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父子問對

九月深秋,滿園楓樹紅彤彤的彷彿一團燃燒的火,颯颯的秋風吹入廊下,風鈴搖擺着發出清脆的聲音,在庭院裡隱約可以聽到極遠處有鐘聲隱隱傳來,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會品味出相似的感覺,那是安祥寧靜、使人身心放鬆力量的奇妙力量。

這是足利義時最喜歡的季節,就是因爲他喜歡紅葉樹,喜歡看到滿目如火的美景,這很符合當世武家的心態,即使縱身於千里沙場之間,依然時刻保持着內心的安靜平和,哪怕刀斧加深亦不變一絲一毫,在武士的眼裡生死有時重如泰山,而有時又輕於鴻毛。

和歌中經常悲嘆春秋交替時日無多,茶道里追求的灑脫真如之慧,武士們追求的信神佛而終成神佛,死前瀟灑的留下辭世句等等,都與這副美景相契合,幾百年後一位賢人寫下:“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恰恰與這個時代的武士精神所契合,它還不是那個被糟粕所影響的病態精神,武士們的追求還不是絢爛的櫻花,並非追求一時的壯烈輝煌如流星劃過夜空,他們所追是忍辱負重戰平生,一朝功業天下知,古有足利尊氏、今毛利元就便是個中代表,晚秋時節絢爛的紅葉樹,最契合功業開花結果的時景。

午時剛過,寬敞的書房內父子倆相對而坐,足利義時端着紫砂茶壺斟滿一杯清澈的茶水,輕聲說道:“最近課業如何,學到什麼東西。講一講吧。”

足利珍王丸拜下一禮。說道:“孩兒聽天海大師講唐國的故事。其中就講到唐太宗文皇帝,英明神武稱作天可汗,開創貞觀之治的偉大皇帝,晚年卻過的如此淒涼,孩兒百思不得其解,不知父親大人可知緣故?”

“天海怎麼對你講這麼深的故事……”足利義時的眉頭微蹙,瞬間明瞭這和尚打的什麼算盤,暗道:“這是要借珍王丸之口發出無聲的諫言。李世民的前車之鑑不可不防,還真是個狡猾的和尚……”

足利義時說道:“唐太宗的故事太複雜,非是你此刻所能理解的,多用功讀書以後漸漸就會明白了。”

“是!孩兒還有一問。”

足利義時舉杯輕啜,品嚐着清茶裡淡淡的香氣,說道:“有什麼問題便說吧。”

足利珍王丸說道:“孩兒不明白,父親大人在鶴岡八幡宮虔心祈禱是爲了什麼?以我關東足利家的鼎盛威勢,就此上洛應該不是難事,爲什麼父親大人卻要在此時蟄居不出呢?”

“這是誰對你說的?天海嗎?”

足利珍王丸面色不變地說道:“這是孩兒自己想出來的。”

“呵呵……小小年紀學會和爲父耍心眼了?不願說也沒關係。”足利義時搖頭輕笑道:“還記得剛纔你的問題嗎?爲什麼唐太宗的晚年淒涼,在於起初得位不正有失正統。而後就反映在其子女屢屢反叛之上,餘無心此刻行動。就是不想做得位不正的將軍,明白了嗎?”

足利珍王丸恍然道:“……孩兒大概明白了!父親大人要做名正言順的將軍,不要做一個依靠強權威勢逼迫天下武家,讓他們不情願認可的將軍是嗎?”

足利義時笑着搖搖頭:“不全對,餘今日統御十五國名正言順,他日統治六十六國又有何不可?餘要發堂堂正正之兵要做完全之準備,今日畢竟不同兩百年前之時景,須得有萬事俱備方可一蹴而就,前者的名份早已具備,後者的準備暫不成熟,不過也快要好了……”

足利珍王丸恭敬的行禮道:“孩兒明白了,孩兒還有課業要完成,先行告退了。”

“嗯,珍王丸最近對朱子學很感興趣?”

“是!孩兒聽說那是聖人之學,所以……”

足利義時緩緩說道:“不要看那儒教僞學,通篇皆是蠱惑人心之詞,天下只有一位聖人孔子,亞聖孟子,朱熹乃宋時文人,其時文壇風氣漸變,不似當年我注六經,而改盛行六經注我,其意便是一家之言闡述六經之義,若沒有被明儒奉若圭臬倒也罷了,如今成爲明國的聖人學說,被那儒生們曲解成一門充滿綱常教條的亂言。”

“可是孩兒看了一些,似乎講的很有道理呀……”

足利義時搖頭說道:“世間大道千萬條,佛陀的智慧又豈會差他半分,朱子學闡述部分大道不足爲奇,不要因爲其中蘊含道理就輕信,有些道理看起來很完美,其實卻是脫離實際的,要記住這事件越美麗的東西越虛假,如鏡中花水中月便是如此。”

足利珍王丸小心翼翼的說道:“父親大人似乎很討厭朱子學。”

“是很討厭,因爲朱子學強調三綱五常,與我武家御恩奉公的體系相沖突,衍生出更敏感的問題,武士們到底是效忠將軍,還是天皇。”足利義時鄭重地說道:“珍王丸認爲,武士到底應該效忠誰?”

“應該效忠將軍纔對!武家棟樑、天下第一武勇世家,似乎是當年天皇賜予八幡太郎的封號。”

足利義時的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說的不錯,你能認清這個事實說明你的頭腦還是很清晰的,但是有的人卻看不透自以爲效忠天皇也能功成名就,比如新田義貞、楠木正成便是其中的例子,朱子學還會出現這樣的武家敗類,如果有朱子學中三綱五常,忠君愛國的言論,珍王丸以爲這類人會作出怎樣的事情?”

“孩兒不知道……”

“我河內源氏先祖爲經基王,文書有言:先人新發,其先經基,其先貞純親王,其先清和天皇……珍王丸可知,我河內源氏有幾個別名?”

足利珍王丸躬身回答道:“武家源氏、關東源氏,還有源家。”

足利義時大笑道:“所以源平時代沒有徵夷大將軍。只有源氏棟樑。或者叫源家棟樑也對。武家源氏乃是朝廷對我河內源氏的褒獎,關東源氏是因爲前九年後三年之役,先祖八幡太郎殿紮根關東而得名,天下武家皆以我源家馬首是瞻,而後源平時代方有右大將建立鎌倉幕府的輝煌功績,那麼倡導忠君愛國對我源家有什麼意義?試問讓天下武家忠誰家之君,愛誰家之國?”

足利珍王丸困惑不解,以他的智慧暫時解不開這麼複雜的問題。足利義時不會告訴他這朱子學引入日本會帶來多大的災難,在另一個時空完全可以稱之爲一場災難,禮教綱常看似美如畫以至於德川家也大力發展,結果出了個百年不遇的奇葩德川光圀。

這個文學天賦無比優秀的文化人,就個人品格和所作所爲算不得有錯,甚至遠比同時代的人更優秀,一生致力於總結前人的得失,除了編纂史書還幹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力發展朱子學,倡導忠君愛國的思想。於是堂堂御三家之一的水戶藩,就因爲各種原因成爲反德川幕府的大本營。

孕育出一代代效忠天皇視德川將軍爲仇寇的奇葩。他們是站在完全脫離自己階級的立場上批判德川家,當然這也和德川家搞出《禁中並公家諸法度》有直接關係,把天皇當傀儡不新鮮,新鮮的是這德川家不守規矩,偏要規定朝廷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不按照他做的就要挨板子。

不但如此還苛刻的對待朝廷,一個清華家纔給幾百石祿高連個高家旗本都不如,簡直是像打法要飯的對待名門公卿,讓朝廷裡好端端的天皇公卿對德川家恨之入骨,與之相比源賴朝在京都面見後白河院八次,室町將軍代代和朝廷交好比起來真是天差地別。

在德川幕府完蛋以後,就在朱子學的基礎上逐漸闡述出另一個奇葩的東西名叫《皇國史觀》,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最初強調這論調的是南朝大臣北畠親房的《神皇正統記》,那書其實就是建武新政失敗後,北畠親房縮在常陸國負隅頑抗時期做的個人總結。

此君堅定的認爲天皇是萬世一系的主宰,天下應該是攝關家與他們村上源氏來主管,至於武士還是回到以前那個矇昧土鱉的時代比較好,只可惜他那套理論對於北朝天皇連廢紙都不如,沒有足利尊氏就沒有北朝的皇族代代踐作稱帝,徹底廢黜兩統迭立的尷尬。

而這個北畠親房的來歷很有意思,足利義時的謀臣北畠顕房的直系祖先,他兒子就是名動一方的北畠顕家,依靠做後醍醐天皇的近臣,以地下家的出身躥升到準大臣之職,他當然要爲後醍醐天皇的政策搖旗吶喊。

沒有後醍醐天皇的權威,他這個近臣顯然什麼都不是,南朝那幫公卿基本都是分家庶族,比如近衛經忠這類就是如此,北畠親房也差不多,村上源氏的嫡流是久我家,嫡流派生的支流中院家,再派生出的纔是北畠家,連羽林家都沒混上的家族,好意思封他準大臣的也就光桿司令後醍醐天皇一人了。

天皇公卿們間歇性狂躁症不是一天兩天,承久之亂就倒幕過一次,後鳥羽上皇覺得源賴朝一脈絕嗣,北條家和御家人對立是個好機會,於是就發動倒幕戰爭差點把自家的家底全部賠光,一口氣三千座莊園被沒收,原本不屬於鎌倉幕府管轄的畿內、西國大片領地也被納入幕府手中,北條家一口氣流放三個天皇,簡直是個慘痛的大失敗。

到室町幕府足利將軍家聰明的很,重用北朝天皇的親信重臣日野家,還設立一個充當帶路黨的臨時官職武家傳奏,從那以後幾乎每一代將軍都和日野家的女兒結緣,將軍敘官的等級越來越高,直至足利義滿達到頂峰,這是足利家的榮耀也是源家棟樑的榮耀。

可是在另一個時空的幕末,就有“仁人志士”認爲足利家前三代是叛國者必須拉出來砍頭,可是這三人都死了好幾百年怎麼辦?那就乾脆把京都足利將軍家歷代供奉的木像拉出來,把足利尊氏、足利義詮、足利義滿這三人的腦袋給砍掉,還成爲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件。

從側面反應這些“志士”欺軟怕硬的本質,不敢拆掉遍佈各地的東照宮,就拿死掉幾百年的足利將軍家出氣,大概還能腆着臉說足利尊氏比德川家康更加不尊重天皇,好像毀掉建武新政的是足利尊氏,而不是後醍醐天皇的傲慢與自大。

這出醜陋的鬧劇以及隨後日本扭曲的社會形態,發跡點就在朱子學、陽明學大興,諸如《葉隱》這種扭曲御恩奉公本意,倡導就如樹木的葉蔭,在人家看不見的地方爲主君捨身奉公,兩相結合成就後來荒謬的武士道,鼓勵死亡鼓勵忠君愛國,將軍這種糟粕當然要一腳踹開,源義家、源賴朝都是老古董,武家這種落後時代的東西也要完全廢除。

荒謬的武士道,瘋狂的病態的武家社會,愚蠢而又傲慢的德川將軍,這一切的一切彷彿一幅幅圖畫,在足利義時的腦海裡如同走馬燈似的轉個不停,無論是出於自身階層的利益,還是多年的經歷都不允許這種瘋狂的事情發生。

足利義時輕輕走到足利珍王丸身邊輕輕蹲下來,擡氣手按着他的稚嫩肩膀,輕聲說道:“珍王丸要記住,你的未來是源家棟樑,而那麾下百萬將士,統御億兆子民的徵夷大將軍,不要爲了一本書,一套理論,就背叛你自己,背叛你所擁有的,併爲之驕傲的一切,更不要背叛你的祖先,你的肩膀上承載着我源氏的驕傲!”

“是!孩兒記住了!”足利珍王丸認真的點點頭,過一會兒又說道:“那麼孩兒以後才怎麼面對那些文人呢?”

“不用理會他們,文化人之間的交流隨意即可,只要記住武家不參與進去,隨他們鬧也反不起浪花。”

目視足利珍王丸離去的身影,足利義時輕笑道:“當初餘也是他這個年紀便懷揣着一顆振興武家的夢想離開家鄉,一晃這麼多年過去,珍王丸從襁褓裡的嬰兒變成大人了,餘不能再向以前那般約束他,讓他提前知道一些東西也是好,明年應該爲他舉行元服儀式了……”

第200章 水軍進行時第494章 武藏大崩潰第578章 近衛東遷第161章 琵琶屋的建立第314章 聲東擊西第351章 水尾山合戰第550章 三人衆異動第570章 烏煙瘴氣第385章 討伐諭令第293章 上州戰爭第565章 永祿大逆(二)第349章 明爭暗鬥第203章 天瀨浦水戰第427章 一向宗的驚慌第278章 武家的叛逆第350章 毒計將出第308章 公正的審判第85章 晴元的挑釁第142章 死蘿莉控第552章 吐露真相第416章 搶親與被搶親第28章 狷狂的國人第250章 突如其來的昏倒第91章 公方的花招第298章 高僧解惑第434章 進擊的村上第58章 京都的印象第26章 蝴蝶的翅膀第244章 頭疼的國人衆第333章 人心難測第291章 大婚第416章 搶親與被搶親第377章 偷雞不成第81章 道三的請求第211章 戰後的合議第288章 鍾馗在行動第505章 計將安出第404章 無利則不戰第202章 決定性的突擊第516章 晴朝大危機第293章 上州戰爭第423章 十面埋伏第429章 盟友拿來賣第532章 關東管領第167章 翻砂與檢地第343章 銜尾追殺第177章 三貨通兌第385章 討伐諭令第580章 坐困愁城第225章 拿騷的條頓騎士第70章 興福寺寶藏院第293章 上州戰爭第551章 時不我待第380章 驚訝的消息第323章 佐渡金山第460章 織田雙姝第413章 古河的恨意第98章 拉攏澱川衆第585章 白旗對白旗第54章 近江的見聞第193章 今川家的盤算第382章 我有過牆梯第594章 毛利對毛利第273章 遲早要泄密第293章 上州戰爭第124章 京都特殊影響第102章 出陣的儀式第245章 大熊朝秀的叛亂第167章 翻砂與檢地第103章 伏見山見聞第136章 放在火上烤第8章 三河的變化第402章 旗本領第90章 大御所病逝第481章 鼓掌之間第131章 遊佐長教之死第137章 公方出的難題第295章 西國的戰爭第471章 朝倉家的手段第446章 勘助的決意第565章 永祿大逆(二)第93章 討伐高島氏第556章 有趣的女人第151章 偶遇南蠻第216章 第一次川中島合戰第192章 新備隊編練第79章 春日山故事第460章 織田雙姝第193章 今川家的盤算第198章 新的戰爭開始第510章 悄然的背叛第100章 局勢的變化第24章 密議上洛事第196章 整編與狂熱第132章 足利暗殺團第357章 形勢逆轉第223章 婚約突變第50章 信衆的衝突第188章 國友善兵衛第6章 服部半藏?
第200章 水軍進行時第494章 武藏大崩潰第578章 近衛東遷第161章 琵琶屋的建立第314章 聲東擊西第351章 水尾山合戰第550章 三人衆異動第570章 烏煙瘴氣第385章 討伐諭令第293章 上州戰爭第565章 永祿大逆(二)第349章 明爭暗鬥第203章 天瀨浦水戰第427章 一向宗的驚慌第278章 武家的叛逆第350章 毒計將出第308章 公正的審判第85章 晴元的挑釁第142章 死蘿莉控第552章 吐露真相第416章 搶親與被搶親第28章 狷狂的國人第250章 突如其來的昏倒第91章 公方的花招第298章 高僧解惑第434章 進擊的村上第58章 京都的印象第26章 蝴蝶的翅膀第244章 頭疼的國人衆第333章 人心難測第291章 大婚第416章 搶親與被搶親第377章 偷雞不成第81章 道三的請求第211章 戰後的合議第288章 鍾馗在行動第505章 計將安出第404章 無利則不戰第202章 決定性的突擊第516章 晴朝大危機第293章 上州戰爭第423章 十面埋伏第429章 盟友拿來賣第532章 關東管領第167章 翻砂與檢地第343章 銜尾追殺第177章 三貨通兌第385章 討伐諭令第580章 坐困愁城第225章 拿騷的條頓騎士第70章 興福寺寶藏院第293章 上州戰爭第551章 時不我待第380章 驚訝的消息第323章 佐渡金山第460章 織田雙姝第413章 古河的恨意第98章 拉攏澱川衆第585章 白旗對白旗第54章 近江的見聞第193章 今川家的盤算第382章 我有過牆梯第594章 毛利對毛利第273章 遲早要泄密第293章 上州戰爭第124章 京都特殊影響第102章 出陣的儀式第245章 大熊朝秀的叛亂第167章 翻砂與檢地第103章 伏見山見聞第136章 放在火上烤第8章 三河的變化第402章 旗本領第90章 大御所病逝第481章 鼓掌之間第131章 遊佐長教之死第137章 公方出的難題第295章 西國的戰爭第471章 朝倉家的手段第446章 勘助的決意第565章 永祿大逆(二)第93章 討伐高島氏第556章 有趣的女人第151章 偶遇南蠻第216章 第一次川中島合戰第192章 新備隊編練第79章 春日山故事第460章 織田雙姝第193章 今川家的盤算第198章 新的戰爭開始第510章 悄然的背叛第100章 局勢的變化第24章 密議上洛事第196章 整編與狂熱第132章 足利暗殺團第357章 形勢逆轉第223章 婚約突變第50章 信衆的衝突第188章 國友善兵衛第6章 服部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