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曰:士雖以正立,亦以謀濟。若王允之推董卓而引其權,伺其間而敝其罪,當此之時,天下懸解矣。而終不以猜忤爲釁者,知其本於忠義之誠也。故推卓不爲失正,分權不爲苟冒,伺間不爲狙詐。及其謀濟意從,則歸成於正也!
自王允有一歲不可再赦之議,且欲盡誅涼州人,於是李傕等遂蟻聚蜂屯,至於敗壞不可收拾。卒之允既誅死,漢遂以亡。故吾謂漢室之亡,不亡於李傕,而亡於王允之一言也。允雖有誅卓之功,實爲漢室之一大罪人矣!
自古守節秉義,而纔不足以濟者,豈少乎!
————《資治通鑑.楚紀.太祖傳》
------------------
公孫景請示道:“主公,咱們該怎麼做?”
張帆反問道:“你看徐榮有幾分勝算?”
公孫景毫不猶豫的說:“以我來看,恐怕半分也沒有。”
張帆不可置否,“喔,你說說爲什麼啊?”
公孫景冷靜的分析:“叛軍走投無路,狗急跳牆,破釜沉舟,士氣高昂,抱着必死的決心;至於朝廷軍隊,且不算兵力不及郭李聯軍的五分之一,再說王允呂布將相失和,朝廷軍中也不乏受過董卓提攜的將領,王允上位之後皆受到了冷遇,到時候戰場反水,徐榮縱使孫武再世,也回天乏術……”
其實歷史上徐榮正是死於新豐之戰,畢竟強如呂布,拒城死守,也不過勉強堅持了八天,還指望徐榮又能怎麼樣呢?
張帆沉吟片刻說:“那就讓徐榮隨意抵抗兩天之後佯敗而退,我令人率軍接應他……”
“諾。得令……”
張帆想了想問:“對了,最近袁氏兄弟有什麼動作嗎?”
張帆必須縱覽全局,看看其餘諸侯有沒有人可能跳出來擾亂他的計劃,比如曹操、袁紹之類的……
公孫景依次彙報:“二月上旬,袁紹派兵襲取了陽城。袁術派遣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協助孫堅回救陽城,沒想到公孫越在作戰中被流矢射中身亡。當時,正在青州鎮壓黃巾軍的公孫瓚怒不可遏,將自己弟弟的死歸咎於袁紹,於是舉兵攻打袁紹。”
“公孫瓚攻勢凌厲,威震河北。一時間,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袁紹大驚,爲了取悅公孫瓚,緩和局勢,他拔擢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爲勃海太守,但公孫範一到勃海,卻立即倒戈。”
“三月中旬,曹操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袁紹表其爲東郡太守。爲了消滅曹操,袁術聯同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揮軍攻擊兗州,準備對曹操開刀……”
“三月末,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復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重傷瀕死,其侄孫賁統率孫堅餘部殺出重圍,正式依附於袁術……”
張帆眉頭微皺,再次確認道:
“孫堅居然沒死?”
公孫景語氣肯定的說:“拒茶司彙報,孫堅所部元氣大傷,十不存一,不過孫堅幾度瀕死,不過最終還是活了下來。”
張帆心頭一悸,看來自己這隻小蝴蝶扇動翅膀還是引起了變化,本來應該死於黃祖之手的孫堅居然險死還生,不過考慮到這個時空孫堅手裡沒有玉璽,可能劉表追殺並不賣力,以至於孫堅能撿回一條小命……
雖然張帆早就知道會有蝴蝶效應出現,但是當它真正出現的時候,張帆心裡還是格外複雜,有些許恐慌和落寞,一言難盡。
……
四月下旬,徐榮率軍戰李郭聯軍於新豐,寡不敵衆,大敗而逃,得張帆麾下大將蔣欽率騎兵接應,李傕畏懼張帆之名,不敢再追。李肅逃回長安,被呂布治罪處決。
五月初,李傕等人又與董卓的舊部樊稠等人會合,一起圍攻長安。叛兵雲屯雨集,圍定城池,不分晝夜猛攻不止……
王允等堅守八日後,董卓餘黨李蒙、王方在城中爲賊內應,偷開城門,四路賊軍一齊擁入。與呂布展開巷戰……
儘管呂布依舊驍勇無敵,以戟刺傷郭汜,然而郭汜被左右軍隊所救,後士兵越積越多,呂布左衝右突,逐漸攔擋不住,引數百騎往青瑣門外,招呼王允說:
“勢急矣!請司徒上馬,同出關去,別圖良策。”
王允面沉如水,大義凜然的說:
“若蒙社稷之靈,得安國家,吾之願也;若不獲已,則允奉身以死。臨難苟免,吾不爲也。爲我謝關東諸公,努力以國家爲念!”
呂布再三相勸,王允堅決表示不肯離開。眼看各門火焰沖天,呂布只得奮力殺出一條血路,引百餘騎飛奔出關,投奔袁術去了……
……
李傕、郭汜一路追殺到宣平門下,眼看天子儀仗,叩頭便拜。漢獻帝壯起膽子詢問道:
“你們目無王法,作亂京城,到底打算作什麼?”
李傕回答說:“董太師對陛下忠心耿耿,卻無緣無故遭人殺害,我們只想替太師討回公道,不敢造反。等到捉拿處決兇手後,我們願意接受審判。”
王允二話沒說,向漢獻帝行了最後的君臣大禮,便隨士兵走下了城樓,李傕、郭汜命令手下當場將王允處決,時年五十六歲。李傕殺了王允,一面又差人將王允宗族老幼全部處死……
王允死後,李、郭二人慾弒殺獻帝。張濟、樊稠勸諫說:
“不可。今日若便殺之,恐衆人不服,不如仍舊奉之爲主,賺諸侯入關,先去其羽翼,然後殺之,天下可圖也。”
李、郭二人從其言,按下武器。李傕等人佔領長安,挾持漢獻帝封李傕爲揚武將軍,郭汜爲揚烈將軍,樊稠等人皆爲中郎將。
不出三日,又進封李傕爲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郭汜爲後將軍、美陽侯,樊稠爲右將軍、萬年侯。張濟被封爲鎮東將軍、平陽侯,外出屯駐在弘農。以李儒爲尚書僕射,掌管選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