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造勢

蘇角援軍爲什麼到的如此之慢是胡亥看到這份軍報後心中浮現的第一個疑問。

大秦各個軍團無論是將領還是兵卒,對他們的作戰意志胡亥從來沒有懷疑過。

九原軍和隴西軍作爲常駐大秦西北邊疆唯一兩支大軍,也是如今大秦所有軍團中實戰經驗最多的軍團。如果去除裝備上的優勢,胡亥相信九原軍十萬人面對大秦任何一支軍團都不會落入下風,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他一手打造出來的由灞上大營出身的五大軍團。

如今九原軍雖然經過瘦身由原本的三十萬人銳減爲十萬人,但是胡亥很清楚這十萬人的戰力不僅沒有被削弱,反而因爲換裝以及精簡瘦身,戰力其實並沒有削弱多少。畢竟如今的九原軍十萬大軍,都是年富力強的精壯兵卒,而不是如先前一般還有四五十歲的老卒。

這也是爲什麼在收到龍衛府送來的筆架城遭襲的信報之後胡亥根本不擔心的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爲筆架城並不是孤懸在大秦本土之外,在他身後左右兩側可是還有四萬多的九原軍精兵。

胡亥甚至想到如果蘇角的謀略運用得當,聯合筆架城內的九原軍守軍,也許能夠將來襲的西域人給一網打盡。雖然現在還不到西進的時候,但是挑戰大秦威嚴,總要付出些血的代價不是?

只是,胡亥沒有想到的是最終筆架城一戰會是這樣一個讓他始料不及的結果。

“回陛下……”

“這軍報上曾言來襲異族是自辰時突然發動攻擊,難道筆架城守軍先前就未曾派出過斥候進行警戒?所以才讓那些異族摸到家門口來打個措手不及?是不是以爲匈奴蠻夷和羌族人、月氏人都打跑了,東胡人歸附了,我大秦就沒有敵人了?是不是就可以享受了?嗯?”

胡亥將手中的軍報重重的丟在銅案上,淡淡的道。

堂下三個兵部重臣齊齊起身躬身而立,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將筆架城之事行文各軍,引以爲戒。告訴各軍將軍,忘戰必危!今後如若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嚴懲不殆!”胡亥說罷拂袖而去。

……第二天,內閣就將發生在筆架城的那一戰行文各郡。

其實筆架城之戰,對整個大秦而言其實根本算不得什麼,畢竟相比隴西軍進襲羌族領地、李信和徐闖北上高麗、夫餘領地,筆架城的那一戰實在是小兒科。更何況,筆架城之戰守城的九原軍全軍盡沒,雖然最終來襲的西域人都退走了,但是從哪看都不能算的上的大秦打了個勝仗。

原本內閣的意見是依然如先前一般,只有一些重臣知道就可以了,不用弄的人盡皆知,畢竟這不是一個勝仗不是?何必讓天下人都知道九原軍打了敗仗?無端的弱了朝廷的威風。

內閣行文是在胡亥的要求下進行的。

行文上不僅詳細的說了筆架城之戰的始末,更將九原軍一尉守城兵卒全軍盡沒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知了天下百姓。

這樣的朝廷行文,自然讓朝野上下爲之譁然。因爲這個行文似乎僅僅只是爲了告訴天下人大秦九原軍打了一個敗仗而已。

內閣是不是搞錯了?還是內閣故意在丟九原公的臉?亦或是九原軍爲了表示對皇帝將九原公從九原軍統帥的位置上裁撤而故意打了敗仗,然後皇帝又在天下人面前羞辱九原軍?

這是看到這份內閣行文的天下人心中浮現的衆多想法。

好在,這疑惑沒有存在多久。

三天之後,大秦二世皇帝正式詔告天下。

陣亡九原軍都尉管易,加封忠勇將軍,授爵五大夫(大秦爵位第九等)、皇帝親授百戰三等勳章,賜黒綬,賞金千枚,;老王等四位陣亡的九原軍二五百主,授爵公乘(大秦爵位第八等)、皇帝親授百戰二等勳章,賜黒綬,賞金千枚;其餘管易麾下一尉九原軍五千兵卒以及各級將領盡皆在原本基礎上進爵三級、兵部左右侍郎親授戰功三等勳章,賜青綬,賞銀千枚!

筆架城一戰中,在城牆上陣亡的匈奴蠻夷,每人賞銅幣百枚,榮譽一等勳章;筆架城兩萬匈奴戰俘因善秦之功,即曰起盡皆恢復自由身,特賜大秦戶籍,籍貫河西郡。

重傷二五百主離越授爵公乘,加封英勇將軍、百戰二等勳章,賜黒綬,賞金千枚;其餘倖存之兵卒四百三十三人,一應賞賜同上。唯一不同的是,他們這四百三十三人所有的勳章都將由皇帝親授。

待這四百四十人傷愈後,將以他們爲基礎,重建九原軍一尉,賜號勇武,英勇將軍離越將會是勇武尉的第一任都尉。

這一次對九原軍陣亡兵卒的賞賜可以說優渥之極。最爲重要的是,這五千人將會是第一批得到大秦勳章的大秦兵卒。

而勇武尉自然也是大秦第一支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被皇帝親自賜名的尉營編制!這等榮耀甚至超過了其餘的賞賜!僅僅這一項,就讓大秦其餘十八支軍團的將軍們齊齊紅了眼!

那是羨慕的!

兩萬匈奴戰俘被賜予大秦戶籍,同樣也讓大秦百姓譁然。

這,都是胡亥想要的結果。

之所以讓大秦百姓都知道筆架城之戰這個對大秦而言並不太光彩的戰績,胡亥是想然所有人都知道,大秦並不是四海之內唯我獨尊!大秦周邊還有着沒有發現卻確實存在的敵人。

而對陣亡兵卒的撫卹和賞賜乃至賜名一尉,以及對兩萬筆架城匈奴戰俘的賞賜,自然是要在大秦軍中和其餘數十萬的大秦戰俘中樹立榜樣了。

讓所有人都知道,朝廷從未曾吝嗇過賞賜,當然前提是你要對得起大秦。只要你有功,無論你是戰俘也好,還是大秦子民也好,都一樣能夠得到應得的賞賜。

胡亥相信,從筆架城的事情上,無路對秦人還是異族,很多人都會從中學到點什麼。這對胡亥而言就夠了!

……無論是對胡亥而言還是對大秦而言,筆架城一事都實在算不得什麼大事。封建時代,人口是國家最重要的一環;而人命同樣也是最不值錢的一種。

所以大秦各地因爲筆架城一戰經過旬曰的沸騰,漸漸恢復往曰的平靜。

(未完待續)

第99章 狼煙起第285章 見呂雉第185章 紅綠家邦的覆滅第122章 秦人?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第43章 嬴真第123章 候補學子第207章 異象第63章 俯仰無愧天地第41章 三棟小樓第63章 俯仰無愧天地第238章 劍指西南第7章 誅殺趙高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79章 機會第50章 大營遭襲第106章 忙碌的五月第11章 迎戰第50章 鞭責第56章 搶灘登陸第4章 月氏出兵第60章 虎賁(三)第23章 騰蛇軍第126章 能戰否?第35章 遭襲第224章 臨河城下第238章 劍指西南第215章 諸位將軍怕了?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二月感謝單章第206章 不寒而慄的猜測第238章 劍指西南第277章 巡狩莎車城第260章 引頸待戮第274章 李嫉所想第103章 滑竿第3章 毒計成第218章 朱雀北上第92章 清明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第44章 土地之議(二)第180章 書房議事第20章 初相見第223章 五年第5章 陰謀陽謀第13章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77章 江東亂(三)第76章 張蒼,麗妃,騎士第229章 撤兵第99章 狼煙起第213章 蘇婉第280章 終章第19章 九品官制第286章 惜第32章 河西攻略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60章 倒計時第49章 壽春易手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75章 出海?北上!第188章 逝者如斯夫第60章 虎賁(三)第114章 王庚外篇四大結局第27章 風起第128章 西進第41章 哥們你好!第168章 半途而廢第251章 皇帝所想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94章 褚文第70章 兩相分道第230章 戰又如何?第35章 再臨灞宮第102章 終章第296章 是誰?第98章 高麗郡第233章 大秦腦殘粉第88章 進軍泗水第29章 楚國項梁?第149章 令狐沖,令狐範第157章 羅網第87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三)第11章 蒙毅至九原第143章 人爲第102章 你很好第36章 誤會第58章 國殤(二)第45章 冒頓來了第163章 神蹟第156章 重頭戲第102章 玄武利第179章 算計第151章 讓你賤笑了第186章 丞相之位第266章 我問你答第159章 到咸陽第10章 春色第208章 神秘來客
第99章 狼煙起第285章 見呂雉第185章 紅綠家邦的覆滅第122章 秦人?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第43章 嬴真第123章 候補學子第207章 異象第63章 俯仰無愧天地第41章 三棟小樓第63章 俯仰無愧天地第238章 劍指西南第7章 誅殺趙高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79章 機會第50章 大營遭襲第106章 忙碌的五月第11章 迎戰第50章 鞭責第56章 搶灘登陸第4章 月氏出兵第60章 虎賁(三)第23章 騰蛇軍第126章 能戰否?第35章 遭襲第224章 臨河城下第238章 劍指西南第215章 諸位將軍怕了?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二月感謝單章第206章 不寒而慄的猜測第238章 劍指西南第277章 巡狩莎車城第260章 引頸待戮第274章 李嫉所想第103章 滑竿第3章 毒計成第218章 朱雀北上第92章 清明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第44章 土地之議(二)第180章 書房議事第20章 初相見第223章 五年第5章 陰謀陽謀第13章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77章 江東亂(三)第76章 張蒼,麗妃,騎士第229章 撤兵第99章 狼煙起第213章 蘇婉第280章 終章第19章 九品官制第286章 惜第32章 河西攻略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60章 倒計時第49章 壽春易手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75章 出海?北上!第188章 逝者如斯夫第60章 虎賁(三)第114章 王庚外篇四大結局第27章 風起第128章 西進第41章 哥們你好!第168章 半途而廢第251章 皇帝所想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94章 褚文第70章 兩相分道第230章 戰又如何?第35章 再臨灞宮第102章 終章第296章 是誰?第98章 高麗郡第233章 大秦腦殘粉第88章 進軍泗水第29章 楚國項梁?第149章 令狐沖,令狐範第157章 羅網第87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三)第11章 蒙毅至九原第143章 人爲第102章 你很好第36章 誤會第58章 國殤(二)第45章 冒頓來了第163章 神蹟第156章 重頭戲第102章 玄武利第179章 算計第151章 讓你賤笑了第186章 丞相之位第266章 我問你答第159章 到咸陽第10章 春色第208章 神秘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