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機槍扛在肩膀上,陸戰一師步兵三團中士士兵郝軍鬆開軍紀扣,即使在塞班島適應了一個多月,身體還是不適應這該死的天氣。郝軍是個北方兵,沒有體會過這種溼潤的炎熱,不過強大的武器讓他心中的怨念降低不少,比起難以忍受的氣候,士兵們更願意獲得勝利,活到戰爭結束的那天。
郝軍和他所在的三排組成登陸部隊前鋒,負責偵查和尋找美軍士兵,根據情報和上級的命令,穿過這片叢林後就會抵達美軍駐紮在關島的軍營,那裡也是關島上唯一的小鎮,大約有幾百名本地人。
突然,前面的排長右手握拳,郝軍立刻蹲在地上,將“電鋸”機槍抱在懷裡。電鋸機槍的官方名稱是“mg42”,也不知道上面的官老爺爲什麼起這種洋文名字,郝軍和大部分士兵更願意稱其爲“電鋸機槍”,因爲它的射速很快,連射時候的聲音就像鋸木頭的電鋸一樣。
“嗖!”對面樹林裡一顆子彈從衆人頭上飛過,郝軍只聽到了子彈的聲音,就知道遇到了敵人,旁邊的戰友配合默契,立刻過來將兩腳架安放好,郝軍將懷中的mg42架起來,彈鏈也在同一時間與機槍緊密結合。這個過程持續了不到十秒鐘,剛剛安裝好機槍,就聽到排長下達了反擊的命令。
對面的火力很稀疏,從三個地點冒出了機槍火力,一名戰友被擊中,躺在地上哀號。三排的三挺mg42隨即開火,強大的火力立刻壓制住了對面三百多米外的美軍機槍。在機槍的掩護下,戰友將受傷的士兵拖到一邊進行救治,不幸的是在拖曳傷兵的時候又有一名戰友被對方擊中胳膊。
“機槍掩護!快點準備好迫擊炮火力壓制!一班二班從兩側突擊!”強大的火力讓對面的敵人擡不起頭,連續不斷的機槍掃射讓美軍損失慘重,當迫擊炮彈飛過去後,樹葉混着人體的殘肢飛舞,敵人撤退了。
與三排正面遭遇的是美軍一個步兵連的士兵,他們在偷襲得手並擊中兩名華軍士兵後就陷入了悲劇之中,射程遠、精度高的春田步槍沒有派上用場,士兵們恨不得將腦袋埋在泥土裡。華軍的機槍又狠又準,短時間內就有十幾名士兵被擊中,更加悲劇的是撤退,或者叫潰敗時,華軍緊咬不放,子彈一刻不停的釋放,最終只有7名士兵逃回去,15名美軍士兵被俘虜。
營部在三排身後三千多米的位置設置營地,三排與連部匯合後連長簡單審問了一下俘虜,然後命人將其送回營部。十五分鐘後三排得到新的命令,與大部隊一起向美軍軍營位置進發。
美軍派出的三支偵察隊伍都遭受了重大損失,正在前進中的美軍指揮官立刻收攏部隊,向後方的軍營撤退。根據逃回來的士兵回報,敵人是華軍,在東南海岸方向登陸,只是遭遇了敵人前鋒,不知道海岸方向還有多少人,但很明顯人數不少,不是自己這兩百餘人能夠抵抗的。最關鍵的是,敵人火力強大,攜帶大量火炮,堅持抵抗沒有任何前途,除非逃進叢林當野人!
四十分鐘後當郝軍所在的三排抵達目標附近時,發現美軍已經在軍營裡升起白旗,上百名美軍士兵走出軍營、高舉雙手、並將武器扔在一邊。
關島的戰鬥華軍一死一傷,在隨後的二月份,華軍陸戰隊陸續攻佔了日本人佔領的南鳥島,美國人佔領的威克島和中途島。陸戰隊士兵只在南鳥島遭受了輕微的考驗,日本人在這裡駐紮着三百餘人的部隊,這些日軍在缺少火炮、補給和彈藥的情況下,堅持抵抗到最後一人,給華軍造成了十人死亡、六人受傷的代價。而在威克島,美國人沒有佈置守軍,在中途島也有一個步兵營的美軍,不過這些美軍比關島上的美軍還要不堪,面對華軍登陸乾淨利索的選擇了投降。
至1910年2月25日,華軍陸戰隊成功佔領中北太平洋地區夏威夷以西五個關鍵島嶼,付出的代價只有十一人死亡、七人受傷,另外加上油料、彈藥等的消耗。不過陸戰隊三巨頭對此並不滿意,他們之前的預想是最好零傷亡。
不過蔣方震和張潤農的不滿持續了很短時間,隨着一紙調令傳到塞班島,兩人即將離開海軍陸戰隊。按照總參謀部的命令,他們將回國擔任陸軍新組建的陸軍第十一集團軍和第十二集團軍司令。海軍陸戰隊由蔡松坡擔任司令,三人全部晉升爲中將。
從海軍陸戰隊挑選將領擔任陸軍集團軍司令的原因有多方面,知曉部分內幕的高級將領認爲這是總統呂梁對三人的偏愛,以往三人的晉升都有呂梁的影響存在。當然,呂梁也沒有掩飾對着三個人的偏愛,以高級基因人將領組成的軍方高層對此當然不會有異議,而陸軍中高級普通人將領晉升速度即使比蔣方震三人慢,也差不了太多。
快速提拔普通人將領的原因很簡單,他們比基因人的思維更靈活,更能適應變化多端的戰場。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蔣方震三人一直呆在海軍陸戰隊中,對於島嶼爭奪戰非常熟悉,而新組建的兩個集團軍,將主要用於太平洋地區的戰事。
這兩個集團軍在1909年年中開始組建,到開戰前已經基本組建完畢,不過比起其他在1909年9月之前完成組建的陸軍集團軍,稱得上“新”這個字。
wWW¸Tтká n¸℃ O
蔣方震和張潤農回國後不會呆很長時間又得出海,因爲華軍策劃的夏威夷攻勢將在1910年4月份開始。按照總體戰略,海軍首先擊潰美國太平洋艦隊,取得西太平洋的制海權,然後由海軍陸戰隊攻佔關島、威克島、中途島等一系列島嶼,爲攻佔夏威夷羣島創造有利條件。緊接着在上述島嶼建設中繼基地、野戰機場等設施,囤積物資,由海軍陸戰隊爲主要攻擊力量,陸軍派出一定部隊協助,海軍參與,最終攻取夏威夷。蔣方震的第十一集團軍將作爲防守夏威夷羣島的主力,與第十二集團軍一起登上夏威夷羣島,負責防守任務和爲之後可能的其他方向戰鬥做好準備。
攻佔夏威夷羣島後海軍將徹底控制西太平洋地區,之後利用夏威夷羣島爲基地,建設防禦工事,防範美國海軍並從此處出擊襲擊美國西海岸。掌控西太平洋後,華軍可以心無旁騖的解決日本問題。
也就是說,華軍的作戰方向是先島嶼,再日本,在日本沒有被解決之前,並不適合登陸美國本土。按照總參謀部的計算,要想征服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北美洲,華國需要在北美投入超過三百萬陸軍的兵力,這還是相對保守的數字。無論多麼強大的軍隊,散佈在北美洲廣闊的國土上都顯得渺小起來,另外也不能忽視美國人抵抗侵略的決心,牛仔們一旦受到死亡的威脅,能爆發出令人驚訝的力量,再加上國土中東部強大的工業實力,結局難以預測。
現在太平洋上佔據有利條件,解決日本後再說其他,這個戰略得到了軍方大部分人的贊同。但在如何解決日本問題上仍舊存在分歧,只是現在分歧暫時被擱置,因爲攻略夏威夷的行動即將展開。
1910年3月15日,距離華美戰爭爆發已經一個半月,除了一開始島嶼上的槍聲,兩國似乎進入了和平狀態,華軍既沒有登陸美國西海岸,也沒有攻擊更多的美國島嶼,更沒有出兵日本列島,攻擊這個關鍵的盟友。不過美國新任太平洋艦隊司令雷蒙德知道華軍下一個攻擊目標就是夏威夷羣島,爲了更有效的指揮作戰,雷蒙德中將不顧下屬和朋友的反對,將艦隊指揮部直接設在了戰爭前線珍珠島。
雷蒙德手裡沒有可以一戰的戰艦,所謂的太平洋艦隊現在還是個空架子,他的任務是守住夏威夷羣島。平時更多的工作是安排羣島上海軍陸戰隊協助陸軍構建防禦工事,安排從本土駛過來的大量運輸船,安排儲存物資並向部隊分配作戰物資。
這就是開戰一個多月內美國人唯一能做的事,他們新式的戰列艦還停在船臺上,屬於本國的航空母艦還在工程師的圖紙上。爲了增加海軍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美國大西洋艦隊調派了兩艘戰列艦爲核心的一支分艦隊支援太平洋艦隊,不過他們都停靠在西海岸的聖迭戈軍事基地,活動範圍絕不會超過一千海里——一個共識就是現有艦隊一旦遭遇華國海軍主力,在沒有反制華國飛機的手段之前,絕對是全軍覆沒的後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