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

“夫義,節慾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徑情而行也。”————————【鶡冠子·著希】

宣室內,皇帝一手拿着沒有鋒鏑的箭矢,一手輕輕撫摸着柔順的箭羽。心思全然不在手頭的箭矢上,他噙着一抹笑意,譏諷的說道:“真是一羣狡猾的狐狸。”

北軍中候、領中壘校尉王斌不似皇帝那麼成竹在胸,他還不知道皇帝早已做足了準備,此時有些緊張的問道:“要不派兵衛過去?若是兵衛不堪用,老臣手下的北軍……”

“你這是做什麼?”皇帝被對方鄭重其事的樣子逗樂了,笑道:“他們不過是在北宮門集會,論辯朝政國策,又不是造反,你拿什麼名目派兵過去?保護還是驅逐?”

“可他們這是逼宮!這是臣子該做的麼!”王斌難得露出幾分怒容,在知道這事之後他第一時間就趕來覲見。隨時準備聽候皇帝的指派,只要皇帝下詔,他哪怕擔負惡名也要給這些人一個厲害瞧瞧。

哪怕這些人無不是朝廷中二千石以上的公卿、哪怕這些人無不是張嘴就能引經據典的博士議郎、哪怕這些人無不是世代簪纓的豪強。無論是誰,都不能威脅到他皇帝外甥的權位!

王斌甚至在想,如果皇帝下不了這個狠心,他不介意當這個惡人,大不了事後引咎認罪。

這樣想着,王斌蒼老渾濁的眼中不禁流露出愈來愈濃的殺意。

皇帝被驚了一驚,他知道王斌非常維護他,但也沒想到會爲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無論是此刻的皇帝,還是原身的劉協,都是非常重情義的人。只是隨着皇帝威權日重,他的性情也逐漸變得冷酷,即便如此,皇帝心裡仍然也有感性柔軟的一面,無論是對宋都、還是對王斌。哪怕提拔王斌照樣能起到董承的作用,他也不願意讓王斌千夫所指,因爲他自己都不知道會不會陰溝裡翻船,更別說保護王斌了。

見到王斌的言行,皇帝心裡備受感動,就在他緘默不語之時,一旁的蘭臺令史蔡邕擡眼看了下殺氣騰騰的王斌,伺機說道:“百官集會北宮門,聚衆論道,說起來……也算是朝廷的成例。”

蔡邕降服李傕入城有功,被皇帝賦予編續漢史、整理典籍的重任。幾乎日夜都待在重修後的天祿閣裡,兩耳不聞窗外事,利用皇帝給予的有關權限,埋頭翻閱皇室檔案以及重要經書典籍。根本無暇關注政事,此時若不是馬日磾事先相請,他可能還矇在鼓裡。

皇帝收斂了情緒,霎時又恢復了往日的鎮靜,他看向蔡邕,明知故問的說:“朝廷何時有這樣的成例?”

“這叫做廷議。”蔡邕趕緊答道,他這次之所以沒有去北宮門跟着鬧騰,主要是經歷了太多事,實在不行再摻雜進政鬥黨爭中去。此時他是擔心馬日磾等人會觸怒年輕的皇帝,鬧得不可調和,所以纔想着打圓場:“每逢國臨大政,歷代賢君明主,無不召集羣臣、或直接詔令有司廷議決事。”

“沒有我的詔許,臣子也能自發組織廷議?”皇帝反駁道。

“能。”蔡邕迎上皇帝的目光,以示心懷坦蕩,他援引故事:“當年羅侯鄧騭爲大將軍,就曾以涼州羌胡等事,主動召集羣臣議論。”

王斌冷哼一聲,語氣不善:“不止如此吧,廢立天子,不也是臣下廷議麼?”

臣僚主動發起廷議時,要麼是皇帝駕崩,沒有子嗣,就需要外戚大將軍主持廷議,從宗室選擇旁支繼位;要麼是幼主在上,權臣強勢,興廷議以挾輿論。

前者一開始還好,霍光扶立孝宣皇帝,成就漢室中興;可到後來卻單純變成外戚爲了鞏固權力,只收幼君的惡劣行爲。蔡邕剛纔好不容易尋到個擦邊的例子,此時被王斌一語道破,臉色一變,立時說道:“陛下乃命世之主,事權一統,豈能一概而論?”

皇帝撫摸箭羽的動作突然停頓下來,沉着臉對此事下了個論調:“太尉、司空、車騎將軍、還有光祿勳、以及其下博士、議郎、諫議大夫等聚集北宮門,當衆辯議,的確符合廷議之規。無論是孝昭皇帝的‘鹽鐵酒官’之辯、還是後來孝哀皇帝的‘換幣’之議、抑或是孝章皇帝‘複鹽鐵官’、孝桓皇帝‘改鑄大錢’等議,都是爲了便於朝廷制定國策,以冀利於萬民。”

看得出皇帝爲了這個廷議的定義做過不少功課,翻閱過不少前朝檔案,蔡邕正在一旁聽得直點頭,卻聽皇帝話鋒一轉。

“只不過——”皇帝將手沿着平滑的箭桿,從箭矢兩端移向中間,慢悠悠的說道:“他們事先不上疏遞請,堵在北宮門高談闊論,不知道眼裡還有沒有我這個天子?”

“陛下!”蔡邕稽首拜伏,道:“容臣說句實在話,太尉等人未得允准,擅集大臣公議,此舉雖然不甚妥當,但還請陛下好歹顧惜彼等一干名臣宿儒,素有清名,將此事揭過則罷。倘若真要鬧大了,陛下的聲譽怕也會受影響。”

“就此揭過?”

皇帝冷笑一聲,突然將手中把玩已久的箭矢往外一投,那根箭矢在空中劃過一道完整的弧線,正好打到了庭中一隻銅壺圓滾滾的獸面腹。

噹的一聲清響,箭矢弾落在地上,銅壺也倒在地上。皇帝的準頭果然很差,瞄了這麼久都還沒中。

雖然有些尷尬,但王斌與蔡邕誰都沒心思在意這事,他們恭敬的一站一跪,分列兩側,低頭等候着下文。

皇帝右手沒了把玩的物件,習慣性的虛握着,他面色如常,說道:“這事我若是忍讓揭過了,那以後但凡國政疑難,彼等皆可謁闕集會,自行公議了?”

哪怕此時天氣逐漸涼爽,蔡邕也是汗流浹背,他最後一次壯着膽子,語氣微弱的懇求道:“臣聽說陛下常自詡世祖光武皇帝,那便當有、光武皇帝從善如流的雅量。”

將自己塑造成中興漢室的第二個光武皇帝,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宣傳造勢,就是想讓百姓能對漢室抱有希望,重新凝聚人心。沒想到這成效還沒看到,卻被蔡邕以爾之矛,攻爾之盾了。

皇帝沉悶的‘嗯’了一聲,像是默許,又像是隨口應和——

“既然太尉他們非得要用廷議來辯論鹽鐵之政,那就讓他們議吧!舅父!”

“臣在。”王斌沉聲答道。

“你去傳詔給王端,命他打開北宮門,請諸位公卿百官入承明殿。除此之外,再讓傳侍中、黃門侍郎、及尚書檯、秘書監及以下各官,盡皆趕赴該處,一體參與辯論。”皇帝索性把事情鬧大:“我們就在這等着,看他們會談出個什麼結果好了。”

早已準備好帶兵驅逐他們的王斌此時接到這樣的詔命,頓時有些發懵,尚不解其意。他不由扭頭看了蔡邕一眼,卻發現對方面色煞白。

蔡邕頓時明白了,原來皇帝早已有萬全之策、並且已經預見了結局。否則又怎會安之若素的坐在這裡,還讓他們光明正大的入內辯論!

果不其然,這場由太尉馬日磾、車騎將軍董承等人發起的百官聚議在承明殿只持續了兩個時辰,剛開始還是以董承爲首的一系列官員、以及部分籍貫河東的議郎大談特談鹽鐵之弊,誰知馬日磾與黃琬等人一接口,便話鋒陡轉,情況急轉直下。

最終以馬日磾、黃琬爲首的大多數人一致認定,鹽鐵專營有益於當今、應行之不疑的結論收場。 шшш¤Tтka n¤C O

皇帝則是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獲得了勝利。他這些天先是繞開中臺,親自下場,借鹽鐵引起馬日磾等人合作;然後再勸服趙謙退讓,從而說服楊氏與黃琬,最後再迫使馬日磾改變立場,與董承撇清干係。

三方好不容易達成一致,如今驟合驟分,彼此有了隔閡嫌隙,以後若再想互通一氣、反抗皇帝可就難了。

議論結果一出來,便當即擬詔下發,皇帝隨後將鹽鐵官重新劃歸少府屬下,歸少府張昶負責。此外,又重新訂立鹽鐵之法。

次日,司徒趙謙上疏表態全力支持皇帝推行鹽鐵之政,並第三次乞骸骨、懇請辭退。

皇帝詔準,遷太尉、錄尚書事馬日磾爲司徒、錄尚書事;拜驃騎將軍皇甫嵩爲太尉;詔司空黃琬錄尚書事;增郫侯趙謙食邑二千戶。

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
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