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節 中德大合作1

bookmark

張學良最近的心情非常好,並且是一天比一天好。時光飛逝,已經到了1932年的年底。在過去的這一年裡,張學良原本手裡的八省一市變爲了省一市,雄踞國北方的半壁江山,地盤和實力都更上一層樓。這一年是張學良執掌東北大權的第四年,也是執掌北方大權的第二年。到了年底時,政務委員會經濟調查統計局給張學良送來的報告讓張學良看得合不攏嘴。作爲一個胸懷大志、奮發圖強的領導人,沒有什麼能比看到自己治下轄地越來越輝煌的建設成果更讓人高興的了。此時,張學良治下的北方省一市的總面積約23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15億,在1932年這一年,省一市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50億美元,工業總產值突破10億美元,這兩個數字都佔全國總量的60%以上,相對往年的增長量都在10%左右。儘管這一年是張學良執政東北的第四年,但張學良當初制定的“五年計劃”已經基本完成了,提前了足足一年。省一市的經濟實力可以說是已經非常雄厚了,可謂一日千里、百尺竿頭。靠着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宏觀政策和廣大北方民衆的艱苦奮鬥,在這一年裡,省一市的糧食產量達到8000多萬噸,佔全國一半(國此時的糧食產量大約是每年1.5億噸),棉產量達到80萬噸,佔全國30%,生鐵產量400萬噸,佔全國80%,鋼鐵產量300萬噸,佔全國88%,煤炭產量1.3億噸,佔全國85%左右;電力25億千瓦時,佔全國66%,原油產量3000萬噸,佔全國100%。東北第一個五年計劃由500多個大型項目和4000多個小型建設項目組成,在這四年內,東北四省境內投資施工的工程達到6000多個,其大型項目達到400多個,大大超過原計劃,許多項目都提前完成了任務;省一市境內,符合工廠登記法規定的標準,即使用機器且僱工30人以上、企業資本一萬銀圓以上工廠擁有6000餘家,佔全國一半之強,省一市的工人總人數突破了200萬人。由於張學良的省一市集了國絕大部分的能源和資源,因此工業發達程度已經遠遠甩開了南方地區,全國80%以上的重工業和超過50%的輕工業都在省一市境內(衆所周知,國的工業大部分都在北方)。

北方交通事業的發展勢頭也十分良好。至1932年底,省一市境內的鐵路總長度已經突破一萬公里,佔全國80%以上,省一市境內各個大型城市之間基本實現了鐵路直達;同時,省一市境內開闢的空航線也突破了一萬公里,佔全國90%以上;省一市境內的公里總長度突破五萬公里,佔全國70%以上。這都使得省一市的交通發達程度以絕對優勢獨冠全國。另外,北方省一市的科技教育事業也是前途一片光明,省一市境內的高等學府達到100多所,在校大學生突破50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已經達到90%以上,基本都實現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目標。

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張學良每天看着這些紛至沓來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捷報,自然春風得意馬蹄疾。雖然有句俗話叫“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但也有句話叫“雙喜臨門”。剛剛過完1933年元旦,張學良便雙喜臨門地又接到了一個對他本人來說是好消息但對全世界來說則難以評論的“好消息”:希特勒上臺了。

張學良掐指一算,從1920年初開始,希特勒這個毫無背景的小人物奮鬥了足足十二年,終於得償所願地在今年的1月30日爬上了德國總理的寶座。客觀上講,希特勒的上臺確實是代表着此時德國最廣大民衆的民意,渴望國家復興的德國人民把選票投給了希特勒,是促使希特勒上臺的最大力量。另外,希特勒還有兩個最大的支持者,一個是在上次世界大戰後被迫退位的前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威廉皇帝曾支持希特勒200萬馬克,並利用他的聲望爲希特勒向此時的德國魏瑪政府施壓;則另一個則是擁有“高瞻遠矚、超越時代”目光的張學良。張學良是在1929年五月份派出顧維鈞作爲全權特使去支持希特勒的,如今也已有近四年了。張學良前後累計在希特勒的身上投下了足足一千多萬美元的資金,並且那時候的東北百業待興、資金匱乏。張學良在自己窮困潦倒的時候,卻對希特勒一擲千金,算是下足了血本來“支持”希特勒。實際上,張學良是把一個空前的大賭注押在了希特勒的身上,並且這個長期投資已經開始有初步的回報了。

2月15日,就在希特勒成爲德國總理的半個月後,瀋陽便來了兩位德國的客人。張學良其實還沒有見到就已經非常有把握地確定,這兩個德國客人肯定是希特勒的密使。事實也正如張學良所料,來的這兩個德國客人,一個身材魁梧、大腹便便,渾身上下都是意氣風發、趾高氣揚的倨傲神色,另一個金髮碧眼、風度翩翩。經過介紹,那個又高又壯又胖的軍人是希特勒最爲信任的納粹黨二號人物赫爾曼·威廉·戈林,旁邊那個外交官模樣的年男子則是希特勒的外交顧問約阿希姆·馮·裡賓特洛甫。張學良知道,戈林在以後會成爲第三帝國的空軍總司令,而裡賓特洛甫則成爲第三帝國的外交部長,但歷史上他們倆可沒什麼好下場,戈林在被紐倫堡法庭執行絞刑前服毒自盡,裡賓特洛甫則是被絞死的。張學良暗暗想到:“老子對這個世界的改變,不僅僅改變了歷史大局和重大的歷史事件,也在間接和無意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不知道你們兩個的命運會不會也因爲我而改變,如果改變了,那你們可真要好好謝老子。”

在張學良的私人辦公室內,張學良笑容可掬地接待了戈林和裡賓特洛甫。在現場擔任翻譯的,是精通德語、俄語、荷蘭語的陸徵祥。陸徵祥原是北洋舊臣,北洋政府徹底覆滅後,陸徵祥和其他很多原屬北洋系統的有用人才一樣,被張學良請入東北派系的軍政機構內並加以重用。

“歡迎!歡迎二位來到我這裡。”張學良心裡有數,因此滿臉都是光彩照人的笑容,“希特勒元首終於成爲了德國的領導人,即將踏上他帶領着德國重拾昔日輝煌的偉大道路,在此,我請二位回去後再次轉達我對他的祝賀。”

“張元帥閣下,我們一定把您的祝賀轉達給元首。”裡賓特洛甫滿面笑容地道,“其實,元首在成爲德國總理後,第一個就想把他的喜悅和勝利與您分享。因爲張元帥您是元首和我們納粹黨最忠誠友好的支持者,對於您從四年前並一直持續到現在的真誠的、大力的、慷慨的支持,元首和我們每個納粹黨的黨員都銘記在心並感激不已。”實際上,張學良現在的軍銜是陸軍上將,但“少帥”已成爲外人尊稱他的一個特殊稱謂。德語裡沒有“少帥”的詞語,因此裡賓特洛甫索性直接稱張學良爲“元帥”。

“哈哈!這恰恰說明我當初的目光是非常正確的!”張學良爽然地笑道,“當年我讀了希特勒元首的《我的奮鬥》後,可以說是大受鼓舞和大感敬佩。因爲那時候的我剛剛接管了國東北地區的最高權力,如何駕馭我的權力以及如何給我治下的人民謀取福祉,我當時也很茫然和惶恐,非常擔心我治下的人民會因爲我的失誤而承受災難。但讀了《我的奮鬥》後,我從受益匪淺,可謂撥雲見日、醍醐灌頂。雖然當時我和希特勒元首並不認識,但我已經在精神上與他產生了共鳴,我在他這裡得到了啓發和點撥,這對我接下來治理東北大有裨益,同時,我也強烈而堅定地認爲,希特勒元首是接下來帶領德國從廢墟和國恥走向富裕和強盛的德國最新領導人的不二人選。看來,我當初的結論是非常正確的!希特勒元首已經在德國人民的擁護下榮登爲德國總理,可喜可賀啊!”本由”””””,”””””””

戈林哈哈笑着道:“張元帥閣下,您的目光可真是敏銳無比呀!您對元首和我們的支持,也是元首和我們今日能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請放心!希特勒元首、我們納粹黨以及德國和全體德國人民,都會對患難之互相扶持的真正朋友給予最大的回報的!我們這次奉元首的命令親自來到這裡,一來是轉達元首對張元帥閣下您的最衷心的謝意,二來是商議我們雙方接下來的全面合作。”

“全面合作?”張學良意味深長地笑了。

“不錯。全面合作。”戈林把這個別有深意的詞語重複了一遍。

“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合作呢?”張學良故意問道。

戈林正色道:“軍事、工業、科技、經濟。”

張學良微笑道:“願聞其詳。”

戈林道:“張元帥閣下,您是知道的,我們德國是上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因此承受了巨大而恥辱的代價,我們的領土被割讓,財富被掠奪,殖民地被瓜分,軍隊被削減,人民被屠戮,國家尊嚴和國家利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踐踏和損害。如此血海般的國恥大仇,我們是肯定要洗刷的!希特勒元首和我們納粹黨的每一位黨員都是在爲同一個目標而奮鬥的,那就是領導德國重拾昔日的輝煌,帶領德國人民在廢墟重新崛起,並再次與各個死敵決一雌雄!眼下,希特勒元首雖然已經成爲德國的總理,但在我們面前的道路仍然是非常艱鉅而漫長的。別的不說,光是《凡爾賽條約》這個巨大的絞索,就像一條毒蛇般死死地套在我們的脖子上,讓整個德國和整個日耳曼民族幾乎陷入了窒息!每一個德國人都對這個前所未有的喪權辱國的條約感到恨之入骨!而這個條約也反應了美英法等列強想要把德國徹底置之死地的惡毒用心!因爲這個史無前例、卑鄙至極的條約,我們德國喪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全部的海外殖民地、16%的產煤地和50%以上的鋼鐵產地!我們還被迫割讓了萊茵河西岸的全部土地,陸軍規模被限制在十萬人以下,不能擁有海軍和空軍,不能擁有坦克、重型火炮、潛艇、飛機、重機槍,等等等等!”戈林越說越激動,唾沫星幾乎濺到了張學良的臉上,“張元帥閣下,您說,我們德意志民族能屈服在美英法的淫威下像蛆蟲一樣地永遠苟延殘喘嗎?”

張學良道:“當然不能!因爲畏懼強敵而徹底屈服,那是劣等民族纔會乾的事情。”

戈林憤慨地道:“沒錯!所以我們要奮發圖強,我們要勵精圖治,我們要復興!我們要崛起!德國要重新成爲一個世界級列強大國!德國的武裝力量也必須要重建!因此,我們希望能和張元帥閣下您,展開全方面的合作!”

第50節 民族共團結第27節 全面大發展4第607節 狂瀾地中海4第438節 敲山震虎2第266節 登陸對馬2第137節 海狼號出擊2第527節 登陸澳洲3第521節 征戰澳洲1第837節 登陸東京3第663節 戰略鐵路2第66節 揮師向關內5第459節 狂飆夏威夷1第189節 鐵血捍瀋陽8第294節 兩線攻日2第816節 最後的合戰1第197節 戰爭轉折點3第489節 風雷珊瑚海1第717節 野獸戰爭1第198節 雪過天漸晴1第592節 趕驢上磨2第428節 風波再起2第159節 真正的大戰1第599節 黃色風暴1第466節 揮師菲律賓4第607節 狂瀾地中海4第707節 逆我者亡第487節 浪涌暗流3第255節 諜影迷蹤1第274節 海上大戰1第238節 白刃對決1第388節 斯大林格勒1第91節 狼煙沖天起5第536節 鋼鐵消耗戰第145節 全面戰火起2第156節 全面的鏖戰1第735節 鐵血鎮壓5第383節 政治之戰第7節 新的東北王1第656節 國法無情2第457節 雷暴之前1第485節 浪涌暗流1第12節 新的東北王6第463節 飛來惡名第56節 中原戰火起3第179節 血火戰本溪4第129節 海軍的方向第579節 中東狼煙6第238節 白刃對決1第226節 朝鮮戰爭3第758節 越洋雷霆1第559節 烽火大洋4第234節 王牌對決2第532節 三戰夏威夷2第337節 兵鋒破竹4第300節 東亞之雄第758節 越洋雷霆1第651節 死灰的復燃8第609節 狂瀾地中海6第779節 狂瀾再起5第743節 最終決戰3第224節 朝鮮戰爭1第339節 戰略分歧1第330節 外興安嶺2第81節 箭已在弦上1第473節 平定東南亞2第801節 三方演義1第604節 狂瀾地中海1第297節 神兵天降2第99節 各方的反應1第698節 飛天遁地2第799節 風捲殘雲2第205節 挺向勝利3第607節 狂瀾地中海4第840節 日本投降1第630節 得勝新西蘭2第78節 雛虎再添翼3第422節 國力如虹第113節 朝鮮的客人第763節 越洋雷霆6第667節 鏖戰大西洋1第823節 最後一擊5第581節 巴格達之戰1第682節 鐵馬冰海2第234節 王牌對決2第732節 鐵血鎮壓2第239節 白刃對決2第541節 暗戰之戰1第608節 狂瀾地中海5第139節 戰雲復密佈1第198節 雪過天漸晴1第248節 海軍詳述第263節 雷霆救兵2第714節 海上決戰7第581節 巴格達之戰1第39節 人才最寶貴1第498節 風雷珊瑚海10第448節 別無他路第762節 越洋雷霆5第535節 三戰夏威夷5第136節 海狼號出擊1
第50節 民族共團結第27節 全面大發展4第607節 狂瀾地中海4第438節 敲山震虎2第266節 登陸對馬2第137節 海狼號出擊2第527節 登陸澳洲3第521節 征戰澳洲1第837節 登陸東京3第663節 戰略鐵路2第66節 揮師向關內5第459節 狂飆夏威夷1第189節 鐵血捍瀋陽8第294節 兩線攻日2第816節 最後的合戰1第197節 戰爭轉折點3第489節 風雷珊瑚海1第717節 野獸戰爭1第198節 雪過天漸晴1第592節 趕驢上磨2第428節 風波再起2第159節 真正的大戰1第599節 黃色風暴1第466節 揮師菲律賓4第607節 狂瀾地中海4第707節 逆我者亡第487節 浪涌暗流3第255節 諜影迷蹤1第274節 海上大戰1第238節 白刃對決1第388節 斯大林格勒1第91節 狼煙沖天起5第536節 鋼鐵消耗戰第145節 全面戰火起2第156節 全面的鏖戰1第735節 鐵血鎮壓5第383節 政治之戰第7節 新的東北王1第656節 國法無情2第457節 雷暴之前1第485節 浪涌暗流1第12節 新的東北王6第463節 飛來惡名第56節 中原戰火起3第179節 血火戰本溪4第129節 海軍的方向第579節 中東狼煙6第238節 白刃對決1第226節 朝鮮戰爭3第758節 越洋雷霆1第559節 烽火大洋4第234節 王牌對決2第532節 三戰夏威夷2第337節 兵鋒破竹4第300節 東亞之雄第758節 越洋雷霆1第651節 死灰的復燃8第609節 狂瀾地中海6第779節 狂瀾再起5第743節 最終決戰3第224節 朝鮮戰爭1第339節 戰略分歧1第330節 外興安嶺2第81節 箭已在弦上1第473節 平定東南亞2第801節 三方演義1第604節 狂瀾地中海1第297節 神兵天降2第99節 各方的反應1第698節 飛天遁地2第799節 風捲殘雲2第205節 挺向勝利3第607節 狂瀾地中海4第840節 日本投降1第630節 得勝新西蘭2第78節 雛虎再添翼3第422節 國力如虹第113節 朝鮮的客人第763節 越洋雷霆6第667節 鏖戰大西洋1第823節 最後一擊5第581節 巴格達之戰1第682節 鐵馬冰海2第234節 王牌對決2第732節 鐵血鎮壓2第239節 白刃對決2第541節 暗戰之戰1第608節 狂瀾地中海5第139節 戰雲復密佈1第198節 雪過天漸晴1第248節 海軍詳述第263節 雷霆救兵2第714節 海上決戰7第581節 巴格達之戰1第39節 人才最寶貴1第498節 風雷珊瑚海10第448節 別無他路第762節 越洋雷霆5第535節 三戰夏威夷5第136節 海狼號出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