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趙王后

趙王后安排給姬府衆人的府第,位於邯鄲城的鬧市中心,而且府第極大,建造得頗爲精緻華麗。在這五國使者齊聚的時候,邯鄲城是一房難求。光憑這一點,姬府等人便覺得揚眉吐氣了。

而五公子的住處也特別不同,趙王后特意給他指定了院落。那院落雖然沒有正院那麼宏大,卻極爲精緻秀雅,裡面亭臺樓閣處理處可見匠心。因爲這一點,阿福更是下巴都朝天了。

孫樂的房間,是位於倒數第三的廂房處,有點偏。

她一回到自己的房間,便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廂房是正房,堂房,臥室,偏房加上浴室共五間的佈局,廚房沒有。孫樂因爲身份低微,所以也沒有侍女侍侯。

孫樂圍着院落走了一圈,打了一點井水洗了一個澡,吃了一點送上來的飯菜後,便打起太極拳來。

這在路上幾個月,她都沒有好好的練習過太極拳,還真是覺得心中慌亂。

在孫樂練習着太極拳的時候,外面是燈火通明,笙樂陣陣。

她剛練了不到一個時辰,阿福便走到房門外叫道:“孫樂。”

“在。”

“今天晚上趙王后將來爲我等接風洗塵,你速速前來。”

“諾。”

孫樂連忙清洗乾淨,換上新的麻衣,快步來到五公子的廂房外。

當她來到時,一個侍童正站在門口,他一眼看到孫樂便說道:“你叫孫樂吧?你家五公子令你前去主院的秋雲閣,宴會就在那裡舉行。”

孫樂謝過,轉身向正廂房走去。

孫樂本來以爲,趙王后設宴,怎麼都會在趙王宮中,不然也會另有地方,沒有想到就在這府裡。

這時候,她忽然有一種感覺:看來齊地姬府的地位還是太低了,所以趙王后賜宴也只能這麼靜悄悄的,以近乎偷偷摸摸的方式舉行啊。

主院裡燈火通明,笙樂聲聲,酒香和肉香遠遠地飄了過來。孫樂這一路可沒有認真吃過一頓好飯,當下連嚥了幾口口水,肚子也咕咕地叫了起來。

她一進主院,便一眼看到了秋雲閣。秋雲閣是個二層高的小木樓,建築得十分精美,它位於一座很大的湖面上,四邊都有石橋相連。

此時秋雲閣中人影綽綽,笑語不斷,孫樂加快腳步走上了石橋。

秋雲閣外,五六十個全身盔甲,腰配長劍的劍客守在四個出入口上。這些人身材高大威武,身上有一股姬府中人沒有的悍殺之氣,顯然正是趙王后帶來的。

這些人看到孫樂走近,齊刷刷地把劍抽出,在整齊的“錚——”的金鐵交鳴聲中,一個衛士上前一步,厲聲喝道:“爾是何人?”

孫樂還沒有回答,呆在一旁的一個僮僕打扮的男子馬上恭敬地說道:“她是我府五公子身邊的一個侍婢。”

那衛士把劍收回,向後退出一步,“進去吧。”

“諾。”

孫樂輕應一聲,她低下頭越過衛士們,向秋雲閣裡面走去。

孫樂一邊走,一邊暗暗想道:不過只是一次最爲普通的宴會而已,怎麼還守得這麼嚴?難不成有人刺殺趙王后不成?

她想到這裡,不由搖了搖頭。因爲她明白了,一個侯王的妻室而已,在這種平和時期有誰會大張旗鼓地去刺殺她?唯一的解釋便是,趙王后由妾變成妻後,有點得意忘形,藉此機會向大家顯威風來着。

宴會在二樓舉行,一樓間就已是燈火通明,侍女穿行不息。

孫樂人小腳輕,走在樓梯上時沒有半點聲音發現,當她出現在房門處時,連個回頭的人也沒有。

閣樓上熱鬧非凡,上百個塌幾擺在其間,燈火通明中,几上大塊的肉,白晃的米飯,吸引了孫樂大部份注意力。她連嚥了幾下口水,纔有精力向最前面的主座看去。

最前面的主座上,坐着一個打扮得雍容華貴的少婦,約摸十七八歲年紀。這少婦生得甚爲豐滿美豔。她的美豔,是齊地少女特有的健美和豔麗。這少婦有一雙很大的,宛如會說話的眼睛,胸脯高聳,寬寬的額頭間垂下一串珍墜。

她穿得十分正式,紅色的羅衣上繡着大片的青鳥,衣服裡三層外三層,層層珠飾,那些衣服上的珍珠寶石在燈火中發着晶燦燦的光芒,十分耀眼。耀眼得讓孫樂只瞟了她一眼,根本沒有辦法細細欣賞她的美,便有點眼睛刺疼。

至於五公子,此時他就坐在趙王后的右下角,那一身素白繡梅花的長袍,配上他那清俊的面容,顯得越發的人如玉雕。

而兩排座席間,一隊舞女正在翩翩起舞。笙樂聲不斷,美人歌舞不休。

孫樂收回目光,挨在牆壁旁低頭向阿福所在的塌幾走去。

阿福坐的地方位於左側第一排最後方處,孫樂不一會便溜到了他身邊,在他旁邊的塌几上小心地跪坐好。

阿福有點興奮,他雙眼亮晶晶地轉頭看着孫樂,“呵呵,你纔來呀?喲,那位就是趙王后呢,她對我家公子可看重呢,剛纔還連連跟他說話來着。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她的王后之位還是我家公子幫她弄到的!”

孫樂胡亂應了一聲,擡頭向前看去。燈火中,五公子的表情有點淡淡的,看不出很歡喜。而坐在左側第一排塌几上的兩位公子以及府主等人都是笑逐顏開。他們的身邊都沒有帶上姬妾,是了,今天晚上除了歌舞的那些美人,在場的女子便只有自己和趙王后了。

就在孫樂靜靜地打量着他們時,三公子站起身來,大步走到趙王后的座位前,半彎着腰,把酒斟高高舉在頭頂,恭敬地說道:“姬三再敬娘娘一杯,祝娘娘千秋萬歲,容顏不老,永得王寵!”

三公子的話,顯然入了趙王后的心,她當下嫣然一笑,伸出塗滿蔻紅的纖手接過他的酒斟,嬌聲說道:“哎喲,不過兩年不見,姬三就這麼會說話了?”

三公子恭敬地說道:“姬三所說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第211章 孫樂的決定第47章 五國之會第129章 弱兒受傷了第18章 壯膽請求第225章 弗陽城第113章 稱叔子了第229章 孫樂,你早就**我了!第17章 危機應對第176章 女兒身被天下知第79章 五行衍生論第181章 到南陽第62章 大王子的禮物第164章 五公子的答覆第223章 一說之*第167章 瞭解身世第18章 壯膽請求第177章 流言難擋第224章 兩種心思第75章 美男如美酒第140章 弱兒的把握第166章 亂了第62章 大王子的禮物第66章 貴客滿庭第182章 換上女裝亦美人第143章 脆弱第12章 再見五公子第5章 少年和老頭第222章 孫樂所爲第44章 十九姬的要求第37章 五公子的客人第119章 傾訴別來情第222章 孫樂所爲第204章 再令天下動第57章 再見趙王后第56章 前去趙王宮第158章 心思第95章 孫樂和姬五第206章 發誓第92章 富貴之中有危機第120章 心緒第228章 弱王從不曾有病一充字數第226章 孫樂的反應第222章 孫樂所爲第99章 十五歲的孫樂第144章 令五公子不明白的感覺第40章 幸福的感覺第221章 秦國驚變第19章 與弱兒同居第126章 表白二第94章 算無遺策第38章 一鳴第74章 人情第150章 說贏十三第124章 語帶戲謔第125章 表白第178章 燕玉兒的泣求第10章 弱兒的諾言第62章 大王子的禮物第91章 五國大會中的姬五公子第167章 瞭解身世第114章 雉才女對孫樂的關注第149章 虎口斂財第22章 後遺第145章 戰勝183章 贏十三求婚第59章 決定第37章 五公子的客人第208章 雉氏第43章 十九姬第159章 要求第118章 還是故人否?第101章 孫樂的決定第229章 孫樂,你早就**我了!第213章 說吳第204章 再令天下動第140章 弱兒的把握第57章 再見趙王后第173章 二說晉第219章 說秦第18章 壯膽請求第138章 頭顱賣金第25章 五公子有請第141章 雉大家來了第24章 孫樂的應對第16章 山上結廬第142章 大戰之前第14章 面容改善第166章 亂了第38章 一鳴第26章 難題第33章 捕獸第185章 五公子的解決方案和新的困惑第224章 兩種心思第11章 被抓住了第168章 齊國有難第93章 問題第203章 明白第96章 王侯示好第226章 孫樂的反應
第211章 孫樂的決定第47章 五國之會第129章 弱兒受傷了第18章 壯膽請求第225章 弗陽城第113章 稱叔子了第229章 孫樂,你早就**我了!第17章 危機應對第176章 女兒身被天下知第79章 五行衍生論第181章 到南陽第62章 大王子的禮物第164章 五公子的答覆第223章 一說之*第167章 瞭解身世第18章 壯膽請求第177章 流言難擋第224章 兩種心思第75章 美男如美酒第140章 弱兒的把握第166章 亂了第62章 大王子的禮物第66章 貴客滿庭第182章 換上女裝亦美人第143章 脆弱第12章 再見五公子第5章 少年和老頭第222章 孫樂所爲第44章 十九姬的要求第37章 五公子的客人第119章 傾訴別來情第222章 孫樂所爲第204章 再令天下動第57章 再見趙王后第56章 前去趙王宮第158章 心思第95章 孫樂和姬五第206章 發誓第92章 富貴之中有危機第120章 心緒第228章 弱王從不曾有病一充字數第226章 孫樂的反應第222章 孫樂所爲第99章 十五歲的孫樂第144章 令五公子不明白的感覺第40章 幸福的感覺第221章 秦國驚變第19章 與弱兒同居第126章 表白二第94章 算無遺策第38章 一鳴第74章 人情第150章 說贏十三第124章 語帶戲謔第125章 表白第178章 燕玉兒的泣求第10章 弱兒的諾言第62章 大王子的禮物第91章 五國大會中的姬五公子第167章 瞭解身世第114章 雉才女對孫樂的關注第149章 虎口斂財第22章 後遺第145章 戰勝183章 贏十三求婚第59章 決定第37章 五公子的客人第208章 雉氏第43章 十九姬第159章 要求第118章 還是故人否?第101章 孫樂的決定第229章 孫樂,你早就**我了!第213章 說吳第204章 再令天下動第140章 弱兒的把握第57章 再見趙王后第173章 二說晉第219章 說秦第18章 壯膽請求第138章 頭顱賣金第25章 五公子有請第141章 雉大家來了第24章 孫樂的應對第16章 山上結廬第142章 大戰之前第14章 面容改善第166章 亂了第38章 一鳴第26章 難題第33章 捕獸第185章 五公子的解決方案和新的困惑第224章 兩種心思第11章 被抓住了第168章 齊國有難第93章 問題第203章 明白第96章 王侯示好第226章 孫樂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