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丘建開始還有些鬱悶,京師大學的牌子在法國高等科學研究院面前就這麼不響亮麼?後來想想也就釋然了,巴黎高等師範的人連哈佛都看不上,恐怕在他們這批人眼裡也只有普林斯頓等寥寥幾所大學了。
“拉佛閣先生的辦公室就在這裡!”這位老先生笑着幫他敲響了辦公室的門。
“喔!呂!你真是給帶來了一個大驚喜!”戴着老式眼鏡、頂着一頭短短的蓬鬆捲髮的洛朗-拉佛閣在開門時明顯吃了一驚,隨即送上一個熱情的擁抱。
“我接下來兩年時間要在歐洲攻讀物理,再去學校報道之前在法國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辦!”呂丘建一邊跟着他往裡走一邊說道,“等我到了巴黎之後,覺得應該來這裡看看,上次在京城的時間太短了,我還有很多問題想和你進行交流!”
“哈哈,非常歡迎!我聽說你最近投稿了一篇關於朗蘭茲綱領的文章?可惜新一期的雜誌還沒有到,我都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現在既然你到了這裡,想必我不用等到郵遞員先生把雜誌送到之後才能知曉你的最新研究進展了吧?”說起各自領域的問題,拉佛閣和普林斯頓的那些教授幾乎是一般模樣。
“這也是我來這裡的目的!”呂丘建眼睛的餘光瞅見哪位老先生也跟着走了進來。
“哦,對了,呂,我給你介紹下!這位是內伊教授,他在這裡的工作時間已經超過三十年了!”拉佛閣向他們介紹道,“內伊教授,呂的話想必不用我介紹了吧?”
哥,不是!你們研究院已經**到這個程度了麼?連看大門的都要教授職稱?!呂丘建感到一陣兒荒謬。
“呂,你誤會了!”拉佛閣看出了呂丘建的表情變化,“內伊教授之前在研究院禮負責研究工作,只三年前他退休了,但回到馬賽的家中休養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的身體出現了各種不適狀況;回到這裡之後卻立刻恢復了健康,顯然三十多年的時光讓內伊教授已經離不開這裡了;剛好我們的門衛先生又辭職了。所以內伊先生就自告奮勇接替了他的職務!”
早點說清楚啊,不帶這麼調戲人的!呂丘建回頭向內伊教授點頭致意,“剛纔我觀察到內伊教授正在看《數學學報》,從您的表情上看那些最前沿的論文絲毫難不倒您!”
“哈。我剛纔只是在研究這一期雜誌所用的紙張,我感覺它和前幾期好像有些不一樣!”內伊教授俏皮的眨眨眼睛,隨即用食指在太陽穴的位置畫了個圓圈,“我的年紀現在大了,腦子的反應也越來越慢。那些過於複雜的論文已經不怎麼看的明白了。”
幾句玩笑下去,三人之間的氣氛變得輕鬆愉快起來,呂丘建進門時的那點鬱悶也就隨之煙消雲散;拉佛閣給他們倒上咖啡,然後問道,“呂,你選了那所學校?爲什麼不來巴黎高等師範?”巴黎高師是他的母校,每年招生的數量極少,僅有兩百多人,呂丘建如果申請了這所學校想必消息早就傳到他這裡來了。
“我想去CERN看看,慕尼黑大學的胥夫特教授哪裡要更方便些!”呂丘建如實回答。
“胥夫特教授的確是位優秀的導師。”法國高等科學研究院也有物理方面的研究。所以拉佛閣也知道胥夫特教授的名字,“既然是慕尼黑的話,你爲什麼先來了法國?恐怕不會是專門來找我交流朗蘭茲綱領的吧?”
“這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不過不是最重要的罷了,“另外我想去見見格羅滕迪克先生,上次送他離開京城的時候,我已經和他說好了要來拜訪他!”
這纔是呂丘建先到法國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僅僅是想和拉佛閣進行交流,完全可以等去胥夫特教授哪裡報道後再抽時間前來法國。
“教皇陛下已經拋棄了高等研究院!不然的話我都想和你一起去拜訪他!”格羅滕迪克也在這裡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來因爲高等研究院的某部分資金來源於法國國防部,而惹得這位和平主義者大怒。最終選擇了離開。
因爲考慮到格羅滕迪克的身體狀況,自己如果和呂丘建一起去,要是引起他這段不愉快的回憶從而影響身體就不好了,所以拉佛閣纔有這番解釋。
又回憶了一會兒去年在京城的時間。然後拉佛閣發出邀請,“呂,既然你來了法國,無論如何也要爲你辦一次歡迎晚宴纔是!剛好塞爾教授、維拉尼教授......阿羅什教授等人都有時間,我們剛好可以聚一聚!”
“對了,還有我的學弟吳寶珠。他現在也在法國!他對朗蘭茲綱領同樣有很深入的研究!”拉佛閣一連數出好幾位數學、物理方面的權威。
塞爾教授是如今仍健在的唯一一位全部獲得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和阿貝爾獎的數學家,當然後來德利涅也達成了這一成就。
維拉尼是玻爾茲曼方程方面的專家,年僅二十七歲就成爲巴黎高等師範的教授。
阿羅什是量子物理協會的主席,主要研究領域是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學,在實驗量子力學方面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據說他現在已經在諾貝爾物理獎的領獎臺前排隊了,只有時機一到就可以獲獎。
至於吳寶珠,他來自越南,曾經和陶哲軒同時在88年獲得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金牌,哪一年他16歲;在他來到巴黎高等師範就讀後,很快被法國數學界當時對朗蘭茲綱領的熱情所感染,開始向這一領域進軍,到現在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就。
能夠和歐洲大陸的這些頂尖數學家、物理學家交流,呂丘建當然十分樂意,隨即答應了下來。
到了晚上,拉佛閣將呂丘建帶向聚會的舞臺上,拿着麥克風大聲說道,“女士們,先生們,很榮幸能像你們介紹一位新夥伴——來自華國的呂丘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