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袁紹脫身

劉正心想,呂布爲了三萬幷州鐵騎,已經背上了弒父的惡名。

如果頭上再添點兒綠,那就說不過去了。

算了,能幫一把是一把。

郭嘉問:“侯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你爲什麼要同情呂布呢?”

劉正說:“同是天涯淪落人啊!”

興漢軍與幷州鐵騎,都是漢室邊軍,大家都過得不容易啊!

郭嘉聽了之後,派人去傳遞消息了。

後來那名情報員,做了呂布的貼身護衛。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王允不僅有貂蟬,還有含香。

呂布終究,還是綠了。

……

洛陽城中,董卓高調的接納了呂布,並且在大庭廣衆之下,認他做了義子。

呂布無奈,爲了三萬幷州鐵騎的糧草,只得當衆磕了頭,拜董卓爲義父。

呂布心想:董卓老賊,你以爲當了假爹,就不用血債血償了嗎?

有了呂布歸順,董卓軍成了,京師洛陽城中,唯一的武裝力量。

天下豪強世家,瑟瑟發抖。

三公九卿,唯唯諾諾。

至此,董卓威震朝廷,無人能敵。

肆無忌憚的董卓,開始了大肆封官。

首先加封他的弟弟,董旻爲左將軍、鄠侯。

再次加封新近投降的呂布,爲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執金吾。

徐榮爲定鼎中郎將,守回洛倉。

張濟爲定南中郎將,守武關。

華雄爲威東將軍,胡軫爲輔東將軍,駐軍汜水關。

董越爲威北將軍,鎮守河東大本營。

李傕爲金鼎將軍,駐紮在洛陽城外的西面軍營。

郭汜爲銀鼎將軍,駐紮在弘農。

樊稠爲信義中郎將,守虎牢關。

牛輔爲保境將軍,新安侯,回軍陳倉,確保三輔之地的絕對安全。

各部完成駐防之後,董卓終於解除了後顧之憂。

大朝會上。

躊躇滿志的董卓,再次提起了,廢黜少帝的事情。

朝中大臣,三公九卿,文武百官,有一個算一個,迫於董卓的威名,都不敢拒絕。

這個時侯,任縣侯袁紹,奮不顧身的站了出來,對董卓說:“少帝剛剛即位沒多久,雖無善政,也無惡行,你就要妄行廢嫡立庶,不是謀反的徵兆嗎?”

董卓大怒說:“如今我爲百官之首,天下大事,均由我一言而決。”

說完,董卓又取出先帝遺詔,讓三公九卿挨個驗證。

司徒楊彪說:“董丞相,恕我楊某人不敢苟同!”

楊彪坦言,詔書不假,只是傳國玉璽印模糊不清,不足以取信。

董卓當即宣佈——罷免楊彪的司徒之位,扒了朝服。

又令金瓜武士上前,拖走了楊彪,逐出朝堂。

太尉張溫,出言不遜,董卓憤而拔劍,砍死了他。

董卓更是口出狂言,如今整個漢室朝堂,都是我的地盤。

在我的地盤上,我想幹嘛就幹嘛,你們誰敢不同意,管殺又管埋!

董卓更是指着張溫的屍體,咆哮連連:

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你們都來看看,我的劍鋒,鋒利嗎?”

袁紹也拔出金絲翠玉刀,不屑一顧的說:“你的劍鋒利,我這把刀,砍過張角,殺過董重,誅殺十常侍的時候,也很鋒利。”

我殺起奸佞惡人來,有如砍瓜切菜。

如今面對你這樣的亂臣賊子,當然也不能墜了威風。

董卓匹夫,你也想試試嗎?

兩人在朝堂上對視,互不相讓,大有一言不合,血濺當場的意思。

李儒勸諫說:“丞相,大局尚未底定,已經殺了一個張溫。凡事可一而不可再,否則就會留下惡名。”

這任縣侯袁紹,是興漢侯劉正的二師兄。

不看僧面看佛面,袁紹,殺不得。

董卓聽到劉正的名字,那顆狂躁的心,就冷靜下來了。

只得命令金瓜武士,讓開一條道路。

袁紹手提金絲翠玉刀,辭別百官之後,離開了朝堂,走出了皇宮,懸節東門。

他帶着五千中軍校尉部,以及任縣侯府的一干人等,離開了京師洛陽城,朝着冀州方向去了。

與袁紹一起離開的,還有韓猛和田豐。

袁紹大喜過望,與二人推衣解食。

董卓對司空袁隗說:“你的侄子袁紹,在朝堂之上無禮,我看在你的面子上,也就不再追究了。”

關於廢黜少帝的事情,你也不用多說了,先退下吧!

太傅王允,見董卓專橫,更有呂布,爲虎作倀。

他生怕百官之中,還有直臣遇難,於是就說:“丞相所言極是,我贊同廢黜少帝。”

董卓大喜,當即讓左右取詔制書,加封王允爲司徒。

至於太尉一職,給了在長安城中養老的皇甫嵩。

董卓更是宣佈:“敢有阻止大朝會議事的人,無論是誰,一律軍法從事!”

羣臣震恐,都昧着良心說——丞相英明。

一切都由董丞相,做主安排。

下了朝之後,董卓問侍中周毖、校尉伍瓊:“任縣侯袁紹,此去會不會鬧出什麼禍事呢?”

周毖說:“袁紹離開的時候,心中忿忿不平,若是逼急了他,恐怕會狗急跳牆。”

萬一揭竿而起,勢必成爲禍害。

再說袁家,作爲豪強世家之一,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倘若袁紹,先收豪傑,再聚徒衆,英雄義士,聞風而起。整個冀州,就不在漢室的掌控之中了。

不如寬赦他的罪行,拜爲一郡太守。

即便是袁紹不喜於免罪,但他也沒有理由造反了呀。

伍瓊說:“袁紹好謀無斷,不足爲慮;倒不如封他做了一郡太守,藉此來收攏,天下士人之心。”

董卓聽了之後,覺得他們兩個人說的,都很有道理。

於是就派人前往冀州,因袁紹的任縣侯爵位,於是就任命袁紹爲鉅鹿郡太守。

就這樣,劉正的二師兄袁紹,終於從京師洛陽城脫身了。

……

看着如鯁在喉的界橋城,袁紹召來許攸和田豐,商議對策。

袁紹問:“袁家在渤海郡的佈置,有多少人呀?”

許攸說:“主公,從討伐黃巾軍結束開始,袁家就在渤海郡佈局了。”

許攸拿出一本冊子,上面記錄了,袁家近五年的資源調度。

袁紹看過之後,對許攸說:“子遠,把人都撤回來吧!”

袁紹命令:

以界橋城爲界限,界橋之東,袁家不留一兵一卒。

田豐不解,於是就問袁紹:“主公,渤海郡溝通四州,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田豐的言外之意,渤海郡,東北可攻幽州,東南俯視青州;西北氣吞冀州,西南而走,可定兗州。

這麼一塊風水寶地,怎麼說放棄就放棄了呢?

袁紹嘆了一口氣說:“元皓,你不瞭解七郎!”

渤海郡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

那也得看跟誰爭呢?

興漢軍討伐黃巾軍,驅逐鮮卑人,幾次三番,震懾遼東屬國的烏桓人。

用人頭堆出來的威名,誰敢小覷呀?

袁紹不敢想象——把兩萬精銳,放到劉正的嘴邊,他有什麼理由,不一口吞掉呢?

田豐問:“主公,那這天下,咱們還爭嗎?”

袁紹說:“元皓,咱們纔剛起步,與興漢軍硬碰硬,高興的可是董卓軍。”

袁紹軍,不能主動挑起紛爭。

更何況界橋城,固若金湯,被界橋校尉郝昭,經營成了,興漢軍定鼎冀州的橋頭堡。

五年了,袁家多次嘗試着侵擾,除了失敗,還是失敗。

強行攻佔界橋城,必定令袁家元氣大傷。

興漢軍主力,也不會袖手旁觀的。

袁紹命令顏良,快馬傳訊高幹,袁紹軍撤出渤海郡,西進常山郡,搶佔壺口關。

田豐欲言又止,想了又想,糾結了半個時辰,最後還是放棄了。

盧門師兄弟之間的約定,可以當成一個笑話。

然而興漢軍的戰鬥力,卻沒有辦法故意的忽略了。

許攸說:“元皓先生,主公也是沒有辦法。”

袁紹軍起步太晚了,興漢軍步騎皆精,若是強行爲敵,敗了萬事皆休,僥倖勝了,也會元氣大傷。

興漢軍五大山城,擁民五百萬,大多都是流民精壯。

老弱病殘,是沒有能力,長途跋涉,逃難到興漢軍控制區域的。

劉正靠着上天,篩選流民,最終得到的,都是精華。

據袁家商旅細作,傳出來的消息,興漢軍控制的青壯人口,超過了兩百萬。

更恐怖的是——全民皆兵,兵農合一。

屯墾團制度,軍事化管理,結果就是——拿起刀槍能戰鬥,放下武器會種田。

田豐聽了許攸的話之後,總算是明白了,袁紹的無可奈何。

田豐問:“子遠,就沒有辦法,分化興漢軍內部嗎?”

許攸回答說:“有!”

然而代價太高,袁家曾經嘗試着,出錢百萬貫,收買商家爲袁紹軍,刺探興漢軍的情報。

令許攸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商家不僅免費提供消息,還反過來給袁紹軍的使者,兩百萬貫,讓他提供袁紹軍的動向。

使者不解,忙追問其中的緣故。

商家坦言:跟着興漢軍,能夠賺到更多的錢。

幫助興漢軍,按照軍規計算軍功。

最主要的是,要是遇到了緊急情況,還可以憑藉着擁軍令牌,請興漢軍駐軍幫忙。

大家當然都願意,幫助自己人做事了。

許攸問:“元皓先生,你聽出什麼言外之意了嗎?”

田豐說:“子遠,商人只是最卑賤的一羣人,不值得一提的。”

在田豐的眼裡,商人都是下九流,連平等對話的資格都沒有。

許攸說:“商人把興漢軍當自己人,你不覺得可怕嗎?”

田豐問:“有什麼好怕的呢?”

許攸無語了,書呆子田豐,真是太要命了。

隨後,他又對田豐講起了,興漢軍與袁紹軍,在薄落亭駐軍時期的故事。

兩軍分別進駐兩個村子,不過短短的幾天。

袁紹軍離開的時候,村民都拍手稱快。

興漢軍離開的時候,小孩們依依不捨。

田豐總算是聽明白了,興漢軍可以迅速的,與當地百姓融爲一體。

這樣的能力,確實恐怖至極。

開導完田豐之後,許攸就向袁紹彙報了相關情況。

袁紹得知,田豐想通了之後,就不再糾結這些小節,而是專心致志的發展鉅鹿郡,並且把任縣,建設成了,袁紹軍的大本營。

……

建安元年十月,劉正在梅園之中,與甄宓討論——甄宓與郭穎同時落水,劉正先救誰呢?

劉正敷衍了事,直接說自己不會游泳。

甄宓不滿意,不停的折騰劉正的耳朵。

郭穎眼珠子一轉,竟然裝起了可憐。

賈詡走了進來,手中拿着一份情報。

劉正讓郭穎坐好,不要搗亂,隨後就問賈詡:“文和,我的二師兄袁紹,離開了京師洛陽城之後,有什麼新的動向嗎?”

賈詡回答說:“侯爺,任縣侯回了封地,大肆整軍經武,袁紹軍高幹部,進入了渤海郡,目標尚不明確!”

劉正說:“傳令:安南將軍太史慈,注意高幹的動向,必要的時候,高幹可以還袁紹軍,至於其他的東西,興漢軍就笑納了。”

賈詡正要出去傳令,郭嘉就走了進來。

郭嘉說:“侯爺,高幹不知道怎麼回事,居然悄悄的撤走了,好奇怪呀?”

劉正心想,看來我的那位二師兄,也不簡單哪?

第1971章 張昭筆記第414章 自食其力第1837章 利益至上第1157章 架橋計劃第696章 烏蘭姐妹第712章 情冷心寂第783章 軒轅邀約第577章 劉義壽終第1456章 大獲全勝第1914章 打破封印第1781章 北坊都尉第1966章 攔路討債第1724章 初窺超脫第1270章 劉正上學第1150章 競爭失序第681章 周瑜請賢第464章 陳武之死第2114章 陳海倒戈第247章 馬超突破第200章 雙謀對決第781章 議案難成第134章 甄府東遷第1707章 君子集團第1512章 七女聯姻第540章 軍魂刑天第1907章 扒皮抽筋第2001章 匝道激戰第1786章 陸岡棄印第2127章 孔方泣血第2048章 陣斬武王第771章 手足相殘第1006章 善須有度第2134章 齊銳周翎第1456章 大獲全勝第571章 小丑辛酸第843章 西平韓氏第1913章 公主來投第2003章 基建狂潮第1005章 六星崩山第1678章 西米事件第2155章 四將出徵第1836章 考官成濟第656章 智士高一第637章 樊城大戰第1015章 九黎蠶女第1654章 威服火種第989章 任務婚姻第756章 街亭之敗第310章 周倉攻城第560章 志才病逝第1630章 栽草計劃第2220章 正冊金印第334章 奇商衛藍第339章 宛城歸曹第629章 猛虎出籠第1214章 勇者李瓜第529章 層層阻擊第410章 大智司馬第301章 歡喜冤家第1862章 鄧艾掌軍第169章 白馬悲歌第565章 陳年舊事第1800章 翻雲覆雨第1939章 博弈規則第1374章 修道國度第274章 公孫密謀第1481章 梟雄無情第220章 兗州大亂第1066章 試煉擂臺第1132章 大戰韓誠第103章 聖女張寧第382章 裡應外合第1682章 西山抗命第394章 張萍的情第2066章 魏氏投趙第286章 小兵龔都第1812章 空中會戰第1852章 沙海風雲第1798章 孫月告狀第1097章 窮奇戰隊第2035章 商行賣旗第1612章 抓蝦英雄第1163章 兵臨茅山第2134章 齊銳周翎第1006章 善須有度第1338章 矢志問仙第777章 去職留爵第1814章 水火相爭第2202章 劉正論學第1689章 完顏上位第1930章 刺殺孫策第806章 欺君罔上第718章 禹村會議第808章 股肱三王第163章 智勇李肅第1809章 招生考試第1036章 荊州亂戰第2170章 大帝之心第278章 初哥龐統第283章 下盤戰役
第1971章 張昭筆記第414章 自食其力第1837章 利益至上第1157章 架橋計劃第696章 烏蘭姐妹第712章 情冷心寂第783章 軒轅邀約第577章 劉義壽終第1456章 大獲全勝第1914章 打破封印第1781章 北坊都尉第1966章 攔路討債第1724章 初窺超脫第1270章 劉正上學第1150章 競爭失序第681章 周瑜請賢第464章 陳武之死第2114章 陳海倒戈第247章 馬超突破第200章 雙謀對決第781章 議案難成第134章 甄府東遷第1707章 君子集團第1512章 七女聯姻第540章 軍魂刑天第1907章 扒皮抽筋第2001章 匝道激戰第1786章 陸岡棄印第2127章 孔方泣血第2048章 陣斬武王第771章 手足相殘第1006章 善須有度第2134章 齊銳周翎第1456章 大獲全勝第571章 小丑辛酸第843章 西平韓氏第1913章 公主來投第2003章 基建狂潮第1005章 六星崩山第1678章 西米事件第2155章 四將出徵第1836章 考官成濟第656章 智士高一第637章 樊城大戰第1015章 九黎蠶女第1654章 威服火種第989章 任務婚姻第756章 街亭之敗第310章 周倉攻城第560章 志才病逝第1630章 栽草計劃第2220章 正冊金印第334章 奇商衛藍第339章 宛城歸曹第629章 猛虎出籠第1214章 勇者李瓜第529章 層層阻擊第410章 大智司馬第301章 歡喜冤家第1862章 鄧艾掌軍第169章 白馬悲歌第565章 陳年舊事第1800章 翻雲覆雨第1939章 博弈規則第1374章 修道國度第274章 公孫密謀第1481章 梟雄無情第220章 兗州大亂第1066章 試煉擂臺第1132章 大戰韓誠第103章 聖女張寧第382章 裡應外合第1682章 西山抗命第394章 張萍的情第2066章 魏氏投趙第286章 小兵龔都第1812章 空中會戰第1852章 沙海風雲第1798章 孫月告狀第1097章 窮奇戰隊第2035章 商行賣旗第1612章 抓蝦英雄第1163章 兵臨茅山第2134章 齊銳周翎第1006章 善須有度第1338章 矢志問仙第777章 去職留爵第1814章 水火相爭第2202章 劉正論學第1689章 完顏上位第1930章 刺殺孫策第806章 欺君罔上第718章 禹村會議第808章 股肱三王第163章 智勇李肅第1809章 招生考試第1036章 荊州亂戰第2170章 大帝之心第278章 初哥龐統第283章 下盤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