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最強殺招“陰陽弒”

巴蛇很痛苦,甚至比被任敖那一番捶打還要痛苦的多。

任賢的陽噬歪打正着,正好掐在了巴蛇的死穴上面。

如果是其他的時候,對於巴蛇來講,只要口中吐出一些本命的污穢之物就能夠將陽噬斷絕,畢竟陽噬實際上就相當於是一把火,只要阻斷了這一把火就會破掉陽噬。

活着巴蛇同樣可以用壯士斷腕的手法將自己的陽氣拋棄一部分,這僅僅是一個比較普通的道法。

因此陽噬實際上用起來並不是那麼得心應手,因爲這一招對付太乙真仙只能傷,但是卻不能讓他們死掉。

因此任賢一直以來喜歡動用的是“陰蝕”,而不是“陽噬”。

但是巴蛇現在無法動用神通,也無法動用道法。

所以陽噬第一次發揮了超常的作用。

南蟒王畢竟是太乙真仙,不可能不知道陽噬的作用是什麼,但是再不用神通道法的情況下怎麼辦卻是一個問題。

任賢看着在地上不停的翻滾的巴蛇,心中下了一個決定。

這個時候不動手,那還什麼時候動手。

任賢終於動用了自己最強的手段陰陽弒。

任賢的左手升起了一片火,一片以先天純陽之氣之氣爲燃料的陽火,右手升起了一片黑暗,一片以先天陰氣爲根基的黑暗。

左手爲陽,右手爲陰。

這一次任賢從身體裡面足足抽取了三層的先天陰陽之氣,因此左手的陰蝕和右手的陽噬很不穩定,就像是藥在任賢的手中爆發出來似得。

一般來說,任賢發動一次陰陽弒應該是動用身體內三層的先天陰陽之氣,但是任賢看到南蟒王那皮糙肉厚的身體和恐怖之極的生命力,感覺得到就算是動用兩次陰陽弒也未必能夠殺掉巴蛇,因此任賢乾脆直接將自己體內的陰陽之氣近乎抽光,這樣一來威力就不是一加一那樣簡單的兩倍,而是至少十倍以上。

但是這是一種極爲危險的作法,任賢爲什麼一次抽取出三層的先天陰陽之氣,那是因爲任賢能夠控制的也就那麼多。

再多一點,任賢對其的控制力就會消減,會反噬自身。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誰還能管那麼多了,只要不死就沒有關係。

哪怕是死了,只要能贏,也沒有什麼大關係。

任賢感覺得到自己左手變得滾燙,自己身上的陽氣已經源源不斷的被“陽噬”吸走,右手變得冰冷,那是“陰蝕”在腐蝕自己的右手。

這所謂十指連心,這股感覺就像剜心刺骨一樣,但是任賢的臉色沒有稍微變化,雙隻手連抖都沒有抖動,只是任憑這兩股力量折磨着自己的雙手。

任賢知道自己的手廢了。

憑藉任賢的實力,只能夠控制三層的先天陰陽之氣,莫說六層,哪怕是四層,任賢的手都會被無可挽回的被廢掉。

任賢能夠感覺得到自己的胳膊已經疼痛難忍了,而雙手則是徹底的沒有了知覺。

任賢知道自己的雙手已經被廢掉了,接下來就是胳膊,如果再等等可能就是身體。

但是任賢必須要等,現在的“陰蝕”和“陽噬”都屬於爆發的階段,如果現在使出陰陽弒只會砰的一聲爆炸。

這股爆炸的威力可能把任賢脆弱的身體炸成粉碎,但是卻未必能夠穿透巴蛇的鱗甲。

任賢是在等着“陰蝕”和“陽噬”穩定下來,只有這兩股力量穩定下來,任賢才能夠進一步的調和這兩股力量。

如果是三層的先天陰陽之氣,任賢也許只需要十息左右的時間,畢竟那種程度的陰陽弒任賢已經掌握成熟了,但是現在任賢動用的是六層。

任賢現在是搶時間,如果陰蝕或者陽噬的力量蔓延到胸部,那麼自己必須將這兩股力量散去了,因爲一旦蔓延到胸部,那麼無論是陰蝕還是陽噬的力量都足以致自己與死地。

任賢畢竟是人脆肉的肉身,不像是妖族那樣皮糙肉厚,更不想巴蛇那樣強悍到**的程度。

半刻鐘過去,“陰蝕”已經變得緩和起來,而“陽噬”卻還變化極爲猛烈。

這很正常,陽噬就像是熊熊燃燒的大火,而陰蝕卻像是緩慢變化的化學反應一樣。

任賢感覺得到自己的腕部已經沒有任何知覺,而胳膊肘感覺到明顯的痛感。

任賢知道這是因爲兩股力量已經將任賢肘部一下的位置給弄得徹底壞死的緣故。

一刻鐘過去了,“陽噬”的力量已經徹底的穩定下來,但是“陰蝕”卻還緩慢的發作着。

任賢感覺自己的一半胳膊都沒有知覺,而那股疼痛的感覺已經快要蔓延到胸部的時候,

任賢已經考慮是放棄這兩股力量,讓其消散的時候,還是強行使用出“陰陽弒”的時候,任賢終於感覺到“陰蝕”的力量終於徹底穩定下來了。

任賢長吁了一口氣。

“嚇死我了,我還以爲只能‘陰蝕’和‘陽噬’的力量消散,白費了兩隻胳膊了!”

如果再等一會,陰蝕的力量就會蔓延到心臟,任賢可不認爲自己的心臟被鏽蝕出一個空洞那還能活着,因此任賢必須立刻作出是消散,還是強行融合的決定。

實際上任賢只會選擇消散,因爲強行使出來“陰陽弒”,那簡直和自殺無異,還是傷害不了對方皮毛的自殺,那樣還不如直接動用自己最後同歸於盡的殺招了。

任賢懷中的人書猛地亮了起來,出現了一個虛幻的太極圖。

任賢手上的火焰與黑暗迅速融進了那一張虛幻的太極圖中,縮成太極圖之中的兩個黑紅色兩個點。

陰陽的規則之力實際上就是一張太極圖。

道家的陰陽實際上就是這一張太極圖,老子只是將陰陽法則的形態拿過來用一下罷了。

規則之力,那是構架整個世界的力量,哪怕只是發揮出一點皮毛也足以將千百個巴蛇給毀滅了。

可惜任賢使出的連皮毛都算不上,僅僅是利用人書的力量模擬出來的陰陽規則之力罷了。因此太極圖看上去是虛幻的,沒有一絲凝實的感覺,要知道如果是實質的,那麼就代表着任賢真正掌握了陰陽法則。

不過任賢知道達到大羅金仙之前似乎那是不可能辦到的,只有大羅金仙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出陰陽法則的力量。

但是對付南蟒王相比應該是足夠了。

任賢這個時候又充滿了自信,因爲正是有着“陰陽弒”這一大殺器,任賢才能夠讓整個南域的妖族處處必讓。

雖然“陰陽弒”只有一種效果,但是這種效果可以堪比一場災難。

那就是將世界萬物破碎爲陰陽二氣。

第61章 土豪第20章 搬山第23章 “武道”第39章 南蟒王的詭異第4章 猶豫第25章 沉睡第20章 搬山第12章 接引道人第11章 九頭氏第25章 一拳爆頭第26章 任賢的困境第36章 南蟒王第35章 暫歇第60章 滅世之力五十七章 曠世大戰第16章 山河鼎第11章 九頭氏第58章 任賢的殺招第75章 最好的食物(上)第32章 獸海第14章 赤眼豬妖第17章 蜚變第38章 柳易的實力第9章 賢者學院第10章 解決業力第55章 不詳的預感第38章 柳易的實力第63章 戰爭的尾聲(中)第8章 ,若能給我五百年第19章 “贏了”第3章 人屠 白血衣第15章 即將點燃的戰火第14章 赤眼豬妖第33章 陽陣第14章 赤眼豬妖第18章 屍體第14章 赤眼豬妖第45章 暗刃之威第1章 幽幽三百年第15章 肉靈芝第30章 戰爭第24章 白血衣的劍第11章 九頭氏第25章 一拳爆頭第52章 金陣中的刺殺第75章 最好的食物(上)第4章 人族,任賢第44章 任嘯的謀算第7章 “道友止步“第43章 任嘯的謀算第6章 獵殺血獸第60章 滅世之力第38章 柳易的實力第9章 “縮頭烏龜”第44章 任嘯的謀算第27章 解毒第66章 滅世第68章 投鼠忌器第21章 戰爭第61章 土豪第2章 幽冥血海第63章 戰爭的尾聲(中)第39章 南蟒王的詭異第38章 柳易的實力第5章 看不見的危險第41章 定海珠第41章 定海珠第55章 不詳的預感第55章 不詳的預感第33章 陽陣第71章 五帝大德經第64章 戰爭的尾聲(下)第21章 朋友第3章 人屠 白血衣第65章 三災第25章 一拳爆頭第14章 逼第11章 至寶第43章 任嘯的謀算第17章 小心第26章 任賢的困境第17章 蜚變第26章 任賢的困境第9章 “縮頭烏龜”第32章 獸海第20章 搬山第2章 幽冥血海第49章 信任第11章 至寶第42章 父親,任嘯第6章 石化第23章 食人之妖,虎帥第10章 古怪第63章 戰爭的尾聲(中)第18章 屍體第24章 推演武道第11章 囊中之物第13章 狐族,青丘雪寒第24章 推演武道
第61章 土豪第20章 搬山第23章 “武道”第39章 南蟒王的詭異第4章 猶豫第25章 沉睡第20章 搬山第12章 接引道人第11章 九頭氏第25章 一拳爆頭第26章 任賢的困境第36章 南蟒王第35章 暫歇第60章 滅世之力五十七章 曠世大戰第16章 山河鼎第11章 九頭氏第58章 任賢的殺招第75章 最好的食物(上)第32章 獸海第14章 赤眼豬妖第17章 蜚變第38章 柳易的實力第9章 賢者學院第10章 解決業力第55章 不詳的預感第38章 柳易的實力第63章 戰爭的尾聲(中)第8章 ,若能給我五百年第19章 “贏了”第3章 人屠 白血衣第15章 即將點燃的戰火第14章 赤眼豬妖第33章 陽陣第14章 赤眼豬妖第18章 屍體第14章 赤眼豬妖第45章 暗刃之威第1章 幽幽三百年第15章 肉靈芝第30章 戰爭第24章 白血衣的劍第11章 九頭氏第25章 一拳爆頭第52章 金陣中的刺殺第75章 最好的食物(上)第4章 人族,任賢第44章 任嘯的謀算第7章 “道友止步“第43章 任嘯的謀算第6章 獵殺血獸第60章 滅世之力第38章 柳易的實力第9章 “縮頭烏龜”第44章 任嘯的謀算第27章 解毒第66章 滅世第68章 投鼠忌器第21章 戰爭第61章 土豪第2章 幽冥血海第63章 戰爭的尾聲(中)第39章 南蟒王的詭異第38章 柳易的實力第5章 看不見的危險第41章 定海珠第41章 定海珠第55章 不詳的預感第55章 不詳的預感第33章 陽陣第71章 五帝大德經第64章 戰爭的尾聲(下)第21章 朋友第3章 人屠 白血衣第65章 三災第25章 一拳爆頭第14章 逼第11章 至寶第43章 任嘯的謀算第17章 小心第26章 任賢的困境第17章 蜚變第26章 任賢的困境第9章 “縮頭烏龜”第32章 獸海第20章 搬山第2章 幽冥血海第49章 信任第11章 至寶第42章 父親,任嘯第6章 石化第23章 食人之妖,虎帥第10章 古怪第63章 戰爭的尾聲(中)第18章 屍體第24章 推演武道第11章 囊中之物第13章 狐族,青丘雪寒第24章 推演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