事1六 前奏145.說服16.祭拜四九 方略6六二 割地2十二 麻姑嶺之戰524.折辱六七 安營48.蟬、螳螂和黃雀31.調度十七 忠言三二 瑣事1二六 片段四二 故友6.南征河內652.莫名十一 局勢二 博弈2二三 突圍3三十 算盤七七 逃逸四五 木氏十八 陣斬五二 三傑133.白水關107.原委98.阻擊之戰338.登頂三七 局勢動盪117.幽州9六二 增兵四三 友情1.南征河內121.李效升殿1五一 初見六四 移民三四 客棧夜話七七 夜談十八 陣斬三六 滅族342.戰和八三 追襲842.戰和36.險道71.奔襲五一 方略891.館陶城下1九 情傷三八 夜宴1十二 陳留盧氏2四四 狀況三五 貨物九 跳樑小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