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是非曲折,難以論說

“上古時,有殷商高宗武丁攻滅大彭氏,姑且不論。”

睢陽梁園清冷臺廳堂中,第五倫點着地圖,一目瞭然。

彭城說不上完全一馬平川,北面有沂蒙泰山餘脈,西邊還有芒碭山,但這些丘陵又比不上崤函三峽之險。加上泗水沂水交匯,夫差還挖了一條溝通江淮的運河,遂使得彭城和襄陽一樣,成了引南牽北之地。

“到了春秋之際,晉國與楚國爭霸中原,其中一戰便是彭城之役,楚軍乘着晉國內亂進攻宋國,晉悼公大會諸侯之師,趕赴彭城,楚軍宵遁,於是晉霸大興,時人曰,成霸安強,自彭城始矣。”

“戰國之際,齊威王與楚國爭奪泗上,齊楚兩軍戰于徐州,齊國先敗後勝,自此之後,楚國勢力不得北越彭城數十年,齊與魏徐州相王,長爲七國之雄。”

“由此可見,這彭城過去已是諸侯國爭霸的焦點。”

第五倫轉過身,看着自己的羣臣:“但現在的形勢,既不像春秋,也不似戰國。”

他點了徵東將軍張宗:“諸君說說,像何時何戰?”

張宗不假思索:“像楚漢之爭,昔日項羽衣錦回鄉定都彭城,便忙於與田齊交戰,不料劉邦回到關中,掃滅三秦,又銳意東進,竟使得諸侯皆棄楚從漢,漢軍及諸侯號稱五十六萬聯軍,趁項羽不在一舉攻取彭城。”

“項羽聞之,帶精兵三萬回馬殺回彭城,清晨擊漢軍,到了日中便大破之,被殺者、入睢水淹死者數十萬,劉邦僅以身免……”

那是場經典的以少勝多,張宗說到興起,才忽然看到斜對面的右丞相竇融一直在捋鬍鬚,竇融素來極重儀態,君前絕不會有這麼多小動作,張宗頓時恍然,暗道:“彭城之戰是東南勝而西北敗,不祥啊。”

於是他立刻話音一轉:“不過,真正與今日相似的,實是第二次彭城之役,當是時,劉邦撕毀鴻溝之盟,追擊項羽,漢將灌嬰自齊地南下,攻取彭城,與各路大軍合圍項羽於淮北,之後纔有了垓下之圍。”

講漢勝楚敗倒是沒什麼問題,因爲魏國內部正式文件上,往往只將劉秀的“東漢”稱之爲“吳”,拒不承認劉秀是漢朝的正統繼承者,往後估計會搞出《平吳檄文》來。

第五倫頷首,看向竇融,竇周公起身作揖:“臣以爲,更像七國之亂。”

竇融侃侃而談:“當是時,漢軍正進攻臨淄,而吳楚聯軍主力被阻於睢陽數月,無法西進。周亞夫堅守壁壘,不肯與戰,暗地裡卻趁機輕兵南下,奪取泗水入淮之口,斷絕了吳楚聯軍的糧道。士卒飢餓,幾次挑戰未果,強攻戰敗,遂大敗而潰,周亞夫率軍追擊,取楚都彭城,遂平七國。”

好傢伙,這下他舉例的南北雙方,直接不是勢均力敵的政權,而是“叛國”了,張宗頓時學到了。

“以上種種,是非曲直,難以論說……”

第五倫總結羣臣之言:“但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在這個古戰場,決定了多少王朝霸主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

……

幾乎與第五倫同時向東移動的劉秀,已抵達九江郡合肥縣。

戰爭的陰雲已從荊襄、青州飄到了淮北,眼看北方連連告急,劉秀連國都都顧不上回,便在合肥召集部將臣子商議對策。

“第五倫如此大動干戈,不可能是爲了圖謀魯地曲阜,其目標只有一個,必是徐州彭城!”

劉秀也在凝視地圖,彭城,不論是對於大漢歷史而言,還是於劉秀自己,都太過熟悉,太過重要了。自秦以後,統一全國的兩次戰爭,都必須在徐州打上一場大仗,繞是繞不過去的。

徐州曾殺得赤地千里,也曾殺得人跡孑然,但這裡地方肥沃,交通便利,一旦太平,四方人衆聞聽而來,不長時間又人口繁複。周而復始,代代相沿,而後就再度捲入下一場浩劫——劉秀就經歷了,並在那戰勝了強敵赤眉軍,奠定了稱帝的基礎。

所以劉秀很清楚,彭城雖難守易攻,然歷代守城者從來也沒有守住!

不止地利靠不住,硬實力上,漢軍也處於絕對劣勢。

漢揚州刺史王霸頗爲憂心地稟報道:“第五倫在樑地大軍雲集,若青州耿伯昭擊破琅琊張步南下,其號稱二十萬,恐非虛言……”

大着膽子給第五倫的軍隊多算了一倍後,對於己方兵力,他們倒是頗爲精細。

合肥淮南地區的練兵之處,只可惜此處好不容易練出來的萬餘軍隊,都被鄧禹帶去荊襄,幾乎一波送光。

劉秀雖從江東又徵調了一次兵卒,如今分爲三部:一萬人拱衛要地淮泗口、一萬人駐紮壽春,加上劉秀手頭的丹陽之卒,不到三萬,並且很多部隊無法機動,否則淮水千里防線,誰知道魏軍會不會忽然突過來。

“而淮北來司馬處,滿打滿算,也僅有三萬之衆。”

也就是說,面對第五倫“大軍壓境“,劉秀手中,至多有五萬士卒可用。

劣勢是如此明顯,加上荊襄新敗,國內普遍產生了懼戰畏戰的情緒,哪怕從昆陽就跟隨劉秀的將吏們也不例外。

他們都看着自家皇帝,目光殷切,那個問題衆人雖不敢明說,但話裡行間,已經推到了了劉秀面前,讓他無從避開。

“是否要放棄彭城?退守淮南?”

……

“臣以爲,劉秀必棄彭城。”

另一邊,張宗已經說到了他對這場仗的判斷:“彭城所能持者,無非是北面琅琊、東海丘陵,然張步即將覆滅,一旦幽州突騎長驅直入,徐州之郊無險可憑。加上馮異、鄧禹新敗於荊襄,西軍調不回,劉秀就算傾舉國之力,也就能在江東兩淮湊出五六萬人。”

天時人和自不必談,哪怕是地利,歷史上南北五次大戰彭城,南方只勝了一次,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麼?

在不利局面下,將底牌全部壓上,賭一城勝負,張宗認爲,一向理智謹慎的劉秀,不會行此險招。

“去年,馬國尉發兵沛縣,劉秀便果斷放棄祖宗之地,退回了徐州,想必今日亦然,他最好趁我軍未至彭城時,靠泗水將軍民遷至淮南,憑淮水險要拒守,南方水網縱橫,北兵水土不服,如此還能多撐數載。”

在張宗眼裡,這多半是場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勝利。

但竇融卻不這麼認爲,反駁道:“諸君未曾與劉秀正面對敵,故才如此輕視。”

“當年在昆陽關外,我也以爲,數十萬新軍壓城,綠林賊子絕無勝算,劉秀逃走後,應會流竄棲身,絕不會回來。”

竇融的笑容變得苦澀,可誰能想到,劉秀這廝居然敢趁新軍後撤騷動時,找來三千救命,衝擊三十萬,一舉賭贏!

張宗仍不以爲然:“堂堂大魏天兵,豈是新軍土瓦之輩能比?”

竇融笑道:“雖如此,但還是要提防劉秀做困獸之鬥,一朝奮起,與我力爭彭城啊。”

“予要的就是劉秀不甘蟄伏,豪賭決戰!”

第五倫哈哈大笑,打斷了二人的爭論,隨着荊襄和青州的勝利,魏國已經完全取得了戰略優勢,總兵力、器械甲冑乃至於訓練,都已超過對方,這時候就得逼着劉秀,打一場決戰!

所以第五倫才令各方軍隊開赴徐州彭城,彷彿百倍千倍的光度聚合到一點上,讓那兒白熱化,冒煙!

他已經有了明朗的作戰計劃:“劉秀敢救彭城,我軍可效周亞夫行事,予親圍彭城之郊,而徵東將軍以輕兵斷淮泗口,屆時,不但來君叔會被圍困於城中,淮南來援之吳軍,也會因絕糧,被我步騎殲滅!”

若真如此,就算劉秀本人逃走,一旦江東主力覆滅,第五倫與劉秀的較量,穿越者與“位面之子”的鏖戰,將提前結束于徐州。

第五倫彷彿看到,滾滾泗水被鮮血染紅,彭城城牆被戰火烤燙。

“予,不怕燃燒!”

……

“陛下,戰於彭城恐怕不敵,不如退守淮南。”

劉秀的戰前會議陷入了僵局,揚州牧王霸左看右看,見遲遲無人敢說,遂咬了咬牙,他這位被劉秀評價爲“疾風知勁草”的良臣,終於還是做了出頭鳥。

儘管王霸細細敘述了棄淮北、守淮南的好處:讓本就不足的兵力收縮,江東淮南的糧食不必沿脆弱的泗水航道北運,更能避免主力被魏軍殲滅,導致東南政權一舉傾覆……

劉秀垂着頭沒答話,他不明白,談到戰於淮北,衆人爲何只談論着項羽被困垓下、吳楚七國戰敗淮泗口,彷彿這徐州戰場,對南軍來說必定凶多吉少。

難道他們忘了,去歲,正是在彭城之郊,劉秀親率數萬江東淮南健兒與赤眉賊作戰,大獲全勝!而漢軍漢官所到之處,“百姓”竭誠相迎,真可謂佔盡天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竟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短短一年之後,徐州竟至於一變,而成爲漢軍的葬身之地了麼?

歸根結底,這是隨着荊襄大敗,東漢內部許多人患上了“恐五症”,馮異都打不贏,其餘人又有多少信心呢?

自從稱帝時高興過一陣後,劉秀已經許久沒有真心笑過了,荊襄大敗後,愁容就更常駐其面,就算在臣子面前故作輕鬆,心中的繩結卻越擰越死,他彷彿能看到第五倫步步欺身逼近。

而他只能一點點退縮,主動放棄了豐沛祖宗之地,選擇不救齊王張步,想爭奪的荊襄失手,僅僅一個隨縣得不償失,根本擋不住岑彭未來的攻勢……

若如今連淮北也丟失,他還剩下什麼?

所謂的“淮水—隨縣”防線,當真牢靠?

劉秀猛地回頭,他身後是牆壁,此外空無一物,但劉秀卻久久凝視,讓羣臣停下了爭論,面面相覷。

良久後,劉秀才指着身後,心有餘悸地對他們道:“諸君可知,朕在身後看到了何物?”

“朕看到了滾滾大江,項羽在烏江亭駐馬哀嘆,不肯過的大江。”

他加重了聲音,讓每個人都能聽到自己的嘶吼,明白這小朝廷的處境:“看到了萬丈深淵,一旦退步,便會跌落!”

“朕放棄的是徐州彭城麼?”

“朕放棄的,是與第五倫一爭高下的志氣!是大漢光復的希望!是諸君的爵位封土啊!”

劉秀痛斥羣臣一番後,做出了決定,拔劍將案几一角猛地斬斷:

“彭城,朕必救之,淮北,朕必戰之,有敢阻者,猶如此木!”

一時間羣臣凜然,皆下拜頓首,表示願意隨皇帝死守淮北!

劉秀看到,有人顰眉憂心,以文官較多,武將們則面露喜色,甚至熱淚盈眶。

果然如此。

劉秀很清楚,一旦他不戰而棄淮北,國內人心士氣將進一步跌落谷地——荊襄之敗還可以說是用人不當,不戰而退,那就是徹底的投降與放棄,江東淮南的豪強都看着呢!

第五倫對豪強雖然苛刻,但還沒到赤眉那般趕盡殺絕的程度,他們隨時可以主動“起義”換一位主人,而劉秀手下那些志在助他光復漢室的忠良,也會大失所望,離心離德。

所以,他的態度必須是堅決的,讓羣臣士卒知道,皇帝沒忘記初衷,會帶領衆人繼續與第五倫爭天下,這股凝聚人心的志氣,決不能泄!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劉秀得傻乎乎地踩進第五倫的陷阱,他的戰術必須是靈活的,守彭城不是爲了戰至最後一兵一卒,而是爲了守出時間,守出空間,爭取將來!

“彭城得守,但亦不完全守!”

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59章 爾來三萬六千歲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290章 會師第487章 濁流第489章 宣戰!第443章 故事第115章 三顧第362章 打虎第613章 這不是和平第32章 馳名雙標第531章 齊家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671章 借荊州第607章 武德四年第345章 突騎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49章 父慈子孝第3章 打不過就加入第236章 斧鉞!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579章 飛將第22章 貧富差距第448章 山海情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378章 五學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79章 遇事不決第94章 千里馳援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451章 看不見的客人第111章 整整齊齊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286章 過河卒(第二卷完)第616章 焚書第642章 三國第62章 降奴服於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497章 中心第535章 鼎足第265章 孝子第680章 衝舟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37章 你信麼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527章 相異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335章借貸第92章 第五縱隊第345章 突騎第681章 百川第388章 巨人第302章 破釜第540章 倫秀(上)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211章 改變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568章 南巡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第564章 我在上第690章 “隕石”第53章 初雪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33章 你也配叫劉秀?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128章 護官符第357章 陛下何故反?第99章 訓練有素的醫生第436章 軟柿子第227章 起立第632章 如閃電般歸來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594章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374章 銅馬帝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288章 西望王師第297章 第五漢第239章 二五第564章 我在上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78章 陰兵借糧第614章 帝鄉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423章 燕歌行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第39章 用愛發電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616章 焚書第608章 養蠱
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59章 爾來三萬六千歲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290章 會師第487章 濁流第489章 宣戰!第443章 故事第115章 三顧第362章 打虎第613章 這不是和平第32章 馳名雙標第531章 齊家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671章 借荊州第607章 武德四年第345章 突騎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49章 父慈子孝第3章 打不過就加入第236章 斧鉞!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579章 飛將第22章 貧富差距第448章 山海情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378章 五學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79章 遇事不決第94章 千里馳援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451章 看不見的客人第111章 整整齊齊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286章 過河卒(第二卷完)第616章 焚書第642章 三國第62章 降奴服於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497章 中心第535章 鼎足第265章 孝子第680章 衝舟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37章 你信麼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527章 相異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335章借貸第92章 第五縱隊第345章 突騎第681章 百川第388章 巨人第302章 破釜第540章 倫秀(上)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211章 改變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568章 南巡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第564章 我在上第690章 “隕石”第53章 初雪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33章 你也配叫劉秀?第543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第128章 護官符第357章 陛下何故反?第99章 訓練有素的醫生第436章 軟柿子第227章 起立第632章 如閃電般歸來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594章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374章 銅馬帝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288章 西望王師第297章 第五漢第239章 二五第564章 我在上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78章 陰兵借糧第614章 帝鄉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423章 燕歌行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第39章 用愛發電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616章 焚書第608章 養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