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嘗新

水磨坊中有“碾磑”,利用早就成熟的水輪技術和石磨結合,讓水流推動碾輪,粉碎穀物。

因爲不必太多人力畜力,可以日夜不停地轉動,被第五倫認爲是“解放生產力”的好法子,入夏後是下了政令,要求各縣推廣的。

第五倫召集羣臣詢問時,都水監杜詩感到惋惜:“池陽的水磨坊,並轉五輪,夏收之後,每日可破麥三百石,比人力畜力舂搗快了何止十倍,就這樣被毀了,真是可惜!”

杜詩只當是同在河內一樣,當地閒漢覺得水磨搶了他們家妻女幫人舂米的活計,是故加以破壞。

中尉第七彪則摩拳擦掌:“大王,毆打守磨士卒,持兵械搗毀水磨,這已不是普通的刁民,不能再猶豫了,必須出重拳!讓臣去彈壓罷!”

所以,這是無知羣衆阻礙生產力進步的簡單事件麼?池陽就在長陵邊上,以第五倫對那兒的瞭解,當地人頂多抱怨幾句,是沒有膽量如此劇烈的。

第五倫卻沒有着急,繼續讓張魚稟報事情緣由。

“池陽有巫,對當地人說,就是水磨鎮住了水脈,才讓溝渠水越來越小,粟田灌溉越來越難,這才煽動了愚民行此大逆之事。”

又補充說,池陽人一貫篤信這一套,王莽建國三年,池陽發現了小人兒。有一尺多高,有的騎着馬,有的步行,所有的東西都能操持料理,三天後消失不見,但自此以後就有了“小人巫”——其實不過是幾個比黃長還矮的小侏儒扮的。

所以,是單純迷信巫祝煽動的問題?像西門豹一樣,將那幾個小人巫扔進碾裡磨碎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若只如此,除卻池陽外,渭北其餘幾個縣也多多少少出現抗拒修建水磨,又是爲何?

第五倫以爲,此事絕沒有那麼簡單。

“先問是不是,再問爲什麼。”

修水磨坊阻礙灌溉聽起來荒謬,但倘若是真的呢?

夏收在即,粟苗也急需灌溉,農業無小事,魏王點了都水監杜詩,配合繡衣衛,專門徹查此事,又道:“餘記得,明法一科中,剛好有個池陽縣士人?”

明法科只收了十個人,沒辦法,律令基礎的士人實在是太少了,而魏雖新邦,但律法還是要基於漢、新兩朝基礎上修改。

“確實有一位池陽士人,姓吉名耳,初試中了乙榜第二十三,後再試明法,單科中位列第二,如今在廷尉官署做事。”

“池陽吉氏乃是當地大姓。“黃長稟報道:“漢宣帝時,有吉恪字允中,擔任縣令時,在渭北興修水利,開鑿河渠,益廣其支,利民耕種。是故民衆歌曰:前有鄭公(鄭國),後有允公,涇水雖濁,塞而後通,利我舟楫,惠我田功,振古如斯,民業以豐。”

池陽吉氏乃是努力擁抱新政權的典型,對這一類家族,第五倫就比較優容。遂讓此人加入專案組中,讓他們立刻趕赴池陽徹查經過,將相關涉案者該抓的抓,搞清楚事情緣由。

有了魏王耳提面命,效率很高,三日後便悉數返回,向他稟報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臣有罪!”杜詩回來後立刻下拜稽首,自陳罪責。

“經查,池陽人雖受巫祝蠱惑,犯了禁律,但水磨妨礙灌溉,確有其事!”

原來,這水磨坊效率與水的流速有關,水流急,輪軸方能飛速轉動。然而渭北土地平闊,上下游落差太小,溝渠主道上要跑漕船,池陽的水磨坊就建在一道支渠上,爲了提高落差,上游往往需截流蓄水,才能讓“五連碾”轉動起來。

但白渠引的可是涇水啊,最爲渾濁,號稱“一石水數鬥泥”,上游一攔,時間久了泥沙淤積,渠道堵塞,就導致下游水流減小。

如今正值旱季水枯時,百姓爲了爭水經常發生流血衝突,眼看水磨坊這大傢伙將渠攔了,前去懇求卻被轟走,眼看地裡的粟苗都蔫了,義憤填膺之下,不砸你砸誰!?

這些事,初查時當地官府無一言稟報,只委過於巫祝、庶民,建議加大力度鎮壓。還是第五倫親點的池陽人吉耳隨行,得了鄉黨哭訴,才告知杜詩等人事情經過。

“砸磨坊的百姓有過。”

“從中慫恿的巫祝有罪。”

“處置不當的池陽令有責。”

“而臣,也有大罪過!”

杜詩很是自責,他將精力都放在渭南上林縣的修渠開荒上了,對渭北只派了幾個底下的官員去監督,等修好後都沒空去看一眼,就驗收通過,這纔出了大紕漏。

第五倫沒有太責怪杜詩,他雖是極好的技術官僚,但在治理經驗上卻頗爲不足。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餘也有責任。”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 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 衆 號【書友大本營】 免費領!

第五倫反思了一番,“解放生產力”的心思太過急切,下意識顯露在詔令裡,就被官員視爲魏王鍾情水磨坊,誰若能修好,就可加官進爵的信號,否則杜詩區區河內一曹掾,怎麼就位列朝廷大員了呢?

結果官吏皆爲了爭這政績而搶修水磨坊,而不考慮是否合適,又無視當地人需求,遂鬧出了民變來。

搞清楚事情緣由後,第五倫的決策也出來了。

其一,重拳是肯定要打下去的,否則就是在變相鼓勵渭北民衆搗毀水磨,涉案者皆被緝捕,發配去挖溝渠勞動改造。

其二,池陽縣的小人巫被視爲淫祠,一口氣殺了好幾個,祠廟也被搗毀,儘管當地人肯定會悄悄祭祀。

其三,涉案官吏遭到申飭,縣令撤職。

第五倫同時又下詔宣佈,以此爲例,往後在水磨運行與灌溉兩者間,優先灌溉。原本要在渭北各縣紛紛上馬的工程,由杜詩帶人去一一親自考察,若不合適建造,則立刻取消。

至於已經修好的幾座水磨坊,也不划算拆掉,第五倫再下詔,水碾只能在每年農閒時使用,其餘時間必須將攔水閘門開啓,還得僱當地人除淤。

在渭北繞了一圈回來後,杜詩也反思了先前的舉措,上奏道:“渭北涇流小,土地平坦,水磨坊乃至於水排等器械,只有甘泉山等少數地方能造。大王欲推廣此類,還應在上林等渭南各縣修建。”

渭南水資源較渭北豐沛,從秦嶺、終南山奔騰而下,落差也大。

如此一來,渭北公田產的糧食,往往要通過漕船運到昆明池,再送往渭南磨坊加工,確實增加了成本,但渭水南北產業和經濟互補倒也是一樁好事。

此事暫且告一段落,第五倫之讓羣臣記住這次教訓,並立了一個規矩。

“往後不論發生何事,都不得以百姓爲刁民。”

“這稱呼要改改,餘不能在詔令裡口口聲聲說着‘人民’,私底下嘴上心裡,卻罵其是‘刁民’!”

……

“餘就喜歡看承宮的奏疏,實實在在。”

外放出去的新晉郎官們是可以直接向第五倫上奏的,各人的風格也可見一斑。

承宮的上奏文筆一般,不如杜篤等人那般花團錦簇,但勝在真實,看到什麼就寫什麼。

承宮在右扶風監督收麥,那一帶也修了幾座水磨坊,但承宮說,他在民間走了一圈,詢問後發現,根本沒有百姓會去用。

儘管石磨的發明要追溯到戰國,但宿麥多是去殼蒸着食用,時人稱其爲“麥飯”,這玩意口感不佳,吃了還會脹肚子,加上是秋播夏收,被人視爲違反了季節規律,肯定有毒!

故而麥飯與豆羹一樣,皆野人農夫之食耳,大多數人還不愛種。

倒是大儒董仲舒眼光獨到,看出此物能夠在青黃不接時救命,遂上書,根據《春秋》裡它谷不書,麥禾不熟則書的通例,建議漢武帝大力推廣,朝廷遂派遣謁者勸有水災郡種宿麥。

到了昭宣時,朝廷嚐到了種宿麥的甜頭,開始給沒有麥種的貧民發種子,賑濟也多發麥種,元成時,農學家氾勝之以“輕車使者”名義推廣,宿麥遂走出關中,遍佈整個北方。

而食用方式也略有改觀,漢朝時已有頗多麥粉所制的食物,漢宣帝劉病已貧賤時,就很愛在市坊買湯餅吃,類似後世的面片,韭葉水引餅那叫一個香啊。與西域往來多後,胡餅也傳入中原,但鄉野里閭仍以麥飯爲主,甚少食餅。

第五倫興修水磨,倒不是爲了讓百姓一舉改變膳食習慣,主要用來磨公田的麥子,節省壯勞力,要將他們用到其他地方去。

私人糧食入坊是要交一部分報酬的,雖然很低,但一想到要交出去幾天口糧,大多數人寧可在農閒時自個在家推石磨。

更有甚者,連磨都不願意,有人是因爲懶,但更多人則是因爲一個讓人又想笑,又想哭的理由。

麥飯雖難食,且易腹脹,然大亂方畢,饑荒之年,相比於花裡胡哨的水引餅、胡餅,百姓們覺得簡單的麥飯更頂飽,這玩意吃進去脹肚子難消化,反而成了優點!

“由他們去罷。”

經過池陽人毀磨一事後,第五倫現在沒那麼心切,非要推廣後世生活方式了,一切都要考慮實際才行。

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老百姓連吃飽都不得時,又豈會去追求“吃好”呢?

“相比於磨坊,更急需推廣的,乃是《氾勝之書》中的技藝,以及三田輪作。”

西漢農業很發達,官府也在努力推廣技術,但成效有限,第五倫現在就得將這使命接過來。上林的土地全是公家的,只是租給長安人屯田而已,第五倫遂讓人在上林縣全面推行制度,將耕地分成秋播、春播和休耕地,逐年輪換。

秋播的是宿麥,春播則是粟米,休耕地種苜蓿、芝麻、菽豆來肥田,糞肥技術也要在漢時基礎上推廣開來。

中國的人民,是世界上最勤勞的人民,第五倫以爲,他的政權要做的,只是組織人手挖好溝渠,將最先進的技藝推廣下去,並進行一些合理的規劃即可。

時間進入五月份,千盼萬盼,渭北上萬頃地的麥子終於熬到了金黃,翻作滾滾浪潮,苦熬兩月的農夫們忙於收割及打穗。

而等到夏至日前夕,第五倫也收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禮物。

“池陽人抵達東闕外?他們來作甚?”

第五倫還以爲是當地官府沒有好好執行自己的詔令,導致池陽人又鬧了,但等他親臨東闕時,卻看到了令人驚異的一幕。

卻是一衆池陽百姓,在東闕叩首,他們手裡捧着麥穗,背上揹着簍子,還推着小車,輿裡盡是打好後去殼的麥子。

“池陽人感懷大王下詔停了水磨坊,疏通閘門,讓他們的粟麥得到澆灌,如今麥子豐收,特來獻麥,還望大王嘗新!”

宿麥收時先在寢廟薦祭,然後嘗食新麥,這是周朝以來的規矩,後來還出現過晉景公在嘗新麥儀式前因爲肚子不舒服,如廁掉進去溺死的慘劇……

雖然懷疑這是當地新上任的官吏和池陽吉氏的手筆,但第五倫還是讓人打開東闕,親自出去接了池陽人獻上的新麥。

池陽父老垂着頭,雙手高高捧着裝滿麥粒的陶碗,只偷偷擡眼看一下,卻見第五倫神情莊重,也以雙手鄭重接過,只感覺沉甸甸的。

裡面盛的不止是黃橙橙的麥粒,也是人心啊!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誰說這次反覆,一無所獲呢?”

魏王心情大快,讓池陽的父老們,明日同來參與宮中嘗麥儀式。

“羣臣與百姓皆吃了月餘苜蓿,實在苦楚,此番嘗麥,餘就改一改規律,不食麥飯,且讓宮中太官庖廚,制一道‘全面宴’,餘與民共食!”

……

PS:第二章在23:00。

第248章 讓我很爲難啊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41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180章 掌聲響起來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682章 豆渣第232章 微操第495章 陽謀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224章 入關第105章 刈麥第497章 中心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559章 甥舅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563章 惡手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55章 山高水長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584章 大進軍第598章 落紅第382章 棄地第271章 打拳第155章 雪上加霜第68章 我有一言第433章 學會了哥的運營第233章 肉食者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408章 怒髮衝冠第490章 禹跡第552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569章 手抖第318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539章 敵手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12章 聽取人生經驗第269章 兒皇帝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311章 數奇第176章 加戲第301章 退婚第1章 傳火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212章 努力第492章 將軍第439章 你配嗎第536章 好人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52章 左手畫圓第281章 不知幾人稱帝第45章 諸君!第41章 伯樂一顧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107章 烽火第338章呼吸第422章 北京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14章 宰天下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474章 老當益壯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65章 皇漢第243章 好日子第135章 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341章長楊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175章 大腿第216章 天命!第648章 帶惡人第207章 紅白黃第247章 進京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134章 卿本佳人第261章 西漢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88章 刁民第393章 上洛第599章 不敗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219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漢第32章 馳名雙標第436章 軟柿子第121章 入宮第46章 騎驢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
第248章 讓我很爲難啊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41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180章 掌聲響起來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682章 豆渣第232章 微操第495章 陽謀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224章 入關第105章 刈麥第497章 中心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559章 甥舅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563章 惡手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55章 山高水長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584章 大進軍第598章 落紅第382章 棄地第271章 打拳第155章 雪上加霜第68章 我有一言第433章 學會了哥的運營第233章 肉食者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408章 怒髮衝冠第490章 禹跡第552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569章 手抖第318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539章 敵手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12章 聽取人生經驗第269章 兒皇帝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311章 數奇第176章 加戲第301章 退婚第1章 傳火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212章 努力第492章 將軍第439章 你配嗎第536章 好人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52章 左手畫圓第281章 不知幾人稱帝第45章 諸君!第41章 伯樂一顧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107章 烽火第338章呼吸第422章 北京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475章 鉤直餌鹹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14章 宰天下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474章 老當益壯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65章 皇漢第243章 好日子第135章 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341章長楊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175章 大腿第216章 天命!第648章 帶惡人第207章 紅白黃第247章 進京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134章 卿本佳人第261章 西漢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88章 刁民第393章 上洛第599章 不敗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219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漢第32章 馳名雙標第436章 軟柿子第121章 入宮第46章 騎驢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