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天下十璽

劉正據理力爭,又全盤接手俘虜的後續手尾,這才讓朱雋收起了殺心,轉而把黃巾軍俘虜交給了他。

劉正讓郭嘉安排接手俘虜的相關事宜。

雖然在西鄂城的戰鬥之中北軍將士抓獲的俘虜並不多,只有幾千人的樣子;但是這是兩個不同的軍隊之間的第一次交易,爲了確保交易的成功,劉正苦口婆心的向郭嘉解釋了接手俘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朱雋見郭嘉出去之後,才取出一份任命書和一個木匣子。然後對劉正說:“佑興和討逆校尉部的功勞,我已經表奏漢帝了。這是新的任命詔書和新的官印,你接下吧!”

劉正恭恭敬敬的領受了詔書,並讓身後的陳到把木匣子收了起來。

詔書:

查討逆校尉劉正,佐定青州,再赴南陽;舞陰仗義,博望揚威;宛城益民,屈申至勇。匹夫趙慈,禍亂帝鄉;興漢膽壯,怒斬敵首;朕心甚慰,頒詔酬功。授幽州劉正平賊校尉印,望爾等克勤克儉,再建新功。

落款是:中平元年七月十三日。在上面用了傳國玉璽,以示詔書正規有效。

朱雋解釋說,本來以劉正的獻首之功,應該官至偏將軍纔是。奈何有奸人從中作梗,才導致官升三級的功勞只晉了一級。

這還是大將軍府據理力爭,說不能寒了廣大將士們的心,這才讓奸宦妥協,晉升一級算是安慰軍心。

劉正聽朱雋提到“奸宦”兩個字,於是就問:“大人,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朱雋說:“佑興莫急,我會把其中的曲折,跟你講清楚的。”

在朱雋的講述之中,劉正終於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原來是宛城張家的倖存者找到了十常侍之首的張讓,不知怎麼就話上了本家,還曬了一回族譜,認了個同宗。

最後纔在有意無意之間,說起幽州興漢軍討逆校尉部,苛待功勳豪強,坐視張家遭到屠戮。縱賊聚兵而無動於衷,以圖養賊自重。

張讓見本家人受了委屈,自然是義憤填膺的答應替宛城張家出頭,參劉正一個怠惰軍心之罪,好去官罷職,爲張家人出一口惡氣。

廷議時,張讓果然不安分,把討逆校尉部舞陰之戰和博望坡之戰說成了縱賊。

至於斬首趙慈的功勞,有首級爲證,無法置喙。然而張讓卻說,兩縱韓忠,擒一賊首。也是功不掩過,當去官罷職,着功勳後代執掌興漢軍,令劉正一干人等於軍前聽用,戴罪立功。

侍郎蔡邕字伯喈出奏說:劉佑興義聚鄉兵,戰定幽州,克復青州;勇赴南陽,戰功累累。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義士之首,若是依了中官表奏,則天下義士何去何從?黃巾軍逆亂如何平息?洛陽城中的百官們如何安心過日子?人家拿命替咱們拼出了一個安寧祥和的洛陽城,不酬功反而議罪,這不是把天下英雄推給黃巾軍逆賊嗎?

張讓也覺得議罪會激起武將們的反抗之心,更何況十常侍久在深宮之中,就算是拿下了劉正的討逆校尉部,也是大將軍府派人接手。才覺得自己枉做了小人,對宛城張家誤導自己的行爲懷恨在心。

說來也是,張家作爲南陽郡豪強之首,與大將軍府的何家同爲宛城豪強。怎麼可能親中官而遠鄉黨呢?

張讓想通了之後,就建議漢帝:劉正冠以皇姓,不宜苛責而落下虐待同宗的罵名。不如功過相抵,也好讓天下義士知道,剿賊有功,縱賊死罪,不敢再生出怠慢之心。

又有朱雋具表陳奏:宛城張家,開門揖盜;先是獻門納降,再有獻地捐糧以助賊勢。興漢軍奉旨討逆,張傢俬聚甲兵相抗。

與此同時,還附上劉正呈送右中郎將府的相關證據。

至於朱雋爲什麼故意把另外三家摘得一乾二淨,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先說黃朱兩家一直都是世交,有了這份香火之情,他也不好意思落井下石。

至於袁韓兩家,脣齒相依。袁家勢大,四世三公;韓家附冀,以求苟安。朱雋生怕會捅了馬蜂窩,把自己也搭進去。

然而宛城張家不倒,北軍的勞軍物資又從何而來呢?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朱雋還是沒有辦法下定決心,於是就到酈縣城中到處走走看看。

一羣幼童高聲唱道:張家跌倒,北軍吃飽;不吃張家,如何是好?人家有錢,咱們吃草;搞垮張家,大夥都好!

朱雋一聽,這話在理呀!這南陽郡內的豪強,張家最大,其餘三家難望其項背。至於其他小門小戶,也喂不飽北軍這個大肚漢。

再加上黃巾軍最大的賊首姓張,南陽郡第一位賊首同樣姓張,有了劉正的材料,操作起來簡直就是水到渠成。

於是就下決心搞垮張家,先拿到勞軍物資再說。至於從漢帝嘴裡索取勞軍物資,簡直就是在做夢。如果不能自己想辦法,北軍將士就得流血又流淚了。

朱雋的表奏一上,張讓就坐如針氈了。他也是姓張,要是漢帝腦洞大開,沒準就會厭惡了他。

事關身家性命,張讓不敢怠慢。只得對宛城張家落井下石,洛陽城中的宛城張家族人,被惱羞成怒的漢帝抄家滅族。

張讓爲了自證清白,自告奮勇監刑。

張家有罪,討逆校尉就有功了。心情不好的漢帝隨口說了一句:平定趙慈,宜敘功勞。

百官見漢帝用了一個“平”字,就知道漢帝心中不高興,也就不敢給劉正官升三級,於是就擬定了授予劉正平賊校尉的詔書。

張讓信命,想到廷議時小小的得罪了一下劉正之後,就差點兒腦袋搬家,還是不要再招惹他了。

於是就不再刁難,痛痛快快的用上了漢帝的大印,還特意加蓋了傳國玉璽,算是小小的彌補一下劉正。

劉正聽了朱雋的話之後,才明白了關於自己的任命,居然也是刀光劍影,自己和宛城張家,只能活一個。

現在看來,自己似乎已經贏了。

朱雋說:“漢帝有旨:宛城張家,抄家滅族;起獲物資,充作勞軍。”

朱雋的意思很明顯,平賊校尉的任命書上加蓋傳國玉璽,這份量不亞於大將軍了,至少大將軍府是沒有資格沙汰劉正了。

傳國玉璽定天下氣運,這就意味着劉正這個平賊校尉,已經與漢室的氣運聯繫在了一起,就連漢帝本人,也不敢輕動。

劉正說:“大人放心,興漢軍上下必定會努力,不能讓北軍將士白忙活一場。”

朱雋得了劉正的承諾之後,心中大喜,決定三面圍攻宛城。

興漢軍負責東門,他親自帶主力負責北門,孫策帶領一萬北軍精銳負責西門。

各軍立即準備,迅速的進入戰鬥位置,爭取早日解決宛城的孫夏主力,還南陽郡一份安寧。

劉正回到營中,興漢小精靈似乎對他手中的詔書感興趣。

劉正忙問:“小姐姐,一封任命書而已,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嗎?”

興漢小精靈回答說:“這可是宿主承接漢室氣運的關鍵媒介。”

在劉正的追問之下,興漢小精靈才解釋說:

漢室擁有的傳國玉璽,雖然是假的,但是卻是高祖在高人的指點之下,用和氏璧的孿生玉石雕刻而成。

雖然這孿生玉沒有和氏璧主宰天下龍脈氣運的功效;但是天生自帶一絲氣運,經過漢室四百年的孕養,已經與漢室氣運融爲一體,成了新的個體。

劉正就算是擁有真正的傳國玉璽,這假傳國玉璽上面附帶的一絲龍運也收不回來。

如今有了這封詔書,讓兩個傳國玉璽合而爲一,劉正纔算是真正的天命所歸。

劉正問:“小姐姐,這和氏璧的孿生玉據說是很大的一塊,這假傳國玉璽應該不止一塊吧?”

興漢小精靈說:“天下至極,一正九副。”

興漢小精靈告訴劉正:傳國玉璽迴歸蓬萊仙島之後,天下就出現了九個副璽。

北方三塊,分別是:匈奴,鮮卑和遼東。

中原三塊分別落到了:漢室,司馬家和曹家手中。

南方三塊是:巴蜀,擁有者未知;交州之南,擁有者未知;江東,擁有者未知。

天下十璽,正璽擁有者爲劉正,想要盡收天下九璽氣運,需要一份媒介。

再說漢室已經擁有兩璽,這纔可以借運崛起,重鑄東漢,光武橫空出世,繼承漢室大統。

這第一璽,自然就是高祖所制的副璽,爲漢室的第一份龍運;第二份則是冠軍侯封狼居胥,強奪了匈奴人手中的副璽。

冠軍侯奪得副璽,算是強掠了北方的氣運,遭遇了副璽的反噬,這才爲國捐軀,否則以漢武聖皇帝的雄才大略,北方三副璽,一個都逃不了。

冠軍侯臨死以自身的將命封印匈奴副璽,成功帶回了長安。副璽解封,長安生亂。

光武以雲臺拜將,合二十八宿之力,才勉強聚合二璽,得天下安寧一百五十年。

劉正得了加蓋雙運龍璽的詔書,就可以用正璽抽走漢室氣運,壯大傳國玉璽,從而完成興漢使命。

據野史傳說:集齊天下九璽者,當王天下;集齊十璽者……

據說那個寫這段話的人,用盡了平生精氣神,也寫不出後面的字。

劉正聽了之後,立即取出傳國玉璽,與詔書上的副璽貼合。

傳國玉璽上的東方青龍和五行木龍亮起了一絲紅光,看來氣運勾連果然成功了。

劉正深知木主生,怪不得匈奴敗而不滅,這一切都是天意呀。

劉正覺得冥冥之中,南山城的上空似乎多了兩層保護色。

原來傳國玉璽上的九龍,分別是四象之龍和五行之龍。這五行四象,對應到九州大地就是五湖四海。

四海爲東海,南海,西海和北海。

其中東海是太平洋,南海是印度洋,西海是大西洋,北海是北冰洋。

莊子逍遙遊說: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雖然有些誇大的成分,但是能生活這種大魚的,自然只能是北冰洋了,一個“冥”字,就已經把北海的具體方位給道明瞭。冥通明,意思是說沒有黑夜的地方。

想來莊子到極北之地的時候,正好碰上了極晝現象。

東海就是極東之地,離開大陸架向東,就是太平洋。

南海龍王多寶,正好符合佛理興盛的印度洋一帶海域。

關於西海的描述,只有一個關於極西之地的傳說。有人理解爲中亞的裡海,但是我認爲四海龍王平起平坐,互通有無。除了四大洋之外,其他的水域都無法相提並論。

至於五湖,應該是各大州最有名的關鍵位置上的水域,而不是中原大地上的小水窪。

劉正認爲地中海,馬六甲,百慕大,巴拿馬以及白令海纔是真正意義上的五湖。

以五湖溝通四海,纔是五湖四海的真正含義。

傳國玉璽掌天下氣運,鎮五湖四海,這纔是劉正所認識的天下。

第1440章 兵主羽翼第1503章 利益至上第1600章 潛龍在淵第1860章 人工魔性第814章 戰鼓聲隆第1400章 南速北韌第1645章 留職查看第1622章 金陵龍盤第1902章 挪用公款第1214章 勇者李瓜第2213章 越女阿竹第1938章 袁術出山第610章 增援煤山第2172章 宋國來使第1146章 鹹魚西施第118章 酒侯劉正第21章 鍛鍊郭嘉第1890章 四象神威第2187章 太平關下第177章 滎陽戰事第37章 張角佈局第1600章 潛龍在淵第432章 對酒袁耀第25章 至孝子義第1616章 大道無情第677章 絕不妥協第2120章 百姓監斬第1461章 艱難一戰第632章 田豐上書第2185章 宋北之死第1180章 阿蘇亂局第861章 難得糊塗第554章 靈堂訓子第51章 鄒全之死第1475章 前往靈山第158章 驍將俞涉第819章 模塊防線第901章 習慣趨同第1833章 寒門新論第366章 暗流涌動第799章 程武撤兵第362章 軍中二代第1818章 盈虧之道第287章 巾幗英雄第1964章 經濟閉環第2226章 後記:感言(2)第899章 雄鷹展翅第510章 軍魂之怒第861章 難得糊塗第696章 烏蘭姐妹第1650章 江楓漁火第807章 啥是無爲第230章 李傕之死第1489章 殺氣模擬第2010章 文武科舉第1154章 南宮內戰第886章 代管法案第1549章 幸運俠客第9章 北地殺胡第150章 捨生取義第311章 擊鼓催戰第1533章 通元仙槍第949章 爭奪水源第1816章 破格提拔第2154章 楚北烽火第779章 對話郭嘉第1925章 霍濤之死第862章 文鴛出擊第2082章 青龍保安第2003章 基建狂潮第2026章 龐會揚名第311章 擊鼓催戰第1251章 立體打擊第1054章 天牢之行第2101章 陣凝符線第2122章 月老兇殘第830章 打着倒退第2133章 周皇相邀第363章 文君酒肆第1010章 愛恨情仇第1346章 尷尬金風第260章 俘虜安置第1060章 入城風波第350章 焦觸之死第132章 鎮北將軍第2094章 朱雀精英第1158章 橋頭激戰第1380章 中軍之威第1552章 大賽前奏第2219章 吾心蓬萊第622章 輕敵冒進第1471章 全員重修第1086章 泡製毒蛇第759章 二出祁山第421章 知恥後勇第495章 俘虜之厄第795章 迎難而上第545章 老兵之殤第1765章 劉氏核心第1054章 天牢之行
第1440章 兵主羽翼第1503章 利益至上第1600章 潛龍在淵第1860章 人工魔性第814章 戰鼓聲隆第1400章 南速北韌第1645章 留職查看第1622章 金陵龍盤第1902章 挪用公款第1214章 勇者李瓜第2213章 越女阿竹第1938章 袁術出山第610章 增援煤山第2172章 宋國來使第1146章 鹹魚西施第118章 酒侯劉正第21章 鍛鍊郭嘉第1890章 四象神威第2187章 太平關下第177章 滎陽戰事第37章 張角佈局第1600章 潛龍在淵第432章 對酒袁耀第25章 至孝子義第1616章 大道無情第677章 絕不妥協第2120章 百姓監斬第1461章 艱難一戰第632章 田豐上書第2185章 宋北之死第1180章 阿蘇亂局第861章 難得糊塗第554章 靈堂訓子第51章 鄒全之死第1475章 前往靈山第158章 驍將俞涉第819章 模塊防線第901章 習慣趨同第1833章 寒門新論第366章 暗流涌動第799章 程武撤兵第362章 軍中二代第1818章 盈虧之道第287章 巾幗英雄第1964章 經濟閉環第2226章 後記:感言(2)第899章 雄鷹展翅第510章 軍魂之怒第861章 難得糊塗第696章 烏蘭姐妹第1650章 江楓漁火第807章 啥是無爲第230章 李傕之死第1489章 殺氣模擬第2010章 文武科舉第1154章 南宮內戰第886章 代管法案第1549章 幸運俠客第9章 北地殺胡第150章 捨生取義第311章 擊鼓催戰第1533章 通元仙槍第949章 爭奪水源第1816章 破格提拔第2154章 楚北烽火第779章 對話郭嘉第1925章 霍濤之死第862章 文鴛出擊第2082章 青龍保安第2003章 基建狂潮第2026章 龐會揚名第311章 擊鼓催戰第1251章 立體打擊第1054章 天牢之行第2101章 陣凝符線第2122章 月老兇殘第830章 打着倒退第2133章 周皇相邀第363章 文君酒肆第1010章 愛恨情仇第1346章 尷尬金風第260章 俘虜安置第1060章 入城風波第350章 焦觸之死第132章 鎮北將軍第2094章 朱雀精英第1158章 橋頭激戰第1380章 中軍之威第1552章 大賽前奏第2219章 吾心蓬萊第622章 輕敵冒進第1471章 全員重修第1086章 泡製毒蛇第759章 二出祁山第421章 知恥後勇第495章 俘虜之厄第795章 迎難而上第545章 老兵之殤第1765章 劉氏核心第1054章 天牢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