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燕歌行

數日前,信都郡以北的河間國。

河間是一個小郡國,只有四個縣,總人口不超過二十萬。傳國時間倒是挺長,從漢景帝的兒子河間獻王劉德開始列爲諸侯,劉德雖然只有區區十二個兒子,但八代下來,繁衍的子孫數百上千,也算河北一大土豪。

上個月馬援拿下信都後,便讓搞統戰很有一手的繡衣都尉張魚北上河間,招撫當地殘餘的豪右著姓。

說來神奇,河間劉姓對魏軍到來竟是持歡迎態度,只因去年銅馬還是流寇時,頻繁進攻河間,末代河間王甚至被銅馬殺死,還掛到了旗杆上!

等劉子輿控制銅馬後,河間宗室哭唧唧地跑去告狀,希望嗣興皇帝給他們一個公道。豈料劉子輿非但不懲罰銅馬,甚至將攻下河間的上淮況封爲王來統治此地。

“這皇帝胳膊肘怎麼往外拐,一定是假劉!”

聞訊後,河間劉頓時炸鍋,又聞魏王在邯鄲赦趙劉而不誅,於是就出現了滑稽的一幕,這羣大漢宗室居然連夜繡了魏旗,積極歡迎張魚來接收各縣,早日趕走銅馬。

河間北接幽州,南臨青、濟,水陸衝要,滹沱沸浪,橫漳騰波,不過張魚來此卻不是爲其地利,而是爲了糧食。

信都以南的糧道被城頭子路襲擾,運輸能力大大下降,馬援遂讓張魚試試看,在河間能否搜到沒被銅馬搶盡的糧秣,就近緩解壓力補給。

按理說河間郡陂澤沃衍,宜於耕植,也是個產糧郡國,但連續兩年戰亂幾乎絕產,曠野除了賊就是兵,見不到普通百姓,連躲在塢堡裡的豪強徒附都瘦巴巴的。

張魚親自走了三個縣,收穫寥寥無幾,只能犯愁:“糧沒多少,鹽卻繳獲了好些。”

畢竟河間東面就是渤海郡,自身也有些許鹽滷池,如今也只能將這一車車鹽滷送去湊數了。

“還有西邊武隧縣未搜。”

張魚不死心,聽說河間最西邊的縣靠近滹沱河,田畝最多,人口最衆,遂決定親自帶兵去看看。

然而未到武隧縣之際,本已和張魚接上頭,表示願意歸附的縣豪卻狼狽地跑來哭訴,說被一支“銅馬軍”打了。

“是真的銅馬,騎兵甚衆!恐怕有數百之衆,直接衝入縣城,燒殺擄掠無所不做。”

“銅馬怎會有這麼多騎兵?”張魚自己就是幹情報的,表示懷疑:“莫非是上谷突騎打到河間了?”

他知道魏王還安排了一支“北路軍”,但據張魚所知,上谷兵還被阻在幽州一帶,莫非是有了進展,前鋒抵達了?

張魚遂派人去武隧縣一探究竟,前哨抵達縣城時已是傍晚,對面讓其對口令,尖兵們哪知道啊,於是就捱了一陣猛烈的箭矢。加上雙方一邊魏地方言,一邊是口音濃重的幽州土話,雞同鴨講,一言不合遂打了起來!

這便是張魚抵達武隧縣後看到的情形,雙方已經打出了怒火,完全沒有對話的可能。

此時天色已經全黑,魏軍以爲對面人少,想趁着敵人夜晚不好使用騎兵,一舉破城。而對方也毫不相讓,黑暗中雙方越打越猛。魏軍連續發起三次衝鋒。第三次終於攻上了城牆,雙方展開慘烈肉搏戰,最後還是被攆了下來。

打了半宿,魏軍因爲熬不住嚴寒和傷亡先收兵後撤,張魚只覺得納悶極了:“銅馬士氣大不如前,尤其是守備縣邑的散兵遊勇,更是一觸即潰,今晚這些敵虜,怎如此經打?”

張魚遂做了初步判斷:“看來不是上谷突騎,恐怕是幽州仍有助劉子輿者,發生力軍南下助陣啊!”

這是十分重要的訊息,張魚立刻令人去信都通知馬援提防北邊來敵,他自己則琢磨着,要在河間發動豪強相助,拖住這支敵兵,不要讓他們加入戰場。

他帶來河間的人不多,只能暫且撤離,張魚一宿沒閤眼,到次日天色將亮時,才稍稍眯了會……

但就是這短短的鬆懈,等他在劇烈的鼓點中再度睜眼,發現己方居然被包圍了!

來自幽州的突騎披着氈衣和毛茸茸的氈帽,何止數百啊!幾有二三千騎之衆,只要他們願意,絕對能將張魚這千餘人聚殲於此!

張魚額冒冷汗,就在他以爲自己要爲大魏殉國時,對面看清楚他們的黃巾和旗號後,卻派人來招呼。

“吾等乃漁陽突騎,舉義旗,南下助魏滅漢。”

“誤會,是誤會!”

漁陽突騎原本只是按照吳漢的計劃,來河間搶一波糧食,補給軍隊,豈料剛打進縣城,才吃飽飯,佔了民房,騎吏們搶了豪家女眷,想趕在大戰前快活一番時,卻在武隧和一股“漢兵”碰上,一番交戰下來,雙方各有損傷。

吳漢帶着大隊人馬抵達後,認爲不可讓這支兵將漁陽突騎南下的消息傳出去,遂親自引兵來追。

眼下吳漢縱馬出陣,與張魚見了面,漁陽突騎昨夜殺了張魚幾十個手下,吳漢卻跟沒事人似地,笑道:”難怪,我還在想,與匈奴作戰,同烏桓血拼,也沒這麼難打,原來是大魏王師,是自家人啊!”

誰跟你是自家人!

張魚方纔已經驚得做好自刎殉國打算了,眼下一看似友非敵,頓時又氣又喜。

氣的是漁陽突騎下手極狠,張魚損失不小,上一次遭友軍進攻差點全軍覆沒的,還是竇周公。不過對面甲騎精銳,不是越騎營那些廢物能比的,或許能派上大用場。張魚也不好痛斥這個叫”吳漢“的漁陽太守,將他又逼到劉子輿那邊去,只在問清楚緣由後,以魏王親信的口吻道:

“我奉國尉馬將軍之令來河間徵糧,如今糧食爲貴軍所食,這也就罷了,還殺傷我上百麾下,雖是誤擊友軍,但吳太守也實在是太過莽撞了。”

痛擊友軍是自第五倫在新秦中時就有的優良傳統,但經過越騎營與竇融的事後,魏王親自定了一條軍規:不提前通報進入戰場被友軍誤打,活該,但若是確認身份後還“誤傷”友軍的,也要被懲處。

“如今倒是有個將功贖過的機會。”

張魚指着南方道:“馬國尉正駐兵信都城,吳太守不妨隨我去拜見。”

吳漢一一詢問張魚東線戰事及魏王對戰役的具體的安排,然張魚爲人謹慎,吳漢說什麼“心慕魏王,殺漢守,自表爲太守”,實在是可疑,甚至不能確認漁陽突騎降魏真僞,這些軍事機密豈能細說?

張魚只想將吳漢騙到信都郡馬援軍中,扣住此人,讓馬援直接接管突騎!

然而吳漢亦不輕許張魚,只道:”既然馬國尉與銅馬對峙於漳水之畔,那我親將騎從走側翼襲其後,而馬國尉以正合之,必能完勝!只要打穿東路,魏王的河北之役,離全勝也不遠了!”

不行!萬一抵達戰場後,吳漢忽然反水,助銅馬襲魏軍該如何是好?張魚堅持己見,非要吳漢先入魏營,吳漢也留着心眼,表示戰機一瞬即失,不容耽誤。

完全陌生的兩支軍隊,想建立信任何其難也,更何況是開釁有了死傷後,將領還能假模假樣交談說話,他們屬下看對方的眼神,就只有濃濃的恨意了!

雙方就這樣扯皮半響,最後不歡而散,決定各打各的,省得今天這樣的“誤會”再度發生。

張魚多疑,還是得將這漁陽突騎視爲潛在的敵人,向馬援示警。

而吳漢也有自己的想法,暗道:“我若隨汝入馬援大營,就算不被扣下,功勳多寡有無,就得馬援說了算。大丈夫寧爲雞口,毋爲牛後!”

他吳漢既然要投靠魏王,就不打算給人打下手,要做,就做與馬、耿、景等大將平起平坐的方面之帥!

但吳漢對軍爭亦頗爲敏銳,粗中有細,知道何爲大局。

漁陽突騎加入東線戰場,確實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吳漢遂下令道:“讓掉隊後至的一千騎留在漳水一線,保持與張魚聯絡,適當之時,給那馬援助助陣,省得事後彼輩向魏王告狀。”

“其餘三千,在河間多掠糧食,吃飽喝足,繼續隨我向西!”

從張魚口中知曉銅馬東路軍所在後,吳漢決定稍稍更改一下計劃。

“既然銅馬軍在漳水以東,那其糧道救援,必在漳西!”

光去下曲陽城堅城外嚇嚇劉子輿可不夠,吳漢打算,順手將銅馬的大動脈也給切了!

吳漢回過頭,看着趕了幾百里路依然士氣未衰的漁陽突騎,他們皆燕地男兒,一開口就是慷慨之歌,頓時雄心更壯。

“有此三千騎,幽冀可橫行!”

……

吳漢是一往無前的橫行猛衝,來自幽州燕地的另一位將軍,麾下也是三千人,卻是暮氣沉沉,滿腹躊躇。

臘月中旬,常山郡北部,耿況回首望去,綿延橫向的山脈峰巒如聚,上頭覆蓋着冰雪,像守衛平原的巨人。

而他們拼死拼活也無法攻克的常山關(今拒馬關),依然穩固。

常山關是蒲陰陘最大的隘口,若能破開南下,從山區到平原,順着河流,區區二十里下坡路可至。

然而天下險塞畢竟需要尊重一下,耿況終究未能破關而入,就只能走號稱“十八盤”的山路繞道。上谷兵爲此要多走兩百里山路,沿途蜿蜒曲折,坡度大,轉彎急,一面是高山,一面是懸崖,且有些路段山勢陡峭,無道可行,得臨時架橋才能通過。

費了數日時間,他們才鑽出太行山區,兵卒減員不少,戰馬也損失嚴重,但好歹是翻過了天險。

進入平原後,耿況立刻帶兵進攻了上曲陽(今曲陽縣)。

上曲陽和北漢都城下曲陽名字雖像,卻不是一座城,甚至不相鄰。

下曲陽(今河北晉州市)在鉅鹿北部,上曲陽卻在常山郡北部,兩城相隔兩百多裡。

下曲陽是大城市,上曲陽卻只是個偏僻小縣城,奪取並不困難。

難的是上谷兵下一步的去向,耿況接到了寇恂遣輕騎緊急送來的信,講述了漁陽發生的劇變,以及吳漢的膽大妄爲。

那吳漢也是心大,居然請寇恂在他不在時,幫忙照料漁陽政務烽燧,寇恂現在要管上谷、代、漁陽三郡之政,頭都要大了。

寇恂又擔心吳漢孤軍深入,功敗垂成,錯過了兩郡突騎聯手,橫掃幽冀的大好時機;但又怕他僥倖成功,佔盡功勞,讓上谷難堪。

寇恂雖然穩重,但畢竟正值壯年,功利性還是有點重,耿況卻一點不擔心,反而感到一番喜悅。

“吳子顏橫空而出,倒是讓老夫不必發愁了。”

耿況最憂心的不是如何建功立業,而是怕上谷突騎表現太過卓著,立功太多。

他的長子耿弇年僅二十二,卻已經是魏車騎將軍,軍中二號人物,專領幷州軍務,前段時間又打了場富平大捷,光芒蓋都蓋不住。

兒子都這麼厲害,若是當父親的再能征善戰,魏王是不是要將幽州也交給耿家啊?耿況擔心,魏王倫恐怕會寢食難安,畢竟他亦是以臣子身份反了王莽。

耿況雖然南下,但對直接去協助景丹夾擊真定王仍有遲疑,上谷兵繞後確實能一舉改變西線形勢,但景孫卿是他的故吏,耿況又怕魏王會覺得,他們在撇開王命串聯,搞一個“上谷系”出來。

這下好了,有個寧爲雞頭的吳漢冒尖,那他老耿,就可以舒服地做“牛後”,笨拙地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又不至於惹人矚目。

“繼續向南,行兩百里,擊真定郡與井陘關之間糧道。”

拉景丹一把,這是情義;但又不幫徹底,這是分寸。

不愧是學《老子》出身,才四十多歲的耿況,很明白多藏必厚亡的道理。耿弇負責盈,做父親的負責虧就行,如此耿家才能像月亮一樣,雖時有盈虧,卻能長懸於夜!

耿況捋須笑道:“後生可畏啊,這天下,還是交給伯昭、馬援、吳漢這些年輕人去征伐罷!”

“至於老夫,給汝等做陪襯即可!”

……

PS:第二章在23:00。

第169章 狗頭第135章 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293章 武德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329章 無題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257章 安民第608章 養蠱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168章 股東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383章 長城第220章 戰神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326章 魏蜀吳第62章 降奴服於第540章 倫秀(上)第574章 馬鹿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290章 會師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677章 後翼棄兵第405章 公孫帝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481章 大公無私第87章 假摔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257章 安民第484章 防不勝防啊第579章 飛將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107章 烽火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393章 上洛第356章 逃婚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119章 莫欺少年窮第539章 敵手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248章 讓我很爲難啊第580章 午時已到第277章 鼎之輕重第510章 補天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14章 宰天下第649章 兄弟第439章 你配嗎第327章 離譜第406章 隴蜀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594章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第305章 橫跳第268章 王司徒第243章 好日子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8章 以“德”服人第260章 不中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32章 馳名雙標第686章 舊情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177章 武安第169章 狗頭第106章 吞胡第522章 殉道第444章 二王第405章 公孫帝第513章 誅莽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485章 鬼第669章 當陽第470章 周率第310章 七寸第5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第62章 降奴服於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273章 棋逢對手第576章 斷蛇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686章 舊情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28章 季布一諾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186章 秋後螞蚱
第169章 狗頭第135章 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293章 武德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329章 無題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257章 安民第608章 養蠱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168章 股東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383章 長城第220章 戰神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326章 魏蜀吳第62章 降奴服於第540章 倫秀(上)第574章 馬鹿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290章 會師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677章 後翼棄兵第405章 公孫帝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481章 大公無私第87章 假摔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257章 安民第484章 防不勝防啊第579章 飛將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107章 烽火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393章 上洛第356章 逃婚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119章 莫欺少年窮第539章 敵手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248章 讓我很爲難啊第580章 午時已到第277章 鼎之輕重第510章 補天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14章 宰天下第649章 兄弟第439章 你配嗎第327章 離譜第406章 隴蜀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594章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第305章 橫跳第268章 王司徒第243章 好日子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8章 以“德”服人第260章 不中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32章 馳名雙標第686章 舊情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177章 武安第169章 狗頭第106章 吞胡第522章 殉道第444章 二王第405章 公孫帝第513章 誅莽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485章 鬼第669章 當陽第470章 周率第310章 七寸第5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第62章 降奴服於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273章 棋逢對手第576章 斷蛇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686章 舊情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28章 季布一諾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186章 秋後螞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