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他?她?

戰船還在大海之中飄蕩着。

揚州卻發生了大事情,那就是揚州書院的第一次考試,也屬於畢業考覈,那些個從揚州書院學習出來的士子們要開始入仕了。這些入揚州書院學習的學子本來就是一些個才華很好的人,只不過揚州的一些指證歷練不一樣,還有一些個就是年歲小了所以還在書院之中學習。

現在經過一年多的學習,這些個學子們終於可以出師了,可以入仕途了。

還有的就是那些個外來熱士子,你想要入揚州的六部,可以,那就去考試吧。

當然劉莽不會直接就給他們高位的,想要官職,可以那就考試吧,你能夠禁得住考覈,那麼你就入仕途,經不住,那麼你就繼續留在學院學習,或者去各個縣城之中做小吏去到基層待上個幾年,有了經驗自然提拔。

“陳兄,你考得怎麼樣!”一個學子從考場之中出來了,問着邊上的另外一個學子,這兩人不是揚州書院的學子,他們是從江東趕來的,聽說揚州考考試宣官員,只要你有能力通過考試,那麼你就入仕途,不按着你的家族背景來。

這些個讀書的誰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比不上人啊,更多的讀書人那都是有一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不是我不能夠當大官,而是我有這個能力,但是你這個執政者昏庸,看不到老子的才華,又或者是那些個士族佔着茅坑不拉屎,明明沒能力卻因爲家族背景所以佔據了官職,讓我們入不了仕途。

可是揚州不同了,竟然靠考試!考試這個東西還真的不陌生,華夏上下五千年都在考試,只不過在隋唐之後才真正的意義的成爲大規模的。其他的時候比如長輩看到晚輩了,慈目一笑,來一句,小娃娃我考考你,又或者幾個學子湊在一起,你考我學問,我考考你其他。

而劉莽的揚州只不過那那數百年之後的東西提前了罷了。

“我做出了那前六道題目,可是這後面的第七個第八個第九個和第十個我就真的不懂了!”這個陳兄搖了搖頭說道,那第七題:九百九十九文錢,時令梨果買一千。一十一文梨九個,七枚果子四文錢,梨果多少價幾何?

這個爲陳兄是想死也也想不出來,前面幾道題目倒是寫出來了,比如說,軍中方陣一陣百人,一共有十二個個方陣一共幾何人數,這個陳兄想了許久寫了出來是一千二百人。

第七題就不行了。

“是啊!那第七題之後根本就不懂啊,前面我也沒能夠寫出幾個來!”另外一個士子卻也是搖頭。

那七八九十題除了上面的那個第七題之外,還有第八題遠望巍巍塔七層,紅光點點倍加增。共燈三百八十一,請問尖頭幾盞燈?”

第九題雞兔同籠不知數,三十六頭籠中露。數清腳共五十雙,各有多少雞和兔。

第十題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竹還高几何。

這些個問題,讓這幫士子來說完全就是天書一樣的東西了,根本就無處下筆啊。

在這些個學子之中討論之中,那壽春城外來了幾輛馬車,這個馬車之上寫着一個喬字,說明這是喬家的馬車。

“老爺壽春城到了!”馬車之外的一個馬伕對着馬車裡面的老爺喊道。

“恩!”馬車裡面的老爺應答了一聲表示認可。

壽春之中人聲鼎沸,來來往往的都是百姓學子,比之前幾年的那種百里無人煙,千里話荒涼,整個就變了一個模樣,壽春城池也變得比以前大多了,那些個巨大的城牆都是從石塊土木變成了現在的水泥和鐵柱疊加起來的東西,城池的高度也從一開始十幾米米變成了現在二十幾米,可以說一般的雲梯根本就別想碰到這個城池的邊緣,要是再來一次劉備攻打壽春的戲碼的話,這壽春城之中都不需要還擊,就把城門一關,那劉備就得抓瞎,這麼高那梯子這麼高!

“老爺,需要下車了!”馬車繼續言語道。

“下車?”馬車之中的老者明顯的就是眉頭一皺,有了一種不喜的語氣“還沒有到府邸門口,爲何要下車?難道這個壽春城要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嘛!”

“老爺,以往的時候自然不要下車,可是這幾日卻是不一樣!”馬伕對着馬車之中的老者耐心解釋道,因爲馬車之中的人身份高貴啊。

“有什麼不一樣?”老者卻是有了一絲的興趣。

“這幾日啊,是揚州的大考,壽春城之中不許馬車在路上行走,以免撞上學子,所以所有的馬車統一的要走北門入,要麼牽着走,要麼就留在城外!”馬車對着馬車之中的老爺說道。就像是前世的高考一般,劉莽也給這些個來揚州參加大考的那些個學子來了一個優待,那就是所有的大考的學子只要你拿到了大考的資格,那麼你就可以住到壽春統一的房屋,食物也會有專門人給你送來。你主要的就是好好考試就行了,當然那個主的地方自然是大宿舍,那些個吃的飯菜也都是大鍋飯。這些都是爲寒門子弟準備的,因爲有些寒門子弟,他實在的是貧困,可能到了壽春錢財就用光了,你不能讓人家餓着肚子在野外睡覺吧。

如果你看不上這些大鍋飯食堂還有宿舍,你有錢自然也有好的酒店給你居住。什麼樣的消費都有,只要你給得起錢財,甚至你找兩個美嬌娘天天給你載歌載舞都行。

“揚州大考?”這個老者疑惑的問道。

“是啊!這是我們的蜀王殿下仁慈啊,給所有人一個機會,只要你有本事,那你就去考一考,考上了自然就是飛上了枝頭當官老爺了!”這個馬車不無羨慕啊,以前當官的,那都是限定好的,都是那些個士族子弟擔當,你老爹當太守,你就去當縣令,等着你老爹掛了,再提拔你當太守,這樣世世代代的下去,可是自從劉莽來到了揚州之後就不一樣了。

你老爹當太守,如果你比你老爹有學問,那麼給你進六部當侍郎都沒有問題,如果你沒有學問,你老爹就是當今的尚書大人也不行。

“俺們家的大頭,這次回去之後我就讓那小子入學堂讀書,不爲別的就爲了能夠當個工務員!”劉莽把小吏的名稱改掉了,叫做工務員,爲百姓服務,百姓見了不用拜,所以這些個小吏也叫做不拜官。

“沒有限制嘛?誰都能考?”老者皺了皺眉頭,這麼一個小小的馬伕竟然想着自己的兒子當官,這要是在以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一個階級一個想法,就像那些個窮苦的老百姓,竟然想着自己要當皇帝的話,要吃就着大肥肉的肉湯的大餅,還要一次吃個夠?

皇帝怎麼可能吃大餅啊,除非這個王朝差不多了,皇帝不值錢了,不然哪一個當皇帝不是一桌子的上好的菜餚,滿漢全席就是從這裡面奢侈出來的。

可是現在一個馬伕,這麼一個明顯屬於底層的老百姓竟然有了當官的想法,讓老者不由皺眉。

“是啊!只要你學習好年紀夠就有機會考!”馬伕點了點頭,劉莽給那些個學子的限定那就是隻要你到了十八歲,你就可以來參加大考,十八歲以下劉莽不會用童工的。

“胡鬧!”老者在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之後不由冷哼了起來。

“老爺,我去給您叫一個嬌子吧!”馬車對着老者說道,劉莽在這幾日限制了馬車自然也會考慮到一些個行動不便的人可能不方便,所以就有一個嬌子,你可以在城中坐嬌子。

“不用了!”這個老爺搖了搖頭“我還沒老到那個程度,不就是走兩步嘛!”老者說着就下了馬車,步入了這個揚州第一城池壽春。

那壽春之中的繁華的程度的的確確的是讓老者不住的點頭啊,那些個商鋪,那些個來來往往的百姓,還有那些個百姓臉上的笑容不像是假的,這個小子似乎還真的有點本事嘛,壽春老者來過,還不止一次,因爲他的老家原來就是廬江的,和壽春相聚很近。以往壽春鼎盛的時候也沒有這般的熱鬧啊,更何況後來變成了那般模樣,能夠從一片廢墟之中建立起這樣的一個人聲鼎沸的城池還真的是不容易。老者不由又點了點頭。

老者走了許久,聽到了那幾個剛剛大考的學子出來聊天就停住了腳步聽着這些個學子的聊天。

“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竹還高几何”老者想着這個問題,還真的人讓老者想出來了,那就是4尺五左右,因爲老者曾經用過這樣的竹子編過一個三角出來過,可是其他的問題老者當真是就不知道了。

“我說陳兄,不會是這些個題目是那蜀王殿下瞎編的把,爲的就是糊弄我等寒門學子?”有人質疑了,因爲他們一幫從江東而來的學子相互交流了一番,基本上沒有一個人能夠把後面的那些個題目解出來,就算有幾個聰明的讓人取來了竹子和尺子,靠着直接製造出那個三角來測量出來這個長度幾何,其他的題目當真就是抓瞎了。

“不會吧!”這個陳兄雖然嘴上說着不會吧,但是這個確實用着懷疑的語氣因爲他們都是江東的寒門子弟啊,這些個寒門子弟還真的不乏有才華的人,可是呢,他們同樣沒有解答出來,本來大家對於蜀王殿下劉莽的這個所謂的大考就抱着試試的態度,所有人的一衆觀念還是停留在士族才能做官的階段上,不會是這個蜀王殿下哄他們寒門學子玩的吧。

邊上的老者也是這樣的想法,這個蜀王殿下難道只是一個嘴面上說說的人?老者越發的對蜀王劉莽討厭了。

就在這些個江東學子們嘰嘰喳喳的討論個不停的時候,甚至還有人提議去那蜀王府抗議,哄騙他們這些個寒門子弟。

卻被邊上一個桌子之上的白衣書生一聲嘲諷的笑聲給打斷了。

“這位兄臺,你笑什麼!”這些個寒門子弟還是聽得出來,什麼是惡意的笑容,什麼是嘲諷的笑容的。在加上這個這個白衣書生身上穿着的是上好的絲織品衣服,這應該是一個士族子弟,也就是所謂的官二代,這些個普通的百姓自然會和這些個官二代對立起來了。

“我啊!我沒笑什麼啊!”白衣書生不想平白得罪人,剛纔是因爲實在忍不住了罷了。但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可能性,白衣書生不想惹麻煩。

“哼!笑就笑了,還能狡辯不成,我看啊,此人就和那蜀王劉莽一般虛僞無比蛇鼠一窩,哄騙我們這些個寒門子弟。”邊上一個基本上沒答出幾題的寒門學子在知道自己可能入仕無望了腦子一熱不由的就直接吼了出來。

“張兄慎言啊!這裡是揚州!“邊上有人提醒這個張兄,這裡畢竟是那蜀王殿下的主場,你罵那蜀王殿下不是找死嘛。

“我!”這個張兄先是一慌張,不過看着邊上一衆寒門子弟都在看着自己,怕丟人,要是這個時候慫了,他不就沒面子了嘛,人家可能說他懼怕權貴,要知道他們這些個寒門子弟雖然出生不行,但是他們有傲骨啊“怕什麼!這蜀王殿下就是一個騙子!”

“不許你說蜀王殿下!”這個白衣書生也是惱怒了,如果說這個寒門子弟辱罵他他可能還不在乎,但是一旦說到了那個人,這個白衣書生卻是怒了。

“怎麼了,被我說到痛處了?”這個寒門子弟越發的得意了“你們士族和那個蜀王劉莽就是一夥的,不讓我們入仕途就不讓嘛,何必要哄騙我們!”這個張兄頓時就化身成爲了千萬士族子弟的代表人物了。

“就是!不想讓我們當官就不讓嘛,何必要騙人呢!”有人帶頭自然後面有人起鬨。

“呵呵,誰說我們蜀王殿下不讓寒門子弟入仕途的?我們揚州內相是誰,你們知道嘛?”這個白衣書生冷笑的看着下面的一衆江東學子道。

揚州的內相是誰,他們自然知道,那不就是徐庶徐元直嘛。

“那你們可知道徐內相他以前就是一個遊俠,因爲知道了學問的好處,這才拜了鹿門書院的龐德公爲師,出師之後入了我揚州當了這個內相!”白衣書生言語道。

徐庶這個遊俠在古代叫做遊俠,在現代說白了就是一個混混,古代遊俠講道義,現在的混混他也講義氣啊,你說混混怎麼可能是士族呢,士族那些個混蛋的叫做紈絝,和你所謂的遊俠不是一個概念。

徐庶這麼一個揚州文官之首,這麼一個例子舉出來了,自然一個個都難以言語了。甚至一個個還都在點頭。

“徐內相怎麼了!可能就是個別,那個徐內相還是龐德公的弟子,或許蜀王劉莽就是看在那龐德公的面子之上才讓徐庶當這個內相的,我們不是龐德公的弟子,也都不是師出名門沒那麼好命!”這個張兄又相出了理由,那就是那徐庶有一個好師傅啊,我們沒有。

“我看你們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白衣書生冷笑了起來,羨慕別人不無不可,但是一旦羨慕變成了嫉妒,那就是原罪了。

“你們不是想說這些個大考的題目是那蜀王殿下故意爲難你們嘛!好,那麼我就解答給你們看,如果我說出來了答案如何?”白衣書生冷笑的對着衆人說道,他甚至走了出來,走到了那個張兄的面前。

“是她?不對,不可能,她不是死了嗎!不是她!是他”白衣書生沒有發現在外面有一個老者看着這個白衣書生的面容頓時就愣住了,一臉不敢相信的看着這個白衣書生“世間怎麼會有如此相像的面容?不可能,不可能!”

“如果你能夠說出來,那我就自縊於此,謝罪蜀王殿下!”這個張兄也是狠啊。

“呵呵,自縊不需要,你只需要跪在這個大路之上朝着那個蜀王殿下的府邸的方向磕上三個頭,大聲說我錯了就行了!”白身書生搖了搖頭,他出來是來玩的不是爲了來看出人命的。

“好!”這個張兄答應得也快,他認爲那些個就是蜀王劉莽拿出來爲難他們這些個寒門子弟的,爲的就是打消他們的入仕途的想法,還薄得了一個好名聲、

“你說第七八九十題都做不出來是吧,我就從那最簡單的第九題來說!”白衣書生站了起來“題目是雞兔同籠不知數,三十六頭籠中露。數清腳共五十雙,各有多少雞和兔?是吧!“

那邊江東寒門學子們點了點頭。

“那你聽好了,這個題目的答案是兔子有十四隻,雞有二十二隻!”看着這個白衣書生這麼快就給出了答案,那邊的人都是愣了一下難道這真的有答案?

“你騙人,你隨便說一個數字就是答案嘛?“那邊的張兄大聲的叫囂着。

是啊!邊上的人都在點頭,或許這個白衣書生也不會不過就是說了一個數字,反震大家也驗證不了。

“呵呵,我看你是不到黃河心不死是吧,好,那我就讓你死個明白點!“白衣書生是真的怒了“這道題我們先用假設法假設都是兔子,應該有36*4=144個腳,而現在只有100個腳,需要去掉兔子,去掉一個兔子換成一個雞,則減少2個腳,現在需要減少44個腳,需要將44/2=22個兔子換成雞,因此有22個雞,12個兔子;”

白衣書生說出了一堆的數字,讓下面的一幫寒門子弟一臉的茫然。

“什麼假設法,你還是在糊弄人!”這個張兄又喊了起來,反震他們不懂的就是假的就是騙子。

“就知道你們不懂!”白衣書生早有準備“那就給你一個簡單一點的!折半法所有的雞都:金雞獨立,所有的兔子都擡起兩隻前腳,則地上的腳有:50只,地上的腳中,每隻兔子有2個,比頭的數目多一個,每隻雞隻有一個腳在地上,有36個頭,地上若一個頭一個腳,則有36個腳在地上,現在有50個腳在地上,比頭多的只有兔子,且每個兔子多一個地上的腳,因此有14只兔子,得到雞22個;”

下面還是一羣茫然的人。

“還是不懂是嘛!那麼在聽着,和你們說話真累,一個個還想着當官呢,連基本的東西都不會。”這個白衣書生越發的不屑了,下面的人開始有點相信了,雖然他們還是聽不懂。但是因爲就算你一個人全都是編出來的,那能夠把兩個數字編的是一樣的,這也是一個本事啊。

“在場的諸位可有獵戶!”白衣書生對着下面的一幫圍觀的百姓喊道。

“有,有!”壽春大考,除了糧食之外也是需要一些個野味肉食的,所以獵戶也在爲城中酒樓供應貨物,自然有獵戶在。

“好!這位大哥,我問你一共有三十六個頭,把所有的兔子的四條腿都砍掉兩隻,一共有多少條腿?”

“三十六個,一,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這個獵戶把這指頭算了許久,這才憨厚一笑對着上面的白衣書生說道“一共一共七十二隻腳!”

“沒錯!一共七十二隻腳,可是呢,現在卻有一百隻腳,說明我們影藏了28只腳,這二十八隻腳就是我們砍掉的兔子的兩隻腳,按着一隻兔子被砍掉了兩隻腳,那麼一共就是二十八的一半,十四隻兔子,去掉兔子的腳,就剩下四十四隻腳,雞是兩隻腳的,那麼就是二十二隻!”

白衣書生沒說一句,下面的那個張兄的臉色就蒼白了一份,說道了最後直接就是面露土色,他知道自己輸定了。

“至於其他題目,賣梨果的用二元一次法,設梨數爲X,果數爲Y,又據詩意知:每個梨價爲11/9文錢,每個果價爲4/7文錢。則可列出二元方程式:11/9X+4/7Y=999X+Y=1000梨的價格梨的總價爲11/9×657=803(文),果的總價爲4/7×343=197(文)”

“那個竹子的用勾股定理高是4.55尺。”

下面的一衆百姓還有那些個士族算是開眼了,什麼一次吃兩個元宵法,還有什麼狗骨頭定理,讓衆人全都是前所未聞的。

“4.55尺嘛!”那個老者也在思考着,他原先認爲的是4.5尺,雖然相差不大,但是說到底還是錯答案,沒想到他喬玄也有被人教育的時候啊。

只是這個他到底是不是她,又或者不是她?老者看着臺上的白衣書生不由慈眉善目的起來。R1152

第333章 造化弄人第345章 威脅(4)第536章 曹操的支援第300章 反間計第767章 喜當爹的劉表第503章 散了!第558章 那一步第431章 鬥才第661章 開始了第692章 城破(2)第708章 搜刮人才第360章 擴軍第806章 買賣第334章 西涼鐵騎之殤第499章 魯老師第612章 被逼反的吳家(2)第276章 光州有將名郝邵第543章 慈仁堂第201章 2第621章 弒主(2)第265章 誰算計誰(2)第732章 河北落幕(1)第592章 大戰(2)第452章 郡主第678章 海軍第18章 我呂布永不後悔第544章 水了第433章 無題第160章 煉神巔峰的對決(1)第504章 江東對策第263章 大聖人(2)第39章 奉先對奉孝(完)第373章 壽春大動土第776章 出山第824章 心虛的劉璋第336章 戰馬戰馬!第269章 潛藏第353章 斷臂第550章 漢賊劉備第65章 徐州易主第427章 **行第130章 最後一擊第732章 河北落幕(1)第145章 孫策的反擊(2)第286章 全軍攻城第48章 岳父大人?第754章 熟悉的土地第828章 兩害第361章 西涼鐵騎攻城?第228章 周瑜兵敗(5)第360章 擴軍第617章 蔣琬第315章 壽春定策第713章 故人第690章 可惜第871章 賈詡計(3)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882章 取豫州第945章 援軍到來(2)第884章 棄子(2)第487章 刺客第258章 英雄殿第302章 反間計(3)第774章 死得好第830章 兩張之戰第923章 益州變局第452章 郡主第808章 南越國第86章 傳世玉璽第725章 渤海郡第733章 永遠的老大第681章 收服(2)第728章 後將軍第101章 這一天的到來第722章 鬼才第799章 稱帝第623章 新野之亂(2)第879章 商人第777章 出山(2)第355章 無題第915章 劉備入江洲第494章 上下之分第366章 在意的是你第662章 回家第601章 襄陽議事第9章 家?第483章 送第247章 以其人之道第762章 遼東變局第586章 賭注第341章 峰迴路轉第544章 水了第558章 那一步第420章 火攻?(3)第288章 徐庶之計(2)第347章 誰笑到了最後(2)第689章 高德將軍第568章 火(2)第174章 孫策的大屠殺第457章 蒯家娶妾(3)
第333章 造化弄人第345章 威脅(4)第536章 曹操的支援第300章 反間計第767章 喜當爹的劉表第503章 散了!第558章 那一步第431章 鬥才第661章 開始了第692章 城破(2)第708章 搜刮人才第360章 擴軍第806章 買賣第334章 西涼鐵騎之殤第499章 魯老師第612章 被逼反的吳家(2)第276章 光州有將名郝邵第543章 慈仁堂第201章 2第621章 弒主(2)第265章 誰算計誰(2)第732章 河北落幕(1)第592章 大戰(2)第452章 郡主第678章 海軍第18章 我呂布永不後悔第544章 水了第433章 無題第160章 煉神巔峰的對決(1)第504章 江東對策第263章 大聖人(2)第39章 奉先對奉孝(完)第373章 壽春大動土第776章 出山第824章 心虛的劉璋第336章 戰馬戰馬!第269章 潛藏第353章 斷臂第550章 漢賊劉備第65章 徐州易主第427章 **行第130章 最後一擊第732章 河北落幕(1)第145章 孫策的反擊(2)第286章 全軍攻城第48章 岳父大人?第754章 熟悉的土地第828章 兩害第361章 西涼鐵騎攻城?第228章 周瑜兵敗(5)第360章 擴軍第617章 蔣琬第315章 壽春定策第713章 故人第690章 可惜第871章 賈詡計(3)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882章 取豫州第945章 援軍到來(2)第884章 棄子(2)第487章 刺客第258章 英雄殿第302章 反間計(3)第774章 死得好第830章 兩張之戰第923章 益州變局第452章 郡主第808章 南越國第86章 傳世玉璽第725章 渤海郡第733章 永遠的老大第681章 收服(2)第728章 後將軍第101章 這一天的到來第722章 鬼才第799章 稱帝第623章 新野之亂(2)第879章 商人第777章 出山(2)第355章 無題第915章 劉備入江洲第494章 上下之分第366章 在意的是你第662章 回家第601章 襄陽議事第9章 家?第483章 送第247章 以其人之道第762章 遼東變局第586章 賭注第341章 峰迴路轉第544章 水了第558章 那一步第420章 火攻?(3)第288章 徐庶之計(2)第347章 誰笑到了最後(2)第689章 高德將軍第568章 火(2)第174章 孫策的大屠殺第457章 蒯家娶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