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的兵力太強了,不過數日,便將周地二百鎮諸侯一掃而空,復得兵馬二十萬,六十萬大軍齊聚城下,將這西岐城圍的水泄不通。
一萬人馬已是鋪天蓋地,六十萬人馬端的是聲勢浩大,各路兵馬圍攻四門,一連數日,喊殺聲不斷。金吒乃是將門子弟,自然知道些軍機,見得這般情景,便尋姜尚道:“師叔,若總是這般,我等全無勝算。城下六十萬人馬,便是黃河爲阻,也可投鞭斷流。爲今之計,我們需要得與敵見上一陣,方纔分得出勝負。”
姜子牙見商軍勢大,也自失了算計,聽的金吒如此說,便傳令三軍出戰。城下大營之中,聞仲也自愁悶,這幾日攻城之兵,盡是從周地徵來的雜兵,戰鬥力極差,只好應景。忽有人報說周軍出城來戰,不由得大喜,面露精光,他也不遲疑,急率諸將出陣相迎。兩軍對圓。
這姜尚觀聞太師,端的不凡,怎見得:九雲冠金霞繚繞,絳紗衣鶴舞雲飛,陰陽絲絛結束。朝履應玄機,坐下麒麟如墨染;金鞭擺動似光輝,拜上通天教下,除三五遁施爲。胸中包羅天地,運籌萬斛珠璣;丹心貫乎白日,忠貞萬載名題。龍鳳下列旌,太師行兵自異。
這聞仲相貌端的不凡,真個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他左手邊乃是鄧辛張陶四大天君,右手邊乃是魔家四將,即四大天王。身前四將,更是不凡,一個個相貌兇惡,跨下異獸咆哮,正是王魔、楊森、高友乾、李興霸九龍島四聖。趙公明和三霄,以及孔宣乃是有道的真修,自然不能輕易出面,只在後面觀望不提。
姜子牙見了對方這等威勢,心中暗驚。知道對方強盛的緊,正驚疑間,但見敵軍陣中出得一人。卻是一身魚鱗明光鎧,光燦耀眼,正是成湯大將張桂芳,他手提一干長槍,望向諸將,大喝道:“有不服的,只管上來罷。”
周軍營中。有一將拍馬而出,卻是文王之子姬叔坤。他一身本領。端的是驍勇非凡。張桂芳方欲出戰,卻見身後一將奔出,大喝道:“將軍,殺雞何需牛刀?如此小輩,何需將軍動手?有我風林足夠了。”
兩馬相交,風林乃風后之後。又是左道之士,也煉了一門神通,戰不三合,轉身便走。姬叔坤不知深淺,縱馬急追。風林回頭見叔乾趕來,口裡唸唸有詞。把口一吐,一道黑煙噴出,就化爲一網;裡邊現一粒紅珠,有碗口大小,望姬叔坤劈臉打來。只一珠。打下馬來,復回身首回陣。成湯軍中鼓聲四起。
姜尚見折了一個殿下,心中甚驚,他見那風林勇猛,心中惱怒,急將打神鞭祭起,但見黃光一道,落下下來,快如閃電,眼見得奔風林去了。這邊魔禮青見了不好,將手中青雲劍一揮,青光一道,沖天而起,同打神鞭撞到一處,但聽得轟的一聲,光華四射,將兩軍眼睛都幌得花了。
姜子牙見打神鞭無功,心中吃了一驚,那風林也是不知深淺,撥轉馬來,復來戰姜子牙。這邊韋護出手,將降魔杵祭起,只聽得轟的一聲,將風林連人帶馬,打得粉碎。可嘆馬上將軍,也要遭人毒手。
這邊魔禮紅見了,臉色大變,將手中的混元珍珠傘撐將開來,但見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無邊黑暗,向西周軍馬罩將過去。魔禮海也自發喊,將琵琶彈起,但聽得曲聲依依,直讓那些雄兵失了算計,分不得西北東南。這邊魔禮壽也不示弱,將那紫金龍花狐貂祭起,變得身似白象,脅生飛翅,亂吞周兵。
這四天王手中異寶端得了得,直將西周兵馬衝得亂成一團。這邊鄧辛張陶四天君見了,大喝道:“不趁此時殺將過去,見功立業,更待何時?”發聲喊,領本部兵馬徑衝敵陣。
王魔、楊森、高友乾、李興霸四個見得這般光景,如何忍耐得住?急催動坐下異獸,將出手中異寶,橫衝直撞。
聞太師手中雌雄蛟龍金鞭,端的是威力無敵,書城雙鞭出手,將周營之中的修士打得抱頭鼠竄,狼狽不堪。
軍兵已亂,姜尚便是有通天之能,也作用不得,急帶坐下四不象,帶頭先走,這一戰,直殺得星落雲散,周軍傷亡大半,折了七個殿下,五員將校。楊戩、韋護、金吒、木吒和那黃天化盡用土遁逃生,龍鬚虎從水裡跑了,土行孫仗着地行之術跑了,所幸盡未曾傷到。
回到營中,姜尚心中委實憂慮得緊,若是一對一,這西岐之修士,也未必輸於那成湯之兵,可對方盡是亂戰,又佔着兵多將廣地優勢,自己便是再精通戰陣,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楊戩心思深沉,見姜子牙滿面愁容,當即勸道:“師叔何必憂慮?何不上崑崙山,向掌教尋計?”姜子牙聽了,瞧黑暗之中,得見一盞明燈。他點頭道:“說得不錯,如此,卻是我糊塗了。”
當即吩咐門下好生守城,不可出城交戰,不可輕易臨敵。又去見文王,但言少則三五日,多則七八日便回。文王聽罷,囑咐道:“丞相多加小心,早去早回,免得孤掛念。”子牙領命而去。
姜尚心中也自焦慮,急起雲頭,也是天助西周,正趕上順風,不一時,便趕到崑崙,尚未來得及進宮,卻見南極仙翁走將出來,見面便道:“子牙,掌教老師有命,你不需進宮,只管回西岐便是,到時候自然有人相助。”
說罷,將手中之物交於姜尚,點頭囑咐道:“老師讓我把此中央戌已旗交於你,你以此防身,可保得自身無虞。”
姜子牙點頭稱是,自回西岐,不一日,但見天空祥雲籠罩,已來一仙,正是二仙山麻姑洞黃龍真人,他見了姜尚,點頭笑道:“我奉掌教老師之命。特來相助。其餘同門,想來也得了老師之法旨,用不了多久。便回趕將過來。”
姜子牙大喜,若是闡教高人盡數到此,自己再無憂慮之事,又過得三人到此,乃是:
九仙山桃園洞廣成子、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二仙山麻姑洞黃龍真人、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崆峒山元陽洞靈寶師,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後成普賢菩薩、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又有那大雪山靈鷲洞燃燈道人。玉虛宮南極仙翁共一十四個有道真仙,齊聚此處不提。
卻說城外看得分明。這幾日城中霞光閃爍,耀人眼目。聞仲心中明白,這幾日闡教之仙怕是齊聚西岐,想來是要和自己證個高下。
孔宣這幾日在營中見了,暗暗搖頭,眼中滿是感嘆之意。他看向滿面愁容的聞仲,搖頭輕嘆道:“你丫地是怎麼想的?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你怎地不尋幾個同門的修士?截教之勢,比之闡教,強盛不知幾倍,可笑你身在寶山,卻又不知道挖掘。真真可嘆得緊。”
聞仲聽罷,方纔醒悟過來,眼中滿是感嘆之意,正欲起身,忽見天空祥光閃爍。但見幾個修士趕將過來,卻是從白鹿島趕將過來的十天君。見禮畢,秦天君當先道:“我們幾個聞申公豹道友相告,言聞道兄在此與闡教對敵,久戰不勝,特來助你。”
聞仲大喜,點頭道:“我得諸位相助,料想破那西岐不過旦夕之間。”
姚天君面露微笑,點頭道:“我等十人,聞那闡教保定了西岐,特練十絕之陣,以助道兄成就大事。”
聞仲心中一動,點頭道:“不知是哪十絕之陣,還請道兄明言。”
金光聖母輕笑道:“這十陣,乃是秦天君的天絕陣,趙天君的地裂陣、薰天君的風吼陣、袁天君地寒冰陣、我地金光陣、孫天君地化血陣、白天君的烈焰陣、姚天君地落魂陣、王天君的紅水陣以及張天君的紅沙陣。有此十陣,任那闡教金仙有神通廣大,也休想有半點作爲。”
孔宣面色清冷,看了十天君一眼,輕哼了一聲,也不言語,顯然有他自己的心思。聞仲在旁邊見了,心中也是多了絲疑惑之意,看了對方一眼,輕聲道:“孔道兄莫非有什麼想法,只管說出來罷。這裡也沒有什麼外人。”
孔宣看了一眼十天君,見他們神色各異,顯然都有這各自地心思,修士就如同江湖中人一般,自古就有那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雖說孔宣乃是清虛道人門下第一號的修士,但十天君對這十絕陣有說不出地自信,他們都不相信孔宣能有什麼別的主意。
孔宣眼中流露出一絲淡然之意,他看向衆修,輕聲嘆道:“對面闡教共有十四個仙人,如此尚不算各仙門下地弟子。更何況陣是死地,人是活的,十絕陣雖然厲害,但也並非無法可破,只以此爲獲勝之希望,未免想得太簡單了。”
聞仲心中疑惑之意愈盛,看向孔宣,點頭道:“道兄之意,我該如何是好?”
孔宣沉聲道:“我聞一氣仙餘元有化血神刀,威力無窮,又有那火靈聖母,有金霞冠,神通廣大,你何不將他們也請將來,有他二人相助,我等獲勝之希望,也多了幾許。”
聞仲有心如此,但又怕十天君有什麼不滿,畢竟人家好心好意來幫助自己,自己卻又尋別人幫助,分明是不信任他們,若是這般,怕是沒有什麼好說的。不但傷了彼此的情誼,還影響大戰。
秦天君見聞仲爲難,不由得搖頭輕笑道:“道兄,那餘化和火靈聖母都神通廣大,有他們出手,自然多了層保險。”
聞仲聽罷,眼中多了絲感慨之意,隨即去尋幫手去了。那一氣元餘元和火靈聖母都是截教之有道真人,他們見聞仲來邀,面色都盡是喜色,二話不說,跟着到得成湯大營。
燃燈道人初到西岐,便讓姜子牙下戰書,不想對面卻掛免戰之牌,過得十數日,對方終於重整舊日之氣象,有大戰之意。他心中看得明白,看了衆將,點頭道:“如今對方怕是尋了不少的助手,明日少不得一場惡戰。”
黃龍陣人連日觀陣,面色多有驚意,看向諸修,搖頭嘆道:“我觀對面大營,煞氣沖天,隱隱有十個大陣,只是那陣着實兇惡,根本看不出半點端倪,如此看來,對方怕是早有準備。”
燃燈道人眉頭緊皺,看向諸仙,輕嘆道:“諸位,若是這般,怕對我們沒有什麼好處。我們不知那陣中虛實,如何能勝得了對方?若是長此下去,怕是要遭這陣地毒手。”
太乙真人眼中精光一閃,沉聲道:“依我之見,莫不如以言擠兌,依着截教修士自大的脾性,保不準會讓我們觀其陣。若是看上一看,說不得能看出敵陣地虛實,如此一來,最起碼可以保得我們自身無事。”
燃燈道人眉頭緊皺,他心中也想這般,奈何他從對面營地覺察到了一絲古怪之意,若是依着平時,對方絕對不會如這般,似這等廣邀同道的行爲,讓人感到很意外,貌似只有闡教修士纔會這麼做罷。
燃燈道人是個經驗很豐富的修士,也是一個心計很深沉的修士,他心中清楚,既然對方能使出這等手段來,以言語擠兌,能有作用嗎?若是不起作用,定然反被對方一番嘲笑。他現在是闡教諸仙地首腦,書城手打作品若是再這般遲誤下去,遲遲沒有決斷,定然要讓人懷疑自己的能力,可若是一個處置不好,自己也就成了闡教的罪人。
正煩惱間,忽有人報說城外有一道人,騎一猛虎,在外面挑戰,有修道之人認出對方乃是截教高人趙公明,姜尚不敢擅專,故來請諸位前去相見。
衆仙聞得來人乃是趙公明,心中都是一驚,燃燈看了一眼諸人,搖頭苦笑道:“既然如此,我等齊去,便知端地。”衆修齊聲應是,一起上城牆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