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以騎治騎

固州,大帥府上,。宇文霽一直在等待着田齊率領餓狼軍來到固州。根據上次派去聯繫的兩個人的描述,田齊還是很上道的。所以,於宇文霽也是安心的下來,耐心的等待,按照約定的好的時期,今天田齊就應該刷令餓狼軍來到固州。斥候已經派出去三撥了,但是到了現在仍然沒有任何消息。?

但是宇文霽一點也不着急,他很有自信的在等待。他相信,任何明眼人,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只可惜,他不知道,這次他走眼了。?

田齊當初的確動心了,但是後來雖然在表面上答應,其實在心裡已經做出了選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根本調動不了一兵一卒,。雖然表面上,宇文峰不再,他是領軍的人,但是其實只有他着急知道,他只是負責一些日常的事宜。?

兵權牢牢的掌握在牛二、何鬆、李文、賈至、候集五人手裡,沒有得到他們五人的同意,他根本調不動一兵一卒,即使他身邊的幾個親衛也不是他的親信。?

田齊是個聰明人,爲了防止宇文峰的猜忌,一直沒有在軍中培植親信。而且冷靜下來的田齊想了想,自從跟可宇文峰之後,宇文峰就未嘗一敗,即使打的再辛苦,到了最後,宇文峰仍然會取得勝利。所以,田齊纔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而現在的餓狼軍,在幹什麼呢?金州,餓狼軍的駐地,一片肅殺。?

那天,田齊送走宇文霽派來聯繫的兩人之後,就把牛二、何鬆等人請了過來。等到人來齊之後,田齊開口說道:“我剛剛已經答應了,在規定的時間內,率領餓狼均去固州。”?

聽到田齊的這句話,帳內的氣氛隨即一緊,牛二等人都是用冰冷的目光看着田齊。衝動的李文已經拔出了刀,惡狠狠的看着田齊。?

田齊確實滿臉苦澀的開口說道:“聽我把話說完。”?

牛二對了李文使了個眼色,李文收回了剛剛拔出來的刀。五人就這麼等着田齊的下文,田齊開口說道:“我之所以答應他們,主要是爲了拖延時間。”?

聽到田齊的話語,五人的臉色好看了一點,但還是依舊的冰冷。田齊見狀也不奇怪,繼續開口說道:“宇文騎尉從帝都回來需要時間,如果我們和宇文霽的軍隊開戰,也是需要時間準備的。”?

果然,聽了田齊的解釋,五人的臉色好看了很多,冰冷色也消退了不少。但是牛二和賈至對望一眼,賈至開口說道:“今日,田將軍也累了,所以就安心休息兩天吧。”?

說完,五人便魚貫而出,離開了田齊的帳篷,。等到五人離開以後,田齊也是滿臉苦笑,似乎他早已經料到了這種結果。?

帝都,宇文峰的住宅。在房間中,宇文峰不斷的來回走動。宇文峰剛剛已經和李老四再次談過,對於火藥到沒有擔心,但是怎麼運用火藥卻除了問題。?

火統的技術太困難,相對來說火炮的技術要簡單一點,但是現在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火炮這一說,對於鑄造火炮,宇文峰也是一知半解,他也只能夠提供一點大概的思路,最主要的還是需要招募鐵匠進行不斷的實驗。?

但是宇文峰免俗就要離開帝都,前往北疆。到時候,自然要面對胡人的騎兵。現在火器沒有免俗派上用場,宇文峰不得不想辦法對付胡騎。?

上幾次的野戰,雖然都是勝利,但是每次都是慘勝。和蒙兀人的王庭直位軍的那場戰鬥,最後也是天將大雨,才取得勝利。宇文峰知道,並不是每一次運氣都能夠這麼好。?

既然火器在短時間沒?

騎兵,騎兵顧名思義就是騎馬作戰軍隊。其實長處在於有強的機動力能力和衝擊能力。我國是世界上較早擁有騎兵的國家之一。我國在春秋時代以前作戰以車戰爲主,步兵僅起輔助作用,兵車的數量多少成爲軍事實力的象徵,基本沒有騎兵這一兵種。到春秋時期步兵開始興起,軍隊成爲車步並重,各國的軍隊中有了少量的騎兵,同戰車步兵混編,僅是一種無足輕重的輔助力量。到了戰國時代隨着戰爭規模的擴大,戰術的多樣化及同北邊遊牧民族的戰爭需要,騎兵作爲一種獨立的兵種正式登上戰爭舞臺。有辦法派上用場,宇文峰想了半天,也只有以騎治騎了。?

戰國時代:(含秦代)?

歷史進入戰國時代,戰爭已經從早年的死板的兵車戰術的正面戰,轉向更爲機動靈活的作戰方式。騎兵作爲一種獨立的兵種出現了,當時各大國均建立了騎兵部隊,如秦、趙等國均號稱“車千乘,騎萬匹”軍隊作戰由步騎爲主漸漸轉變爲車騎並重,。進行最大變革的首先是趙國。地處北邊的趙國,與樓煩,林胡,匈奴等少數民族爲鄰,深受其擾邊之苦,而趙國傳統的車步兵,在與靈活、快捷的胡人騎兵作戰時十分不利。爲了改變這一狀況,富國強兵,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他聲明“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削減軍中的車兵,增加騎兵;要求改漢族傳統寬袍大袖的衣服爲胡人式的緊身服裝,方便於進行騎射。從這裡開始中原各國中騎兵地位逐步提高,成爲軍隊的一支主要力量。趙國也因爲有了這支強大的騎兵,使之成爲戰國後期軍事上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

戰國時開始大量的使用騎兵作戰。趙國以步騎兵攻林胡,樓煩“略地千里”,李牧用萬餘騎配合步車兵大破匈奴殲敵十餘萬。秦國也以騎兵精良著稱,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用五千精騎截斷趙軍,對長平一役全殲趙戰國及秦代的騎兵配有齊全的鞍韉,但是沒有馬鐙這對馬上的格鬥戰十分不利,所以當時的騎兵主要武器爲弓箭,作戰以騎射爲主,少量的使用青銅劍、戟作戰。(劈砍時劍容易折斷,以戟爲主)並且這時已有專用的馬甲出現。(用於保護戰馬的防具)從出土的兵馬俑可以看出當時秦軍已是採用車、步、騎混合編隊,鞍馬俑以持弓爲主,戴小帽,穿緊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裝束便於騎射。這一時期兵法中也有了對騎兵使用的論述。《孫臏兵法》就曾說“險則多其騎”軍四十餘萬起到了關鍵作用。楚漢戰爭時劉邦也曾爲了對抗項羽的騎兵而用秦國降將李必、駱甲爲校尉訓練騎兵;韓信在破趙之戰中也是用兩千輕騎偷襲敵軍大營。?

兩漢時代:?

進入兩漢時代,迎來了中國騎兵發展的黃金時代,因爲對匈奴等遊牧民族作戰的需要,騎兵迅速壯大,軍隊作戰從以前的車騎並重轉變爲騎兵取代車兵,騎兵成爲決定勝負的力量。?

說到漢代騎兵的發展就該說匈奴騎兵,匈奴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全族均爲能騎善射之士漢初處匈奴已號稱“控弦之士”三十萬,時刻威脅着漢朝的北部。匈奴人是典型的亞洲式輕騎兵,他們作爲遊牧民族,從小生長在馬背上,長於騎射,他們馬術精良,射術奇佳,只穿輕便的皮甲十分靈活。漢的晃錯曾在《言兵事疏》中說匈奴有三大長處爲漢軍所不及: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其二,險道傾厭: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其三,風雨罷勞,譏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這也就指明瞭騎兵較之車兵的較大優勢,車兵只能在平原之上才能發揮威力,而騎兵在較狹小的地形也能做戰,比車兵更爲機動靈活。?

到了漢朝時爲了改變對匈奴作戰的不利被動局面,漢朝大力發展騎兵,至武帝時已能運用十餘萬騎兵主動出擊,對匈奴作戰歷時數十年,漢的名將衛青,霍去病等多次率數萬騎兵,採用迂迴包抄,深入敵後等戰法大破匈奴。其公元前119年武帝以衛青,霍去病二人各帶五萬騎出擊,以步卒數十萬,馬十餘萬匹轉運輜重。霍去病部深入匈奴兩千餘里,大破敵軍封狼居胥山(在今蒙古)而還,傳爲佳話.?

這一時代一個重要成就就是官馬制度的確立,漢爲了對抗匈奴,發展騎兵,建立了飼馬的制度。漢文景時期頒行“馬復令”用免役的辦法鼓勵民間養馬。並在中央和地方設立專管的馬政機構。中央任命太僕(就是弼馬溫了)管理,在地方設有馬丞負責。這些官員負責馬匹的飼養以備軍用。從漢初至武帝時即有廄馬四十餘萬匹。這一制度保證了漢朝對匈奴作戰的大量馬匹的消耗。?

在漢代騎兵發展壯大,成爲軍隊的主力軍種,取代戰車的位置。兵種內漢代已經有了輕騎兵和重騎兵之分。輕騎兵基本無甲,武器以弓箭爲主,配備較矮小的戰馬,重騎兵着甲,武器爲戟,矛,環首刀等近戰武器,配備高大的馬匹用於衝鋒陷陣。漢代隨着冶煉技術的提高出現了更適於馬上作戰的環柄長鐵刀,(就是環首刀了)刀脊厚,刃鋒利適於劈砍,成爲騎兵的重要武器。一般來說漢代的騎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張弩)等。這一時期騎兵作爲機動兵力的戰術也得以發展漢軍在與匈奴作戰中就大量採用了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作戰。?

三國,晉,南北朝時代:?

這是一個戰亂的時代,戰爭十分頻繁,特別在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大量北主遊牧民族入主中原,騎兵的運用達到了更高峰,交戰各方(主要是北方)都大規模的使用騎兵,騎兵成爲戰場上的最重要的兵種,我國的騎兵也發展到了重騎兵的時代,。?

這一時期總的來說北方的軍力較南方強,北方各國多爲少數民族政權,最初的軍隊均爲騎兵,發展後步兵漸漸增多,但軍隊的主力仍爲騎兵,作戰時動用相當多的騎兵參戰。如前秦的苻堅南下動用了騎兵二十七萬;北魏太武帝侵宋時以騎兵六十萬渡淮,直逼長江;樑魏鍾離之戰中魏軍八十萬中有騎兵二十四萬。可以說這一時期騎兵戰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

而這時期一大重要發展就是馬鐙的發明,我國最早的馬鐙在西晉中出土,可以說我國最晚在晉代就有了馬鐙。(可偏有人說馬鐙是歐洲人先發明的。)馬鐙可以說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類文明。軍事上,馬鐙的出現使騎兵的近距離格鬥戰更容易,(有了借力之處)並且有利於騎兵的長距離行軍。(減少疲勞)能更有效的發揮出騎兵機動性好,衝擊力強的優點。在西方馬鐙的發明,導致了中世紀西式重騎兵,騎士的出現。(一種大而無用的傢伙)這一時期的騎兵以重騎兵爲主,當時的重騎兵人馬均披鎧甲-甲騎具裝。防護力很好對步兵而言有極大的衝擊力。當時重騎兵的防護力很強,騎兵武器除了弓箭外,(不管什麼時代,這總是東方騎兵的主要武器。)長兵器大量使用穿透力更好的騎兵用長矛即“槊”(也叫“矛+肖”),而戟逐步被淘汰,成爲一種禮儀用的擺設。而短刀也成爲騎兵的制式武器,與前代的環首刀相比,這一時期的刀,刀體加寬,刀頭由斜方形改爲前銳後斜,更適於實戰?

隋、唐、五代時代:?

這一時期,騎兵已經確立了在軍中的地位,在這一時代騎步並重,各國的騎兵規模雖不及南北朝時期,但是騎兵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受到較大的重視。?

唐朝以武功開國,太宗李世民本人就善於使用騎兵,他著名的六匹坐騎被稱爲昭陵六駿。所以唐(特別是唐初)對騎兵的建設也是很重視的。唐從起兵始就建設完善自己的馬政建設,以備軍用。唐在邊地多置監牧,屬太僕管理,監牧馬五千以上爲上監,三千爲中監,以下爲下監,置牧監使,對各監牧每年還要進行考課,自唐貞觀至麟德四十年間,所養官馬達七十餘萬匹,置八坊四十八監,佔田地一千多頃,。?

這一時期,騎兵裝備戰術發展並不大,但是已不象南北朝時代那樣注重於重甲騎兵,軍中雖仍有甲騎,但是基本上以輕裝騎兵爲主。主要發揮騎兵,作爲機動兵力的優勢,正面攻防更多依懶於步兵。?

宋、遼、西夏、金時代:?

這一時期,大量的北方遊牧民族雄起,成爲漢族朝的威脅,這些少數民族軍隊的精銳主要爲騎兵,騎兵的發展也再度轉入高潮。?

首先說宋,宋朝在我國曆史上武功極爲不盛的一個朝代,因爲在後唐,五代時期崛起的少數民族西北的產馬地區,基本掉失,所以宋無論是通過在邊地買馬,換馬,(用物資)或設置監牧等方法,始終都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從來都沒一支強大的騎兵。到了南宋時更糟,連殿前司(即皇帝禁軍)的騎兵都有五分之一的沒馬可用。(真是好可憐)宋朝喜歡擺陣勢,所以騎兵也多半佈置在陣中,基本上都是把騎兵佈置在大規模的步兵陣周圍做策應或掩護側翼。如宋太宗的“平戎萬全陣”就是把主力步兵結合戰車,在中間布成密集陣勢,騎兵佈置在前後左右擔任警戒和掩護。防禦敵軍騎兵的陣勢。以步兵方陣爲主力,用騎兵來鞏固兩翼。事實上這種陣式,騎兵成了步兵的輔助力量,用於克敵致勝。?

宋、遼、西夏、金時代:?

這一時期,大量的北方遊牧民族雄起,成爲漢族朝的威脅,這些少數民族軍隊的精銳主要爲騎兵,騎兵的發展也再度轉入高潮。?

首先說宋,宋朝在我國曆史上武功極爲不盛的一個朝代,因爲在後唐,五代時期崛起的少數民族西北的產馬地區,基本掉失,所以宋無論是通過在邊地買馬,換馬,(用物資)或設置監牧等方法,始終都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從來都沒一支強大的騎兵。到了南宋時更糟,連殿前司(即皇帝禁軍)的騎兵都有五分之一的沒馬可用。(真是好可憐)宋朝喜歡擺陣勢,所以騎兵也多半佈置在陣中,基本上都是把騎兵佈置在大規模的步兵陣周圍做策應或掩護側翼,。如宋太宗的“平戎萬全陣”就是把主力步兵結合戰車,在中間布成密集陣勢,騎兵佈置在前後左右擔任警戒和掩護。防禦敵軍騎兵的陣勢。以步兵方陣爲主力,用騎兵來鞏固兩翼。事實上這種陣式,騎兵成了步兵的輔助力量,用於克敵致勝的是核心的步兵陣。?

在北方先後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都有較強大的武力。軍隊中以騎兵爲主力作戰。遼金的軍隊都很講究騎兵的機動作戰,,一般軍中的正兵均配有數匹戰馬,(遼軍一名正軍有馬三匹)機動力很強,如遼宋的幽州之戰中,遼軍就憑藉當地平坦的地形和騎兵的機動力,先後將宋將曹彬,潘美各個擊敗。金兵也長於騎兵善於野戰,史稱“金之初起天下之強莫過於此”,金國有著名的柺子馬,在作戰時步軍爲正兵,以柺子馬作兩翼突擊,在平原上對宋軍作戰有着很大的優勢。?

這一時代的騎兵,以北方少數民族騎兵爲主,他們作戰的主要武器爲弓箭、馬刀、也裝備有狼牙棒等特殊的武器。(金國人似乎喜歡這種武器,當時有民謠:它有金兀朮,我有嶽元帥;它有柺子馬,我有麻扎刀;它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當時的騎兵,開始偏向輕裝,着少量甲,獲得更大機動力,但是各國均還有重甲部隊,如西夏的騎兵“平夏鐵鷂子”(它的步兵叫“橫山步跋子”)就以“乘善馬披重甲”戰鬥力強著稱。?

蒙古時代:?

這一時代,蒙古騎兵在敵人眼中成了恐怖的象徵,蒙古人把騎兵戰術推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峰。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等騎兵的優勢被髮揮到了極限。?

蒙古人實行百戶、千戶制全民皆兵,軍官世襲。他們“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戰時自備武器裝備出征,和平時期則是普通牧民。爲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蒙古人往往通過大規模的圍獵來鍛鍊部隊,對於兒童也從小就專門訓練他們騎馬射箭的能力。加上有成吉思汗,木華黎,速不臺,拖雷等出色的戰術家指揮。蒙古人成爲當時世上最強大的軍隊,征服了前所未有的廣大領地。在東方消滅了宋、金、西夏,在西方打敗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俄羅斯草原,打敗了西方聯軍,一直打到多瑙河邊。?

蒙古軍隊前期基本是騎兵,後期其野戰力量也是騎兵,。蒙古騎兵有着超強的機動力,一名士兵往往備有六匹以上的戰馬,輪換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進近百公里。蒙古騎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長年騎射的蒙古人能拉強弓,蒙古人的弓用混合的木料和骨頭製成,具備很強的穿透力和很遠的射程。能在高速機動中(甚至一邊後退一邊回頭射擊)準確射擊的蒙古人能在短兵戰前給予敵人極大的殺傷。因爲蒙古人往往自備武器,所以在箭、馬刀以外,士兵們還帶有自己喜歡的武器如長矛、狼牙棒、繩套(套馬用的,在戰場上也能套人。)等。在防具方面,蒙古人以皮製甲爲主,輕便堅固,雖然不象鐵甲的防護力好,可是爲其贏得了更大的機動力。值得一提的還有蒙古馬,蒙古馬雖然體型較小,不及阿拉伯,亞利安馬速度好、體型高大,但蒙古馬適應力強,耐粗飼,易增膘,壽命長,十分適合長距離行軍,無後勤保障作戰,這些馬隨處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能日行軍五十至一百公里,可以終年使役。並且重要的一點是蒙古馬的母馬哺育期可產奶三至四百千克,這成爲長時間在外作戰,無需後勤保障的蒙古軍的一個重要食物來源。(另外就是掠奪了)蒙古人是遊牧民族,其人民生長在苦寒之地,對於惡劣氣候的忍耐力極強,物質條件要求很低,有着一般農耕民族人民無法比擬的戰鬥力。?

明清及以後時代:?

明清以後火器得到了大力的發展,隨着專門的火器部隊和炮兵的出現,騎兵的地位逐漸下降,明以後很少有作爲主要戰略力量的騎兵存在,就不再多說了。?

明代的騎兵主要和其他兵種配合作戰,並配有火器。(騎鐵?)名將戚繼光設立了車營就是一種步、車、騎配合作戰的方式。明孫承宗的《車營扣答合編》中也對這種戰術進行了進一步研究。還發展出了先以火器轟擊(火力準備?)繼以騎兵衝擊步兵跟進的戰法。(和拿破崙時代的戰法像吧?)?

到了清朝,清朝自以爲以弓馬開國,其開國時的女真,蒙古騎兵就是傳統上的騎兵,沒有什麼發展,加上不注重火器的,使我國最終落到了被列強任意欺負的下場。當時已是火器的時代,騎兵地位就更低了。直到機槍,戰壕組成的陣地戰出現,基本上喪失了在軍中的地位,逐步退出軍事舞臺,。只到其後繼者裝甲機械化部隊的出現,騎兵成爲了一種歷史,只在某些慶典禮儀場合使用。?

宇文峰最佩服就是鐵木真的蒙古鐵騎。?

13世紀初,在中國北部的大草原上,活躍着一支與衆不同的騎兵部隊。這支蒙古騎兵擺脫了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這支軍隊的建立應歸功於雄才大略的鐵木真。正是他把一個許多部落的民族,建成爲一個無往不勝?

的軍事組織;也正是由於他出色的組織指揮才能,蒙古各部落的首領尊稱他爲成吉思汗,意爲非凡的領袖。“汗國”一詞原指一個蒙古遊牧部落或一支野戰部隊,後來變成了“鉅額數量”的同義詞。打了敗仗的敵人始終無法相信,自己竟會被一支遊牧部族所征服,因而他們一直錯誤地堅持認爲,蒙古軍隊是一羣聲勢浩大卻又缺乏紀律的烏合之衆,他們之所以取勝完全是依靠兵力上的優勢。事實上,蒙古軍隊取勝的秘訣恰恰在於成吉思汗擁有一支前所未有的組織嚴密,訓練有素而且軍紀極其嚴格的軍隊。?

組織體制簡潔單一蒙古軍隊取得作戰勝利的基礎不是數量而是質量。通常,蒙古軍隊比它主要敵手的軍隊規模要小。成吉思汗組建的最大一支軍隊是他用來征服波斯的那支部隊,人數也不過24萬。後來他們用來征服俄羅斯和整個東歐及中歐地區的軍隊也從沒超過15萬。簡潔單一的組織體制是蒙古軍隊的顯著特徵。標準的蒙古野戰部隊由3個騎兵縱隊組成。每個縱隊有10000騎兵,大體相當於一個現代騎兵師,每個騎兵縱隊包括10個騎兵連,每連100人;每個騎兵連包括10個班,每班10人。所有騎兵一般都是騎馬作戰,一旦馬匹垮掉,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騎兵部隊的掩護下立於馬後射箭。武器使用權積極創新蒙古人在武器方面沒有什麼重大改革,但對當時武器的使用方法作了一些創新。?

在典型的蒙古軍隊中,從事突擊行動的重騎兵佔到了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他們頭戴簡易頭盔,全身披着盔甲,盔甲通常是皮製的,也有的敵人那裡繳獲的鎖子鎧甲。重騎兵的馬匹往往也披有少量皮製護甲,。重騎兵的主要兵器是長槍,每個士兵的腰間還帶一柄短彎刀或一根狼牙棒。每個部隊中的另外百分之六十爲輕騎兵,他們的任務是偵察掩護,爲重騎兵提供火力支援,肅清殘敵以及跟蹤追擊。輕騎兵除了戴一頂頭盔外,身上一般不披盔甲。他們?

的主要兵器是弓。這種弓相當大,至少需要166磅的拉力,射擊距離爲200至300碼。他們身帶兩種箭,一種輕,箭頭小而尖,用一於遠射,另一種較重,箭頭大而寬,用於近戰。同重騎兵一樣的是,他們也有一柄很重的短彎刀或狼牙棒,或一根套索,有時也有一支頭上帶鉤的標槍或長槍。每個士兵在戰前都要披一件絲質長袍。這種長袍用生絲製成,編織得相當細密。成吉思汗發現箭很難穿透這種絲衣,只是會連箭帶衣一同插進傷口。因此,醫護人員只須將絲布拉出,便可將箭頭從傷口中拔出。嚴格訓練機動保障爲了確保和駕駛高度的機動性,每個蒙古騎兵都有一匹或多匹備用馬。這些馬緊跟?

在部隊後面,行軍途中,甚至在戰鬥進行過程中都可以隨時用來更換。換馬是提案接力的方式進行的,這樣可以保證安全,同時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預定任務的完成。蒙古軍的騎兵和戰馬都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和精心挑選的。成吉思汗認識到沒有素質過硬的士兵和戰馬,便難以達到良好的機動性。因此,蒙古騎兵都是從當時訓練得最好的士兵中挑選出來的。他們在三四歲的時候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的學校,進行嚴格的騎馬射擊訓練,因而他們個個具有過人的駕馭馬匹和使用武器的本領也就不足爲奇了。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這種中世紀的其它軍隊中是聞所未聞的。?

對戰馬的訓練也極其嚴格。與歐洲馬匹不同,蒙古馬不論嚴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具有極強的忍耐力,必要時可以連行數日而不進糧草,甚至能在相當短時間在最險惡的地形上越過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由於行軍時不必馬匹帶飼料,士兵又自帶各人的食物和裝備,而且通常只帶最少的用量,因此,蒙古軍隊不需要拖帶龐大的後勤供應輜重車隊,也不必保留一個後方供應基地,。由於大部分蒙古戰馬都是母馬,士兵能喝馬奶生活,因此也減輕了軍隊食物供應?

的負擔。這同時也使蒙古軍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強。戰術戰法靈活巧妙成吉思汗及其剽悍的將領在戰術戰法上從不因循守舊。蒙軍最常使用的作戰方法是在輕騎兵的掩護下,將部隊排成許多大致平行的縱隊,以一條很寬的陣地線向前推進,各主要部隊間由傳達室令兵傳送消息。當第一縱隊遇到敵人主力時,該縱隊便根據情況或停止前進或稍向後退,其答卷部隊仍舊繼續前進,佔領敵人側面和背後的地區。這樣往往迫使做人後退以保護其交通線,蒙軍趁機逼近敵人並使之在後退時變得一片混亂,最後將敵人完全包圍關徹底殲滅。當發現非主力敵軍後,附近所有的部隊均以此爲目標實施突擊。這時,有關敵人的位置、兵力、運動方向等全部情報都被迅速送往總指揮部,估後再轉給各野戰分隊。如果敵人不多,則由靠得最近的指揮官立即率部迎戰。如果委員長人規模太大,無法馬上吃掉,那麼蒙軍主力便在騎兵掩護部隊的後面迅速集結,然後高速前進,在敵人還來不及集結兵力的時候就將其分別擊潰。標準的蒙軍戰鬥隊形是由5個橫隊組成,每個橫隊都是單列的。各橫隊之間相隔很寬的距離。前兩個橫隊都是重騎兵,其餘爲輕騎兵。在這5個橫隊的前面。另外還有一些輕騎兵負責偵察、掩護。當敵對雙方的部隊越來越靠近時,位於後面的3列輕騎兵便穿過前兩列重騎兵之間的空隙向前推進,經過仔細瞄準後向敵人投射具有毀滅性力量的標槍和互箭。

接着,在仍然保持隊形整齊的情況下,前兩更重騎兵先向後撤退,然後輕騎兵依次退後。即使敵人的陣線再穩固,也會在這種預有準備的密集箭的襲擊下發生動搖。有時光靠這種襲擊就能使敵人潰散,不必再進行突擊衝鋒,那麼樣就下令讓輕騎兵撤退,由重騎兵發起衝鋒。命令的傳送方式是白天採用信號旗和三角旗,夜晚則採用燈光或火光。作戰時,各個騎兵隊靠得很緊。但是如果位於中央的部隊已經跟委員長人交爲,那麼兩翼部隊便向側翼疏開,繞向敵人的兩側和後背。在進行這種包抄運動時,常常藉助煙幕、塵土來迷惑敵人,或者利用山坡或谷地的掩護。完成對敵人的包圍後,各部即從四面八方發動戟,引起敵陣大亂,最後將敵人撒謊擊潰。蒙古人在作戰中善於運用計謀和策略,這一點使他們在作戰時往往非常佔先,減低了自己的損失,增加了敵人的傷亡。比如,作戰中蒙軍常使用煙幕。他們常常派一支小分隊,在草原上或牧民居住區燒起大火以迷惑敵人,掩蔽自己的作戰意圖或行動,。蒙軍首領常常先派一支先貴隊持久戰敵人,打一個便後撤,引誘敵人尾隨。撤退可能會持續綠幾天,下到敵人發覺自己已落入蒙軍的、陷阱進,已無路可逃了。情報系統周密廣泛周密廣泛的情報系統對於蒙軍取勝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蒙軍每次作戰所採取的戰?

術都是預先周密細緻辭地計劃好的。情報系統是參與制定作戰方案的一個重要部門。作戰方案的制定首先要對完整而又準確的情報進行仔細研究和分析。蒙軍情報網遍佈歐亞大陸,其機構之詞龐大,工作之周密超過了中世紀的所有國家。間諜一般都是披着商賈的外衣從事情報活動的。一旦對情報作出了分析估計,整個戰役的進行路線便被確定下來,並指定各騎兵縱隊的路線和作戰目標,下級指揮官在不違背整體作戰方案的前提下有一定的指揮權。命令的傳遞和戰鬥情報的交換通過信心令兵迅速敏捷地往來於作戰總部和下屬部隊之間實現,這就確保了各級指揮機構的直轄市統

一,同進使成吉思汗紿終能親自指揮最大範圍內的作戰行動,直至戰爭的最後勝利。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的功績在於建立起了一支以弓箭、長槍爲主要武器,以騎兵爲主體的蒙古軍隊。這是一支經過嚴格軍事訓練,有着良好紀律養成以及絕妙無雙的軍事體制的軍隊。他們穿梭穿梭懂得並充分運用突然襲擊和靈活機動的作戰原則,同時採取智取計賺的戰術手段。戰爭實踐證明,這的確是一支令人生畏的所向無敵的旋風部隊。他們當時可以說相當於現代的裝甲部隊,一晝夜可以機動100公里,集火力機動性與一體,他們在遠距離上用弓箭,等一旦衝進就是輕裝騎兵,這樣的能力不是一般部隊能夠比較的,所以在歷史上他們的戰績最輝煌。蒙古騎兵之所以無敵天下並不是靠刀槍,而是靠弓箭。蒙古人擁有當時射程最遠,殺傷力最大的組合式弓(這種武器通常由後背上的一條動物筋,弓肚上的一層角質物和中間的一個木架組成。這種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間,而很短小便於騎兵自由行動。這種弓射出的箭殺傷範圍可達300米,如果在箭上裝備上鋒利的金屬箭頭,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配合蒙古騎兵的機動力,使得蒙古人得以縱橫歐亞,無人能阻。蒙古人極其擅長被古羅馬人稱爲”安息人射箭法”的戰法,即騎射者一邊逃走,一邊向後方的敵人射箭。(蒙古人稱這種戰法爲“曼古歹”)。

這種戰術的精髓在於一從遠距離攻擊敵人,二持續不斷的攻擊敵人,三不給敵人還手的機會,。在這種攻擊下不論敵人的精神和裝甲多麼堅強,徹底崩潰只是時間的問題。當時歐洲騎士大多配備重盔重甲,雖然近戰時十分強大,機動力卻根本無法和蒙古騎兵相比。如果碰上蒙古騎射手,不僅追不上,連逃都逃不掉,只有作箭靶子的份。而且蒙古騎兵不像歐洲騎士那樣完全依賴強攻,他們只有當先用弓箭把敵人殺傷大半時才與敵人短兵相接。1241年4月,蒙古騎兵就靠這種戰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歐洲最精銳的十萬匈牙利大軍(由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率領),殺敵七萬餘,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紅色多瑙河”,幾乎徹底消滅了歐洲的抵抗力量。若非窩闊臺不合時宜的去世,早在800年前黃種人就統一整個歐亞大陸了。?

蒙古的騎射手足以使他們在野戰中戰無不勝,而在面對堅固的城牆時.蒙古人還有一種攻城利器,那就是從西域“進口”的回回巨炮,在這種超大型投石機投出的巨型彈丸面前,再堅固的城牆也和紙糊的沒什麼兩樣。史書記載,這種巨炮“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它,在公元1273年攻下強攻數年而不克的襄陽城,當時蒙古人的投石機只有100米的射程,而襄陽城僅護城河就寬150米,後來蒙古人從波斯請來幾個工匠,對投石機進行改進,改進後的投石機射程在180——200米左右,所以蒙古人也稱此炮爲“襄陽炮”和“回回炮”.不過在12世紀,全世界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規模應用在戰場上。蒙古人南征北討,幾乎百戰百勝,除了騎兵之外,擁有巨炮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精良的軍器裝備:?

蒙古汗國和元代軍戎服飾以精巧著名。蒙古高原氈帳諸部未被成吉思汗統一之前曾用過鮫魚皮甲冑、翎根甲,後來則用以牛皮爲裡的銅鐵盔甲。?

在彼德堡宮中藏有蒙古騎士遺存的甲冑,內層皆以牛皮爲之,外層則滿掛鐵甲,甲片相連如魚鱗,箭不能穿。在描自元代居庸關瀛臺上的浮雕中就有羅圈甲、魚鱗甲和柳葉甲。《黑韃事略》:”其軍器,有柳葉甲、有羅圈甲(革六重),有頑羊角弓,有響箭,有駝骨箭。”?

關於蒙古騎兵的精良的軍器裝備,在有關歷史文獻中以及有關元代出土文物均有明確記載,。據普蘭諾.加賓尼記述,蒙古騎兵裝備有:2至3張弓、3個裝滿了箭的巨大箭袋、一把斧,還要帶拖兵器的繩子。領兵者要挎一種其尖端尖銳但只有一面有刃的彎刀,將其裝在精美的刀鞘裡。他們所騎的馬均有護身甲,有些兵士的馬也有護身甲。?

馬匹的護身甲由5個部分組成,在馬的兩側各有一片甲,一直蓋到馬頭;另一片甲放在馬的臀部,和兩側的甲片繫結起來,這片甲片上留一個洞,以便馬尾從洞裡伸出來;另一片甲在馬的胸部。在馬額上他們放一塊鐵板,把它繫結在兩側的甲片上。?

蒙古騎兵的胸甲是由4個部分組成,一片是從大腿到頸,根據人體的形狀來製作;另一片從頸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連接起來,每一邊肩上固定一塊鐵板。他們每一條手臂上也有一片甲,從肩覆蓋到手腕,在每一條腿上面覆蓋着另一片甲。所有這幾片甲都用釦環連接在一起。?

頭盔的上部分是用鐵或鋼製成,但保護頸部咽喉的部分是用皮革製成。?

根據普蘭諾·加賓尼介紹,蒙古騎兵的甲冑,製法極爲精巧,就拿柳葉甲爲例,他們先製成寬一指長一掌的若干鐵片,在每一個鐵片上鑽8個小洞。他們放置3根堅固而狹窄的皮帶作爲基礎,然後把這些鐵片一一放在另一塊鐵片上面,因此這些鐵片就重疊起來,他們用細皮線穿過上述小洞,把這些鐵片捆在3根皮帶上。在上端他們再繫上一根皮線,因此這些鐵片就很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就這樣,他們用這些鐵片製成一根鐵片帶,然後把這些鐵片帶連接在一起,製成鐵甲的各個部分。他們把這些部分連接起來,製成保護人身和馬匹的鐵甲。他們將鐵片打磨得十分光亮,以至能夠在鐵片上映出人影。?

據《中國古代服飾史》記述,元代有一種翎根鎧,用蹄筋,翎根相綴而膠連的甲片,射之不能穿。還有象蹄掌甲。蒙古騎兵多爲帶盔。另有一種胄作帽形而無遮眉,但在鼻部作一個極大的護鼻器,其狀頗怪。?

蒙古民族的軍隊之所以能稱霸於歐、亞二洲者,實全恃其精良的騎兵。?

第273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39章 敵蹤第183章 必須是固州第56章 突進第48章 必殺之第166章 毒士風範第96章 處理第289章 獨斷之事第163章 活躍在草原上的宇文峰第20章 另闢蹊徑第56章 火併第50章 報仇第19章 有一點心動第56章 突進第192章 調兵第16章 閻王軍第220章 滅門第120章 疑惑解開第15章 做出決定第50章 報仇第20章 女有意第200章 撤兵第32章 定親第91章 兩道奏摺第205章 歸來第21章 打兒子是爲了老子第84章 替身第83章 謀劃第123章 前進前進第3章 第一次心境轉變第2章 南下路上的金州衛第89章 落幕第167章 軍議第132章 老祭酒的擔憂第85章 營變第39章 敵蹤第282章 朝廷的援軍第59章 軟刀子第73章 跋扈第25章 摸不着頭腦第14章 固州大營第90章 做戲要做足第36章 戰第8章 滴水不漏第253章 調動第150章 擔憂第61章 劍指帝都第149章 發怒第172章 抽絲剝繭第25章 圈套第32章 送走第89章 落幕第29章 大闕第51章 利劍營第68章 清醒第38章 烏合之衆第66章 拒絕第232章 張君的倔強第38章 殺人不見血的刀第64章 大人物第112章 奸細第1章 西出大秦第226章 磨刀霍霍第86章 決定第22章 大悲然後大喜第6章 佔便宜還是被佔便宜第6章 準備第33章 北風第34章 調令第239章 一個孩子引發的血案第116章 憂慮第245章 對策第223章 無巧不成書第45章 雜戰後第55章 意想不到第7章 不斷壯大第68章 清醒第242章 建立情報部門的想法第9章 驚天大消息第40章 戰爭的猙獰第78章 密談第219章 鑄新城第4章 欣欣向榮之態第172章 抽絲剝繭第280章 欽差行轅在金州第57章 不信任第16章 瘋狗第179章 你們忘記了第226章 磨刀霍霍第45章 活路第167章 軍議第11章 決定第21章 大喜然後大悲第4章 遠走帝都第142章 離開第39章 新生的固州郡第142章 離開第39章 新生的固州郡第104章 解圍第18章 男兒之死
第273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39章 敵蹤第183章 必須是固州第56章 突進第48章 必殺之第166章 毒士風範第96章 處理第289章 獨斷之事第163章 活躍在草原上的宇文峰第20章 另闢蹊徑第56章 火併第50章 報仇第19章 有一點心動第56章 突進第192章 調兵第16章 閻王軍第220章 滅門第120章 疑惑解開第15章 做出決定第50章 報仇第20章 女有意第200章 撤兵第32章 定親第91章 兩道奏摺第205章 歸來第21章 打兒子是爲了老子第84章 替身第83章 謀劃第123章 前進前進第3章 第一次心境轉變第2章 南下路上的金州衛第89章 落幕第167章 軍議第132章 老祭酒的擔憂第85章 營變第39章 敵蹤第282章 朝廷的援軍第59章 軟刀子第73章 跋扈第25章 摸不着頭腦第14章 固州大營第90章 做戲要做足第36章 戰第8章 滴水不漏第253章 調動第150章 擔憂第61章 劍指帝都第149章 發怒第172章 抽絲剝繭第25章 圈套第32章 送走第89章 落幕第29章 大闕第51章 利劍營第68章 清醒第38章 烏合之衆第66章 拒絕第232章 張君的倔強第38章 殺人不見血的刀第64章 大人物第112章 奸細第1章 西出大秦第226章 磨刀霍霍第86章 決定第22章 大悲然後大喜第6章 佔便宜還是被佔便宜第6章 準備第33章 北風第34章 調令第239章 一個孩子引發的血案第116章 憂慮第245章 對策第223章 無巧不成書第45章 雜戰後第55章 意想不到第7章 不斷壯大第68章 清醒第242章 建立情報部門的想法第9章 驚天大消息第40章 戰爭的猙獰第78章 密談第219章 鑄新城第4章 欣欣向榮之態第172章 抽絲剝繭第280章 欽差行轅在金州第57章 不信任第16章 瘋狗第179章 你們忘記了第226章 磨刀霍霍第45章 活路第167章 軍議第11章 決定第21章 大喜然後大悲第4章 遠走帝都第142章 離開第39章 新生的固州郡第142章 離開第39章 新生的固州郡第104章 解圍第18章 男兒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