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現在他們這新開的十幾家門店的單店的日均營業額,和淨利潤額。
都和那套選址系統之前估算的差不多!
所以這會兒,楊一暖簡直就把那套系統,是奉若神明!
這就是高科技和大數據,和實體經濟想滲透融合的最佳典範啊。
以前經常有人會提出,要用高科技服務於實體經濟,可到底該怎麼服務?
很多人都沒想明白,甚至把路給走歪了。
比如前幾年盛行的互聯網金融,還有什麼社區買菜等等,這其實就是把路走歪的典型。
而這種利用數據抓取,建模,最後評估客流量熱點預測,營業額度預測的模式。
其實才是高科技輔佐實體經濟的最正確打開方式。
以前這種技術,只掌握與金拱門,開封菜,和斯達克這些國際大牌的手中。
而現在漢堡先生則是國內第一個掌握這種技術的一枝獨秀了!
只不過現在他們名氣不大,所以開店,還只能是出手買下店面。
因爲他們一直擔心,一旦生意做的火爆,那麼就會帶來漲房租的風險。
但這種情況只存在於現在,一旦等到他們做大做強,在國內作響了名氣。
到那時楊一暖就不在會買房開店了,等到他們有了名氣,自帶了流量光環。
那麼今後,他們將會走斯達克的模式,到時候會有無數商超主動邀請他們入住。
甚至會減免他們的房租,還願意倒貼錢幫他們裝修。
就是看中他們自帶流量的特點!
而想要做到那一步,他們現在就必須把基礎打牢,先把自家的社交屬性給做出來。
說白了,就是在顧客圈中做好口碑。
把他們家漢堡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讓他們的產品,成爲廣大老百姓的日常必需品。
把客戶的忠誠度做出來了,客戶的粘度也就提升上來了。
客戶粘度有了, 那麼他們的品牌力就體現出來了。
人們看到漢堡先生的招牌,就會選擇無腦相信他們家的漢堡好吃衛生。
不用多想,衝進來點餐吃就是了。
等到那個時候,他們漢堡先生就成了金字招牌,都不用自己出去選店鋪的地址。
而是不管在哪裡開,都不用擔心沒客流的問題。
等做到這個地步,那就是那些大商超主動找上門的時候了。
而現在嘛,他們正處於打基礎的階段。
他們在這十幾個城市的第一步走的非常成功,那麼接下來,自然要加快在這些城市擴張的速度。
也不用多開太多,他們的初期目標就是,在這些城市,每個城市開三到四家。
就在今年之內……
父母對楊一暖的想法,倒也並不反對。
因爲這第一步的成功,給老兩口也帶來了非常強的信心。
而且現在全國二十二家分店,單店日均淨利潤都有二萬,一個月下來就能有一千多萬的淨利潤。
這些錢不拿去開新店,難道放在銀行裡等着下崽嘛?
而且現在他們再去找銀行談貸款的話,那可就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他們在巴州的時候,不過是個初創品牌,一共就只有三家門店。
而且三家門店還都是租的房子,可是現在他們在全國範圍已經有了二十二家分店。
其中十九家的店鋪,都是他們自己買下來的。
而且在全國範圍已經可以算是小有名氣了,每天淨利潤就能有四十四萬,流水更是能高達上百萬。
這樣的企業,如果說自己想要貸款,那銀行恐怕會擠破了頭,過來給他們貸款。
不說別的,就是這穩定的現金流,這銀行看了就受不了哇!
雖然現金流出現的時間比較短,可人家還有十九家店鋪是自己的呢?
雖然在銀行看來,商鋪遠不如住宅那麼報紙,貸款率也比較低。
可你架不住,這家企業現在的表現好哇!
現在所有放貸的企業,都在滿世界尋找優質資產。
那如果連漢堡先生這樣的企業都不算優質資產的話,那恐怕就只能說這些銀行的信貸專員眼睛有問題了。
所以關於資金方面的問題,楊家人這次倒是一點也不擔心。
只不過楊爸楊媽,對於人員方面,倒是有自己的顧慮。
畢竟他們這十幾家新店開張,人員方面本身就比較緊張了。
如果在開那麼多新店,這工作人員,到底從哪裡招?
這一批十九家新店的店長,百分百都是他們原來那三家老店裡培訓出來的。
忠誠度相當可以,然後在被分派到了全國各地。
可說實話,這其中的難度也是不小。
就比如從巴州派店長到京城和櫻城,你要給人家漲工資,還得給補助。
可你做的本來就是薄利的快餐店,如果人員開支定得太高,那這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盈利。
可如果在本地招人,那麼新店初開,他們人又不能常駐這些城市,那自然也不會放心。
所以第一批,只能是硬着頭皮,從巴州培訓然後在外派了。
不過接下來,再在這些城市開新店嘛,那自然就要在本地進行大規模的招聘了。
“在他們本地進行招聘,現在本地的店裡進行培訓,然後在掉到巴州總部這邊,進行一個月的企業文化培訓。”
“讓外地員工知道咱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企業。”
“瞭解咱們的企業背景和文化,到時候在讓這些員工回去工作的時候,他們自然心裡也會有底氣了!”
楊一暖在視頻裡和父母說道。
其實這段時間以來,楊家三口一直在討論,未來企業的經營發展問題。
而這裡面管理是個大問題。
他們本身重事的就是一個服務型行業,而這歷來都是人員流動性很大的行業。
尤其是在大城市,他們這個行業,工資開的不能太高,但也不能太低。
太高了,企業受不住,太低了又留不住人。
所以到底該如何管理企業,一直是困擾楊家人的頭號難題。
而楊一暖在翻看了無數書籍,最後在找王世強出謀劃策之後,終於是做出了一個相應的決策。
那就是個城市員工要儘量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