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

形勢突變。

初春的大朝會,也算是三級決策制的第二屆第二次大朝會,只是很簡單,很快速的處理完常規的事宜,甚至還留下了很多擱置處理的議題。這是大朝會實行以來從來沒有過的。

然後,內閣首輔富弼富演過,直接宣佈國朝進入戰時狀態,也就是官家所說的一級戰備狀態。

首先蒙圈的是那些議政和參政,根本不知道是怎樣回事。由於官家、內閣全部、重量級議政一致通過,按照三級決策制的規定,整個大朝會的臣工,包括整個國朝必須無條件執行······

國朝各州府郡縣的治安,將由退役的老軍卒爲主,各州府衙役爲輔,全面接管各州府郡縣駐防安靖事宜。凡在朝廷戰備令撤銷以前的違犯刑律事宜,一律從嚴從重從快處置。

國朝境內所有常平倉,從宣佈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即日起,全部由戶部、市易寺、三使司接管,監察衙門派駐監察官進行監管調配。

從大朝會結束後開始,國朝所有軌道運輸停止商用,即全運力運輸戰略物資,從糧食、軍備、軍伍等。

國朝州府郡縣,將歷年累積的民役進行統計,在取消戰備狀態之前,實行輪崗制,在確保春耕的基礎上,所有民夫要嚴陣以待,隨時聽候調遣。

國朝所有州府郡縣的官員、吏員,一律取消休沐,以州府爲單位,進行統一調用,全力保障前線物資保障事宜。

成都府路,保留六成以上的軍卒,佈防在大理邊境,將與礦城兵銜接,提高對大理境內的提防。

廣南路整體駐防軍伍不做調動,全數佈防在臨近安南的州府,提高警戒強度,一旦出現安南在糧食交易上的意外,廣南路可以臨機決斷,直接攻入安南,以確保國朝戰備時期的糧食用量。

各地方州府,也要對國朝各地的糧食儲備進行統計,做必要的應對危機準備。

其他國朝的所有地方州府郡縣的駐防軍伍,一律北上。淮河以南的駐防軍伍,除服役三年以上的老兵外,全數開拔河北、河東邊境線,對北遼嚴陣以待。

剩下的所有軍伍,一律奔赴環慶、鄜延、麟府、秦州、蘭州、河湟一帶,由樞密院會同兵部,合理調配······

“國朝將對西夏作戰,這一次,朝廷是傾全國之力,準備一舉滅西夏,進河西,打通河西走廊,暢通與西番的商路。以上決策乃是內閣決議,國朝各地方州府必須無條件執行。”

“事關重大,自即日起,大朝會執行最爲嚴格的保密制度,所有參與大朝會的官員,必須接受監察衙門、皇城司的監督,確保在正式宣戰之前,朝廷謀劃的保密性。”

“同時,本次大朝會取消其他的議政、論政事務,所有的議題將圍繞朝廷的決議進行查漏補缺,以完善朝廷決議。”

大朝會僅僅進行了一天,富弼就在大朝會上這樣宣佈了,也就是自現在起,國朝就算進入了戰時狀態。

富弼是沉甸甸的,一點都不輕鬆。這次所有的決議,都是內閣經過多番商討形成的,基本上也是遵循着官家的思維方式形成的。

爲這次內閣決議的全面性,內閣大臣就不必多說了。富弼先後徵求了呂惠卿、蘇頌、薛向、沈括、歐陽修、呂公著、韓縝、李誡等人,甚至包括賈憲和申天賜這樣的低階官員,目的就是爲儘可能的符合官家的思維,能儘可能的周全。

從傳言官家追求長生不老,再加上選秀的議題一出,官家就徹底算是不理朝政了,最起碼在表面上是這樣。雖然每次的內閣議事,官家都在場,卻從不多言,只是單純的傾聽。好像真的昏聵了一樣······

富弼幾次都有深度徵求官家意見的念頭,一次次的打消了。

到這個階段,富弼乃至整個內閣都明白了。三級決策制,其實是一個相當靈活的制度,也是一個君臣協調的一致的制度,同時也是君王可以任意收放權利的制度。

比如早先,官家直接決斷的事宜,可以直面內閣時通過,然後由朝廷執行。比如現在,內閣商討形成的決議,也可以以大朝會的形式,最終形成詔令,朝廷執行。

這一次,官家有意退讓,就是讓這種制度以另一種形式體現,體現三級決策制的優越性。

一直以來,自從三級決策制推行以來,幾乎全部是官家在主導,讓內閣真的有了輔助的認同。而這一次,官家似乎是要全權放給內閣,議政以及大朝會了。

富弼能領會官家的意圖,所以,整個商討的過程,都配合着官家,讓整個內閣和部分議政大臣商議,最終形成大朝會公佈的內容。

大勢已經形成了,趙曦是真的沒必要再去操心細節,朝廷既然養了這麼多的朝臣,又是這個時代的精英,這些年應該也有鑽研自己那些不成熟理論的現象······畢竟是君王思想,總是有文人會用心的,包括重臣。

所以,趙曦覺得是時候試試朝廷處理問題的水準了。

總體而言,確實很不錯。不管是因爲朝臣對西夏的恐懼心理,還是真的基於獅子搏兔需全力的考慮,內閣大臣商議的內容,在趙曦看來已經相對完善了,甚至他也找不到可以補充的內容。

當然,這些都是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的內容,具體的操作,每一個單獨的任務都不盡相同。還需要執行官員的智慧,同樣也需要朝廷出臺一些細則。

第三七九章 憑什麼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七六六章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三七四章 狠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二八七章 征戰之力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九九章 選兵詔令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三七九章 憑什麼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七五八章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襲第二九四章 戰爭與需求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七十章 騎行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二六二章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九一六章 叛的徹底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六九三章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
第三七九章 憑什麼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七六六章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三七四章 狠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二八七章 征戰之力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九九章 選兵詔令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三七九章 憑什麼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七五八章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襲第二九四章 戰爭與需求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七十章 騎行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二六二章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九一六章 叛的徹底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六九三章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