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方面的存了不少稿子,但內容確實有些不妥,只好忍痛放棄。+∧八+∧八+∧讀+∧書,.※.→o
順利返回住處的董振福和吳琳琳夫婦沒有太多的時間平緩心情,他們不得不在警察局做完筆錄後就立刻返回工作場所。整個玉門油田都顧不上外面的腥風血雨,沉重的生產任務壓得他們喘不過起來,即便如此,上面還是一個勁的要求加大產量、加大產量!
從投資拉動,到戰爭拉動,華國的經濟沒有一刻停歇,完全以瘋狂的速度上升。昨天還是一片荒蕪,今天可能就是一塊工業區或者養殖場,昨天還是莊戶農漢,今天就成爲一名卡車司機。瘋狂的工業化吞噬了海量的石油,石化工業、交通運輸、軍方對石油的需求沒有止境,國內幾大被開採的油田難以滿足國內巨大的需求。
從紙面數據上看,國內的油田不少,勝利油田、中原油田、榆林油氣田、克拉瑪依油田、玉門油田,還有正在興建的大慶油田,正在研製的海上***開採近海原油。但這些油田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科威特的大布爾幹油田,油質差、埋藏深、開採難度高、儲量小都是無法規避的客觀因素,說到底,遠東大陸是一個貧油的地區。
問題是作死的英國人開始限制華國在大布爾乾地區開採的原油往國內運輸,他們掌握着關鍵的運輸節點,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利用這些節點,英國人故意給華國石油運輸船製造障礙,對於他們來說,一點小手段就能給華國造成大麻煩。
老毛子倒是有自知之明,他們不敢得罪華國。戰爭時期,沙俄需要海量的物資,供應前線幾百萬軍隊,單憑國內的工業,根本無法滿足軍隊的需求。別的不說,但是槍械和彈藥就無法滿足,每天都有滿載物資的列車從滿洲里等邊境口岸進入沙俄,兩國的鐵路已經接軌,從上海出發的列車可以直接進入西伯利亞大鐵路。這條生命線、大動脈與華國鐵路接軌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沙俄太需要華國的物資了,沒有華國就近出售物資,沙俄的士兵很有可能幾人共用一支步槍——而這也是德國最詬病華國的一點,他們已經無數次向華國抗議,可惜沒有多少成效。
得到了這麼大的好處,尼古拉二世當然不會主動招惹華國,他只能將對華國的仇恨暫時壓下來。甚至還得巴結華國,配合默契的將秋明油田出產的石油運往華國,那座大型油田給了尼古拉二世很大的驚喜,短短三年多時間,華國人就將這裡建成全俄羅斯最大的油田,產量達到了巴庫石油區產量的三分之一。擁有百分之十股權的沙俄利用石油換取華國物資,大大節省了購買華國物資的開支。
一個秋明油田滿足不了華國的胃口,她就像一個嗷嗷待哺的雛鳥,張着大嘴,吞噬父母送來的每一塊骨頭。吃不飽是華國對外擴張的原動力,華夏國土缺乏石油,缺乏優質鐵礦,缺乏銅礦,缺乏太多太多的資源。於是他們將目光對準了國外,外面到處都是藏寶盆,盤古開天闢地的時候,身體上最好的部分都扔在了國外。比如說澳大利亞,中亞,中東,印度,呂梁流着口水,在地圖上劃拉着,對手下們強調——這些地方都應該被華夏人佔據,他們從歷史記載上看原本就是華夏的國土!
對外擴張就需要士兵,需要武器,西方國家佔據着那些豐饒的土地,懷中藏着寶藏的他們當然知道自己會受到覬覦。以前是因爲西方國家強大,不用害怕殖民地被搶走,現在不同了,本土正在與邪惡的德意志帝國開戰,大部分精力都被牽制在歐洲。而更加邪惡的華國不斷向外界展示着肌肉和暴虐,他們將美國的勢力趕出中太平洋,一舉覆滅一個初級帝國——日本。這個國家甚至不進行外交上的欺騙和敷衍,悶聲不說話,一副舉起拳頭錘下來的樣子。
看看華國的士兵和他們的裝備吧,幾乎讓人升不起抵抗的念頭。好在英國等強國都擁有一個不錯的性格特點,那就是驕傲,驕傲的人不會輕易舉手投降。
首先是最基本的兵力,在英國各大殖民地,徵兵活動如火如荼,幾乎沒有停歇。英國人用給當地勢力更多的自主權,甚至戰爭之後的獨立權誘惑他們,用豐厚的報酬吸引當地年輕人。於是數不清的殖民地平民成爲英軍的一員,精銳的加拿大軍隊和澳大利亞、新西蘭軍隊裝備最好,訓練水平最高,也最有戰鬥力,是英國海外軍團的主力。廓爾喀兵團等民風彪悍的軍團戰鬥力次之,他們的裝備一般,但作戰勇猛無畏,一般都出自自然條件艱苦的地區。非洲黑大叔到印度黑三哥、東南亞黑小猴是第三等的軍團,他們戰鬥力幾乎爲零,但人數最龐大,英國人爲其裝備了最差的武器、最少的彈藥,期望這些人在戰鬥發生時成爲不錯的炮灰。
南亞和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都是英國本土之外不錯的工業基地,加拿大甚至能生產不少重工業產品和工業製成品,是本土工業的巨大補充。簡單的步槍、刺刀、軍裝、彈藥、水壺等等都可以在這些地區生產,英國人上百年殖民的成就在這一刻展現出巨大的底蘊,不但可以支撐國內的軍事工業和擴軍,還能武裝海外幾百萬軍隊。
流亡英國的法國政府、荷蘭皇室、比利時皇室等等都具有對海外殖民地的統治權,德國人雖然在北海上戰勝了英國,卻沒有完全掌握北海和大西洋的制海權,那裡還有數量龐大的英國巡洋艦遊弋。所以英國人憑藉傳統實力,和那些流亡政府一起控制着海外殖民地,按照英國與那些流亡政府達成的協議,荷蘭的印尼殖民地,法國的非洲殖民地、法屬印度支那都成爲協約國備戰的一部分,提供人力和資源。△≧△≧,
另一個抵抗邪惡侵略的關鍵是大西洋對岸的美國,這個以前一直被歐洲蔑視的新大陸、世界第一工業國(1910年前的統計數字)、暴發戶美利堅,現在已經成爲抵抗華國的中堅力量。無數的協約國外交官來到美國,尋求物資和人力支持,歐洲的報紙連篇累牘的讚揚美利堅人民的偉大,讓美國人飄飄然起來,他們甚至覺得自己已經成爲世界主流國家中的一員,成爲一流國家。
從經濟實力、國家面積、資源總量來看,從兵力和裝備的質量來看,美利堅應該是一流國家,甚至是最頂級的國家。可惜這個國家崛起的時間太短,沒有在世界面前證明自己,與西班牙的戰爭在歐洲貴族看來就像是兒童打架一般。
歐洲人儘管有求於美國,但從骨子裡還是輕視這個國家,精明的美國商人從與歐洲人的交往中發現了這一點,他們決心用軍隊證明自己的價值,用自己的雙手獲得榮譽。當然,拼命擴軍的原因還有華國的逼迫——國土安全已經受到威脅,一直以生意人自居的美國人開始準備打仗了。
各種因素刺激下的美國開始爆發強大工業國的底蘊,無數的鋼鐵廠轉動機械,無數的煤炭成爲滾滾濃煙,無數的石油成爲工業的動力源泉。美國人不但能夠滿足本國工業和軍隊的需求,還可以提供無數的物資給戰爭中的歐洲,賺錢戰備兩不誤,如果不是華國虎視眈眈,美國人的日子不要太愜意。
這個國家應該被全世界羨慕,尤其是華國,他擁有華國沒有的優越自然環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耕地面積,擁有相當齊全的資源、而且儲量巨大。背靠北美和南美大陸,在這裡美利堅是唯一的強國,可以說整個美洲都是美利堅的後花園,簡直就是戰略遊戲中最好的一塊地盤。
從華美兩國宣戰到現在,接近一年的時間,美國的軍事力量出現爆炸式的增長。陸軍方面,一百三十多萬年輕人進入軍隊,並正在接受高強度的訓練,在遍佈全美的各個徵兵點,更多的年輕人在愛國心的激勵下主動走進去。按照軍方預測,未來一年內還將有兩百萬年輕人成爲士兵,而這還不是擴軍的終點,陸軍最終的數量應該在六百萬到七百萬之間,才能滿足戰略需要。
海軍方面,太平洋艦隊損失殆盡後,美國人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恢復到戰爭之前的實力。在聖迭戈軍港,新的太平洋艦隊正在壯大,在東海岸,大西洋艦隊的實力是太平洋艦隊的兩倍左右。十二艘新式戰列艦進入現役,五艘最新的北卡萊羅納級戰列艦因爲戰爭的緊迫,加快了建造速度,最後一艘將在1910年底服役。四艘懷俄明級戰列艦中的前兩艘已經服役,剩下兩艘也將在1911年初完成海試。再加上已經服役的四艘佛羅里達級戰列艦,和即將服役的兩艘紐約級戰列艦,美國海軍的戰列艦數量再次膨脹。接連下水的戰艦讓英國人都要驚歎美國的工業實力,這是羨慕不來的,一艘戰列艦的下水不能光看造船廠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