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三皇五帝十聖六賢

之前搬動骷髏時,苗人風已將所有尚屬完好的裝備,一一擺放到一邊,他走到一件長衫前隨手提了起來,長衫內卻是掉落一塊似布非布,似皮非皮的物件,“我擦,之前怎麼沒有掉出來?”苗人風一邊嘀咕一邊撿了起來,發現上面寫着一行字。

“凡戰之道,內實丹田,外藏於氣,意則能應,境則能動。劍武之道,變無形象,如影如響,馳劍而御,迭而躍起,布形候氣,與神俱往。——出自:越女。”

“臥槽,劍聖越女”,苗人風大喊道。

“十聖志摘要:越女生於山野,觀自然而悟道,後執劍出山,劍嘯九州。越女劍典是首部成系統的典籍,它將劍擊之術與天地之間的共鳴很詳實的寫出來,成爲劍道的始祖,故被尊來劍聖;後世的刀、弓、槍等等技藝,皆是從越女劍典中融通而出,越女亦被稱爲兵聖。”

“十聖志野篇摘要:大男子主義者反駁越女乃是一名女性,認爲越女劍典剛勁有力,雖有輕靈之法,卻少於猛戰之道,因此,越女應該是一名男子,不能因爲越女劍典中帶有女字,而胡亂猜測劍聖就是一名女子。”

苗人風不會去關心越女是男是女還是特麼的人妖,他只關心手中這塊不知名材質的布,究竟是不是越女劍典,所有學劍的人都向往一招——御劍術。

“劍武之道,變無形象,如影如響,馳劍而御,迭而躍起,布形候氣,與神俱往”,這句話就是“御劍術”的核心,也是所有劍客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劍道。野史中也曾寫道,越女御劍而破碎虛空,因此,御劍術也被認爲是破碎虛空的終極武學。

“麻的,先讓我捋一捋先”,苗人風抱着頭蹲在一邊,然後,他也不知道自己要捋什麼,“拷,先從遊戲歷史背/景捋起”,苗人風隱約覺得這一點也是比較重要的,若是能捋清楚的話,搞不好也能得知“長恨宮”的出口在哪裡。

遊戲有極爲完整的歷史線,不提什麼開天劈地之類的洪荒時期,記錄從“三皇”時代/開啓,這個時代也被稱爲“初民時代”,“獸多於人”的時代,武力是非常重要的。燧皇、羲皇、神皇開創“武道”,當時科技很落後,大家都是抱着石頭去打架的,因此,身體強度的修煉是極爲重要的,三皇時代沒有什麼劍法、刀法、拳法之類的,只有“丹田”的修煉。

因此,三皇時代也被稱爲“心法原紀”,如今的心法都是以“三皇心典”爲基礎創建出來的,三皇率領各自的部族擊敗無數的瑞獸與荒獸,打下了各自的地盤,然後,三皇就開始撕/逼,打得昏天暗地,最終誰也沒有打趴誰。

三皇究竟是掛掉還是破碎虛空,沒有人知道,反正三皇之後就進入“五帝時代”,五帝時代的人族仍然處於爲生存而戰的時代。科技文明也有了極大的進步,武器也隨之出現,比較奇葩的是,“五帝時代”的人族最早出現的仍然不是“武功”,而是“氣勢”。

白帝東啓明,太白光器耀;青帝居於歲,重華應星周;黑帝百辰載,旋周十二刻;炎帝星營惑,流火執賞罰;黃帝鎮星宿,輪歲二十八。

五帝時代正式創建了“天罡地煞,星宿輝映”,在三皇心典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對心法進行完善,形成“大小週天”的心法規則,一個大周天爲十二,一個小週天爲二十八。

五帝時代的戰鬥是非常恐怖的,動不動就是山崩地裂,天地失色,那個時代的人族彪悍的沒朋友,只要是能修煉,必然是無暇丹田,一完成無暇丹田,馬上就是悟勢,那是一個“成境滿地走,成勢多如狗”的時代。

五帝時代的人族太過逆天,大規模的戰爭對天地造成極大的損壞,換個說法就是,人族的存在,破壞了天地平衡,然後就進入了請允悲的“十聖時代”。

三皇五帝時期的人族是以部落、氏族形式存在的,到了十聖時代,科技發展迅速,城邦也隨之出現,天地平衡被打破的後遺症,讓人族不再象三皇五帝時代,是個人就能修煉,一修煉就能鑄就氣勢,意境更是隨隨便便的就出現。

十聖時代也被稱爲“百宗爭鳴”時代,受天地失衡的影響,人族出生時有各自的先天缺陷,十聖稱其爲“後天體質”,要想打破後天體質,首先要進行“丹田擴增”,也就是進入“三皇五帝時代”的無暇丹田,這樣就打下了進入先天體質的基礎。

然後就是丹田的強化,讓內力變得充沛起來,具備衝破“先天缺陷”的能量,那麼,問題來了,三皇五帝時代的心法,根本就沒有這種衝破“先天缺陷”的記錄,腫麼辦?當然是自己去創造啦!

於是,武功就誕生啦!

三皇五帝時期的人族是霸氣側漏的,他們根本不需要武功跟兵器,他們當時提出的口號是“人即天地,人即天道”;當時的理論就是人的身體,具備一切的攻擊與防禦,這在當時也是正確的。想想,隨便一個小屁孩都特麼氣勢纏身,意境初顯,打架的時候,一拳頭就尼瑪把山打塌了,要什麼兵器,要什麼武功啊?

三皇五帝時期的人族個個都是先天體質,到了十聖時代的人族,先天體質則極爲稀少,後天體質的數量同樣不多,普通體質的人族成爲真正的主流,由此,誕生的“城邦”,慢慢的發展成“國家”,後天體質的修煉者也就被稱爲“武者”。

十聖創造了武學體系,包括心法、招式、輕功、身法四種,武學的出現是要打破“先天缺陷”帶來的禁錮,使人族能夠重現三皇五帝時期的彪悍;正因爲如此,就有了劍法、刀法、槍法、弓法等等的出現,“十八般武藝配十八種兵器”,一種武藝,一種心法,一種兵器的理論,也在那時慢慢的形成。

宗派的雛形是十聖嚮往“三皇五帝”時期而形成的“武者部落”,也可以稱爲“愛好武功者集中營”,當時也沒有什麼宗派約束,可以在儒聖這邊學學拳腳,再跑兵聖那裡學劍法,又或者跑到墨聖那裡學暗器等等,反正想學哪樣請隨便來。

然後,十聖決定驗證自己的武學理論,就有了“十聖論武”的出現,十聖論武也被稱爲“百宗盟誓”,當時也沒有十聖之說,武者部落也非常的多,能夠形成規模並擁有大量追隨者的,有百來個,所以,纔有“百宗盟誓”的說法。

同樣無人知道十聖究竟是破碎虛空還是死的連渣都沒有,反正“十聖”掛掉後,“十聖論武”就變味了,六賢就是在這個時期冒出來的。

六賢時期正是國家與國家之間互相吞併的時期,戰力彪悍的武者紛紛加入各個國家,造成戰爭極爲殘酷的後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六賢提出以宗派約束武者的理論,受到所有國家當權者的歡迎。

國家諸王當然是要歡迎的,那時的武者極爲強悍與桀驁不馴,動不動就要宰掉大王與上卿大臣,這特麼哪裡能受得了啊!

後有人批判“六賢”不配爲“賢者”,正是“六賢”提出“宗派”論,從而給武者們戴上了鐐銬,使武者們失去了“三皇五帝十聖”時期的尊貴,漸漸淪爲國家統治階層的工具,而宗派的存在,也讓早期的“百宗爭鳴”變成了“宗派自閉”與“門派之分”。

三皇五帝十聖六賢中,六賢是最富爭議的,有武者稱其爲“武道敗類”,有武者立其爲“武道賢者”。

在苗人風看來,六賢其實真的名不符其實的,不管是三皇還是五帝或是十聖,對“武道”都有後人難以攀越的功績。而六賢沒有在“武學”上有所貢獻,僅是將散亂的武者全部關進了一個叫“宗派”的籠子內。

這個話題也曾在“十字焚身”劇情閒聊中提起,勿弗子當時認爲六賢的作法沒有錯,若是武者再不受約束的話,天地失衡會越來越嚴重,最終,武學就不具備任何的實用性,只能成爲花架子。

肖邦也認爲宗派的存在是時代的產物,當時已不是十聖時期的城邦時期,而是己具規模的大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國家正爲統一而戰,武者的亂入及無序,會給統一帶來極大的麻煩,六賢創建宗派,爲亂世的結束做出極大的貢獻。

捋完“三皇五帝,十聖六賢”後就能發現,武學的發展是極爲奇葩的,它看似不斷創新與前進,實則卻是在不停的後退。

三皇五帝時期以道域、意境、氣勢爲等級劃分,十聖時期以後天、先天爲等級劃分,六賢時期的宗派出現,就有了“後天四流宗,先天覓虛空”的等級劃分。

先天覓虛空,都敢不破虛空,由此可見,武學的退步有多厲害。

扯回正題,捋完“三皇五帝,十聖六賢”,再看手中的布,苗人風隱約抓住了什麼,“麻的,明明很有感覺啊”,始終抓不到那道靈光,苗人風怒的將布扔在地上,煩躁的罵道,然後,靈光出現了,苗人風轉身看向前方,那裡明明空蕩蕩的,卻彷彿有無形之牆。

“這特麼不就是虛空嗎?”苗人風大喊道。

五霸是在三千多年前最爲強大的武者,六賢當時在褒貶不一的名聲中死去,他們也是唯一被無數人見證死亡的大能,三皇五帝十聖是死是活,無人知曉,就連六賢之後崛起的“五霸”,同樣也是生死不明的,所以,也有人說“六賢爲天道所棄”,這也給那些黑“六賢”的武者們提供了強大的火力。

如果這道無形之牆就是模擬出來的“虛空”,那就能解釋死在此處的人,爲什麼都是站立的,很多人都以爲“破碎虛空”,就是打破天地對自身的束縛,而用到“打”字,就以爲必須打敗誰,其實這是誤解,破碎虛空也一個字——悟。

至於怎麼“悟”卻是沒有定論的,若是有定論,早就有無數人破碎虛空。

按白狐的理解,破碎虛空不是說成仙得道,只是修煉上的一種突破,而這種突破後,身處的天地無法再提供能量上的補給,同時也會有相關的排斥。因此,破碎虛空就是前往更高級的位面,繼續修煉,也就是所謂的“悟道”

暫時將這無形之牆稱爲“虛空壁”,虛空壁最早肯定不是在那個位置的,它也不是真正的虛空,它應該是五霸決戰時又或是突破時形成的,隨着時光的遷移,這面虛空壁也正不斷的消退,就造成了它的位置不斷後移的現象。

最早進入長恨宮的武者實力是最強悍的,應該也是與五霸同一時期的,這從他們擁有“越女劍典”中的少量心訣能夠推測出來,而他們的裝備受時代所限,款式老舊,特效單一,材質卻是極爲上佳,這也能推測出他們的年代所在。

現今存在的國朝十四宗其實失去了很多的傳承武學,三皇五帝時期都是心法,如今早就不知遺失在哪裡,十聖時期的武學卻是不斷傳承五來,心法也是改良版的,不改良不行,都特麼沒辦法適應“先天缺陷”的人族,所以,如今的武者修煉的心法,都是十聖時期改良版。

十聖時期是創新的時期,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武學,改良的心法出現,那是一個武學輝煌到逆天的時期,十聖是其中的佼佼者,與他們生於同一時代的天才們是悲傷的,他們若是放到後面的時代出生,什麼六賢五霸,都要跟在他們後面吃屁的。

第二十一章 六月之後的煉化 下第五章 九知第四十五章 三呼萬歲第十六章 三句毀屍泄毒計第三十二章 六脈錘竅式 下第五十九章 無片不藏骨第三十五章 三蝦嬉俊男第十二章 兩處閒語話機關第二十章 十分美麗第九十一章 九熟人第七章 六隻小蜜蜂啊 下第六十七章 七出陽關無故人第四十七章 六月未到就開戰第五十二章 兩個大拿之間的差距第四十四章 八扇少兩扇的部門第四十九章 一聲見閻王第八十四章 四方重拳出擊第六十七章 八沙第三十三章 六省吾身 下第五十六章 十分簡單又複雜第七十三章 七祭 下第五十九章 三下無人劫道時第二十二章 六瘴噬腦盅 下第六十四章 八菜第二十章 六榜無名第三十一章 一次黑吃黑第七十九章 無價不可談第六十六章 三傳之承第六十八章 無友不基第五十一章 十段對話第五十章 無美不成歡第四十九章 兩院之爭第三章 九點奔走 下第七章 九心第十五章 三招化險境第五十四章 四山環有骷髏刀靈第十四章 五汗之位第五十八章 六人心難測第六十九章 九禮育第十三章 八拜不交第三十七章 五人夜談第四十五章 六科武動,名揚天下第七十九章 一貼攻略的下篇第四十五章 六科武動,名揚天下第十九章 五境自有天地第五十六章 四個核心思想第二十二章 兩處奔跑很慌忙第七章 一張名單第五章 四肢發達,旺盛氣勢第十三章 三五成羣聚一堆第三章 九點奔走 下第四十五章 一地割喉第二十三章 七返故地 下第七十四章 九公豹的奸第九十四章 九忙出亂第四十四章 八扇少兩扇的部門第八章 一位故敵第三十四章 十分有雨第四十二章 十是故人第八章 三五成羣話正邪第十一章 一名巡遊的職責第六章 三勢抽離生異心第十七章 九激第七十六章 三個還是五個第九十九章 八道碎虛空第二十四章 七步內必有芳草第六十五章 八種落難第七十一章 三中有野人第八十六章 無丹第八章 九羞第九十章 兩相嬉戲撓癢癢第七十四章 兩狐鬥智小狐輸第二十五章 三瘋吶,你可長點心第五十五章 七道程序第三十二章 七息劍斷第五十章 一次中場休息第五十九章 七石堵路第七十六章 七虹第九十五章 八異之端第二十章,一通罵第四章 十分惶恐第九十九章 一株迷茫的苗第五十章 十分無趣第十二章 十分煩人第九章 十方朝拜第四十三章 十亂之前第二十八章 三支追兵殺意濃第七十一章 四風那麼一吹第五十五章 一起復雜的劫案第八十三章 七種鬼息第五十四章 六方援助第六十七章 九是不能去第五十章 六 牛 人行事必具善德第三十四章 六巢古都 下第六十三章 一個名人的誕生第九十四章 一鏈通秋窗,四山雪地方第四章 七上八下求平衡 下第五章 八招之判第七章 兩相忘,兩相見第八十五章 四山之上青城宮
第二十一章 六月之後的煉化 下第五章 九知第四十五章 三呼萬歲第十六章 三句毀屍泄毒計第三十二章 六脈錘竅式 下第五十九章 無片不藏骨第三十五章 三蝦嬉俊男第十二章 兩處閒語話機關第二十章 十分美麗第九十一章 九熟人第七章 六隻小蜜蜂啊 下第六十七章 七出陽關無故人第四十七章 六月未到就開戰第五十二章 兩個大拿之間的差距第四十四章 八扇少兩扇的部門第四十九章 一聲見閻王第八十四章 四方重拳出擊第六十七章 八沙第三十三章 六省吾身 下第五十六章 十分簡單又複雜第七十三章 七祭 下第五十九章 三下無人劫道時第二十二章 六瘴噬腦盅 下第六十四章 八菜第二十章 六榜無名第三十一章 一次黑吃黑第七十九章 無價不可談第六十六章 三傳之承第六十八章 無友不基第五十一章 十段對話第五十章 無美不成歡第四十九章 兩院之爭第三章 九點奔走 下第七章 九心第十五章 三招化險境第五十四章 四山環有骷髏刀靈第十四章 五汗之位第五十八章 六人心難測第六十九章 九禮育第十三章 八拜不交第三十七章 五人夜談第四十五章 六科武動,名揚天下第七十九章 一貼攻略的下篇第四十五章 六科武動,名揚天下第十九章 五境自有天地第五十六章 四個核心思想第二十二章 兩處奔跑很慌忙第七章 一張名單第五章 四肢發達,旺盛氣勢第十三章 三五成羣聚一堆第三章 九點奔走 下第四十五章 一地割喉第二十三章 七返故地 下第七十四章 九公豹的奸第九十四章 九忙出亂第四十四章 八扇少兩扇的部門第八章 一位故敵第三十四章 十分有雨第四十二章 十是故人第八章 三五成羣話正邪第十一章 一名巡遊的職責第六章 三勢抽離生異心第十七章 九激第七十六章 三個還是五個第九十九章 八道碎虛空第二十四章 七步內必有芳草第六十五章 八種落難第七十一章 三中有野人第八十六章 無丹第八章 九羞第九十章 兩相嬉戲撓癢癢第七十四章 兩狐鬥智小狐輸第二十五章 三瘋吶,你可長點心第五十五章 七道程序第三十二章 七息劍斷第五十章 一次中場休息第五十九章 七石堵路第七十六章 七虹第九十五章 八異之端第二十章,一通罵第四章 十分惶恐第九十九章 一株迷茫的苗第五十章 十分無趣第十二章 十分煩人第九章 十方朝拜第四十三章 十亂之前第二十八章 三支追兵殺意濃第七十一章 四風那麼一吹第五十五章 一起復雜的劫案第八十三章 七種鬼息第五十四章 六方援助第六十七章 九是不能去第五十章 六 牛 人行事必具善德第三十四章 六巢古都 下第六十三章 一個名人的誕生第九十四章 一鏈通秋窗,四山雪地方第四章 七上八下求平衡 下第五章 八招之判第七章 兩相忘,兩相見第八十五章 四山之上青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