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第931章 使團到來

“嗚~”

在火車的汽笛聲中,楊善坐在火車的窗前,打量着窗外的風景。

只見鐵路兩側,不時能見到各種各樣的工廠,大漢的鐵路代表着便利的交通,因此鐵路修到哪裡,工廠就建到哪裡。

“楊公,咱們北京到天津的鐵路明明新修成沒幾年,爲什麼卻感覺不如大漢這邊的鐵路平穩?難道是因爲大漢修建鐵路時藏私,故意給我們修的不好?”

正在這時,坐在楊善對面的一個年輕官員皺着眉頭問道。

這個年輕官員名叫何爲文,是去年的新科狀元,現任翰林院編修,這次也是他第一次出使大明,楊善與何爲文的岳父是朋友,因此對他也頗爲照顧。

“這你倒是錯怪大漢了,當初北京到天津的鐵路剛修通時,比大漢的鐵路還要平穩。”

楊善卻搖了搖頭回答道,他幾次出使大漢,當初請大漢幫助大明修鐵路的事,他也親自參加了談判,甚至大明的鐵路通車時,他還是第一批前去試乘的官員,因此他對兩國鐵路的情況比任何人都清楚。

“這就奇怪了,既然剛開始咱們的鐵路很平穩,爲何現在反而不如大漢了?”

何爲文十分不解的問道,他進京趕考,以及出使時前往天津,都坐過大明的那段鐵路,當時他感覺大明的鐵路還不錯,可現在到了大漢,坐上大漢的鐵路後,一對比就發現差距了,大明那邊的火車和鐵路明顯比大漢這邊差上一截。

“你有所不知,鐵路修好之後,可不是一勞永逸,而是需要有人不斷的維護,而維護是需要花錢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鐵路的使用,大漢這邊目光長遠,願意在維護上花錢,所以他們的鐵路狀況一直很好,相比之下,我們那邊的鐵路……呵呵~”

楊善說到最後忽然冷笑一聲。

北京到天津的鐵路修成後不久,張太后就駕崩了,後來王振當道,立刻將自己的心腹安插到鐵路上,甚至將鐵路當成自己的搖錢樹,不但票價飛漲,而且還不捨得花錢維護鐵路和火車,這就導致大明的鐵路每況日下。

也幸虧大明的鐵路還比較新,所以現在就算是缺乏維護,暫時還沒有太大的問題,但一些小問題卻不斷爆出,有時火車還會停運,估計再這麼下去的話,用不了幾年,這條代表着大漢與大明友誼見證的鐵路就會廢掉。

“又是這幫閹黨辦得好事!”

何爲文年輕衝動,聞言氣得一拍桌子怒道。

“慎言,這裡雖然是大漢,但使團中人多嘴雜,人心險惡,爲文你已經入朝爲官,難道不知道禍從口出的道理?”

楊善卻板着臉教訓道,對於何爲文這個年輕人,他還是很看重的,對方不僅有才華,而且還是老友的女婿,日後如果不出錯的話,說不定還有入閣的可能。

“楊公,我當然知道禍從口出的道理,可現在朝堂上下,閹黨橫行,陛下又對他們放縱不管,難道我們就不能做些什麼嗎?”

何爲文一臉痛心疾首的再次道,不過這次他壓低了聲音,免得被外人聽到。

“伱自己也說了,王振他們之所以如此專橫,就是因爲陛下對他們的放縱,除非是陛下改變想法,否則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又能做些什麼?”楊善這時也嘆了口氣道。

其實楊善和王振的關係還算不錯,這主要是因爲楊善這個人長袖善舞,在朝堂上也是斜面玲瓏,誰也不得罪,所以王振當權後,對楊善倒還算不錯,否則也不會派他出使大漢。

不過在楊善心裡,依然還是看不起王振這些閹人,在他看來,自己現在只是虛與委蛇,如果日後有機會除掉王振,他也絕不會手軟。

“陛下他……”

何爲文想到朱祁鎮親政以來的所做所爲,一時間竟然有些語塞,身爲臣子,他不好在背後非議君王,但做爲一個有良知的讀書人,他實在無法違背良心爲朱祁鎮開脫。

“爲文,人力有窮盡,有些事情我們根本無能爲力,現在對我們來說,完成這次出使的任務最爲重要,其它的事情就不要多想了!”

楊善這時拍了拍何爲文的肩膀再次道,說完他扭頭看向窗外不再說話。

對面的何爲文表情糾結,過了好一會兒,他這才長嘆一聲,也扭過頭看向窗外靜靜不語。

火車一路前行,很快抵達了大漢的西京城。

楊善已經是第二次出使大漢了,對西京城也算是熟悉,畢竟上次他們來的時候,大漢的官員帶着他們參觀了西京城的裡裡外外。

但是當再次來到西京時,楊善還是被眼前的西京城嚇了一跳,只見火車站附近,已經形成了一個十分繁華的市場,出了車站到處都是店鋪,街道背後還有一排排的民居。

記得上次楊善他們來的時候,西京火車站還位於城外,周圍雖然有些商販做生意,但並沒有這些店鋪和民居,可是這才十幾年不見,西京的火車站竟然被店鋪和民居包圍了,要不是火車站還是原來的樣子,恐怕楊善都懷疑大漢又新建了一座火車站。

何爲文這些第一次出使大漢的官員,對西京城也更加的好奇,所以他們跟着迎接的大漢官員出了車站後,也都好奇的四處打量。

其實西京的佈局與北京很像,只是隨着大漢國力的增強,以及人口的增加,西京的規模也不斷向外擴張,城內住不下了,只能在城外劃區,原先西京城的城牆,已經徹底被居民區包圍了。

甚至在西京城周圍,還形成了幾個衛星城,這些衛星城大小不一,一般都是依照某種產業匯聚而成,比如西京南邊的織城,原本就是一些紡織廠的聚集地,後來工廠的人在周圍定居,吸引了更多的人前去做生意,慢慢形成了一座城鎮。

楊善跟着迎接的大漢官員上了馬車,一邊往驛館走一邊打量着西京城的風景,相比十幾年前,西京顯然更加繁華了,當初的西京就不比北京城,現在的西京,恐怕早就已經將北京城甩到身後了。

927.第927章 殉葬?第252章 做票大的658.第658章 夜校(上)807.第807章 大漢第一兵工廠907.第907章 官印又丟了424.第424章 泄壓口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695.第695章 蒸汽機(上)第112章 真兇是趙王?440.第440章 郭縣令692.第692章 紡織業(上)721.第721章 又見常威第213章 意外的線索315.第315章 永平公主(下)602.第602章 被奪權了第596章 對質朱高燧(上)984.第984章 兩國合併?528.第528章 夾龍谷848.第848章 出兵第119章 朱棣的決斷(上)337.第337章 背後的人968.第968章 土木堡之敗(上)448.第448章 臨陣退縮第25章 交趾亂局的根源493.第493章 勾心鬥角第142章 討公道(中)974.第974章 朱祁鎮被俘928.第928章 廢除殉葬第98章 毀滅你,與你何干?371.第371章 一休進宮529.第529章 將計就計(上)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646.第646章 官與吏(上)888.第888章 宦官王振(下)第45章 錦衣衛接手401.第401章 牧民第157章 朱高煦在交趾(下)第29章 養成系青梅竹馬第139章 命苦的張忠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984.第984章 兩國合併?498.第498章 朱棣的苦衷第129章 漆器第183章 朱允炆的活動範圍664.第664章 作坊(下)第194章 張興來也661.第661章 吃空餉624.第624章 殺人滅口(下)第94章 中年危機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746.第746章 抵達埃及690.第690章 交趾人李鬆第207章 祭祀孝陵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799.第799章 大漢與威尼斯884.第884章 朱瞻圻要人743.第743章 皇家小學775.第775章 有野心的朱瞻垐292.第292章 銀行保險櫃675.第675章 初見兀魯伯809.第809章 新火器588.第588章 倒行逆施566.第566章 榆木川(上)第5章 相士698.第698章 九真李氏第80章 當面對質471.第471章 一個教訓(上)546.第546章 銀礦反擊戰(下)931.第931章 使團到來第57章 連鎖反應第7章 大蒜加酒(上)961.第961章 大軍出發第164章 一對苦命人351.第351章 菊池氏投靠823.第823章 修建中的鐵路第141章 討公道(上)956.第956章 兵不血刃305.第305章 交換人質(下)第239章 又見賣地(下)584.第584章 離京470.第470章 自爆(下)第149章 滿城皆知第215章 朱元璋留下的秘道683.第683章 談判陷入僵局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第95章 謹慎多疑的紀綱913.第913章 漢人議員940.第940章 強硬的大明491.第491章 一戰震草原902.第902章 七年(下)第129章 漆器第148章 鑽進牛角尖的陶穹477.第477章 眼線795.第795章 車上閒談(下)592.第592章 撐起大局的張皇后815.第815章 威尼斯總督(下)第267章 又見宋禮402.第402章 移民的問題第204章 城東半山寺
927.第927章 殉葬?第252章 做票大的658.第658章 夜校(上)807.第807章 大漢第一兵工廠907.第907章 官印又丟了424.第424章 泄壓口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695.第695章 蒸汽機(上)第112章 真兇是趙王?440.第440章 郭縣令692.第692章 紡織業(上)721.第721章 又見常威第213章 意外的線索315.第315章 永平公主(下)602.第602章 被奪權了第596章 對質朱高燧(上)984.第984章 兩國合併?528.第528章 夾龍谷848.第848章 出兵第119章 朱棣的決斷(上)337.第337章 背後的人968.第968章 土木堡之敗(上)448.第448章 臨陣退縮第25章 交趾亂局的根源493.第493章 勾心鬥角第142章 討公道(中)974.第974章 朱祁鎮被俘928.第928章 廢除殉葬第98章 毀滅你,與你何干?371.第371章 一休進宮529.第529章 將計就計(上)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646.第646章 官與吏(上)888.第888章 宦官王振(下)第45章 錦衣衛接手401.第401章 牧民第157章 朱高煦在交趾(下)第29章 養成系青梅竹馬第139章 命苦的張忠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984.第984章 兩國合併?498.第498章 朱棣的苦衷第129章 漆器第183章 朱允炆的活動範圍664.第664章 作坊(下)第194章 張興來也661.第661章 吃空餉624.第624章 殺人滅口(下)第94章 中年危機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746.第746章 抵達埃及690.第690章 交趾人李鬆第207章 祭祀孝陵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799.第799章 大漢與威尼斯884.第884章 朱瞻圻要人743.第743章 皇家小學775.第775章 有野心的朱瞻垐292.第292章 銀行保險櫃675.第675章 初見兀魯伯809.第809章 新火器588.第588章 倒行逆施566.第566章 榆木川(上)第5章 相士698.第698章 九真李氏第80章 當面對質471.第471章 一個教訓(上)546.第546章 銀礦反擊戰(下)931.第931章 使團到來第57章 連鎖反應第7章 大蒜加酒(上)961.第961章 大軍出發第164章 一對苦命人351.第351章 菊池氏投靠823.第823章 修建中的鐵路第141章 討公道(上)956.第956章 兵不血刃305.第305章 交換人質(下)第239章 又見賣地(下)584.第584章 離京470.第470章 自爆(下)第149章 滿城皆知第215章 朱元璋留下的秘道683.第683章 談判陷入僵局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第95章 謹慎多疑的紀綱913.第913章 漢人議員940.第940章 強硬的大明491.第491章 一戰震草原902.第902章 七年(下)第129章 漆器第148章 鑽進牛角尖的陶穹477.第477章 眼線795.第795章 車上閒談(下)592.第592章 撐起大局的張皇后815.第815章 威尼斯總督(下)第267章 又見宋禮402.第402章 移民的問題第204章 城東半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