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驚鴻之舞

第二天一早,宮裡的陳公公便帶着浩蕩皇恩風風火火的去了晏清王府。

昭王賞賜的稀奇珍寶裝了幾個馬車,一路上的百姓都主動的靠邊而立,爲通行的馬車讓出一條寬敞的道,豔羨着晏清王府受到的盛寵。

陳公公在一行人的擁簇下來到王府,或許是常伴帝王側,不自覺的也沾染了些許威嚴之氣,饒是府裡訓練有素的下人們也都擯住呼吸,緊張的等待着神聖的宣讀。這不僅是自家小王爺的榮耀,更是他們王府所有人的光榮。

宣讀完聖旨後,公公對身邊的侍衛使了個眼色,一衆人等便識務的退了下去,開始有條不紊的把賞賜都搬進王府。

待到只剩下李知荀和老王爺兩人時,他才四下打量一番,從廣袖裡掏出一份密書遞給老王爺。

“這是聖上吩咐咱家帶給老王爺的書信,說是許久不見,甚是想念,萬忘您今日與小王爺一道進宮,好與您訴訴兄弟之情。”

老王爺心領神會,不動聲色的收下密書。

李公公又對着李知荀鞠了一躬,“太子殿下叫奴才告知王爺,莫要忘了今日宮中的晚宴。”

李知荀微微拱手,點頭應是,將陳公公送至門口,陳公公笑着行了告退禮,才帶着一行人離開。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黎天瑜站在黎青書房門前躊躇着要不要進去,卻剛好碰着黎青從書房出來。

“父親”,黎天瑜恭敬的行禮,神色自然,絲毫不見方纔的猶疑和思慮,即便是在自己最親的人面前也端莊得體,挑不出一絲差錯。

“父親可是要進宮赴宴了?”黎天瑜問道。

黎青最是疼愛這個小女兒,雖說生性涼薄了點,不會像其它孩子一樣撒嬌耍潑,但卻事事大度寬容,不予計較,比同齡的孩子都要懂事上幾分。

他慈愛的扶起還在行禮的女兒,一貫的不苟言笑早已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憐愛與心疼。

“今日風大,穿的這麼薄可怎生好,不要着了涼傷了身體。”

黎天瑜輕輕一笑,手覆在黎青過來扶她的手上,說道:“不礙事的,父親。”

隨後她又欲言又止,有些猶豫自己到底要不要開口,片刻思量之後,像下了很大決心,輕聲問道:“父親可否帶我一道進宮?”

雖說他已經回懷城了,但畢竟男女有別,她不能貿然的去見他,今日宮宴是最好的機會,哪怕是遠遠的看一眼也好。

黎青若有所思的看着自己的小女兒,脣若塗脂,雅人深致,遠山眉下的美目帶着濃烈的期許和緊張,有些心疼的嘆了一口氣。

“怕是在家待的悶壞了吧,成,今晚就陪父親出去走走”

黎天瑜知道父親這是在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一向精明的父親怎麼可能看不出自己的心思,可是此時她顧不了這麼多了。

想到今晚就可以見到那個朝思暮想的人,即便自己再能剋制,也很難掩蓋住眼睛裡洋溢的欣喜。她強壓住內心裡瘋狂的叫囂與歡舞,面色如常的喚來丫鬟陪她下去梳洗打扮。

黎青看着女兒遠去的背影,表情又恢復了往日的冷峭與嚴肅,陷入了沉思。

即便女兒不開這個口,今晚他也打算帶上她。

宴會很快便開始了。昭王強撐病體,堅持要爲李知荀接風洗塵,命人在玉鑾殿安排了軟榻,面色灰敗的斜靠在軟榻上打量着衆人。

赴宴的人各懷各的心思,小心嘀咕着。今日許多官員竟然都把自己的女兒侄女帶了過來,席間坐了不少女眷,好好的接風宴居然隱約有了選妃宴的意味。

李知荀淡然的接受在座各位的悄悄尋望,沒有顯示出絲毫的不安與侷促。

他隱約猜出了此次晚宴絕非接風慶祝這麼簡單,這大約是得到了王叔的某種暗示或默許,否則這羣大臣不會如此大膽。

他有些不解的看向軟榻的方向,昭王渾濁的眼睛幾乎看不見半絲的生氣,但卻仍透露着不可侵犯的帝王威嚴,正在以一副老者的姿態觀察着衆生相。

忽然李知荀覺得背後似乎有一個熱切的眼光正在注視自己,回頭一看,便見黎天瑜正朝他這邊望來。

黎天瑜自進來以後便一直環顧着大殿,在目光觸及李知荀俊秀清雅的面容之後忽然熱淚盈眶,心跳也彷彿在霎那間停止,眼中的熱切與愛慕似乎像繭一樣,只恨不得將眼前之人裹了個嚴嚴實實,不準其它女子的半點窺視。

見自己的心上人往她的方向漫漫一望,黎天瑜的目光大膽的迎合了上去,只短短的一眼便恍若隔世,所有的驚天動地都忘了。

歡欣鼓舞之間,她趕緊垂下眼簾,渾身微微顫抖,卻全然不覺。

黎青吃驚的看着失態的女兒,順及她的目光看到正在和李易亭說話的李知荀,心中瞭然。

他的左手慢慢的敲着桌子,既沒有呵斥女兒的有失得體,也沒有關心勸慰,神態卻逐漸變得自負起來。

他黎青的女兒,還沒有什麼得不到的。

宴會已經開始好一會,有些大臣終於按捺不住,端着酒杯就往李知荀身邊走,一來說一些不痛不癢的恭維話,二來想探探口風,看他可有中意哪家的姑娘。

李知荀一直微笑的應付着,謙和有禮,有問必答。

大臣們問的累了,才喜滋滋的回到座位上,都以爲自家姑娘得了眷寵,只等昭王一紙婚書,便可築木成舟。

李易亭在一旁翻着白眼,揶揄道:“你這個彎彎繞打的可真是好,唬的那些老傢伙們都以爲你最中意的是他們家的姑娘。”

李知荀但笑不語,九皇子似乎對這個結果頗爲滿意,吧唧吧唧嘴巴,找了個最舒服的方式靠在座位上欣賞殿內佳麗,一雙眼睛顧盼神飛,端的是風華絕代,竟比殿上的女兒們還要美上幾分。

兩人坐在一起,一個清峻若泉,一個妖豔無雙,明明氣場大相徑庭,但偏偏無絲毫違和感。

宴會已經進行了一半,無趣的樂舞讓李易亭昏昏欲睡,他最討厭參加這種宮宴,還不如自己的七哥來的好看。

正準備開溜間,卻忽然聽到殿上響起一句清脆的“王上”。

只見黎天瑜緩緩走到中間,微微欠身施禮,得體大方,沒有絲毫的扭捏作態。

“ 王上,晏清小王爺駐守西北,抵禦外辱,今日全勝而歸,揚我大昭國威,實在是讓人敬佩不已,不知可否獻舞一曲,聊表臣女仰慕之情。”

話音剛落,殿上響起了竊竊私語的聲音。

昭王微微擡起來手,身邊的侍從趕緊扶他站起來,眼睛像蒙了塵的黑曜石,即便沒有了銳利的鋒芒,也能將人看個透徹。

他沉默的點了點頭,又重新無力的躺倒,似乎剛纔的站立已花光了他的所有力氣。

黎天瑜微微一笑,轉身優雅的朝衆人略一鞠躬,“《瑤池》一舞,請大家品鑑。”

隨即便有舞女魚貫而入,衆人恍然大悟,原來是有備而來。

只見她緩緩蹲下,舞女們衆星拱月般以她爲中心站成一圈,玉臂微張,雙手皆伸向圓圈的中央,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嬌羞的等待遊人的欣賞與讚美。

伴奏響起,花朵開始慢慢吐露嬌蕊,黎天瑜緩緩從被包圍的圈中站起來,身上的外衣已然褪去,只留了一件薄衫,玲瓏有致的玉體若隱若現。

金聲響起,只見她足尖輕點,雙臂微張,然後踩着樂點圍繞大殿旋轉起來。回眸、跳躍和折腰盡顯女兒風情。薄衫如透明的蟬翼般將她環繞起來,所到之處,衣下生風。全身柔若無骨,繁姿變幻莫測,看的人直想把她攬入懷中。

真真是應了古人的那句詩:“若非羣山玉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知荀沉默的欣賞着這專門獻給他的一支舞,嘴角微彎,看起來溫文俊秀,心情不錯。但黎天瑜卻知道,他的笑與開心無關,不涉情感,因爲這種表情她最熟悉。

小時候就是這樣,七哥對誰都冷冷的,吝嗇到把所有的溫暖都只給一個人。

想到這裡,她恨恨的看向李易亭,心裡有難言的苦澀。

一舞畢,昭王率先鼓了掌,把大家從美好的幻境中喚醒。殿上的大臣各懷心思,神態各異,也隨之爆發雷鳴般的掌聲,暗自猜測昭王此刻表態的用意。

太子繼位雖是正統,但這樣黎家便會如虎添翼,日後會生出什麼禍亂誰也不知。只是昭王這些年來對黎家的態度一直曖昧不明,一邊在國政上極力倚仗黎青,一邊又借昭啓之戰削減黎家的軍權,把左翼軍權交給了晏清小王爺。

太子不安的看向舅舅黎青,黎青遞給他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而姑娘們卻都紅着臉低下頭,不知道是自嘆弗如還是對黎漫也搶了自己的風頭而憤憤不平。

黎青十分滿意衆人的反應,面對滔滔不絕的恭維誇獎,謙虛而又略顯驕傲的說道:“教女有方我倒是不敢當,小女不過聰慧了些,平日裡又比常人刻苦努力些罷了。”

隨後他話題一轉,對李知荀說道:“素聞小王爺喜愛詩詞,音韻之學造詣頗高,一直無幸領教,今日何不就此機會向大家展示一下。”

李知荀謙和的回答:“造詣不敢講,有些學習的心得而已,不敢在諸位老先生面前賣弄。”

戶部尚書呵呵大笑,接過話來:“王爺莫要謙虛了,這懷城誰人不知公子荀文武並生啊。”

“是啊是啊!”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李知荀微笑着說道:“既然諸位大人如此盛情,那本王就卻之不恭了。”

李易亭在一旁冷笑,心裡很不舒服,像是自己的寶貝被別人搶了去,碎碎念道:“這老狐狸,怕是想借七哥之口作詩誇誇自己的女兒吧,可惡。”

李知荀叫人傳來紙墨,凝神想了一會兒,執筆寫下一首詩。字如其人,下筆蒼勁,狷逸有力。

隨後有人把詩呈了上去,陳公公接過遞上來的宣紙,朗聲讀了出來。

《瑤池》

黎氏有佳人,輕盈綽約生。

低迴蓮破浪,凌亂雪縈風。

墜珥時流盻,修裙裾朔空。

唯恐留不住,飛去逐驚鴻。

話音剛落,黎青立刻拍掌叫好,眼睛微眯散發精光。衆人一聽內容,心下大嘆自家孩子選妃無望,只好也附和着恭賀,頓時大殿上一片讚不絕口的聲音。

昭王微笑的點了點頭,在嘈雜的人聲中輕輕站了起來。大家的視線也都隨之移向高處,笑聲驟停,像是被人隔空撒了一張網,氣氛頓時沉默壓抑下來。

昭王瘦削佝僂的身形讓他的威嚴消失殆盡,此時在衆人面前的,不過是一個疾病纏身、乾瘦蒼老的將死之人。他顫巍巍的扶着身邊的龍椅,短暫的站立讓他力不從心。

面對衆人的打量,他不由自主的看向兒子的方向,卻看見太子眼中閃過的一絲貪婪和渴望,心下不禁失望至極,悲從中生。

現在已經沒人忌憚他的權力,也沒人記得他的功績,而只知道覬覦他的王位!

人啊,對於別人的事總是不會記得太久。

算了!算了!

昭王對衆人擺了擺手,無聲無息的退出了玉鸞殿。

沒有羣臣歡送,也沒有兒孫相伴,有下人想去攙扶,卻被他伸手格開。他走的極其認真,像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一步一步的丈量着他在位三十有六年的坎坷歲月。

這一段路走完了,他也準備歇息了。這世間,國泰民安也好,生靈塗炭也好,與他再無干系。

陳公公看着形隻影單的昭王,不禁老淚縱橫,感慨萬千,猶疑了一會又快步跟了上去。

昭王的離席讓大殿上的氣氛沉悶起來,人人心裡惴惴不安,相互目詢,各懷鬼胎。

黎青的姐姐黎貴妃膝下育有太子、四皇子兩個兒子,本來此前黎青是鐵定的太\'子\'黨,可此時昭王似乎又有意將黎天瑜許配給晏清小王爺,朝堂上擁護小王爺的人不在少數,不知黎青會支持誰。

大家暗自揣度,唯恐一個不慎,站錯了隊伍,丟了身家性命。

16.南歧寶藏5.我叫陸玠10.舊時相識35.引蛇出洞19.燒尾宴一7.長恨離亭42.初見夏王20.燒尾宴二20.燒尾宴二23.君向瀟湘10.舊時相識47.懷城大亂14.流桑論□□8.身份初露50.雀山訪友153.黃雀在後28.字裡行間50.雀山訪友119.燒尾宴一44.圍魏救趙19.燒尾宴一35.引蛇出洞31.南山之遊33.虎口脫險15.公子西厭21.風雲暗涌17.夢中之魘51.雀山訪友239.昭王駕崩41.身份確認1.美人江山32.放火燒山22.此夜多魔24.晴天霹靂41.身份確認50.雀山訪友152.螳螂捕蟬1.美人江山3.背水之戰40.真相大白2.萌寵小巴24.晴天霹靂5.我叫陸玠34.兩封密信16.南歧寶藏32.放火燒山2.萌寵小巴34.兩封密信21.風雲暗涌24.晴天霹靂35.引蛇出洞8.身份初露28.字裡行間53.黃雀在後44.圍魏救趙13.夜宴風波41.身份確認17.夢中之魘48.冰玉蟾蜍1.美人江山23.君向瀟湘5.我叫陸玠53.黃雀在後37.用情至深27.南山之軍5.我叫陸玠3.背水之戰31.南山之遊31.南山之遊42.初見夏王55.結局二30.珠聯璧合21.風雲暗涌3.背水之戰49.山雨欲來41.身份確認46.當愛萌芽24.晴天霹靂52.螳螂捕蟬34.兩封密信2.萌寵小巴45.兄妹情誼5.我叫陸玠6.凱旋而歸16.南歧寶藏24.晴天霹靂31.南山之遊13.夜宴風波49.山雨欲來42.初見夏王1.美人江山35.引蛇出洞30.珠聯璧合11.花道人道5.我叫陸玠31.南山之遊51.雀山訪友236.妖言惑衆6.凱旋而歸
16.南歧寶藏5.我叫陸玠10.舊時相識35.引蛇出洞19.燒尾宴一7.長恨離亭42.初見夏王20.燒尾宴二20.燒尾宴二23.君向瀟湘10.舊時相識47.懷城大亂14.流桑論□□8.身份初露50.雀山訪友153.黃雀在後28.字裡行間50.雀山訪友119.燒尾宴一44.圍魏救趙19.燒尾宴一35.引蛇出洞31.南山之遊33.虎口脫險15.公子西厭21.風雲暗涌17.夢中之魘51.雀山訪友239.昭王駕崩41.身份確認1.美人江山32.放火燒山22.此夜多魔24.晴天霹靂41.身份確認50.雀山訪友152.螳螂捕蟬1.美人江山3.背水之戰40.真相大白2.萌寵小巴24.晴天霹靂5.我叫陸玠34.兩封密信16.南歧寶藏32.放火燒山2.萌寵小巴34.兩封密信21.風雲暗涌24.晴天霹靂35.引蛇出洞8.身份初露28.字裡行間53.黃雀在後44.圍魏救趙13.夜宴風波41.身份確認17.夢中之魘48.冰玉蟾蜍1.美人江山23.君向瀟湘5.我叫陸玠53.黃雀在後37.用情至深27.南山之軍5.我叫陸玠3.背水之戰31.南山之遊31.南山之遊42.初見夏王55.結局二30.珠聯璧合21.風雲暗涌3.背水之戰49.山雨欲來41.身份確認46.當愛萌芽24.晴天霹靂52.螳螂捕蟬34.兩封密信2.萌寵小巴45.兄妹情誼5.我叫陸玠6.凱旋而歸16.南歧寶藏24.晴天霹靂31.南山之遊13.夜宴風波49.山雨欲來42.初見夏王1.美人江山35.引蛇出洞30.珠聯璧合11.花道人道5.我叫陸玠31.南山之遊51.雀山訪友236.妖言惑衆6.凱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