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融入

第212章 融入

寧長榮瞥了一眼王秀娟,心裡面嘀嘀咕咕,他閨女這偷懶的性子,估計就是跟他娘學的。

寧清西要是能聽見寧長榮的話,一定會回他一句,你自己也沒好到哪去。

確實,他們一家都不是特別勤快,只是有些事不得不做。

考慮好了要準備的菜就開始把食材歸置到一起,就是凳子和吃飯的碗筷什麼的肯定不夠用,還得借一借,不過這都不是什麼大事,正好去周圍借東西,還可以去打探一下情況。

王秀娟就帶着寧清西出門借桌椅板凳了。

沒想到這麼巧,去的第一家就是王漢庭家。

王漢庭正在當差,只有他夫人在家,王漢婷的媳婦兒杜春玲是記得王秀娟的,她在家裡忙着帶孩子,也沒空去隔壁打招呼,本想過幾天忙完再去,沒想到人家就登門了。

“王大娘真是不好意思,還勞煩你親自登門,當時城破了,還有不少人跑到我家想要趁機搶東西,這家裡東西被人砸的不像樣,我身子養好這幾天正收拾修補,想着過幾天去看你們。”

王秀娟也客氣的回道:“沒事不着急,以後咱們是鄰居,也不用急於一時,你們人沒事吧?”

杜春玲一邊招呼着人往裡走,一邊回答,“人沒事兒,當時我把門關的死死的,帶着孩子,老人躲在裡面,把那值錢的丟出去,那些人就顧着搶,沒管得上,我們這才逃過一劫。”

王秀娟心裡暗贊對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

她知道杜春林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居然能夠做到不貪財,實在難得。難怪付林君那樣的人願意真心與她交好。

他們加入常淵隊伍的那一天,酒桌上有不少其他人的女眷,付林君對每個人都是笑臉相迎,但她能看得出來,付林君對有些人是表面,對有些人則是真心。

“人沒事就好,真到那緊要關頭,銀子再重要也沒人命重要。”

杜春玲連連贊同,“可不是嘛!”她那婆婆當時還死死的,拽着那些包袱,不讓她丟出去,要是她不丟出去,人家肯定會進來自己搶,到時候人能不能保住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過她一個做媳婦兒的,也不會在別人面前說自家婆婆的不好,雖說王秀娟是她的救命恩人,但到底兩人關係還沒有親近到那個程度。

王秀娟進來後看到一個長得乾瘦的老太朝她們走來,杜春玲主動介紹,“娘,這是王大娘,這是她孫女西西,王大娘您還記得吧?之前救了我的。”

她又向着王秀娟二人介紹,“這是我婆婆。”

老太太笑的和善,“這哪能不記得,王妹子,你有好本事啊。來來來,咱們進屋裡坐,外面這麼冷,可別把小姑娘凍到了。”

寧清西禮貌着衝着王漢庭老孃笑了笑,王秀娟接道:“哎喲老姐姐,你這身子骨真不錯啊。”

可不是不錯嗎?提着那麼一大桶水,身子都不晃悠。

王漢庭老孃似乎很高興,王秀娟是大夫,雖說她看不出來對方有多厲害,但她兒子王漢庭天天回家也會偶爾唸叨起,所以她自然知道王秀娟是一個醫術高明的大夫,就連常將軍都想招攬的人,常將軍那麼厲害的人都承認的,她哪裡敢看輕?

所以王秀娟說她身子骨好,她能不高興嗎?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雖然說偶爾要跟着兒子東奔西跑,但是也是有盼頭的,她也想活得久一點,看着小孫孫們成家。

幾人說了一會,王秀娟才道:“今日過來叨擾,一是想要邀請你們參加我家的搬遷酒,二是想要跟你們借些桌椅板凳和鍋碗瓢盆,我們準備後天辦酒。”

王漢庭老孃一口就應下了,“沒事沒事,東西多的是,要啥都拿走,你們啥時候開始忙活?我去幫幫忙。”

鄉下里去人家吃酒,關係比較近的,一般都會提前去主人家幫幫忙。

雖然王家跟王秀娟一家關係沒有那麼近,但就衝着救命之恩,衝着她那小孫孫,王漢庭老孃覺得自己就該去。

王秀娟沒有拒絕跟鄰居親近,人家願意幫忙她也高興,兩人說了一會兒就走了,她們還得跟其他人借東西呢,至於搬東西肯定不會讓她們一老一小的幹,後面自然會有人去,寧老二寧老三肯定不會閒着。

她們又接連去了好幾家打好招呼,看着差不多了才往回走。

寧清西的兩隻手交叉放在袖子裡,看着是有些土,但是暖和呀!

“奶,我覺得這活就適合我三嬸幹,可惜她還在坐月子。”

王秀娟也點頭十分贊成,這跟人打交道的活可不就是和李大鳳幹嗎?她那大嘴巴成天就愛出去跟人嘮嗑,要是給她安排一個出去跟人嘮嗑的工作,肯定高興的屁顛屁顛的就去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

寧清西家裡就陸陸續續來了不少幫忙幹活的人。

除了王漢庭的老孃,其他的都是他們自己人。

王漢庭老孃和這羣人說說笑笑的,也不見外。

賴婆子她們一開始聽說這是將軍的老孃還有一些不敢跟她說話,後來說了幾句,聊到了對方以前也是在鄉下幹活,這共同話題不就有了嗎?

王漢庭老孃也覺得這些人很親切,雖然說常淵的手下很多都是普通百姓,但是跟王漢庭老孃一個年紀的,還真沒多少,大部分都是中年婦女的那個年紀,王漢庭老孃跟那些人也說不了啥話,平日裡就是在家裡面帶孫子。

“可不是嗎!咱們那鄉下罩衣都不好買,但是又不能不買,這娃娃要是不買罩衣,好好的棉衣他能給你造的黑乎乎的!”賴婆子的嗓門很大。

“我一般都買那種可以兩面穿的罩衣,一面髒了可以換另外一面穿。”

“我家條件不行,娃娃也多,錢都用在做衣服上了,只能買些布,做個袖套圍嘴。”

王漢庭的老孃也加入了話題討論,“我那兩個小孫子也是個不愛乾淨的,以前在鄉下也是到處亂跑,那時候條件不行,連棉衣都買不起,只能塞點柳絮啥的。”

其他人聽到這裡都有些驚訝,他們原想着這將軍的老孃過得再差,估摸着也能比他們好一些吧?

誰知道聽着比他們還慘,連棉衣都買不起,他們最起碼攢一攢也能攢出一件孩子的棉衣。

(本章完)

第234章 五百石第77章 雞骨頭引發的血案第419章 押解第284章 準備開業第312章 開科舉第216章 燙手山芋第202章 安排第14章 亂世人命不如草第219章 流水線第436章 南瓜收穫第295章 來客,精神恍惚第143章 我要是知道不就是將軍了第81章 好奇第465章 議論第198章 決定第364章 營生第396章 太陽精火第331章 瘟疫爆發第308章 馬上裝備第204章 請人第320章 王大哥第419章 押解第388章 初到第33章 搶生意第29章 古代的第一次火鍋第267章 亂臣賊子第69章 巡邏第453章 通緝令第141章 真是條好狗第81章 好奇第238章 殺雞儆猴第341章 神仙下凡第325章 秩序第9章 來活了第226章 複雜第179章 剖腹取子第408章 回府第423章 記錄在冊第279章 寫信第315章 勸服,助紂爲虐第402章 同鄉威力第187章 人心惶惶第180章 珠寶第262章 擺攤第86章 斑駁血跡第45章 回來了第387章 獄中待遇第163章 出事了第417章 面聖第465章 議論第201章 堅決擁護第431章 封地第271章 刀利否第30章 專業對口第48章 研究經費第228章 公家飯第39章 故意嚇唬第93章 口誅筆伐第163章 出事了第466章 援軍第268章 聲名俱散第234章 五百石第405章 白藥第287章 支攤子第464章 問詢第308章 馬上裝備第297章 輕視第390章 解決第407章 實情,怒火第163章 出事了第169章 金瘡藥第107章 僱人第155章 能扛不少水泥吧?第285章 客似雲來第305章 熟人,突襲第137章 建城第279章 寫信第350章 突襲徐州第140章 沒問題第221章 磨洋工第474章 激流勇退第444章 天狼,野心第200章 收拾東西第446章 支出,恩賜第49章 越想越氣第147章 並不是饋贈第395章 龍王轉世第260章 礦車第392章 捷報,家事就是國事第122章 裝什麼硬骨頭第308章 馬上裝備第42章 縣尉第441章 爭先恐後第251章 出事第37章 靈性第277章 好轉第273章 上門第432章 全家出行第156章 肉夾饃第102章 桃花源記
第234章 五百石第77章 雞骨頭引發的血案第419章 押解第284章 準備開業第312章 開科舉第216章 燙手山芋第202章 安排第14章 亂世人命不如草第219章 流水線第436章 南瓜收穫第295章 來客,精神恍惚第143章 我要是知道不就是將軍了第81章 好奇第465章 議論第198章 決定第364章 營生第396章 太陽精火第331章 瘟疫爆發第308章 馬上裝備第204章 請人第320章 王大哥第419章 押解第388章 初到第33章 搶生意第29章 古代的第一次火鍋第267章 亂臣賊子第69章 巡邏第453章 通緝令第141章 真是條好狗第81章 好奇第238章 殺雞儆猴第341章 神仙下凡第325章 秩序第9章 來活了第226章 複雜第179章 剖腹取子第408章 回府第423章 記錄在冊第279章 寫信第315章 勸服,助紂爲虐第402章 同鄉威力第187章 人心惶惶第180章 珠寶第262章 擺攤第86章 斑駁血跡第45章 回來了第387章 獄中待遇第163章 出事了第417章 面聖第465章 議論第201章 堅決擁護第431章 封地第271章 刀利否第30章 專業對口第48章 研究經費第228章 公家飯第39章 故意嚇唬第93章 口誅筆伐第163章 出事了第466章 援軍第268章 聲名俱散第234章 五百石第405章 白藥第287章 支攤子第464章 問詢第308章 馬上裝備第297章 輕視第390章 解決第407章 實情,怒火第163章 出事了第169章 金瘡藥第107章 僱人第155章 能扛不少水泥吧?第285章 客似雲來第305章 熟人,突襲第137章 建城第279章 寫信第350章 突襲徐州第140章 沒問題第221章 磨洋工第474章 激流勇退第444章 天狼,野心第200章 收拾東西第446章 支出,恩賜第49章 越想越氣第147章 並不是饋贈第395章 龍王轉世第260章 礦車第392章 捷報,家事就是國事第122章 裝什麼硬骨頭第308章 馬上裝備第42章 縣尉第441章 爭先恐後第251章 出事第37章 靈性第277章 好轉第273章 上門第432章 全家出行第156章 肉夾饃第102章 桃花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