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證500和新證1000這兩個指數的計算方法都是通過加權平均計算得出,具體而言有四點。
其一是選擇樣本,計算方式是基於一籃子股票,樣本股的選擇是基於多個因素,包括市值、流動性和行業分佈等。
其二是流通市值加權,這兩個指數採用的加權平均方法是流通市值加權,即每隻股票的權重是其流通股數量與股票價格的乘積,較大的公司在指數中佔較大比重。
其二是調整股票權重,由於股票價格的波動和企業市值的變化,需要對這兩個指數進行定期調整,按照一季度進行一次調整。
其四是回報率加總,兩個指數的計算基於回報率,即考慮股票價格的變化以及股息支付,通過將各只股票的回報率加總,得到整個指數的回報率。
隨着這三個指數的推出,新交所市場也將進一步完善市值配套機制。
屆時,便有代表整個新交所市場大盤的新證綜指,代表新交所市場超級大盤股的新證50指數,代表新交所市場中大盤股的新證500指數,以及代表新交所市場小盤股的新證1000指數。
新交所市場對於超級大盤股、大盤股、中盤股和小盤股的定義區分主要以流通市值來劃分,而不是總市值或總股本。
流通市值超過2000億以上的股票被視爲超級大盤股,流通市值都2000億,總市值往往超過5000億以上,是妥妥的超級大盤股。
然後便是流通市值500以上1000億以下的股票視爲大盤股,流通市值100億上500億以的股票視爲中盤股,流通市值在100億以下的股票視爲小盤股。
新證500指數裡面的500只成分股,其流通市值是在100億以上2000億以下,是將大盤股與中盤股合在一起的指數,因爲沒必要再額外整個大盤股指數出來,分開的話兩個都不夠。
新證1000指數裡面的1000只成分股,則都是流通市值在100億以下的股票。
在此基礎上,新交所市場也要推出大量的ETF,包括三個新指數對應的ETF,也就是新證綜指ETF、新證500ETF、新證1000ETF。
這三個全新的ETF品種上市之後,資金就不用一股腦的擁擠在新證50ETF以及那50只超級大盤股了,到時候必然會分流,爲新交所市場的大盤股、中盤股以及小盤股提供更多的流動性支持。
除了四大股指均有相對應的ETF之外,還要推出更多的行業ETF,並且持倉股只能是新交所市場的股票,不能有隔壁兩市的股票,哪怕這隻股票是行業龍頭,但不在新交所上市也不能入選。
在本次會議當中已經確認要推出的行業ETF品種有10個,分別是芯片ETF、醫療ETF、醫藥ETF、互聯網ETF、傳媒ETF、新能源車ETF、光伏ETF、軟件ETF、遊戲ETF、人工智能ETF。
從這10大ETF品種來看,最大的特點都是科技行業、朝陽行業,什麼酒ETF、消費ETF、證券ETF之類的在新交所市場並沒有,因爲這些行業的公司無法在新交所市場上市。
這個市場超過95%以上的上市公司都是科技股,新交所市場就是A股市場科技股的集中地,而且都是朝陽行業,上市公司本身在自己所處的行業細分領域都是實力很強的,甚至是龍頭級別的,否則也不敢輕易跑到新交所市場來上市。
因爲新交所市場退市是有嚴厲的賠償機制,不是說來這裡上市融資,完事了就能一退了之,什麼代價都沒有。
作爲科技股集中地,推出的行業ETF自然也就都是與科技相關。
這一次的改革,推出的三個全新的指數以及大量的ETF,不單單是爲了解決新交所市場眼下面臨“頭重腳輕”的問題,還包括要一併解決被隔壁兩市間接吸血的問題。
當這些大量的ETF品種上市之後,並且持倉股只能持有新交所市場股票,會對那些個主動型公募基金造成巨大的衝擊。
因爲投資者們有了更多的投資品種和選擇。
現在的情況就是很多股民想投資一個行業,比如有的人看好芯片行業,也不想自己去買單一個股,或是想買個股但是夠不着新交所市場門坎的,這樣的投資者就很希望能夠有一個芯片ETF,看好其它行業想投資行業ETF的邏輯亦是如此。
包括想投資小盤股的,現在也沒有小盤股的ETF,以後新證1000ETF出來就可以直接投資了。
這些ETF現在都沒有,所以只能被坑,被金融食利者們吃信息差。
而有了這些ETF,就如同照妖鏡一般,可以讓那些主動型基金現原形,以後出現某某基金經理管理的一個基金,這隻基金主要配置的是芯片股組合,到時候投資者一看芯片ETF漲了+50%,而這隻基金同期只漲了+10%甚至更低,嚴重跑輸行業ETF,那基民一看肯定是破大防。
破了大防之後,必定會憤怒的贖回基金,然後自己去買ETF,沒開戶買不了場內ETF也會買場外ETF聯接,再也不會去碰什麼勞什子的主動型基金,再也不會去相信那些基金經理。
現在就是因爲新交所市場這邊沒有推出相應的行業ETF,讓很多基民沒有參考,再加上信息差的劣勢,也不知道自己買的基金,到底是行情真不好,還是基金經理水平太菜或者是不是暗中偷吃了。
但今後隨着新證綜指、新證500和新證1000指數的推出,隨着大量ETF的推出,現狀必定會迎來巨大的改變。
方鴻也不想讓這幫金融食利者吸血太狠太安逸了,想想也是,自個兒在外邊收割了3.13萬億美元的財富,跟魷昂集團各種鬥法,賺了錢迴流分出5萬多億人民幣進入新交所市場,把股市拉高,卻讓這幫人間接吸血坐享其成,想想都不爽。
隔壁兩市,滬指現在還能頂到3400之上點,深成指能頂到1.4萬點之上,很大程度上就是這些機構搞的混合型基金,他們配置一部分新交所市場的股票,獲利之後套現再反手就去隔壁兩市去高位接盤垃圾股,而不是讓基民受益,或者只給基民們一點渣滓,九成以上都被金融食利者們收割走了。
方鴻讓羣星集團拿出5萬億進入新交所市場做多,那幫人趁機套現,這5萬億裡面肯定也有一部分是接了他們的盤,這也就是爲什麼說他們能夠間接吸新交所市場的血。
但,他們這樣安逸的間接吸血新交所市場的日子也不長了,明年就要推出新的指數和大量的行業ETF,就是那幫人好日子到頭的開始。
屆時,2021年就是隔壁兩市轉入熊市的開始,滬指再回3000點以下,這是必然的,因爲新交所市場新一輪的改革落地後,等同於將這幫金融食利者紮在新交所身上吸血的管子全都給拔了。
無法再汲取營養了還怎麼長高?肯定要餓死,反應出來就是隔壁兩市再次步入熊市,開始進入跌跌不休的熊市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