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質問,瑟琳娜只提了一個人的名字,以及展示了正在全力研究中的質能轉化武器。
那個人的名字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觀衆們又一次驚歎,着實有一種參與歷史的感覺。
瑟琳娜竟然還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非常清楚如何保護血族的利益。
沒錯,只有核武器才行。
全球的資本主.義可以容忍蘇聯在地球上共存,沒理由不能容忍掌握核武器的血族。
一個科學家兼政治家的高明眼光,決定了瑟琳娜做出正確的歷史選擇。
如果真有血族,真有瑟琳娜,恐怕這就是既精彩又真實的歷史。
瑟琳娜展示的核武器不算先進,完成度也不算高。
但因爲她早有準備,投入一直源源不斷,基本可以保證在十年之內成功。
匈牙利的核武威脅是確實的。
觀衆知道,有了核武就有了血族的和平。
瑟琳娜與所有的超級英雄都不一樣,《黑夜傳說》與所有的超級英雄電影都不一樣,觀衆們再一次確認。
猜測瑟琳娜馬上要開始談戀愛的觀衆,羞愧的沒臉見女友。
血族議會確實緩慢而拖後腿,和所有國家的議會一樣。
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們也不缺決斷。
統一意見的議會,終於決定把血族把匈牙利賣個好價錢。
觀衆們簡直要爲瑟琳娜叫好,不是爲了她的美,不是爲了她的戰鬥,也不是爲了她的科學與研究,而是爲了她的政治智慧。
有些人甚至懷疑,瑟琳娜早已掌握狼人和納粹的情報,從頭到尾,都是她的安排,都是爲了讓國家的根本決策轉向她所決定的正確的方向。
一些前面的細節顯示,瑟琳娜做了多手準備,如果議會拖延,或者決策錯誤,她也能掀翻頭頂的壓迫,成爲獨掌大權的女王。
不是天才的瑟琳娜,用時間熬成了天才,頭腦、智慧、美貌,力量,她沒有一樣缺少。
至於怎麼賣血族和匈牙利,已經不是瑟琳娜的事兒了。
找到適合自己的“完美血液”,大幅度提高實力,應對必然發生的戰爭,纔是現階段瑟琳娜的目標。
而適合自己的“完美血液”,多年研究早就發現真相的瑟琳娜,又怎麼會沒有努力尋找過?
所以,就在東方,就在地球的另一面。
瑟琳娜去東方也不完全是私人目的,有情報顯示,狼人內部分裂,其中一部分不滿意盧西恩的決定,他們同樣去了東方,去與軸心的另一角合作日本。
寧勻所在的日本影院裡,感覺終於進入正題的觀衆們,頗有點坐立不安。
學霸到底要怎麼描寫我們?
少數日本觀衆看過華國抗日神劇的片段,難道瑟琳娜也要手撕我們的祖先?
預感不太好啊。
《黑夜傳說》和歷史結合的太緊,赫爾曼·戈林都出來了。
難道這個世界裡,山本五十六視察部隊途中,座機被美軍飛機擊落而斃命的命運,會改成被瑟琳娜幹掉?
我們到時候鼓掌還是退場?
本來以爲只是《美國隊長》那樣的虛擬故事,沒想到完全嵌入歷史。
瑟琳娜竟然還決定了國家大政。
一部分上野樹里小姐的影迷,剛剛還恨寧勻怎麼這長時間不讓樹裡小姐出現,現在鏡頭轉到東方,反而變得忐忑起來。
……
一路飛行,遊輪,瑟琳娜來到了香江。
趁着這個時間,家長們給孩子解釋剛纔看不懂的部分。
尤其與政治相關的,確實不是小孩子一下子能想清楚的。
好在這部分內容不多,就算真的不理解,也沒什麼影響。
可這部分內容,對家長們太適口了,帶孩子來看超級英雄電影就沒準備帶腦子的,沒想到戰鬥精彩,情節還要用心看。
越看越有味道,瑟琳娜的一切,也真值得讓成年人欣賞。
相比其他國家觀衆,華國觀衆最關心東方部分內容。
瑟琳娜在歐洲的表現足夠精彩,在東方,她還能精彩下去嗎?
而且與歷史結合的如此緊密,不是什麼好事兒啊。
太容易犯忌諱,尤其最近幾年,“有.關.部.門”始終強調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這可是一條紅線,《美國隊長》那樣的情節也許無所謂,《黑夜傳說》歐洲部分的情節,如果放在這邊,絕對是沒戲的。
就算學霸有關係,有後臺也是白費。
在國內,根本就沒有大幅度改變二戰、民.國曆史的電影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當然,不必爲學霸擔心,但必須爲《黑夜傳說》後面大半部分內容的質量擔心。
有前面對比,如果質量大幅度下降,別說華國觀衆會嚴重失望,歐美觀衆也不會滿意。
……
此時的香江,已經屬於被日軍佔據的“日治時期”。
大屏幕上的影像,讓華國觀衆稍稍放心一點。
與其他導演不同,寧勻完全沒有展示華國、展示香江破敗混亂的意思。
當然,也不存在抗日神劇裡過度嶄新現代的建築。
客觀也算不上,而是在儘可能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鏡頭給了乾淨規則的一面。
有幾分西方導演拍攝東方電影的感覺。
用一部分華國導演私底下的議論話來講,就是“完全沒有人文內涵,太商業!”
確實,觀衆從畫面裡感覺到的是,最多的精準,秩序,和一點點溫暖。
經常出現在民國影片中的壓抑、沉重、凝滯的畫面,一絲一毫都見不到。
就連剪輯也遵循前序,沒有慢吞吞也不過於凌厲。
按照後來部分觀衆的評論,瑟琳娜剛到香江的場景,“就像在看漫威的《美國隊長4:重返二戰》,美隊順便去了一趟香江。一切都不特別,一切又很特別。”
以至於後來批評這幾個鏡頭的人爲數不少,對他們來說,寧勻太客觀也太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
甚至情節他們都不滿意,“有維多利亞灣的美景,有異國的風情,就是沒有兇狠和吃拿卡要的日本兵。”
當然,更多的觀衆認爲某些媒體的評論是沒事找茬,“吃拿卡要,要什麼,花姑娘瑟琳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