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之死
滅掉魏國之後,秦王嬴政便考慮消滅楚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陽,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代,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熊通爲楚地之王,繼續了熊渠的開彊拓土歷程,公元前706年,楚國攻打姬姓諸候國隨,並逼周天子晉升其爵位。遭拒絕後,熊通親率大軍再次征討隨國,大獲全勝後,熊通自稱“楚武王”,成爲天下諸侯中第一個敢於自己稱王的國君。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楚國的大國聲威真正建立起來了。
楚成王兩傳至楚莊王。莊王曾率領楚軍,浩浩蕩蕩開赴伊水與洛水之間,對周天子耀武揚威。莊王武功之時,選拔孫叔敖實行文冶,楚國出現了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的鼎盛局面。
吳楚大戰後,楚國經過8年的休養生息,逐漸恢復了元氣。惠王時,歷史進入戰國時代,其間,楚國和諸侯列國戰戰和和,並無大的建樹,一直延續到簡王、聲王。公元前400年,韓、趙、魏合兵數次攻楚,向楚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楚悼王謀求富國強兵之道,任用吳起開始變法,取得成效,一時間,楚國兵強馬壯,橫歸中原,初露稱雄之勢。
楚威王后期,楚國成了戰國七雄中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大國,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員空前廣闊。
楚懷王之時(前328――前299),發生了垂沙之役,此役是齊、韓、魏聯合起來制楚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由於楚懷王“統其者非其道”,不聽信屈原等忠臣的進言,而偏信鄭袖等小人。故對外垂沙之役戰敗,國內又發生民衆暴亂,統治不穩。
垂沙之役的第二年,楚攻韓之庸氏,秦即乘機遣華陽君攻楚,大破楚軍,斬首三萬,殺其將景缺,攻佔了襄城。
公元前299年,秦穩住了齊後,秦昭王即對楚軟硬兼施,一方面命庶長奐率軍攻楚,佔領了楚國八座城邑;另一方面又寫信給楚懷王,邀請楚懷王到武關會盟,繼續維持秦、楚原來婚姻相親關係。楚懷王見信後雖然猶疑但還是去了。秦國卻將楚懷王扣留。逼其獻地,楚懷王拒絕。
楚國見楚懷王被扣於秦,又立新君楚頃襄王。
秦昭王見扣留楚懷王不能得到土地,而楚國又立新君,大爲惱怒,於公元前298年發兵攻楚,大敗楚軍,斬首五萬,取析等十六城而去。楚國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擊。
公元前297年,韓、魏在齊相孟嘗君策動下,繼續攻秦至函谷關,楚懷王乘機潛逃,被秦兵追回,楚懷王又急又氣,病死。
楚懷王在位三十年,是各大國兼併戰爭進一步激烈時期。秦國在爭戰中不斷強大起來,雄心勃勃,蓄有兼併諸侯之志。楚懷王對此缺乏認識,“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史記·屈原列傳》),終兵挫地削,自己亦客死於秦,楚國從此由盛而衰
老將王翦和青年將領李信接到命令,進宮晉見秦王。
“寡人這次召兩位將軍來,乃是爲了攻楚的事。二位看看滅楚需要多少兵力?”
兩人沉默,在心中盤算很久。
秦王先問王翦:
“王將軍估計要多少兵力?”
“楚國地大物博,兵力在諸候中仍屬強盛,再加上楚懷王入秦被扣,死於秦國,楚人都很恨秦國,所以有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歌謠流傳。因此要攻取楚國,臣以爲非六十萬軍隊不可。
秦王政聽了他的估算只笑了笑,沒有表示意見。他又轉問李信:“李將軍估算要多少?”
“二十萬就足夠了!”李信意氣風發地說。
“二十萬?”王翦疑惑。
“不錯、二十萬,而且是分兩路進軍,一路取鄢郢,一路攻平輿,然後會師於城父,大江以北將不再有楚軍蹤跡。休整一些時日後,再東攻壽春,捉拿楚王,滅亡楚國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王將軍看怎麼樣?”秦王轉問王翦。
王翦含笑不語。
秦王說:“李將軍果然英勇,寡人就按你的構想,派你和蒙恬各領軍十萬,分兩路攻楚,看誰先捉到楚王!”
шωш★Tтkā n★℃O
“王將軍還有什麼看法?”秦王贏政轉向王翦笑着問。
“英雄出少年,臣無話可講。”王翦如此回答。
秦王看到王翦鬢邊點點白髮,心中暗歎年華易逝,轉眼許多年過去,王翦已呈現老態,應該加速培植青年將領。
秦王政二十二年,李信及蒙恬率軍二十萬向南進攻楚國。李信攻平輿,蒙恬攻寢城,大敗楚軍。
李信又攻郢城、鄂城,一路勢如破竹,未免年輕氣盛,有了驕傲的情緒,他笑着對部衆說:“王翦將軍曾言楚軍強悍,依我看並不怎麼樣,這幾個月來打得都不過癮,蒙將軍那邊也沒打過什麼硬仗,等到我和他會師城父,直搗楚都壽春,滅楚指日可待。”
“將軍不可太過於輕敵,”他的一名部將說:“項燕所統率的楚軍主力還沒有趕到,否則會有一場惡戰的。”
“楚軍早被我們的雄兵殺得聞風喪膽,哪裡還敢接近我們!”李信騎在馬上哈哈大笑,轉頭問旁邊的騎卒都尉:“你的搜索部隊發現到敵情沒有?”
“末將派出兩支搜索部隊,搜索了方圓百里範圍內的地區,都沒有發現敵蹤。”騎卒都尉恭敬地回答。
李信笑着對剛纔那位部將說:
“你看怎樣?楚軍聽到我們到來,早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他們是被將軍的英名嚇跑的!”那位部將在馬上弓身說。
李信的十萬大軍分作三路在崎嶇的山地艱苦行軍,尤其是騎兵和負載軍品的馱馬走得更是辛苦。
他們來到一處山麓,遠遠已看得見城父城的城牆。
探騎來回報,城父楚軍早已撤走,乃是一座空城,蒙恬軍的探騎已抵達城父,不過主力還在六十里以外,正在向這裡前進中。
“看吧,事先我就向蒙恬說過,我會比他先到!“李信得意地說。
他和衆部將下了馬,巡視在山區中行走的部衆。
“將軍,部隊今晚在何處紮營,進城還是在城外?”裨將前來請示。
“部分進城.部分在城外紮營,這樣警戒比較容易些。”
“那現在未將就傳令各部,就地築壁紮營。”裨將秦勝說完話要走。
可是李信叫住他說:
“目前見不到敵蹤,部隊行軍勞累,而且明天天一亮就要進城,築壁之事免了吧。”
按秦軍軍法,軍隊休息宿營,哪怕是隻住幾個小時,都要伐木築壁,設置障礙物.以防敵人偷襲。
秦勝本想奉勸,再一想只住一夜,免就免了罷,一路上也的確未發現敵情。
李信的部隊睡到半夜,突然鑼鼓喧天,號角聲遍地,漫山遍野,不知殺出了多少楚軍,
他們都黑布蒙面,左臂纏一塊白布,見人就殺,見車子就燒,遇到馬匹就砍斷繮繩讓它們亂跑。
秦軍從睡夢中驚醒抵抗,展開一場混戰。但楚軍是有準備而來,秦軍卻是倉促應戰,所以很快就抵抗不住,於是秦軍向西面突圍而逃,卻又遇上楚軍埋伏。大殺了一場,秦軍衝不出去,又再折回來。這樣亂衝亂闖,完全失去指揮聯絡,天明後十萬人所剩已不到三萬人,退至幾個山頭抵抗。
李信期望蒙恬的部隊來救援,不久得到消息,蒙恬軍在三十里外一處山隘也遇到伏擊,秦軍奮力衝殺,終於衝出包圍,向這個方向衝來,進行迎救。
楚軍採取的戰術是白晝包圍休息。秦軍困在山頂上缺水,日曬雨淋苦不堪言。到了晚上,楚軍又來衝殺一陣,天快亮時又撤走。
這樣糾纏着作戰了三天三夜,山頂秦軍只剩下一萬多人。
蒙恬軍趕到迎救的那個夜裡,楚軍突然撤走,似乎在這些羣峰重疊的山區失蹤了。
事後才知道,項燕所率的精兵不過五萬人,他們是跟隨在李信大軍後面,三天三夜都未宿營,只是略作休息就前進,李信部隊快抵達城父時.他們比李信還早到幾個小時,就埋伏在附近山區。這裡是他們的老家,地形當然比李信他們熟悉多了。
蒙恬率領部隊進駐城父城,十萬人剩下不到七萬,李信率領的十萬部隊,只餘下幾千人,十名都尉死掉了七個。
當天晚上,李信在城父城內的將軍府拔劍自刎,留下了一封血書,上面寫的是:“愧對主上和王翦將軍!”
一個很有前途的青年將領就這樣隨風消逝了。他先是驕傲,不能聽取有經驗老將軍的意見。後又輕敵疏忽,結果中了敵人的埋伏。在失敗後又不能吸取教訓,重整旗鼓,而選擇了自殺這條絕路。作爲一個將軍,他很重要的幾步棋都走錯了。他的死亡是由於性格造成的,僥僥者易折,這是一場性格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