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輕撫,麥田裡翻着金色的波浪。碧綠的原野裡吹來陣陣花的清香,夜幕降臨小小的山村。
滿天的星星眨着眼睛,遠處傳來悠揚的蛙鳴,忙碌一天的人們圍坐在老榆樹下,談論着家常裡短的事兒,盼望着今年能有一個好收成。
“還是咱們中山郡好啊!聽說隔壁鉅鹿郡今年二月底又遭了洪澇,地裡那點兒莊稼全完了……唉!今年又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啊!”
“誰說不是呢!咱們無極縣也就只有光和七年遭了大旱,這幾年一直還算風調雨順的,不過那年還得多虧了甄四小姐開倉賑濟咱們啊!”
“誰說不是呢!多虧了甄四小姐救濟,咱們才能活下來……不過我跟你們說,咱們冀州還算是不錯了。我聽南邊逃難過來的人說,青州今年遭遇了大蝗災,那些蟲子一過,別說莊稼了,人都啃的只剩下白慘慘的骨頭架子了!”
一個粗布短衫的年輕人憤憤不平:
“哼!老天爺真是造孽!這世道叫人怎麼活下去,那些狗官一個個吃的腦滿腸肥,看着咱們這些泥腿子一個個餓死啊!我看這朝廷怕是長不了……”
頭髮花白的父親趕緊捂住兒子的嘴,怒斥道:
“二柱子,你個混賬東西,再敢胡說八道,到時候讓人給你抓進去……”
老爹心裡後怕不已,還好今天在場幾位都是自己共處幾十年的同鄉,而且都是老實巴交的人,應該不會有人舉報他的兒子,要不然這事情就麻煩大了!
此言一出,氣氛一時凝重起來,大家都尷尬的不說話。沉默良久,話匣子終於重新打開:
“哎,你們聽說了沒?甄四小姐要嫁人了……”
“真的假的?不過四小姐確實到了該說婆家的年紀,她心腸又好,人又漂亮,肯定會有一個好夫君吧!”
“我聽說汝南袁氏派人上門提親了,希望由袁司空之孫,中軍校尉袁紹次子袁熙,迎娶甄四小姐爲妻……”
“嘖嘖,四世三公的袁家,真是了不得了,倒也配得上甄四小姐……”
剛纔被訓斥一番的兒子突然插話:
“爹,您聽說過畝產十五石的小麥嗎?”
頭髮花白的父親和周圍幾個老朋友對視了一眼,忍不住笑了起來。
“十五石?咋不說一百石呢?”
“哈哈哈……畝產十五石的小麥,老朽活了五十歲,還真是長了見識。”
“哼!笑話!這小麥我都種了三十年了,最好的年成畝產也不到四石,我敢說這四里八鄉,也沒人能種出畝產五石的小麥來……”
父親也忍俊不禁,認爲兒子傻里傻氣讓他丟了面子,不滿的瞪了兒子一眼說:
“你是不是又聽劉大同那個痞子給你吹牛了?爹不是叫你別和那種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人混在一起嗎?再讓我看見你和他鬼混,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兒子一看大夥兒都不相信自己,頓時急了,顧不得答應別人要保密的承諾,漲紅了臉說:
“爹,你說啥呢?這話可不是劉大同說的,這是我聽見昨天去幫忙搬花的時候,聽趙府的丫鬟小翠說的,小翠說她是聽趙二老爺和管家談話時聽見的,千真萬確,真的不能再真了!”
衆人面色一滯,他們知道趙二老爺以前做過中二千石的右扶風,人脈關係廣闊,他的話很有份量。
年輕人見擡出趙二老爺果然鎮住了這幫人,興奮的繼續說:
“其實一開始我也是不太信的,直到小翠說出一個人來,我纔不得不信……”
衆人屏氣凝神看着他,老爹敲了他後腦勺一下,沒好氣的說:
“混賬!還不快說,跟你爹面前耍什麼寶?”
兒子頓時泄氣,嘟囔着說:
“能種出這種產量的小麥,肯定不是普通人,那他是誰呢?”
兒子正想頓一下賣個關子炒熱一下氣氛,一看老爹如同蒲扇大的手又舉了起來,趕緊認慫說:
“對,他就是平越中郎將張帆張仁甫。”
“咦?張仁甫是誰啊?這名字好像在哪裡聽說過……”
“有點耳熟,平越中郎將是個什麼官?”
“喔……我想起來了,是不是那個說書的經常說的……那個能打仗的年輕將軍?”
“對!我也想起來了!他是個武將嗎?怎麼跑去種小麥去了……卸甲歸田了?”
……
兒子頓時無語,原來這幫老一輩人壓根不瞭解自己的偶像啊!
“咳咳……”兒子清了清嗓子,“好。今天月色不錯!那我就給各位叔伯來講講常勝將軍張仁甫的英雄事蹟,聽完之後,你們就能明白爲什麼,他能種出畝產十五石的小麥了……”
……
短短几天,“張帆”和“畝產十五石”一下子成了大漢十三州最熱的輿論話題,根本不需要誰來推廣,因爲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沒有人不關心糧食產量問題。
平民希望糧食增產讓自己吃飽飯別餓肚子,氏族希望自己的田地產量提升,因爲目前糧價堪比黃金啊!
對於畝產十五石的說法,一部分守舊的老一輩人堅持不信,認爲不過是以訛傳訛的荒誕笑話——
而早就飽受張帆的各種豐功偉績輪番轟炸的開放的年輕一代,很容易就接受並且堅信不疑。
兩幫人爲此吵得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誰。爲了向父輩證明自己是對的,年輕人除了儘可能誇大張帆的驕人戰績之外,還不忘深度挖掘此事的始末,於是越來越多的細節被披露出來,天平逐漸向着真相傾斜……
如果說之前的張帆名氣主要集中於江東六郡的話,勉強算是聲名鵲起的新銳將星的話,那這次突然成了全民聚焦的話題人物,名動八方。
有的人罵他造謠生事,居心叵測;有的人贊他戰功彪炳,少年英雄……這下子他是真的紅了,紅的發紫,紫的發黑……
據說就連重病臥牀多日不見上朝的皇帝劉宏都被驚動了,派人八百里加急覈實無誤後,直接下旨召張帆覲獻神麥種子……
聖旨一出,舉國震動,萬民歡騰。
原先不信的聲音紛紛偃旗息鼓,畢竟連皇帝陛下都下旨了,你再繼續唱反調是不是想造反?聖旨絕非兒戲,如果沒有確定,皇帝陛下怎麼會下旨呢?
天下人都日夜祈禱,迫切的希望張帆早日進洛陽覲獻種子。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普通百姓開始臆想着朝廷收到張帆覲獻的神麥種子後,培育,然後推廣天下,讓他們這些普通人也能沾沾光——
別說畝產十五石,哪怕只有七石半,每年也能減少很多餓死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