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國自然十分清楚多國聯軍的急迫心情,一直滯留在俄羅斯帝國境內的多國聯軍過的並不是十分舒服,或者說,他們舒服了,俄羅斯人民就受苦了,俄羅斯人民受苦了,多國聯軍的敵對者就更多了……
多國聯軍嘛,既然是聯軍,自然就會分散了,就算聯軍集結起來,也不可能一直呆在一起,每個國家的利益都不同,需求也不同,理念更不同!
就算是微觀到每一個士兵上,不同國家的士兵呆在一起,也不是什麼好事情,就連在本國內的平民之間,還會經常發生口角鬥毆,更何況是這些手上沾血的不同國家的士兵?
時間短點沒關係,呆長了,各種狗屁倒罩的事情就會困擾着各國的軍官和管理者,然後這些指揮官們,就不得不將自己的士兵和別國的士兵脫離開!
特別是在進攻的時候,不是一國的軍隊互相之間配合起來畢竟還是有缺陷的,這就給了李立國一個機會!
當然,多國聯軍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己方分散開來的弱勢,但他們可以保持一定距離,互相照應着進攻嘛!
如果李立國真的對一方進攻,那一方只要頂住不長的時間,其他國家的軍隊就會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然後一起愉快的圍毆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的主力!
但是!
前提是這個國家的軍隊,能擋得住狂熱的,裝備士氣都非常不錯的,沙皇近衛軍的急促進攻!
並且是在遭遇戰中,而不是在有着防守工事的防衛戰中!
李立國挑選的對象,自然是軍隊士兵最少,戰鬥力也不咋地的波蘭王國的軍隊!
這個在中世紀威震歐洲,卻在近代連國家都被徹底瓜分的波蘭王國,在18世紀末期,實際上已經非常虛弱了,要不是波蘭王國距離俄羅斯帝國實在是太近了,並且有着大量的接壤面積,這一次多國聯軍入侵根本不可能加入他!
然而,頭一次作爲入侵者而不是被入侵者的波蘭王國,彷彿覺得自己可以徹底翻身,解決自己總是被痛毆的局面,在對俄羅斯帝國的作戰中,異常積極,還不斷將佔領的地盤迫不及待的宣稱是波蘭王國的土地……
不得不說,這一點讓其他國家的君主十分不滿意!
要不是其他國家的軍隊牽扯了俄羅斯帝國太多精力,就憑藉你一個歐洲三級殘廢能打進來?
就算俄羅斯帝國內戰中損失巨大,也不是一個被人家瓜分了好幾次的波蘭能抵抗的!
不過,波蘭人的戰鬥力不咋地,但他們的野心卻非常符合一流列強的心態,他們是真的打算滅亡俄羅斯帝國的,並且在戰鬥裡出力非常大,列強們看到波蘭小弟弟這麼賣力,再加上戰爭還沒有結束,就暫時忍耐了波蘭王國大肆侵吞俄羅斯帝國領土的行爲,讓波蘭王國安心在前面當炮灰……
不管怎麼說,波蘭王國的軍隊畢竟比俄羅斯民兵強,所以波蘭王國還是取得了不少‘偉大’的勝利,讓他們的自信心暴增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
以至於,當波蘭軍隊遇到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的主力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後撤避戰,向不遠的盟友求援,而是帶着主力軍隊,打算跟李立國的人馬,在野戰中較量一番……
可惜,要是在16世紀的話,波蘭王國或許是一個歐洲強國,但是在18世紀末期,波蘭王國實際上已經離亡國不遠了!
如果沒有李立國的成功起義,在幾十年後,波蘭王國就會被歐洲列強徹底瓜分掉!
一直到一戰後,波蘭王國才真正的重新建國,被英法寄予了深厚的期待,遏制蘇聯,壓制德國!
只是,波蘭王國註定不是一個適合戰鬥的民族,二戰剛開啓,就在幾個月之內,在英法不可置信的目光裡,亡國了……
當時的波蘭共和國,在開戰前,可是號稱歐洲陸軍第二呢!
嗯,法國是第一個,蘇聯被波蘭共和國直接排斥在了歐洲羣體之外……
就是這麼一個誇誇其談的歐洲第二,被當時歐洲陸軍沒排上號的德國裝甲部隊,給突進了華沙……
言歸正傳,此時的波蘭還是王國,所以戰鬥力還沒有後世的共和國強,在人數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大無畏的被李立國按在地上一頓胖揍,打得波蘭王國連成建制團級以上的部隊都散掉了……
能打得這麼慘,也只有波蘭王國那些訓練不是太嚴格的軍隊了……
當歐洲聯軍趕到戰場時,李立國早已清理完了波蘭殘軍,好整以暇的等在了那裡,對第一個來到的普魯士軍隊發動了進攻!
這一場戰鬥纔是真正的戰爭!
普魯士軍隊在人數絕對劣勢下,硬生生的挺過了李立國的3波大規模進攻,等來了奧地利援軍,才險些脫離了覆滅!
在多國聯軍到達後,他們不顧損失,和缺少了一位出兵最多的波蘭盟友,毅然決然的對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主力的防線發動了進攻!
雙方的火炮你來我往,李立國這一次帶來了不多的開花彈,全都砸進了排着整齊隊列的聯軍士兵羣中,而聯軍中也使用了殺傷力巨大的爆破彈,對李立國的十多萬人馬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作爲防守方的李立國,多多少少還是有着一點優勢的,而跟隨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的士兵,幾乎都是打老了仗的精銳,對炮火連天的戰場十分適應,多國聯軍很難打出之前對付民兵那種的一擊而潰!
戰爭成爲了真正的血肉磨坊!
不過,李立國有着一個巨大的優勢,聯軍中少了一個兵力最多的波蘭王國,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的主力完爆聯軍,最不怕的就是這種焦灼的消耗戰!
這場激烈的會戰持續到第三天後,損失了大量兵員的聯軍終於受不住了,他們開始向着後方緩緩撤退!
而李立國,則毫不猶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