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

平盧節度使轄境內,被擴建了三次的登州碼頭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登州,地處大周渡海去高麗國的咽喉位置之上,全國各地以及吳越、南唐等國的商販,若想乘船去高麗國做買賣,只能從登州出發。

壟斷高麗國貿易的命令,由李中易本人親自簽發,水師接到的軍令是,膽敢偷渡者,貨物一體沒收,並罰錢十倍。

如果,走私商人膽敢武力抗法,則格殺毋論!

壟斷下的貿易形態,導致原本還不如南唐一座小縣城的登州,出現了畸形的經濟繁華景象。

碼頭附近的商鋪,客棧,以及貨倉,每月都在漲價,而且,始終看不到跌價的希望。

不說寸土寸金的碼頭商業區,就連登州城內的宅院,也都比幾年前,翻了十倍不止的價錢。

最近一段日子,原本派出去東征的李家軍,突然渡海歸來,從登州上岸,源源不斷的向齊州(今濟南市)方向進發。

在碼頭附近做生意的小商小販,突然被大隊趕來的官軍,給驅趕出了碼頭的核心區域。

“老哥哥,麻煩挪一挪!”這是比較客氣的規勸。

“讓一讓,讓一讓,大軍到了,大軍到了!”這是揮舞着刀槍吆喝。

“你怎麼還不走?”有個正在賣湯餅的小商販,因爲找零錢的關係,收攤子撤離的動作慢了半拍,隨即招來了官軍的喝斥。

“快點,快點,大軍到了,大軍到了!”帶隊的指揮,見商販們的動作太慢了,捨不得放棄掉賺錢的機會,不由火了,厲聲催促手下人,讓他們抓緊時間驅散要錢不要命的商販們。

小商小販們,既沒有組織性,也沒有紀律性,他們行動起來自然不可能像軍隊一般的整齊劃一。

驅離工作,拖拖拉拉的,總算是在半個時辰之後,清場完畢!

這也是李家軍了,話作任何一支同時代的軍隊,驅趕小商小販的過程之中,往往充斥着血腥和暴力的因素。

“我說,瞧這陣勢,八成應該是李大帥他老人家班師歸國了吧?”

“嘿,我琢磨着,是這麼個理兒……”

“我看不像啊,前些日子,楊大總管率軍登岸的時候,比今天的這個陣仗,可大出去不少啊……”

“就是,李老幺盡會瞎咧咧……”

“我覺得啊,很可能是大隊的契丹奴被押來了……”

草民們都喜歡湊熱鬧,也喜歡看熱鬧,大家衆說紛紜,始終無法統一看法。

又過了大約半個時辰,眼尖草民的忽然驚叫出聲,“快看吶,快看吶,可不得了……”

一時間,草民們紛紛踮腳,翹首朝海上的方向看了過去。

“唉呀呀,額的孃親呀……”有人緊跟着驚叫出聲,手舞足蹈的比劃着誰也聽不懂的手勢。

衆人也懶得鄙視這傢伙,一個個瞪圓了眼珠子,極目遠眺。

這時候,只見,登州碼頭外的海面上,出現了一支龐大的艦隊,烏壓壓的一眼望不到頭。

“滋……我老漢活了五十多歲了,這還是頭一次見到,這麼大的船隊……”

“八十九,九十……”有人在心裡默默的數船隻的數量。

“我的個天,李大帥從哪裡變出來的這麼多的船?”

“鋪天蓋地啊……”

不大的工夫,第一批大船順利靠岸,一隊隊官軍下船之後,隨即排成整齊的隊列,警戒於碼頭的四周。

緊跟着官軍登岸的是,大隊大隊的從幽薊大平原上,強行南遷的老百姓。

“嘿嘿,那個背花包袱的小娘子,長得可真俊俏吶……”

“誰說不是呢……”

“我可聽官府說了,南遷的這些人,個個都可以分得幾十畝地,還三年不交納賦稅啊……”

“唉,李大帥可真是仁慈啊,換作是某家,都殺它個乾淨……”

“可不是嘛,這些依附韃子的傢伙,就沒一個好東西,殺光了,才清淨了……”

看熱鬧的人們,從來不嫌事大,就怕事小,你一言,我一語,大家七嘴八舌的把南遷的移民們,給罵成了翔。

就在衆人目不轉睛的看熱鬧之時,坐鎮登州城內的楊烈,已經下達了平盧全境戒嚴令。

“稟報大總管,從安喜等地運來的南遷民,已經抵達了碼頭。”

“稟報大總管,運送老弱婦孺的奚車已經備好了……”

李中易沒在登州,他全權委託楊烈,集中處置南遷移民的安置事宜。

楊烈原本不耐煩處理這些瑣碎的細務,沒奈何,李中易遠在開京,他這個行軍大總管兼檢校平盧節度副使,只得勉爲其難的見招拆招。

在李家軍中,雖然李中易的移民命令,獲得了絕對的執行,但那只是軍令的不可違罷了。

不理解移民南遷政策的重將,大有人在,只是,在李中易的威壓之下,不理解的也必須執行到位罷了。

楊烈其實是個軍政雙優的頂尖人才,只不過,他追隨在李中易的左右,歷練了好些年,也跟和讀了不少的兵書和史籍,深切的瞭解,李中易對於權力制衡的高度重視。

在李家軍中,都頭以上級別的軍官,在講武堂內,不僅要學習軍事理論,更要學習政務處理原則。

所以,軍中的袍澤們,大多跟着李中易的叫法,稱講武堂爲軍政學堂。

遠的且不去說它,單單是在這平盧節度使的轄境內的的六州之地,軍中身有殘疾或是體力不支的營指揮或都頭們,很多都轉任了民職。

按照李中易的規定,營指揮一般擔任縣裡的巡檢使兼屯田使,實際上,承擔的是縣尉和部分知縣的職責。

至於都頭們,大多轉任亭長。不過,此亭長非秦漢之時的亭長,其職權範圍大致相當於,鄉長兼鄉派出所長。

其實,李中易制定的軍轉民政策,參照了縣團級、鄉科級的幹部制度。

李家軍中,一個都的兵力,其實就相當於近現代的一個半連。

可問題是,在都以上,軍以下,只有營這個基本建制單位。李家軍中的一個營,總兵力接近千人,至少也有七、八百人,正好是團級編制。

團和連都有了,唯獨現代的營級編制,完全是個空缺。李中易也不好照搬照套,索性規定了,都頭當亭長,指揮當縣令。

щщщ ▪ttκǎ n ▪c o

解放初期的軍轉制度,在安置部隊幹部,鞏固紅色政權方面,不僅有其合理性,更有其必要性。

李中易照着葫蘆畫瓢,在沒有改變現有官僚體系的前提下,將整個平盧轄區內的軍政大權,全都集中到了手中。

跟着李中易一起出生入死的袍澤們,個個都是可信的骨幹力量,李中易把他們撒入民間,等於是變相破壞了皇權不下縣的大BUG。

在李中易看來,皇權不下縣的醜規矩,等於是把縣城以外的控制權,交到了鄉紳、土豪、惡霸或是大地主們的手上。

皇朝週期率,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土豪劣紳們,利用手裡的鄉間實際控制權,不斷的侵蝕自耕民的土地和利益。

不管是哪朝哪代,自耕民越少,則可用之財不斷減少,可用之兵也日益衰敗。

換句話說,正是因爲皇權不下縣的陳規陋習,導致官紳和大地主們,與朝廷中的代言人們,互相勾結在一起,周而復始的做着同一件大事:努力掏空朝廷的財賦基礎,肥了他們這些既得利益集團。

李中易如今正處於打天下的時期,手裡邊也騰不出太多的骨幹力量,幫着控制農村基層政權。

不過,平盧節度轄區內,既然是李中易的地盤,肯定要優先鞏固基本盤面,試點下軍轉官員管理民政事務的可行性。

平盧節度,在後樑朱溫被殺之前,其實是非常繁華富裕的地區。

只可惜,石敬瑭引契丹人南下幫着搶過帝位之後,契丹人猖狂的打草谷,竟將平盧的很多地方,比如說,青州和淄州,變成了百里無人煙的死亡區域。

從那以後,整個平盧地區的西部,一直到萊州附近的廣大區域裡,可謂是荒蕪人煙,一蹶不振。

本朝太祖郭威登基之後,採取休養生息的國策,大大的減輕了草民們的負擔。

柴榮接掌大位之後,不僅繼承了輕徭薄賦的經濟政策,更是鼓勵農民開墾荒地。隨着時間的推移,經過大約十餘年繁衍發展,登萊地區漸漸出現了生機。

李家軍的此次北伐,據不完全統計,一共從安喜、平州、望都等幽薊大平原,擄掠了超過二十五萬丁口的移民。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契丹國南京道,總共也就只有二百多萬漢民。

眨個眼的工夫,李中易就奪走了超過十分之一的漢民丁口,契丹人這次的損失,可謂是極其慘重和巨大。

平盧節度轄區內,大約有八十多萬人,再加上這次擄來的二十五萬餘人,總人數已經超過了一百萬。

在李中易的眼裡,這一百萬人,除開老弱病殘和婦孺幼童,至少可以練出五萬精兵。

僅靠平盧的資源,養兵十萬的話,除非是刮空地皮纔有可能。

不過,李中易征服了擁有三千里錦繡河山的高麗國,用高麗國三百多萬老百姓的血肉,供應整個大軍的後勤物資,勉強可以支撐得住。

再加上,南遷的二十多萬漢民,三年後開始交糧納稅,李家軍哪怕暫時有些困難,也只是短期的而已。

******************************************

“主上,此誠帝王之基也!”劉金山陪着李中易,繞着江華島上轉了一整圈後,不由興奮的嚷嚷出聲。

李中易微微一笑,在朝廷重臣們的眼裡,一向被視若無物的高麗國,如今反而變成了他的大糧倉和大金庫。

世事實在令人難以預料啊!

李中易知道江華島對於掌控整個高麗國的重要性,所以,他第一次渡海東征之時,就定下了建設江華島的方略。

經過這麼些年的建設,江華島不僅成了大周控遏整個高麗國的咽喉,更是名副其實的軍事要塞。

從契丹國內南遷的漢民們,不可能一股腦的都送去平盧地區,那樣做的話,不僅沒有任何的好處,反而極其容易激發民變。

有鑑於此,在移民的過程中,李中易採取的是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是,以家庭爲單位,讓壯丁們和他們的父母、妻兒待在一起行動。

這麼做的好處是異常明顯的。

試想,一堆沒有老弱的精壯漢子在一塊兒,和帶着整個家庭的家庭頂樑柱,誰更容易鬧事呢?

北宋建立之後,每逢大災之年,都會從災民之中,招募飢餓的壯丁,充入廂軍之中,以防民變。

李中易的做法,在手段上和北宋與所不同,但本質上是一樣的邏輯。

第二步,李中易吩咐下去,把二十餘萬移民,分爲三個部分。一部分先送去榆關,幫着駐軍開墾荒地,加固城牆。

另一部分,則直接送往平盧的登州和萊州等地,由李家軍派出的屯田使和亭長,按照既定方針,進行合理化的安置。

剩下的大約七萬人,依然以家庭爲單位,被轉送到了江華島上。

李中易指着一眼望不到頭的帳篷,和人聲鼎沸的施工區區域,笑眯眯的說:“現在,他們算是我的負擔,需要以工代賑,換取整個家庭的每日的口糧。三年後,他們就都是我的精兵來源,和賦稅根基。”

“主上,以工代賑,這個做法實在是妙極了。”劉金山興奮的叫道,“以前,開封境內的震災,朝廷主要是靠勸說大戶人家捐糧捐物,實際上,效果很不理想。您是知道的,只要一鬧饑荒,開封城內必是盜賊遍地,饑民的鬧事,可謂是按下葫蘆起來瓢,無窮無盡。”

“現在好了,壯丁們每天從事繁重的勞作,憑完工的竹籤,才能領取全家一日口糧,哪裡還有精力去做不法之事?”劉金山摸着八字鬍,兩眼直放精光,顯得異常之興奮,“想必這些人,一定會感念您的大恩大德吧。”

李中易擡手指了指炊煙四起的帳篷陣,輕聲嘆道:“其實呢,我強行把他們逼迫回中原,他們大多數人都是不樂意的,畢竟誰也不願意背井離鄉吧?只是,他們懼於我軍的鼎盛兵威,敢怒不敢言罷了。”

劉金山閉緊嘴巴,左思右想,楞是沒敢接這個梗。有些話,李中易可以說,他這個做臣子的,卻是打死也不能說出口的。

李中易沒指望劉金山搭話,他喃喃自語道:“國戰,沒有所謂的正義,沒有所謂的親情,有的只是赤果果的利益。光清兄,咱們多佔一塊地,多遷走一個漢民,契丹人就少一個種糧食的農民,少一大片糧田。到了過冬天的時候,契丹人就會殺牛宰馬,以便度過難關。”

“主上,下臣明白的,大國無義戰。早一天把契丹韃子趕出幽薊,我中原大漢子民,就早一天過上安生的好日子。”劉金山目光炯炯的說,“下臣不是那等愚腐的酸儒。他們只知道引經據典的說教義理,卻不通經濟,不懂稼薔,對國家而言,他們形同廢物。”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劉金山畢竟是他的老部下,非常瞭解他極其務實的稟性。

好,很好,很強大,李中易最需要的文臣,便是懂經濟,知莊稼,通人性的循吏。

想當初,翁同龢與李鴻章之爭,貫穿於整個晚清的始終。

翁和李,分爲帝黨和後黨的中堅人物,他們之間的矛盾,最早其實是從私人恩怨開始的。

翁同龢的家庭,稱得上是鹹、同、光三朝的大儒世家。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以及兩位哥哥翁同書和翁同爵,都是清朝的重臣。這翁家四父子裡,有四位進士、兩位尚書、兩位巡撫、兩位帝師,可謂是炙手可熱,光宗耀祖。

咸豐八年(1858年),翁同書出任安徽省巡撫,同時給欽差大臣瓜爾佳·勝保幫辦軍務。翁同書上任後不久,駐蹕的梁園被攻陷,即移師到定遠。不到一年,定遠又被太平軍攻陷。

定遠城破後,清廷許多官員都因此殉難,而翁同書卻獨自棄城逃跑,這成爲了後來曾國藩參劾他的一大罪狀。

“臣職分所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是否有當,付乞皇上聖鑑訓示。”

李鴻章替曾國藩代擬的奏章裡,寫的這段話,險些斷送了翁同書的性命。這件事,直接導致翁心存氣急交加,很快就死了。並且,翁同書雖然僥倖活命,卻在發配地新疆,也病死了。

從此,翁同龢視李鴻章爲死仇大敵,必欲除之而後快。

這個典故,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屬於典型的因私害公,李中易想不知道都不可能。

大致相同的例子,還有所謂的清流黨領袖——張佩綸,因爲無能害得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悲劇。

李中易一向討厭只動嘴炮的所謂清官,這些人當榜樣豎立起來,完全沒問題。若是讓他們去處理國家大政,那簡直就是自己找虐的傻X行爲。

在李中易的認識當中,千里做官,不爲權勢、不爲錢財,難道真的是爲朝廷白白服務麼?

所以,李中易有些擔心劉金山讀書讀多了,變成嘴炮一樣的所謂清流黨人。

現在,劉金山的一席話,徹底打消了李中易的顧慮。

李中易擡手拍了拍劉金山的肩膀,笑眯眯的說:“光清兄,好樣的。”

劉金山不禁心頭猛的一熱,作爲李中易的老部下,他自然知道,李中易對於看重的人,有着各種不同路數的小動作。

明面上的小動作,看起來極其不文雅,實際上,骨子裡透出來的卻是格外的親熱氣息。

如果說,李中易從某天開始,既不拍劉金山的肩,也不和他開一開葷笑話,那麼,就意味着,他劉金山從此失去了主上的信任。

“光清兄,看見沒有,那就是新鑄出來的火炮,嘿嘿,威力驚人,轟開城門,比喝杯熱茶還要輕而易舉。”李中易開着不正經的貌似狂傲的玩笑,劉金山卻頻頻點頭,關於火炮的故事,李中易已經給他介紹過許多了。

只是,劉金山尚未見識過,火炮真正轟擊威力,心裡多好有些不摸底。

李中易明明看出來了劉金山的遲疑,卻故意沒吱聲,等兩人並肩走到炮臺上時,李中易隨口下領炮營的官兵們,讓他們演示一番。

“轟!”伴隨着驚天動地的巨響,鐵丸轟然出膛,將用作練習的一堵厚牆,轟塌了一大塊。

“滋……”劉金山不由得倒吸了口涼氣,脫口而出,“我的小乖乖……”

四周的炮營軍漢們,一個個憋着笑,想笑卻又不敢笑,實在是難受之極!

李中易翹起嘴角,得意的一笑說:“光清兄,此物可能轟破開封城門?”

劉金山心頭猛的一凜,主上他老人家,果然是志在天下啊!

“區區開封城門,豈能當此神物一擊?”劉金山不愧是讀書人,出口可以成章,文謅謅的氣派,和粗鄙不堪的軍漢們,有着迥然不同的風範。

聞絃歌而知雅意,想啥卻不說啥,這些詞彙說的都是,酸文人們的窮講究!

李中易哈哈一笑,再次拍了拍劉金山的肩膀,溫和的說:“光清兄,真乃大才也!”

劉金山暗出了一身冷汗,聽了李中易的誇讚,他不由長長的鬆了口氣,最艱難的這一關,總算是考驗過去了。

方纔,李中易故意說的含糊不清,劉金山卻打得沒有半點含糊,清楚明白的表明了,他誓死追隨主上,奪取天下的決心。

人,是社會型動物。

社會型動物,有個鮮明的特徵,屁股決定腦袋!

在李中易的眼裡,人人皆可用,前提卻是忠誠與否?

電視劇《走向共和》裡邊,李鴻章曾經說過一句名言:老子就是要用人唯私!

老話說的好,舉賢不避親,這個親字,並僅僅指的是家族親戚,還兼有親朋好友的內涵。

李中易隨着地位的提升,對用人唯私,有着和李鴻章並不完全相同的理解。

李鴻章只重視安徽人,重用的也都是安徽人,比如說,水師提督丁汝昌,他本是太平軍的降將,卻獲得了李鴻章的信任。

爲了控制住水師大權,李鴻章居然讓完全不通水戰的丁汝昌,出任北洋水師提督,這就是超越了識人之明的界限了。

和李鴻章不同,李中易的手下的將領之中,有河池的資格最老的一撥舊部,也有党項貴族投誠效力的,還有開封禁軍中提拔起來的重將,可謂是用人不分地域,只要你有才,李中易加上制約措施後,就敢放心大膽的任用。

用人不疑,其實是個僞命題!

很多時候,你想辦件大事,連親爹都不見得樂意借錢給你去折騰,更何況是一般的所謂的朋友呢?

李中易的用人邏輯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在權力制衡的前提下,能夠德才兼備固然好,有德無才之人,也照樣提拔重用。

在德和才之間,李中易更願意使用有才無德之人,而不是隻會開地圖炮的所謂有德之士。

歷史上的例子,也充分證明了,李中易的觀念,具有實際操作性。

三國時期,曹阿瞞就是在德和才之間,選擇了唯纔是舉。結果,魏國的實力,在曹阿瞞的統治時期,國力蒸蒸日上。

與之相反,魏文帝曹丕,接受了陳羣所謂唯德是舉的“九品中正制”之後,同時奠定了士族豪門壟斷權勢,顛覆曹家江山的根基。

萬世師表的孔聖人,也會因爲私人恩怨,而故意殺死仇人,更何況是吃着五穀雜糧的普通草民呢?

************************************************************************

開封城,趙家。

杜老太君長長的嘆了口氣,再次開始數落趙匡胤,“三郎都這麼久沒歸家了,你這個當二兄的,究竟努力去找了麼?”

趙匡胤一陣苦笑,三郎自從北上之後,就再也沒有了消息,他都快急瘋了,卻又不敢聲張。

畢竟,勾結北虜的罪名,在這個朝局動盪的節骨眼上,足以要了整個趙家老小的性命。

“母親大人,孩兒不敢辯駁,只是,孩兒敢對天發誓,已經盡力了。”趙匡胤指天誓日,賭咒說狠話,終於讓杜老太君的怒火,稍微小了一些。

“唉,三郎這個混蛋,他打小就心思靈活,總想着鑽空子,唉……”杜老太君的心頭,浮上了一絲不祥的預感,但她又不敢相信,她的三郎會有任何意外。

“唉,三郎的事,且先放在一邊,你親妹妹歲數已經很老了,這一次如是再無法定下親事,以後還有可能嫁得出去?”杜老太君盯着趙匡胤的兩眼,一眨不眨的瞪着他。

趙匡胤心裡明白,這一次,他若是無法說服雪娘,答應嫁給米福德,從今往後,他一定沒有好日子過了。

“母親,雪娘她……她不喜歡米福德……她說米福德是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敗家子,若是嫁給了他,恐怕會……”趙匡胤察覺到杜太君的臉色極其不善,就沒敢繼續往下說了。

“恐怕會當寡婦?”杜老太君私下裡找機會,見過一次米福德,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她也不怎麼喜歡油頭粉面的那小子。

只不過,趙雪孃的歲數實在是太大了,若是超過了十九歲,根本就沒辦法找到好婆家了。

在這個時代,凡是有女郎的大戶人家,只要長輩們不是特別的渣,基本上都會在女郎大約十歲的時候,就開始準備相親事宜了。

所謂的相親,並不是讓自家女郎去和別家兒郎見面,而是託關係,找門路,打聽家有好男兒,且門當戶對,家風嚴謹的好人家。

這且罷了,越是大富大貴之家,越會在女郎出生之後,就開始積攢嫁妝。

古人嫁女兒,可不比現在這麼方便,首先,置辦傢俱的各種好木料、衣料、器皿,都得留心收集下來,以備將來之需。

其次,陪着女郎出嫁的媵妾,以及丫頭們,從小都得預備好,免得女郎嫁去了婆家,無人使喚。

等到,女郎到了一定年齡,孃家就該替她相看夫婿的人選了。

越是大戶人家,選女婿,越不會馬虎!

俗話說的好,高門嫁女,低戶娶媳。這話裡邊隱藏着深厚的生存哲學內涵。

高門嫁女,孃家人也都可以跟着沾一沾出嫁女的光,說不定就會飛黃騰達。

老話說的好,齊大非偶。若是娶了個身份高貴的媳婦進門,公公、婆婆甚至是丈夫,都不可能不受氣的。

老趙家,其實是近幾年才寬裕一些,早些年,趙老二窮得都娶不起媳婦。

自從,趙匡胤當上了殿帥之後,老趙家才稍微寬鬆了一點。然而,馬上又要面臨將趙雪娘嫁出去的局面,花錢必須如流水。

趙匡胤心裡暗暗嘆息不已,三郎失蹤很久了,雪娘又在鬧婚,李中易在北方打了好幾個大勝仗,就快回來了。

此誠多事之秋呀!

********************

石守信最近很窩火,原本的義社十兄弟,如今,走得近的,也就趙老二、王審琦、韓重贇他們四個人而已。

其餘的兄弟,比如說,楊光義,劉慶義,王政忠,劉守忠等人,平日裡已經幾乎沒啥來往了。

最令石守信覺得難以理解的是,和趙匡胤屬於鐵桿娃娃兄弟的慕容延釗,居然沒給他回信。

事情的起因,其實是張永德引起的。

張永德原本對柴榮一片赤膽忠心,可是,柴榮竟然派人暗中在土裡埋了一塊形狀怪異的木牌子,上書:點檢作天子。

區區五個字而已,柴榮便剝奪了張永德拼死累活積攢下來的一切功勳,換作是石守信,也覺得叔叔可忍,嬸子卻不可忍。

柴榮活着的時候,張永德懾於雄主的虎威,不敢輕舉妄動。

如今,正值主少國疑,李奸領兵在外的局勢,張永德一次喝多了,當着石守信的面,慫恿趙老二想辦法更上層樓。

石守信可不是趙老二那個不讀書的傢伙,石家的家境很不錯,石老太公從小就給石守信請了先生,教他讀書習字。

不僅如此,石守信還學得了一身的好武藝,挽弓射箭,不敢說百步穿楊,至少可以八十步穿楊。

石守信在軍中曾經犯過足以掉腦袋的重罪,當時,如果不是趙老二拼死相救,他只怕早就身首異處,和黃土墳包作伴了。

也正因爲如此,石守信對趙老二可謂是言聽計從,從不違拗,說啥就是啥。

張永德仗着酒勁說的醉話,當場就被趙老二給駁斥了回去,但是,石守信卻真的聽進去了。

既然,柴榮這個小商販都可以坐上龍椅,他的兄弟趙老二,難道不行麼?

陳勝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大流氓劉邦,可以吟出大風歌,並順順當當的得了天下。

石守信還就不信了,就憑他們義社十兄弟手上所掌握的兵權,完全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業嘛。

可問題是,石守信揹着趙老二,寫信給關係最好的慕容延釗之後,至今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卻連半點回音都沒有聽見,實在是令人惱火。

石守信獨自喝了一陣悶酒後,忽然聽見下人來報,門外來了一位不知名的客人。

正在火頭上的石守信,又喝了點酒,隨口道:“就說我沒在家。”

這時,就在門子轉身欲走的當口,石守信醉眼朦朧的看見,門子手上拿着一個小物件。

“拿來我看看。”石守信叫回門子,從他的手裡接過了那個小物件,定神一看,原本飄飄然的酒意,陡然之間,煙消雲散。

“快,快請他進來。”石守信心中一陣狂喜,這還真是說曹操,曹操馬上就到了。

不大的工夫,一個頭戴斗笠,身穿粗麻衣衫的高個子男子,緩步邁進了室內。

“化龍兄,你怎麼來了?”石守信蹦起老高,一把揪住來人的左袖,親熱的將他抱入懷中,狠狠的搖晃了幾把。

來人摘下斗笠,露出滿是滄桑的臉,果然是石守信做夢都想見到的慕容延釗,慕容化龍。

“化龍兄,你可讓小弟我,等得好苦哇!”石守信抱緊了慕容延釗,一邊說一邊笑,開心得要死。

慕容延釗輕輕的掙脫石守信的胳膊,嘆道:“老七,吾是來向你辭行的。”

“啊?這是爲何?”石守信大吃了一驚,一把抓住慕容延釗的胳膊,急忙追問究竟。

慕容延釗擺了擺手,坐到酒桌旁,飲下一杯熱酒之後,這才淡淡的說:“不瞞老七你說,我已經向朝廷上了表章,因母親重病,請辭本兼各官職。”

“不可能吧?伯母老太君,小弟年前去拜見過,身體康健,可日食三鬥米吶。”石守信難以置信的瞪着慕容延釗,想從他的臉上找出不妥當的神色。

慕容延釗拉住石守信的手,語重心長的說:“老七啊,你我十兄弟裡邊,你是最講義氣的一個。臨別之際,我最後只想提醒你一句話:人,都是會變的,毋忘王駿之舊事。”

“告辭了!”慕容延釗撂下這句話後,拔腿就走,等石守信反應過來,他已經不見了蹤影。

“怎麼會是這個樣子?怎麼會是這個樣子?化龍兄這是怎麼了?”石守信的酒勁徹底醒了,他呆呆的坐在桌邊,兩眼呆滯,楞楞的犯傻。

**********************************

和劉金山在開京碼頭告別之後,李中易回到鄭氏所住的外宅,在鄭氏的伺候下,脫得精光大吉,泡入了恆溫的水中。

“爺,您今日個還是不回去了吧?”鄭氏一邊替李中易搓背,一邊小心翼翼的問男人,是否留宿過夜的問題。

韓湘蘭一邊替男人捏腿,一邊暗自鄙視鄭氏,鄭氏的那點小心思,別人可能不清楚,豈能瞞得過她?

李中易曾經隨口說過,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還要坐地吸下土,說的可不就是,正值花信之年的鄭氏麼?

說句心裡話,儘管韓湘蘭已經替李中易產下一女,但她對房事方面,其實並沒有特別大的需求。

同在一旁伺候着的蕭綽,不僅沒有房事的癮頭,更有些畏懼男人的狠狠撻伐,時常躲躲閃閃,害怕被男人捉去狠整。

在場的三個女人之中,惟獨鄭氏一人,她彷彿是餓了幾十年的母狼,只要待在李中易的身邊,便要主動求歡。

“浪婦、賤婦,銀婦……”韓湘蘭暗暗罵道,鄭氏居然有臉和三個親生女兒搶男人,實在是不堪之極。

李中易順手將蕭綽拖入懷中,邪魅的笑道:“小親親,你今兒個這是怎麼了?”

蕭綽心頭一凜,男人恐怕是已經看穿了她想逃避的小心思,趕忙抱住李中易的脖子,嗲聲嗲氣的說:“爺,奴家可想死您了。”

李中易暗覺好笑,蕭綽剛剛明明是想往陰影角落裡面躲,卻裝得和沒事人一般,真是一頭養不熟的小狐狸精。

在場的三女之中,就數蕭綽的身子最爲鮮嫩可口,她最吸引男人眼球的地方,主要是和磨盤差不多的隆臀。

在李中易的所有女人之中,蕭綽的圓磨盤如果屈居第二,沒人敢自認第一。

李中易嘴上逗着蕭綽,滿腦子的都是今天和劉金山的對話。

客觀的說,李中易以軍功起家,他的半生功業都離不開兩個字:河池!

轉仕於大周后,李中易順利的拿下了高麗國,算得上是二次創業中的重中之重,其意義絕對具有劃時代的內涵。

如果,沒有三百餘萬高麗草民的滋養,李家軍別說北上伐虜了,根本就在後勤上受制於朝廷,而動彈不得。

打江山,也要靠後勤充裕支援,這是不言而喻的重要。

按照參議司的縝密計算,李中易若是提兵西進,不出兩個月內,便可拿下大周的首善之地——開封。

可問題是,擊潰容易,聚殲卻很難。大周的禁軍,有個鮮明的特徵,當戰場形勢不妙的時候,往往負責墊後的軍隊,最先潰敗。

如果,李家軍把殲滅戰,打成了擊潰戰,後患必定無窮。

因爲,北邊還趴着休哥這點頭猛虎。一旦,李中易的精力被潰軍所吸引,以他對休哥的瞭解,這老小子絕對會趁機南下,以牽制李中易的統一戰爭步伐。

擺在李中易面前,最大的難題,其實不在於戰場上,而在於中原肥沃之地被打爛了,豈不是等於向休哥獻出了一份厚厚的大禮?

李中易不是慈禧太后,在他的腦子裡面,絕對沒有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齷齪念頭。

野豬皮能夠入關,並順利的奪取了天下,不是野豬皮多麼的強大無敵,而是漢家權貴既腐朽,又無能,還異常之不團結。

野豬皮入關的總兵力,不過是十來萬人而已。當時,南明的武將們,手裡掌握的軍力,加在一塊兒計算,至少超過了二百萬。

然而,在私心雜念的影響下,武將們將家族和個人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不僅不抵抗野豬皮的南下,反而紛紛賣祖求榮,只去保住權位和錢財。

豈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等野豬皮政權騰出手後,一個接着一個的,將短視的漢奸武將和漢奸軍閥們,送下了十八層地獄。

李中易並不是心慈手軟之輩,他早就盤算好了,能夠巧取中原,儘量採取各種手段巧取。

實在不行的話,李中易也早就下了決心,哪怕是把中原地區打爛了,也要先解決漢族政權內部的統一問題。

俗話說的好,慈不將兵,仁不理財!

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李中易不可能不懂,真到了要命的時刻,他絕對不可能手軟!

在這個特殊的時代,誰都可以輸,唯獨李中易輸不起,也不能輸。

如果,李中易奪取江山失敗,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整個華夏民族將喪失一次,天賜的崛起於世界的良機。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李中易如果自誇爲天選之子,倒也不算太過分!

今天,劉金山的反應,令李中易十分滿意。在整個的文臣集團,不想屈服的當下,李中易打算採取千金市馬骨的手段,將劉金山推上文臣領袖的寶座。

讓鬥爭意志最薄弱的文臣集團,仔細睜大了狗眼,看清楚了,他李某人海納百川,廣招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懷。

當然了,這只是冠冕堂皇的說法,李中易的真實意圖,是想告訴文臣集團,跟着他李某人走,纔有湯喝,有肉吃。

不跟着他李某人走,那就等着打土豪,分田地,抄家破產好了!

劉金山的能力確實有所不足,不過,李中易構想中的治國方略,和整個皇朝專制權時代的政權架構,都格外的不同。

站在前臺的劉金山,略微顯得平庸一些,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

這個時代的基層政權,最重要的其實只有幾件大事,其一是徵稅,其二是攤派徭役,最後是維持民間穩定。

按照李中易的想法,最終,轉民政的小軍官們,比如說,什長之類的基層士官,完全可以派駐各個村莊裡,承擔起村支書兼村長,外加民兵連長的責任。

等李中易牢牢的亭和村掌握在了手中之後,那纔是真正的符合一句古話: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到那個時候,朝廷和地方上,還有必要養那麼多的冗官、冗兵和冗吏麼?

第1438章 貶官靈州第999章 醜話第477章 中局第二十章 奸細(求推薦票)第893章 箭已在弦第684章 冷酷現實第509章 謀李第1421章 召見大周氏第328章 鬼名堂第1054章 韓通?趙匡胤?第1035章 尷尬了第1260章 騎兵對決第365章 倒黴催的第1354章 袍澤第346章 靠右第1404章 大周后第1516章 冷箭第十一章 破局第1077章 佔領制高點第984章 巍峨第828章 家丁來了第249章 靈州vs府州第1479章 山間第446章 毒手連連第427章 合作第143章 沒標準(五更完成,求月票)第1434章 拉攏第395章 你來我往第1225章 你狡我詐第313章 南船北馬第817章 巧會第1076章 動員第1158章 羣衆路線第38章 老太公有請第1179章 無恥沒底線第1413章 洪州城下第810章 傾國之士第820章 賞不賞?第1346章 開科第353章 發飆還沒回家,冒死用公網發通知!第252章 橫掃第76章 兌現承諾第927章 家國天下第1504章 出京第1258章 試探性進攻第1322章 大悲第287章 平妻第139章 接生第211章第239章 反算計在淵 第457章 漢奸家族第53章 屠殺第451章 辣椒水第671章 大惡人第二十四章 暗算第225章 何去何從?第1161章 這是幾臺戲?第1015章 軍管第559章 政爭波瀾第668章 盤查第669章 狠辣第1195章 惡閹第143章 沒標準(五更完成,求月票)第409章 暗線第1313章 歡喜和憂愁第921章 驚濤駭浪第一章 抄家第904章 兔急咬人第1041章 中毒第1447章 互咬第662章 狠狠的搶第1298章 懲辦漢奸第839章 風動第112章 冷臉(呼喊月票的支持)第931章 抽查第1361章 知情不報第1200章 何爲殺氣?第1083章 服不服?第1415章 李六郎第47章 馬上風(打滾求推薦票)第625章 目標大名府第745章 出兵高麗第913章 火炮亮相第805章 厚賜第189章 本帥很忙(求雙倍月票)第415章 搞鬼第1314章 統一的順序第431章 山陵果真崩了?第181章 夜襲漢城第963章 殺漢奸第465章 失算第700章 誰比誰狠?第429章 風雨滿樓第1448章 國防動員第920章 羣策羣力第125章 下揚州(求月票)第480章 底氣第791章 征服者駕到第365章 倒黴催的
第1438章 貶官靈州第999章 醜話第477章 中局第二十章 奸細(求推薦票)第893章 箭已在弦第684章 冷酷現實第509章 謀李第1421章 召見大周氏第328章 鬼名堂第1054章 韓通?趙匡胤?第1035章 尷尬了第1260章 騎兵對決第365章 倒黴催的第1354章 袍澤第346章 靠右第1404章 大周后第1516章 冷箭第十一章 破局第1077章 佔領制高點第984章 巍峨第828章 家丁來了第249章 靈州vs府州第1479章 山間第446章 毒手連連第427章 合作第143章 沒標準(五更完成,求月票)第1434章 拉攏第395章 你來我往第1225章 你狡我詐第313章 南船北馬第817章 巧會第1076章 動員第1158章 羣衆路線第38章 老太公有請第1179章 無恥沒底線第1413章 洪州城下第810章 傾國之士第820章 賞不賞?第1346章 開科第353章 發飆還沒回家,冒死用公網發通知!第252章 橫掃第76章 兌現承諾第927章 家國天下第1504章 出京第1258章 試探性進攻第1322章 大悲第287章 平妻第139章 接生第211章第239章 反算計在淵 第457章 漢奸家族第53章 屠殺第451章 辣椒水第671章 大惡人第二十四章 暗算第225章 何去何從?第1161章 這是幾臺戲?第1015章 軍管第559章 政爭波瀾第668章 盤查第669章 狠辣第1195章 惡閹第143章 沒標準(五更完成,求月票)第409章 暗線第1313章 歡喜和憂愁第921章 驚濤駭浪第一章 抄家第904章 兔急咬人第1041章 中毒第1447章 互咬第662章 狠狠的搶第1298章 懲辦漢奸第839章 風動第112章 冷臉(呼喊月票的支持)第931章 抽查第1361章 知情不報第1200章 何爲殺氣?第1083章 服不服?第1415章 李六郎第47章 馬上風(打滾求推薦票)第625章 目標大名府第745章 出兵高麗第913章 火炮亮相第805章 厚賜第189章 本帥很忙(求雙倍月票)第415章 搞鬼第1314章 統一的順序第431章 山陵果真崩了?第181章 夜襲漢城第963章 殺漢奸第465章 失算第700章 誰比誰狠?第429章 風雨滿樓第1448章 國防動員第920章 羣策羣力第125章 下揚州(求月票)第480章 底氣第791章 征服者駕到第365章 倒黴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