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裡充滿了擁有各種怪癖的演員。
比方說葛大爺就喜歡在演一個有難度的角色前,會習慣性放空自己。
徐爭就是靜坐在一旁,沒有任何人打擾他。
他要進入角色!
就像他跟小白說的那樣,這次他就只安心做演員,劇組的事情,不會再操心!
這個很好,至少對小白來說,很好!
不過,這部戲之後,兩人估計再也沒有合作的可能了!
名利場籠罩下的劇組,永遠不會融洽,除非掌控片場的那個人,可以將劇組所有人都壓的擡不起頭來。
小白的目的是把《藥神》拍好…
現在的他已經初步具備了完全掌控劇組的能力和資歷。
徐爭也是那張習慣了做大哥,不太願意只做演員的人!
這次能壓他一頭,只能說導演這個身份天生對演員剋制,當然,也有徐爭的刻意退讓…
……
我們國家的所有演員除了訊哥,基本都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
也就是代入法!
其實,斯派表演體系在全世界範圍內屬於小分支。
全世界範圍內影響最大的表演體系是阿爾託創立的!
所謂的世界三大表演體系‘梅斯布’,真的只是國內少數人的意淫…
解放初,文藝界受蘇俄影響很深,戲劇界大力推崇斯坦尼的學說,以致蔓延到我們的傳統戲曲,對老藝人形成掣肘。
把梅先生的名字加上本意是想區分寫實和寫意兩種戲劇,來保護傳統戲曲的美學價值。
而提倡“間離”的布萊希特又恰好杵在兩者之間,可以用來從斯坦尼過渡到梅蘭芳。但他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布萊希特體系”或者“梅蘭芳體系”,而是使用了“戲劇觀”這一稱謂,僅有斯坦尼,是稱“體系”的。
然後上戲的教授大概是爲了發論文賺稿費,直接寫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梅蘭芳三大戲劇體系在二十世紀劇壇產生了巨大的、超越國界的影響,得到了東西方廣大觀衆的喜愛。’
三大表演體系就此誕生…
搞笑的的是布萊希特的理論是不包含表演訓練的!
我們的戲劇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問題。爲什麼要上臺詞課?就是表演嘛,表演對了,臺詞自然就對了。學校都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但在世界戲劇範疇中他本來就是很小的一個分支,很多教育觀念也很可笑。
耶魯戲劇學院的學生,人家可以花兩年的時間先看完不下兩百個劇本,把各個流派捋一遍,可我們呢,還在排《雷雨》
當然不是說《雷雨》不行,只是四年大學,全特麼排《雷雨》,不能整點別的嗎?
訊哥不一樣,可能她天生就會演戲,或者耳濡目繞,懂得多——《風月》、《女兒紅》,看看人家跑龍套時候遇到的都是些什麼演員!
舉個例子,拍《明月幾時有》的時候,訊哥發行自己進不了方姑,就是沒法感同身受,乾脆她就不管了,直接演了起來。
後來,我們就看到了有些許拙樸與木訥的方蘭。
感性的演員就是特別厲害!
他們能用自己下意識的反應處理角色,而且還能做到跟之前的角色不雷同!
……
“俯拍的機子注意點,不要出錯了!”
片場忙碌卻不紛亂,小白舉着擴音器,不斷髮號施令,“二號機光圈有問題,重新調整白平衡。”
交代完這些,喊來導演助理,“徐老師怎麼樣了?”
“…他說,你喊開始,剩下的交給他!”
還挺有信心!
待會拍的是呂受益跟程勇第二次見面的場景。
也就是程勇決定接下呂受益的活,走私印度格列寧…
王傳軍又是佝僂着後背,頭髮凌亂,像是幾十年沒洗過。
電影不是順拍,之前,呂受益剛剛在醫院接受穿刺治療,醫生建議他藥不能停。
呂受益難道不知道嗎?
可是正版藥貴的要死,他只能說:“你不要搞了,我現在不是挺好的嘛!”
也就在這個時候,程勇的電話打了過來。
拍攝即將開始,這是徐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場戲,大家都很期待!
小白對徐爭很有信心,大馬金刀的往椅子上一歪,十足的要看場好戲。
“各人員就位!”
“ACTION!”
鏡頭對準兩個坐在沙發上的人,他兩都在看文件。
呂受益把印度格列寧的形狀、特徵之類的全部交代清楚。
徐爭還是有點不放心:“哎,我把藥帶回來,你真能幫我賣出去?”
“可以的,光我們醫院就是十幾位病人!一定可以的!”
徐爭認真想了想:“我可以跑一趟。”
“…但你要先給錢的!”
王傳軍收好了臉上的笑意,但還是點了點頭。
這個微表情很好!
對這個時候的呂受益來說,程勇就是他唯一的希望!
“好!”
小白摘掉耳機,直接鼓掌道:“有意思了!都過來看看!”
導演主動要求你來看監視器,跟你主動提出要看監視器,那效果完全不一樣!
倆人湊到監視器前,回放了一遍剛纔的表演。
“傳軍表演可以啊!”
“…沒有,沒有,都是徐老師帶得好!”
王傳軍其實也挺得意地,這段戲他想了很久,很多細微的表情,都是經過無數次對着鏡子磨出來的!
“行,咱們馬上轉場,拍下一個場景!”
接下來拍的是醫院的戲,也是程勇走投無路的戲份。
強調了無數遍,《藥神》是一部民間英雄題材的電影,程勇之所以走上‘藥神’的路子,完全是形勢所迫,人家打從一開始就奔着賺錢的目的…
只是在跟這些慢性粒白血病人接觸的時候,他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被需要!
慢慢他也開始同情起了這些人。
“徐老師,要不咱們加個戲,就加程勇到醫院打聽印度格列寧,然後看到了慢粒白血病人慘狀怎麼樣?”
“…對,這個很符合程勇的性格。”
徐爭也點頭,以程勇謹慎的態度,打聽一下印度格列寧也是很很正常的。
“…一定要看到慢粒白血病人嗎?”
“整部戲都是圍繞着這個病,我覺得還是看一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