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在1909年總共生產各類型汽車七百五十五萬輛,總銷售額五千兩百億華元。其中小轎車三百五十萬輛、卡車七十萬輛、客車十五萬輛、軍用汽車一百一十萬輛,另外向國外出口汽車多大兩百多萬輛,包括俄羅斯、日本、朝鮮、東南亞和南亞、中東各國都被華國汽車佔領,華國因此被稱爲“車輪上的國家”。
流水線生產模式的普及給汽車工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華國隨即出現普及汽車的高-潮,並大大改變了民衆的生活方式。汽車同時改變的,還有世界工業的格局,隨着汽車產業大變革,橡膠工業、發動機工業、石油化工等行業也發生着深刻的變化。
華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橡膠出口國,包括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基本佔領了世界市場,只有英國人、法國人和荷蘭人利用東南亞殖民地的橡膠種植園,分享了少得可憐的剩餘市場。這種局面直到二十多年後纔得到改觀,那時德意志帝國終於攻克了合成橡膠技術難關,並實現了大工業化生產,打破了華國橡膠業的壟斷地位,可惜爲時已晚,華國通過橡膠獲得了豐厚到極點的回報。
東南亞殖民地上的天然橡膠種植園超過一半被華人控制,英法荷三國爲了奪取橡膠控制權,採取了各種辦法,只是在華國發表了一旦海外華人受到重大人身威脅,就會出動軍隊護僑的宣言,這讓殖民者投鼠忌器。勉強控制了東南亞百分之五十的種植園後,殖民者規定當地出產的橡膠只能賣給英國商行,儘管如此,當地出產的天然橡膠只能讓歐洲獲得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滿足,其餘的還是要通過華國進口來填補缺額。
爲了降低華國對橡膠的壟斷,英國在馬來西亞和斯里蘭卡大規模推廣橡膠種植,美國人也在南美洲尋找種植橡膠的地區,以降低對華國橡膠的依賴性。不過在橡膠成爲重要的工業原料、汽車工業蓬勃發展後,天然橡膠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世界市場超過百分之六十五的橡膠還需要華國提供。
通過對這個戰略資源的壟斷,在局勢緊張的時候,華國降低了對美國、英法等敵對國家的橡膠出口,反而大大增加了對德國的出口,戰爭爆發後華國又迅速切斷了協約國的橡膠來源地,導致協約國因缺少橡膠原料,其工業能力和戰爭潛力受到極大地制約。
技術代表了實力,就以橡膠爲例,當敵對國家試圖對華國展開貿易封鎖時,他們發現國內工業竟然離不開華國的產品!國內商人也離不開華國巨大的市場,貿易封鎖不攻自破,這也是**同盟戰爭後華美仍舊保持巨大經貿往來、政治冰冷的原因,也是英國在損失海量戰艦、幾乎失去全球霸主地位、內閣垮臺後,仍舊與華國進行對話、緩和雙邊關係的原因。
英國損失了遠東部分殖民地和話語權,失去了在華夏巨大影響力,沒想到商人們卻因爲與華國的貿易獲得了更加豐碩的利益!這個利益如此巨大,以至於超出原先幾倍十幾倍的程度。當然,經濟上獲得的補償不能掩蓋英國戰略上的不利,華國與英國的矛盾不可調和,不可能因爲經濟往來就變得親密起來。
後世有一種說法,當某兔國經濟發達起來後,某島就會主動回到祖國大家庭。十幾年後的現實狠狠扇了某兔一巴掌,某島仍舊執着於現狀,甚至對於分離有變本加厲的趨勢。這就是經濟決定不了政治的最好證據!
汽車工業帶來的另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石油化工產業的興起,石油的地位被擡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除了最重要的燃油之外,石化工業帶來的各種附加產品也被廣泛應用。
石油革命的到來,受利最大的不是華國,而是北方的鄰居沙俄和太平洋東岸的美利堅。世界第一的石油產量、成熟先進的石油開採技術、和較早發展的石油工業,讓美國人在這場浪潮中獲利頗豐。幾大財團利用石油與舊金山財團做生意,通過交換獲得了汽車生產技術和市場,付出的是部分地區的石油開採權。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通過石油武器迫使華國加大了橡膠出售力度,現實讓人覺得非常諷刺,美國缺少橡膠,華國缺少石油。當華國利用橡膠威脅美國時,美國人拿出了石油讓華國低頭,兩國誰也奈何不了誰,就如同兩國正在接近的工業實力。
黑色黃金正在改變世界格局,華國通過開採國內油田,獲得了國內需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爲了填補缺口,不得不每年拿出一大筆財富從美國進口石油。當科威特大布爾幹油田開採後,華國石油缺口從百分之三十減少至百分之十,當俄羅斯秋明油田被開發後,華國的石油供應問題得到解決,並開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庫。
根據計算,和平時期華國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滿足對石油的需求,可是進入戰爭狀態後,華國存儲的石油僅能供半年時間的消耗。如果再加上因爲戰爭帶來的鉅額消耗、坦克飛機戰艦等耗油大戶的吞吐,儲備石油將會在兩個月內耗盡。
這是戰略上的難題,必須得到解決,呂梁對石油部門的命令是必須在1910年以前完成國內各大油田的擴建工程,基本滿足國內石油供應。不過,在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實行戰時計劃經濟、物資分配製度後,作爲戰略資源的石油將大部分用於軍事目的,這樣可以緩解緊張壓力,但會對國民經濟和民衆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在事態非常緊急之前,國家最好不要進入戰爭狀態。
技術仍舊是改變不利現狀的最好武器,石油開採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技術的進步和革新意味着石油產量的增加。而呂梁手裡最不缺少的,就是鋼鐵基地存儲的技術資料。只是先進技術轉化爲工業生產需要時間和耐心,在應用到工業生產、製造出相關設備之前,只能苦苦等待。呂梁也要求將有關石油工業的彙報當做重點呈報,希望能在戰爭爆發之前攻克技術難關,使華軍坦克不因爲缺少燃料而中途停止。
因年齡的增大、旅途的奔波有些勞累的羅斯福坐在廣場道路邊的長椅上,長椅上另一名正在收聽廣播的中年人向羅斯福投出了牴觸的目光,可能是因爲年齡相仿,又受到華夏道德的束縛,中年人沒有做出過激的舉動,之後重新將注意力放在了廣播上。
“華夏,成功,戰列艦。”羅斯福根據廣播的聲音模仿着華文,他認爲要想了解華夏,就要從華夏的文字開始,只是這種象形語言實在難以掌握,從在美國開始,羅斯福就嘗試着學習華文,結果讓人失望,進度非常緩慢,到現在他也只是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詞彙。
“華夏民族正在向着光明大步邁進,昨日,大連造船廠製造的新型戰列艦下水,海軍司令呂海主持下水儀式。這艘戰列艦將在海試後加入華夏海軍現役,成爲華國堅實的海上堡壘。”旁邊的中年人關掉收音機,用嫺熟的英文說道,從他的語氣中完全可以聽出驕傲、自信等積極情緒,最後他仿照收音機裡播音員的語氣大聲用英文道:“大總統萬歲!”
這引起了羅斯福的興趣,不是因爲華國下水的戰列艦,而是這位說一口嫺熟英文的中年人,而且是非常熟悉的美國口音,能說流利英文的華人並不多見,其中大多還是倫敦口音。原因羅斯福也知道,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華國總統呂梁極端討厭將英文列入教育科目,最後與教育部門的妥協是從高中開始設置英文選修課,大學設置英文專業。
總統的態度影響了崇拜他的國民,因此華人中懂英文的很少,這迫使與華國有各種往來的外國人學習華文,或者艱難的尋找懂華文的翻譯。
“你好,我叫西奧多羅斯福,請問你怎麼稱呼?”也許是看這個外國人態度友好,那名中年人點頭示意。
“周自齊。”
“很榮幸認識你周先生,請問你爲何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 wWW▪ тTkan▪ ¢ ○
“我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經是滿清的駐美國外交官,所以能說美式英語。羅斯福先生,受制於你曾經的職業,本人不能和你交談太久。不過,本人很高興能在自己的國土上,背靠着強大的國家,見到一名美國前總統,這讓我感受到不同以往的自信。我應該感謝見到你,這讓我有了接受新工作的理由!”
周自齊說完轉身離開,只留下一個目瞪口呆的羅斯福,原來那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只是爲什麼說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話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