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換馬

(上章略有修改)

“朝廷地方雖是缺乏人手,幷州、司州刺史,乃至於我朝右相,都得起用前新舊臣,但世事便是如此,事機湊泊,只能一邊發掘人才,一面繼續往前走,爭天下如逆水行舟,容不得停下太久。”

第五倫嘆息後道:“不說這些了,今日召文淵歸來,卻是要商議大事。”

他說道:“秦始皇帝掃滅六合,其丞相李斯建議先攻韓趙。趙舉則韓亡,韓亡則荊魏不能獨立,荊魏不能獨立則是一舉而壞韓、蠹魏、拔荊,東以弱齊燕。”

“但最後的順序,卻是先韓魏而後趙燕,最後滅楚降齊。”

“文淵今日也與予論一論,我朝欲一天下,又將如何用兵?”

馬援道:“先東後西,此乃陛下所定之策,莫非又有更易?”

第五倫笑道:“那只是大的方向,但具體的細略,予今日才第一次與人分說。”

說着,第五倫讓朱弟攤開寬大的方輿地圖,方今天下的“六國”都在上面:中央爲魏,北方是重新控制西域的龐大匈奴,及其傀儡胡漢,牢牢佔着朔方數郡。西南爲公孫述的成家政權,荊州是小小楚黎王,東南是剛稱帝的“東漢”,正東則是瑟瑟發抖的齊王張步。

二人在廳堂中只着足衣,第五倫遂喚馬援一起踩在上面。

第五倫的腳步從長安往東,走到天下之中的洛陽,而後,他解下腰間長長的皇帝佩劍,手握劍柄,劍鞘尖尖卻在豫州、兗州以及河北分別點了一下:“既然要先東後西,關東須得集結大衆,予打算在在豫州、幽冀、兗州各設置一軍。”

魏國軍制,一師萬人,一軍則往往將輜重部隊也算進去,共計五到十萬人不等。

第五倫手中的劍鞘尖,從河北處猛然舉起,而後重重敲擊在青州上!

“凡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當今惟齊易圖。”

“黃河、濟水與魏共享,亢父關也控制在我軍手中,其南部更有泰山、魯郡赤眉殘黨。所謂的東秦十二之險,已去其半。”

“如今的形勢,與昔日晉師入齊,盡東其畝相似,碩大平原無險可守。再加上張步兵弱,以幽冀一軍,騎從爲輔,出渤海、平原,足以長驅直入!”

第五倫猛地將左手一收,志在必得:“從濟南到北海間,二千里山河,席捲而下!”

馬援的眼睛卻不看已是第五倫囊中之物,還傻乎乎向他進貢海蔘鮑魚的青州,反而盯着淮北:“張步必先滅亡,但我軍擊青州,齊王必向劉秀求援,當如何?”

“予就怕劉秀不救!”

第五倫笑着往前邁步,步步踏入青州,一腳踩在北海郡那條名叫“濰水”的河流處,手中指畫:“若劉秀派大軍北上入齊,正要與我部決戰,便能打出昔日韓信與龍且對戰的局面,若能將漢軍主力殲滅於此!這場逐鹿之戰,勝負已定!此爲甲策!”

馬援微微搖頭:“甲策雖速,但以臣所見,劉秀恐怕不會盡力相助張步。”

這麼說是有依據的,先前第五倫得到間諜情報,說劉秀將於五月底前後在泗水亭舉行即位儀式,第五倫故意讓馬援挑着日子向東出兵,結果劉秀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帶人撤回彭城,只留兵殲滅了一營追得太緊的魏兵。

這之後不管馬援如何拆泗水高祖廟,劉秀都不受激,就耐着心經營他的東海、淮北防線,而魏軍也苦於中原屯田恢復生產未成,糧食不夠充足,不敢孤軍深入,沒多久就撤回,雙方恢復了在淮泗的對峙。

馬援開始推演起劉秀的應對來:“劉文叔或派一部北上,佔據琅琊郡險要之地,阻擋我青州之兵。而後支持張步退居東萊、膠東,憑藉丘陵地帶與我久持,漢軍主力仍在淮泗防禦。”

“那便從此出兵。”第五倫迅速拋出了他的“乙策”:“兗州一軍向東擊彭城,吸引劉秀主力。”

但他真正的殺招,在南方:“豫州一軍則自出汝南,從淮北橫切而東,收臨淮,斷泗水航道,在配合兗州軍,包圍聚殲漢軍於彭城附近!”

二打一,這可不是夾生飯,而是爛稀飯嘍。

這是第五倫設想中,最可能發生的決戰,就和劉秀在徐州打一仗,打他一個淮海出來!如此,便能避免魏軍在淮南水澤之地作戰,漢軍主力不存後,翻不起大浪,必遭各地豪強拋棄,兩三年內可定勝負。

乙策的可能性更高,馬援頷首,但又道:“若劉秀仍保存主力,放棄淮北,繼續退,而陛下的豫州軍遭其偏師阻撓,亦未能斷絕退路呢?”

馬援在前線待了半年,屯田之餘,也收到了來自南方的線報,劉秀似乎對其側翼頗爲關注,在臨淮等地增修城池,佈置了不少人手經營。

“若如此,這仗便要打得無甚樂趣了。”第五倫唏噓,如果劉秀一退再退,想用放棄空間來拉長魏軍補給,以期盼在淮南定勝負的話,那第五倫就偏不和他決戰,就靠着豫、兗兩軍穩步推進,一點點把劉秀逼回江東去,偏安一隅。

可一旦那樣,魏軍以北人居多,不熟悉水戰,易生疫病,輕易渡江恐怕不利,統一戰爭,就長達五年十年了。

第五倫道:“屆時,江東不可速圖,否則易爲敵所乘,就只能調頭,先滅成家,經營數載,再以高屋建瓴之勢,從巴蜀向東舟船直下,配合淮南江漢習慣水戰之兵,數路大軍過江,方能一舉滅亡劉秀!”

“所以予這方略,看似是先東後西,實則是東西並重啊。”

第五倫回到了地圖的西側:“未來幾年,東方用武之際,西邊要做三件事。”

“其一,關中練一軍新兵隨時備用,提防巴蜀與吳聯合,北上偷襲,往後可以調遣南下,擊滅成家;其二,涼州要有一軍,近來先零羌受公孫述策士煽動,頻頻作亂,西羌諸部與其解仇結盟,東羌和氐人、屬國胡人也蠢蠢欲動,隴右決不能亂;其三,匈奴與胡漢絕不會坐視予一統天下,勢必騷擾,甚至與羌人配合,擊河西四郡,故幷州亦要有一軍,適時擊滅胡漢,御匈奴於河上。”

直到這時候,第五倫才道出了自己最大的難處:“東邊自有予在洛陽全權指揮,但西邊,卻需要一位大將坐鎮,爲予看好後背!”

這也是第五倫無奈的選擇,軍政人才出現斷檔,在補上來前,像這種需要微操的大戰役,他得親自統籌才行,難怪當初劉邦和項羽交戰,爲什麼不待在長安,而非要奔赴前線了……

馬援是聰明人,拱手道:“陛下可想好這大將人選了?”

“這便是予在犯難之事,耿純、景丹號稱文武雙全,然而治國有餘,用兵卻略遜。”

第五倫點評道:“耿弇銳氣十足,能主一州軍務,但要想統籌三軍,卻還差了些。”

“岑彭倒是嫺熟兵法,行事穩重,偶有奇招,可畢竟差了些威望。”

至於吳漢等人,第五倫提都沒提,一切就盡在不言中了。

“萬君遊坐鎮關中,願意接下練兵事宜,同時也向予舉薦了一人,可總關西戎事。”

聽罷此言,馬援哪還能不明白?應道:“君遊推薦的人,肯定是臣!陛下想用的,也一定是臣!”

他單膝而拜:“臣有三利,熟悉關西,早年去涼州遊歷,不但與豪強熟悉,連羌胡的酒也喝過,知道如何分而治之,能平羌亂。”

“臣又在新秦中待過,幾乎將盧芳斬殺,明白如何對付胡虜。”

“臣還是公孫述同鄉發小,公孫子陽臀上有幾顆痣都清清楚楚,知己知彼,管他幾路北上,自能百戰不殆。”

馬援將第五倫要說的話都說了,讓皇帝免費口舌,他心裡歡喜,又給老馬加了一條,扶起馬援道:“予與文淵互信,予移駕洛陽,橫掃關東之際,唯有卿作爲後背,予才能安心啊!”

“既然如此,這坐鎮關西之事,臣當仁不讓!”馬援作揖道:“臣只欲向陛下求兩事。”

“文淵但說無妨。”

馬援指着地圖上的西南巴蜀:“臣若是西調,只怕會錯過關東諸役,唯望陛下他日能將成家,留給臣來滅,必擒公孫述於闕下!”

萬脩說吳漢好殺、好戰、好勝,其實馬援就少了第一個,第五倫頷首:“自當如此,文淵他日可建秦司馬錯之功!第二件呢?”

馬援嘿然:“倒不是臣要官,只是臣這驃騎將軍,能指揮動幷州的‘車騎將軍’麼?”

車騎將軍便是耿弇,馬援和他的關係是複雜的,相互敬重,卻又相互不對付,一直有暗暗競爭的勢頭。雖然耿弇忙於在幷州練兵,功勞不如在中原的馬援,但馬援念及自己在河濟大戰時差點折戟,耿弇那小兒曹一定是暗暗嗤笑。

馬援擔心的是,自己軍令不達。

“文淵勿憂。”

第五倫卻哈哈大笑,道出了真相:“從明年起,耿弇便不在幷州了!”

他往地圖上河北地區一指:“青州雖是小役,但張步麾下亦有數萬之衆,更可能與漢軍交戰,蓋延恐怕還擔不起,用耿伯昭這把宰牛刀來殺雞,正合適。”

騎兵可在青州大放異彩,本朝沒有人比耿弇更懂騎兵,馬援也不得不承認,但一個漁陽系的蓋延作爲副將,能和這位小將軍配合好麼?馬援有些替蓋延沒眼色的傻大個擔憂。

他遂追問道:“陛下將河北一軍交給耿弇,那兗州一軍統帥是……”

第五倫又解一迷:“張宗在河濟時立功不小,已拜爲平東將軍,陪添重號之末,他就在兗州收攏赤眉降兵,新建一軍。”

“如此一來,豫州一部,肯定是鎮南將軍岑彭了?”

沒錯,第五倫已經決定將豫州各郡的軍務合併,交給岑彭,橫野將軍鄭統也在其麾下聽命,畢竟二人在武關等地是合作過的,有淵源。

這其中也有第五倫巨大的私心:若是真能像計劃乙那樣,與劉秀在淮海一決勝負,這份天大的功勞,他希望能讓岑彭得去,讓他成爲軍中繼馬援、小耿後的第三極!

馬援瞭然:“那陛下要調到幷州,替代耿弇之將便是……吳漢!”

吳漢北上幷州,而馬援去接手他的爛攤子,順便統籌關西三軍軍務,爲未來的伐蜀做準備,這就是第五倫的小九九。

第五倫笑道:“文淵以爲,這人選如何?”

馬援思索後道:“守涼州之將,要對付西羌,什麼先零、勒姐、當煎、當闐、封養、牢姐諸羌,何止數十百部?各部戰和不定,或敵或友。更有東羌及氐人、屬國胡與漢民雜居,更是千頭萬緒,而第八季正雖是賢才,卻遠在河西四郡,亦難以入隴幫襯。”

所以吳漢這位會打仗,也只知道打仗的猛將,在涼州面對複雜的情況,就往往一頭霧水,容易敵我不分。就像他近來乾的事,打“壞羌”的時候,也把旁邊的“良羌”打了,逼得他們投奔敵人。到頭來朋友搞得少少的,敵人搞得多多的,此乃平羌大忌。

“幷州卻不同。”馬援笑道:“只有一個敵人,匈奴,匈奴,還是匈奴!”

“吳子顏素來軍紀奇差,在涼州容易惹衆怒,但去北方對付胡虜,也算以惡制惡了!”

第五倫大笑,令人置酒,自己的人事安排,也算是將文武們放到合適的位置上,該哄的哄,該騙的騙,能皆大歡喜就好。

再者,換將有個好處,可以避免長期下來兵爲將有。據繡衣衛所見,吳漢的兵,小耿的兵,甚至是馬援麾下的兵,都有這趨勢,甚至不以將軍自己的意志決定……

與第五倫飲酒之際,馬援又提了一嘴:“臣再斗膽請教一事。”

馬援偏頭拱手,既然決心西去,有些醜話,他可要說在前頭:“吳子顏如今亦爲後將軍,位高職重,若仍如在河北時那般,不肯服臣調遣,當如何?”

“他敢不服!”

第五倫卻沒有直接回答,只瞪着眼睛一拍案几:“傳制。”

“馬國尉總關西軍務,假黃鉞,拜爲‘驃騎大將軍’!”

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299章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216章 天命!第525章 畫圓第539章 敵手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659章 陰陽不調第492章 將軍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580章 午時已到第8章 以“德”服人第395章 大公第180章 掌聲響起來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239章 二五第21章 蒂花之秀第329章 無題第395章 大公第564章 我在上第46章 騎驢第114章 賀蘭山缺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600章 第五層第669章 當陽第644章 漢魂第537章 暴力第570章 我全都要第579章 飛將第425章 獨立第655章 對手第480章 蓋棺定論第230章 傳統藝能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506章 應龍第361章 採風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532章 氣得渾身發抖第692章 雙管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515章 犧牲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77章 豬突豨勇第307章 驕傲第95章 那沒事了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353章 四靈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95章 那沒事了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224章 入關第563章 惡手第220章 戰神第145章 騙紙第56章 天鳳六年第75章 地皇元年第202章 一方有難第573章 輸麻了第483章 禮物第145章 騙紙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683章 大敵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198章 一粒第510章 補天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602章 不行第214章 稱帝第311章 數奇第632章 如閃電般歸來第510章 補天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655章 對手第670章 赴會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311章 數奇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493章 預判第47章 兄友弟恭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155章 雪上加霜第83章 砰!第669章 當陽第451章 看不見的客人第304章 五等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299章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216章 天命!第525章 畫圓第539章 敵手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659章 陰陽不調第492章 將軍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580章 午時已到第8章 以“德”服人第395章 大公第180章 掌聲響起來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239章 二五第21章 蒂花之秀第329章 無題第395章 大公第564章 我在上第46章 騎驢第114章 賀蘭山缺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600章 第五層第669章 當陽第644章 漢魂第537章 暴力第570章 我全都要第579章 飛將第425章 獨立第655章 對手第480章 蓋棺定論第230章 傳統藝能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506章 應龍第361章 採風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532章 氣得渾身發抖第692章 雙管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515章 犧牲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77章 豬突豨勇第307章 驕傲第95章 那沒事了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353章 四靈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95章 那沒事了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224章 入關第563章 惡手第220章 戰神第145章 騙紙第56章 天鳳六年第75章 地皇元年第202章 一方有難第573章 輸麻了第483章 禮物第145章 騙紙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683章 大敵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198章 一粒第510章 補天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602章 不行第214章 稱帝第311章 數奇第632章 如閃電般歸來第510章 補天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655章 對手第670章 赴會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311章 數奇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493章 預判第47章 兄友弟恭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155章 雪上加霜第83章 砰!第669章 當陽第451章 看不見的客人第304章 五等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