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逍遙二仙

(家母大壽,幾十年辛苦養育,無以爲報,只有千里迢迢趕回老家,去給老人家祝壽。雖然沒有金銀財寶的奉養,但是有着一片赤子之心。望千里念親恩之心,大家能夠體諒。故而幾天沒有更新,希望自己可以努力碼字補上!)

!!!

!!!

“還好!雖然一路有些阻隔,萬幸歷代祖師保佑,倒是有些因禍得福了,還獲得了一些意外的收穫。不想你居然及時長途趕來匯合,倒不負了平時自有幾分運道了!”坐在馬車裡的馮碧唯沒有起身來,反而淡淡的出聲,看着外面的宮裝女子,目光中首次有了一種溫柔的神色。

這是一種看到親人時的溫情,這是人世間一種令人無法迴避的情感!

雖然說作爲一個修行者,早已經應該拚棄了這種影響修行的感覺。可是人生在世無法迴避的便是七情六慾,就是修行也不是說絕對的斬斷了所有的感情,反而應該是在大多數的時候,能夠更好的掌握了自己的情感和慾望。

“仙笙在此感謝師叔的眷顧了!”這個宮裝女子含笑施禮,一副受寵若驚的摸樣,看着那嬌羞的眼神,直令人感覺這個女子乃是一個大門不出的深閨少婦。

可是這個世界上,許多東西不是眼睛看到的情形!

“先前在金陵城收到師叔的急報,心中便很是着急師叔的情形,如今見到師叔當面,仙笙懸着的心倒是落了下來!”她眼神真誠語氣忍不住流露出濡沫,顯然對馮碧唯的感情極深。

明明知道她對自己的感情,可是聽到她親口說出來,任是馮碧唯幾十年的修行,心中也不由泛起淡淡的溫情。想到自己如今的狀態,馮碧唯不由微笑道:“難道對師叔這麼沒有信心?”

“哪裡呀!”她居然嗔怒的撒嬌道:“仙笙怎麼會不相信師叔的實力,試問當今天下有幾人能與師叔抗衡?只不過是仙笙掛念師叔了!”

“倒不負了這幾十年的恩情!”馮碧唯心中微微動容,也不再接口的看着她,就像一個長輩看着自己的孩子。雖然她坐在那裡看起來自己年紀也不大,穿着普通衣物就像一個富戶家的家眷,可是越是這種淡然讓她看起來超然脫俗。

“雖然金陵城和宮裡也有不少俗物,如今不少人對本門虎視眈眈,但是師叔乃是門中主心骨,更是仙笙自幼以來最好的導師!”她看馮碧唯一直靜靜的看着自己,眼神不由也泛起一絲溫情來,雖然帶着一絲羞澀,卻更讓讓人感覺到真實。

“不說師叔乃是門中長輩,就是感念師叔一直以來的栽培,仙笙也是要趕過來的。雖然金陵城似乎有暗流想對付本門已久,仙笙不管如何還是和蘇師叔一起趕過來這邊,生怕稍慢讓師叔受到影響。”對於馮碧唯語中的暗示,她心中雖然有些驚訝,卻沒有表露太多的驚喜神色。

她從小乃是馮碧唯看着長大,對於自己這個師叔的瞭解,她自認還是超過了門中許多人。何況到了今天她這個狀態,見識和眼力已經超出常人太多。對於馮碧唯所指,雖然隱隱已經猜到了,但是面上絲毫沒有表露出來,反而禮貌的萬福了一下。

“如今眼見師叔當面無恙,仙笙心中不勝大喜,由衷的感激歷代長輩的庇佑!也替師叔再進一層恭喜!”這個宮裝女子說話軟軟糯糯的,一雙美目流轉,似乎帶着令人無法拒絕的無限風情。

這種風情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劑致命的毒藥。可是在馮碧唯眼裡看來,卻是一種讓人舒服的溫情。這個晚輩自己可是對她太瞭解了。她看着似乎沒有什麼脾氣,在馮碧唯面前也是極爲恭敬,其實她平時在門中的威勢,除了自己和另外一個太上長老幾乎無人能擋。

“蘇侯也來了?”馮碧唯聽到這個女子說的,語氣倒是稍微頓了一下,似笑非笑的看着面前這個女子,顯然對她所說的這個人極爲了解。確實馮碧唯作爲逍遙派的太上長老,在逍遙派中可以說是至高的所在,早在三十餘年前,就對門中事物很少過問,但是對於門中主要的成員,還是極爲了解和熟悉的。

看着宮裝女子沒有吱聲,目光卻帶着肯定的神色,不由也淡淡的說道:“三十年不出金陵,修行瞭如此多年,他心中的執念卻是依然沒有改變,他是怕因此傷了沈嫣然吧!”說道這裡她頓了一下,語氣不知道是挪揄還是有些嗔怒。

看着宮裝女子還是不吱聲,便又接着道:“你身居本門掌門多時,對外自要有幾分氣勢和威嚴,就是門中長老有時你也要適時的提點。卻是有時更需謹記,本門雖然昌盛門中修行的長輩依然不少,但是你有時須得拿得起這掌門的架子!不然如何振興本門延續法脈?”

這個宮裝女子被馮碧唯淡淡的語氣一說,似乎臉上泛起一股紅暈,顯然馮碧唯是話中有話,當是門中有些事情讓這個太上長老質疑了。一時間那種羞澀的嫣紅滿面,映得她凝脂一般玉白的肌膚更加剔透,襯得她胸前白嫩的肌膚讓人垂涎欲滴。

她靜靜的站在車廂側前,好像一個被長輩訓斥了晚輩,讓她看去就似一個含羞的少女一般。她沒有絲毫的違背和反駁的意思,反而是微微頷首應道:“仙笙明白了,待迎得師叔回到金陵,仙笙一定召集門中弟子和長老,好好再把這門規再陳述一遍!”

馮碧唯淡然一笑,自己雖然許多年不管世事,有些俗物還是看的很明白的。看這個宮裝女子的神色恭敬,回想當年親眼見到她入門,乃至最後成功勝任掌門,心中不由也多了幾分唏噓。

再次回想這些年她勝任以來的所爲,一時卻也沒有接聲。因爲她不相信一個門派中的各種事物,會如此簡單的解決。自己有生以來幾乎是在逍遙派中成長、生活、修行了近百年的光陰。見識了太多的人物,也經歷了太多的事件。

面前這個晚輩雖然唯唯諾諾,其實可不是個軟柿子的樣,逍遙派雖然沒有成爲第一大派,卻也在近十來年名聲鵲起。

她便是逍遙派當代的掌門耿仙笙,在江湖上那可真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平時也不曾經常露面,不認識她的人容易被她這外貌迷惑,知道她的人就明白,逍遙派她能夠掌管近二十年,使得她成爲當今各大門派知名的掌門之一,那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東海仙子耿仙笙,在金陵城應該是家喻戶曉!在江湖上更是大名鼎鼎的所在。

有人盛傳,她乃是江左將校耿謙的女兒。自幼便長得鳥爪玉貌,被天自在山逍遙派掌門程香寶帶去培養。及長自號北大先生,遊歷天下後名聞道門諸派之間。

她在南唐國保大中年間,便由南唐名臣宋齊丘保舉入宮面聖,因爲容貌秀麗過人,加上會幾手驚人駭俗的鍊金化銀的絕技,被皇帝李璟尊稱爲先生。自此以後留在宮裡別院,受到了皇帝隆重的禮遇。

對於外界風傳的這些東西,馮碧唯自然不屑一顧。她乃是自己師姐程香寶的弟子,看着耿仙笙進入天自在山,看着她在逍遙派長大,成爲了逍遙派新一代的翹楚。

自己師姐程香寶當年乃是冠絕天下的女修,被人譽爲逍遙派歷史上三大奇才之一。一生追求極致天道,本來是門中最有希望觸摸天道門檻的人,卻不想因爲修行中一道大劫無法踏過,最終在天自在山隱居鬱鬱而終,成爲了她個人和逍遙派最大的遺憾。

不過令逍遙派再次感覺到希望的是,便是這耿仙笙的進山,她的聰慧靈敏不但絲毫不遜於乃師,而且在不到二十歲便進入了至高的先天境界,她的成就讓逍遙派再次感覺到了希望。

而且,讓逍遙派的門衆最驚歎的是,耿仙笙是逍遙派自祖師創派以來,第三個同修逍遙派三大絕學於一身的人之一。

別人不知道這修行其中的艱難,馮碧唯卻是深知其中的兇險。馮碧唯自己修行的乃是《九轉陰陽大法》,另一個太上長老凌波仙子沈依然,修行的卻是另外一門絕學《九轉奼陰大法》。

而當天自己的師姐,耿仙笙的師父程香寶修行的,卻是門中另外一門絕學《乾坤獨尊寶鑑》。當然,最讓人驚歎的便是,自己師姐程香寶當時還修煉了《九轉奼陰大法》,一人身兼兩樣絕學,也算數代以來最超絕的人物了。

馮碧唯最爲自負的便是,自己可是如今門中自修行《九轉陰陽大法》以來,這門絕學境界達到最高的人。除了當初創派的祖師,還沒有人達到自己這般層次,因爲這次出山以來,馮碧唯已經突破了這門絕學的頂級九轉境界。

雖然境界還沒有達到大成,馮碧唯卻已經在這個層次是穩固了下來。據自己的瞭解和分析,面前的耿仙笙雖然三樣同修,可以說是不容小覷,不過她的《九轉陰陽大法》還不過堪堪突破八轉,甚至像《九轉奼陰大法》還停留在七轉頂層,目前最好的便是那《乾坤獨尊寶鑑》,據說已經在八轉穩定十餘年,隱隱要進入頂級境界了。

但是這已經是令人膛目結舌的修行了,馮碧唯也是感覺很欣慰,因爲自己師姐和逍遙派後繼有人。至於耿仙笙個人在南唐國的一些浮名,對於馮碧唯來說那都是小道了,只是爲了讓逍遙派在南唐國有容身之地的一個橋頭。

當然,外界如何評價耿仙笙,這還只是次要的所在,最重要的乃是風傳她和皇帝李璟育有一子。這種宮廷裡傳出來的秘辛,不管其目的何在,自然不會是無穴來風。作爲太上長老的馮碧唯,雖然沒有親歷此事,卻是知道這其中必然是耿仙笙運作的原因。

不管是宗派之間利益衝突的延伸,還是爲了提高耿仙笙身份的一種方式,只要保證逍遙派的基本利益,馮碧唯這些門中的長老都不會去過問。何況逍遙派屬於道門的分支,一向便以修行爲己任,而且入世便是其中重要的修行。

作爲懷了龍種的人,而且還是一個居住在宮裡的人,想必一定會有許多的照顧。但是據說在耿仙笙待產的時候,一時間宮裡異象紛紛不絕,她居住的宮殿暗香四溢祥光不散。

可是最後令人膛目結舌的便是,忽然傳言其子被上天所收,順利生產之後居然不知所向,憑空便消失了一般。據說皇帝也看到了這個孩子,不過就是眼睜睜的消失了,自此不知所向。

對於馮碧唯這種修行高深的人來說,使用這種伎倆不是什麼大的難處,重要的是皇帝李璟對耿仙笙愈發尊重。自然南唐皇宮裡的人也深信不疑,外界自然對此褒貶不一,也是不了了之。江湖上許多人都私下認爲,這是逍遙派掌門耿仙笙迷惑皇帝李璟的一種手段,馮碧唯也沒有必要去過問這種事情。

因爲,逍遙派自從進入南唐國以後,尤其是從耿仙笙進入金陵之後,很快便因爲耿仙笙這個掌門的原因,不但門中的弟子進駐了皇宮裡修行,而且耿仙笙還得到了一座自己修行的宮殿,和南唐國最大的道門正法派並駕齊驅享受至高待遇。

如今逍遙派在南唐國的榮耀,明顯已經遠遠超過了許多門派,如同樣是受到禮遇的上清派、天師道和鬼谷門。不但掌門長期住在宮裡修行,而且逍遙派掌門的長徒嚴玉仙,還率領一衆門中弟子,在京城金陵城有一座修行的府邸。

在奉行鬼神宿命的時代,信仰可以說乃是至高無上的所在。逍遙派在南唐國的影響,至於那些小的修行門派更是無法比擬和直視。但是超過了風靡一時的上清派和天師道,卻是令人有些驚訝了。至於那一直隱世的鬼谷門,倒還是無所謂去比較了。

要知道這五雷正法派,乃是醉仙譚峭創立的門派,出自於地仙何昌一一脈。這醉仙譚峭的大名,從閩地傳到蜀中,而從蜀中又傳到了南唐國。不但自己是名聞天下的修行大家,就是門下也有顯赫天下的九尊天雷正法弟子。

從最初親授的門徒,到如今陸續傳法的弟子更是超過了百人,在廬山結廬傳法之後,得到了皇帝李璟的重視,親自派人請到京城去弘法。如今門下弟子頗衆,已然超過了萬人之衆,是真正的中原最大的道門所在。

而在京城金陵城,更有他九大天雷正法弟子之一,被御賜罡古先生洪天賜的弘法道場。有人風傳皇帝李璟想南遷國都,就是因爲看到譚峭在廬山結廬,可想而知正法派所受到的尊容了。

有人說宋齊丘所著的《化書》,就是譚峭親手所著,而且宋齊丘也是譚峭的弟子之一。不管他是出於什麼目的,把這本書推了出來,但是因爲譚峭沒有去分辨什麼,外人就不好去指責什麼了。

何況宋齊丘雖然作爲譚峭的弟子之一,卻不是天雷正法弟子,可想而知譚峭心裡還是很明白的。不過不管是宋齊丘得志一時,還是後來的衰敗,卻都沒有影響皇帝李璟對譚峭的信任。

不過當初正法派在金陵城大肆擴張,到處弘法授徒,想必宋齊丘還是出過不少力的。不管如何如今正法派在金陵城弟子幾千,隱隱正法派成爲了南唐國道門的翹楚,逍遙派可以和正法派並駕齊驅,已經證明了逍遙派存在的成功。

至於這個上清派,實在是自前朝以來便名揚天下,雖然後來分成了幾支大的旁系,但是確確實實乃是道家修行正宗之一。而如今金陵城留下的這個上清派,雖然不是最初那個完整的上清派,卻也是當初的法脈之一,最初乃是道尊閭丘方遠在餘杭大滌洞所創。

如今雖然天下幾分,南唐國和餘杭所屬的吳越國更是不同,但是道尊閭丘方遠的弟子,有名的上清十賢之一的問政先生聶師道,在還是楊吳統治的時候,就受到了楊行密的重大禮遇,來到了如今的金陵城布法。不但令上清派再次分脈,而且讓上清派在金陵城名聲大噪。

所以可以說上清派在金陵城根基深厚,而且後來聶師道的弟子元博大師王棲霞,更是名揚天下的道家先師。後來被剛剛取代楊吳的李唐尊稱爲貞素先生,他門下有弟子五人格外出衆,被世人號稱爲大洞五子,名聲顯赫中原傳遍天下。

按理說上清派在金陵城的根基只會強過正法派,無奈如今正法派的創始人譚峭無人超越,上清派當代弟子無人可以比擬正法派,就是有名的大洞五子,雖然名聲赫赫繼承了上清法脈,在旁人眼裡他們也就和譚峭弟子差不多。

上清派雖然還不至於沒落,但是和正法派在金陵城乃至南唐國比起來,如今實際上已經落了一個層次。

而和上清派一爭高下的逍遙派,雖然其門中的弟子也在金陵城布法,而且在金陵城的弟子還遠遠不如上清派的多,可是相較於逍遙派掌門耿仙笙來說,上清派實在無法比逍遙派更響亮。所以,如今的金陵城裡,逍遙派更甚於上清派的優勢,不管是表面還是實際,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而至於這天師道,本來在金陵城還頗有名氣,因爲天師道在金陵城開闢有道場。自前朝武宗年間以來,天師府都會派駐一位親傳弟子坐鎮金陵城天師府,作爲天師府的代言人,不但對外傳法佈道,自然也會爲百姓解惑排難。

第二世代天師孚德真君,據說乃是近代天師裡一位大智慧者,也是近代天師裡唯一一位立地飛昇的修真者,成爲了前朝乃至近代修行者裡的傳奇。

孚德真君直至楊吳執政的時候,還在龍虎山一帶活動,據說高壽到一百多歲。他的存在使得天師府名聲大震,更是使得金陵城的天師府香火不斷。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二十一代天師昭化真君張秉一。他乃是孚德真君的長子,據說自幼便目光如電,在夜裡視物猶如白天一般。年輕的時候倒也負劍遊歷天下,作爲天師的傳人和長子,受盡了世人的尊崇。可是反倒是他襲任天師之後,反倒是默默無聞的消失了。

不管是昭化真君的低調,還是他自己故意爲之,反正在這個變化太快的時代裡,天師府沒有人出來張揚,倒使得金陵城的天師府雖然更加的神秘。

雖然據說金陵城的太子弘翼親近天師道,當天在他還是親王的時候,曾經夢見過昭化真君的神像。甚至在他成爲太子之後,一度皇帝李璟還親自派人前來龍虎山誥封。

可是昭化真君卻一直沒有露面,如若不是天師府沒有人承認真君已經羽化,甚至很多人都想着這真君是不是已經飛昇了。

也是因爲昭化真君的這種無爲無慾,卻也使得天師府少了幾分令俗人推上神壇的動力,所以如今在金陵城不如逍遙派的造勢,自然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一向被人認爲神秘的鬼谷門,如若不是在前兩年被人發現,誰都不知道居然在龍虎山附近,就是名聞天下的鬼谷門的所在。南唐國上上下下雖然都去拜頡過鬼谷先生,卻一直無緣得見真人。

倒是鬼谷門所出門徒太優秀,常人在世難得一見。即使在金陵城只有一個所謂的門人,人稱煮酒先生檀一話的所在,那也是不少修行者紛紛前去相會。就是皇宮裡的皇帝李璟,那也是經常相約前去,但是和逍遙派的得勢比起來,還是顯得有些勢單力薄了。

逍遙派如日中天,對於馮碧唯來說雖然可有可無,但是耿仙笙的付出和努力,還是她們這些長老有目共睹的。如今雖然因爲當初推舉耿仙笙的,南唐國大佬宋齊丘已經去世,而且還被皇帝諡號爲繆醜,但是作爲宋齊丘引薦的耿仙笙本人,卻似乎沒有受到影響。

作爲逍遙派最有名的逍遙二仙之一,馮碧唯看着面前這個優秀的後輩,心中卻是有些感慨萬千。

世上有逍遙,逍遙何其多!要想任逍遙,二仙山中坐!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爲鳥,其名而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天之倉儲,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莊子所著《逍遙遊》,其中有中華傳統傳說中的神獸鯤鵬,世人後世有語:學做鯤鵬飛萬里,不做燕雀戀子巢。

第四百三十五章 解放中原第一千零四章 無濟於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門派之爭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往無前第六百三十三章 引魚出洞第一百四十二章 烏鴉和麻雀第五百六十六章 少年手段第八百四十四章 圍府第四百三十八章 中原上國第三百四十章 大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善心第一百零六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章 臨戰練兵第六百七十九章 敬仰第九百七十九章 劍勢第六百八十三章 自我良好第五百九十六章 局勢第七百四十七章 意有所指第九百六十六章 目的第七百四十四章 似海江湖第一百八十七章 襲擊第二百章 湘江襲殺第五十一章 蛻變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楚首戰第九百三十八章 烏龍第七百零五章 江南現狀第九十章 王逸第二百五十七章 再見永州第四百二十一章 閒時茶話第九百四十八章 惡鬥第九百三十五章 干涉第一章 千年一夢第五百九十七章 聚賓樓近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一些計較第九百八十一章 天人合一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來不及第二百二十四章 問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殺它個血流成河第七百七十九章 生變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風采第八百八十九章 異種危險第四百三十二章 鬼王現身第三百一十二章 賴上你了第九百五十七章 再見梟雄第一百三十章 襌唱第九十六章 極樂老怪第五百二十一章 斯人如舊第一百三十一章 問鼎(澄遠)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星連雲第九百七十八章 機緣隨緣第一百九十章 風雨滿樓第二十二章 牛頭馬面第三百四十六章 改變 無法改變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絕望第三百九十三章 藤原第六百六十章 來時路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忍堂第七百七十三章 考驗第四百二十章 頓悟思舊第八百七十五章 遇佛殺佛第四百七十七章 門派和家族第三百四十二章 東京鉅變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印象第九百四十八章 惡鬥第五百二十五章 黨的力量第六百一十五章 蜀中小人物第四百七十四章 前因後果第三百九十一章 鐵將陳誨第八百二十八章 江湖聲遠第一百二十九章 煉神返虛第二百三十一章 進山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河東河西第二百六十章 打邊爐第五百四十六章 龍起嶺南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藤原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意外結局第三百二十一章 狂獅鬼手第九百七十四章 揮劍衛道第五百八十七章 世事因由第七百零三章 境況第二百四十三章 傷逝第七百零六章 訪友尋道第六百三十二章 戰場第七百二十七章 心境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朝堂翻雲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相信第五百七十七章 刀道 道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皇宮第四百八十一章 動真格第一百七十七章 鄱陽湖第七百八十九章 機緣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忘記第五百四十三章 五明無類第三百九十一章 鐵將陳誨第六百九十九章 疑心第四百六十五章 劇變第九百六十五章 下風第六百二十六章 事大波及第四百六十七章 蓄勢待發
第四百三十五章 解放中原第一千零四章 無濟於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門派之爭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往無前第六百三十三章 引魚出洞第一百四十二章 烏鴉和麻雀第五百六十六章 少年手段第八百四十四章 圍府第四百三十八章 中原上國第三百四十章 大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善心第一百零六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章 臨戰練兵第六百七十九章 敬仰第九百七十九章 劍勢第六百八十三章 自我良好第五百九十六章 局勢第七百四十七章 意有所指第九百六十六章 目的第七百四十四章 似海江湖第一百八十七章 襲擊第二百章 湘江襲殺第五十一章 蛻變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楚首戰第九百三十八章 烏龍第七百零五章 江南現狀第九十章 王逸第二百五十七章 再見永州第四百二十一章 閒時茶話第九百四十八章 惡鬥第九百三十五章 干涉第一章 千年一夢第五百九十七章 聚賓樓近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一些計較第九百八十一章 天人合一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來不及第二百二十四章 問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殺它個血流成河第七百七十九章 生變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風采第八百八十九章 異種危險第四百三十二章 鬼王現身第三百一十二章 賴上你了第九百五十七章 再見梟雄第一百三十章 襌唱第九十六章 極樂老怪第五百二十一章 斯人如舊第一百三十一章 問鼎(澄遠)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星連雲第九百七十八章 機緣隨緣第一百九十章 風雨滿樓第二十二章 牛頭馬面第三百四十六章 改變 無法改變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絕望第三百九十三章 藤原第六百六十章 來時路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忍堂第七百七十三章 考驗第四百二十章 頓悟思舊第八百七十五章 遇佛殺佛第四百七十七章 門派和家族第三百四十二章 東京鉅變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印象第九百四十八章 惡鬥第五百二十五章 黨的力量第六百一十五章 蜀中小人物第四百七十四章 前因後果第三百九十一章 鐵將陳誨第八百二十八章 江湖聲遠第一百二十九章 煉神返虛第二百三十一章 進山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河東河西第二百六十章 打邊爐第五百四十六章 龍起嶺南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藤原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意外結局第三百二十一章 狂獅鬼手第九百七十四章 揮劍衛道第五百八十七章 世事因由第七百零三章 境況第二百四十三章 傷逝第七百零六章 訪友尋道第六百三十二章 戰場第七百二十七章 心境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朝堂翻雲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相信第五百七十七章 刀道 道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皇宮第四百八十一章 動真格第一百七十七章 鄱陽湖第七百八十九章 機緣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忘記第五百四十三章 五明無類第三百九十一章 鐵將陳誨第六百九十九章 疑心第四百六十五章 劇變第九百六十五章 下風第六百二十六章 事大波及第四百六十七章 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