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出使

日子一晃而過,很快便到了七月。

六月底的時候,韃靼的使臣就已經抵達了上京城,因蕭太后的喪儀,禮部和司禮監忙得腳不沾地,英宗也沒有心情搭理他,便由太子出面,招待使臣,將之安置在上京城的御賓所裡。

七月初三的朝會,韃靼使臣進宮覲見英宗,帶來了國書一封並汗血寶馬一百匹,牛羊各一百頭。

韃靼去年受災嚴重,能拿得出手的禮物,也就這些了。

英宗倒是不稀罕牛羊,可韃靼的汗血寶馬,卻是千金難求的。蒙古的馬匹有烈性,身形矯健,長年在廣肆的草原上狂奔,非中原飼養在馴馬場的馬兒可以相較的。韃靼的馬和中原的馬一上戰場,便能立現高低,這也是英宗當初要暗中開辦馬市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胤朝,有強將,有人才,就是缺好馬!

英宗滿意地收下了耶律的禮物,也說了一些客套話,就是閉口不提接憲宗回朝的事情。

韃靼的使臣叫阿魯,長得粗野彪悍,聽說當年憲宗被俘的那一役,就是敗給了先鋒阿魯。因而英宗看到了這個阿魯將軍,沒有什麼好臉色,態度不鹹不淡。

英宗心裡有芥蒂,認爲耶律這是故意讓阿魯出使,目的就是要掀開大胤朝那道陳年的傷疤,嘲笑他們當年的一國之君被俘的恥辱。

阿魯將國書遞上去之後,見英宗連看都沒有看,心中也存了怒意。

他上前,右手貼着左邊的胸膛,半彎腰施了一個蒙古禮,脫口道:“胤皇陛下,我可汗此次派本將出使胤朝,一個是爲了送貢禮答謝陛下友邦相助,一個是爲了跟陛下洽談迎回憲宗上皇的事宜,不知道陛下對我可汗的提議,作何打算?”

英宗的冷笑掩在冕冠之下,他要的就是阿魯自己沉不住氣提出這件事。

英宗順口問了憲宗這些年的情況,他問憲宗上皇在北部過得可好,可習慣。

阿魯覺得這個胤朝皇帝真虛僞。

憲宗不過是一個兵敗的囚徒,他又非上賓,韃靼憑什麼要對他好?沒有殺了他就是給他最大的恩賜,最大的仁慈了。至於習不習慣,這更是個天大的笑話。韃靼人的生活方式與胤朝南轅北轍,如何能習慣?然憲宗不過一個囚徒罷了,他若不能適應環境,習慣韃靼的生活方式,或許早該黃土埋身了,又如何能等來還朝迴歸故土的那一刻?

胤朝人多說韃靼人陰狠狡詐,可他卻認爲胤朝人才真正是表裡不一,陰險得很。他們自認爲什麼禮儀之邦,講究忠義孝廉,可偏偏說一套做一套。若是他們真的忠誠,憲宗又如何會成了上皇?韃靼手中最有力的談判籌碼,又如何會成了一顆廢棋?

想來禮儀之邦所謂的忠義,也不過是空口說白話罷了。

阿魯一張長滿了絡腮鬍的臉漾滿嘲諷的笑意,不緊不慢道:“我可汗自不敢虧待了上皇。”

英宗便笑,說既然韃靼如此有誠意,便挑個日子,跟着使臣一道去韃靼,將憲宗接回來。

他這話說得,像是韃靼求着他把憲宗接回來似的,這讓阿魯有些窩火。

不過這些年,憲宗一直養在韃靼,殺又殺不得,想要利用他撈好處的計劃也落了空,原本一個非常夠分量上檔次的人質,成了一個燙手山芋,再加上憲宗的人緣非常好,王庭中有很多臣子王子都喜歡他,願意跟他親近,這讓耶律非常生氣,也感到擔憂。他擔心自己的子民受他影響,有了親胤的念頭,所以才迫不及待要成全了憲宗,將他踢回來。

英宗說出使韃靼迎接的人選,還需要斟酌,讓阿魯先回御賓所等待消息。

阿魯如今孤身在大胤朝,就算有滿腔怒意,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照着英宗的意思聽命。

下朝後,英宗宣了曹清和周伯宣去養心殿,命二人擬一個出使的名單給他。

曹清和周伯宣領命,第二天下朝後就跟着英宗去了養心殿,將商議後擬出來的名單給了英宗看。

英宗看了一眼,出使的主使選的是禮部侍郎袁承實,副使是給事中鄭恩泰。禮部侍郎乃是三品官,這個分量是足夠的,副使的地位低了一些,是七品官。

英宗微微蹙起了眉頭,提筆將禮部侍郎的名字劃掉了,直接讓鄭恩泰擔任了正使。

曹清驚訝,忙道:“陛下,這鄭恩泰不過是個七品的給事中,讓他代表大胤朝出使迎接上皇,怕是不妥!”

周伯宣也忙附和道是。

英宗冷哼一聲,他如此用意就是要給這次出使的使團製造障礙。他一早就打算好了,他要選一個沒有任何外交經驗的主使,他也不打算給韃靼錢銀,不給韃靼禮物,甚至不給出使團一個正當的出使名義。英宗覺得這些障礙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造成這次出使的失敗。

耶律若是怒了更好,他要是怒了,扣着憲宗不放或者乾脆一刀殺了他,那他可以高枕無憂,也可以有足夠的理由搪塞天下人。

喏,你們看,這就是韃靼人的本來面目啊!

沒給錢、沒給禮物,就要變臉,他們的真是目的,就是變相的要挾勒索,利用上皇來敲詐,他們壓根就沒有想送上皇歸朝......

這是英宗答應將憲宗迎回後,便在心中打好的如意算盤。

不過很遺憾的是,英宗千算萬算,還是算不過天意。

要想做成一件事,往往只需要一個成功因素就夠了。而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被他選中擔任主使的鄭恩泰,就是這次成功的,最關鍵的因素。

鄭恩泰出身鄭氏,是世家子弟,系鄭氏旁系所出。他原是翰林院的,在學滿外放的時候,恰好碰到了鄭玉的那個案子, 當初英宗震怒,沒有理會太子和姒喜縣主的求情,讓刑部辦了鄭玉。那個案子雖然發生在江南,但在上京城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鄭恩泰在那個時候,無辜受到了牽連,處處受人排擠,本來憑他出色的表現,在朝中可以某個更好的職位,可偏偏出了那事兒,他只混了個給事中,還是走了關係才得的,這讓他鬱悶了好久。

鄭恩泰在朝中一點兒不起眼,小小一個給事中,更算不上什麼人物,這也是英宗選擇他去的原因之一。可惜英宗沒有花時間好好的查一查鄭恩泰這個人,所以他不知道鄭恩泰其實是個身懷絕技的人,而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那張嘴,能說會道,死的都能給說活了,忽悠人很有一套。

英宗見曹清和周伯宣都沒有說鄭恩泰這個人不好,只是嫌棄他官位太低,便硃筆御批,將鄭恩泰從一個七品官一下升爲二品右都御史。

曹清和周伯宣嚇了一跳,這下他們才明白了英宗的真正用意。

他們在心中無聲嘆了一息,卻也只能依了英宗。

這件事裡面,最大的受益者應該就是鄭恩泰了。

若沒有這樁差事,他就是混多十幾二十年,也不可能混到右都御史這個職位。因而當英宗的旨意下達後,鄭恩泰感覺自己像是踩在雲端,渾身飄飄然,好不真實。

不過鄭恩泰並不天真,那天曹清和右相在朝堂上說的話,鄭恩泰也知道了英宗心中的顧慮,他明白自己這一趟出使背後隱藏的玄機,英宗根本就不想要憲宗回來!

事實證明了他的預想,七月十五,他們的使團要出發了,可使團沒有錢,也沒有物,甚至連出使的一個具體說法都沒有。朝中有人唏噓,可沒有人支持,也沒有人看好鄭恩泰的這一次出使。

不過鄭恩泰還是收拾心情,滿懷信心的出發了。

他的念頭是,要在右都御史這個職位上好好的幹下去,而不是出使失敗後,被英宗當成一個無用的棋子處置掉。

他要創造奇蹟,即使他什麼都沒有,也要想辦法將上皇帶回來。

使團出發的那一天,上京城的百姓們都出來街上相送。

人潮涌動,百姓們臉上都洋溢着燦爛的微笑。

他們都在都在默默祈禱着,上皇可以平安歸來......

百姓們心中如此,蕙蘭郡主更是如此。

她聽到使團出發的消息,猶不敢信,當聽到確認的消息傳來時,她激動得落了淚。

憲宗,是她一起長大的哥哥啊,蕙蘭郡主對他的感情,就如同辰語瞳對辰逸雪那般。

她沒有兄弟姐妹,只有憲宗這麼一個哥哥。憲宗從小不在蕭太后身邊長大,但他也同樣渴望母愛,渴望手足親情。蕙蘭郡主的母親端肅親王妃對憲宗極好,憲宗年少時的衣裳,多半來自於王妃之手。可以說憲宗與蕙蘭郡主的感情,比親兄妹還要深厚。

如今,終於有使團出發了,要將闊別十九年的兄長接回來了,這怎麼讓她不激動?

蕙蘭郡主趴在辰靖的肩頭上,又哭又笑,淚水沾溼了他的衣襟。

辰靖心裡也高興,不過看蕙蘭郡主如此失態,他也有些吃味。

她爲了憲宗,哭了很多次,流了很多淚,辰靖很心疼!

不過辰靖也能理解蕙蘭的心情。因爲看着女兒幾年前爲了雪哥兒的病,又急又擔心的模樣他便曉得,蕙蘭對憲宗,僅僅是兄妹之情,沒有男女之愛。

蕙蘭郡主擦乾眼淚後,喚來了芝蘭,稍作洗漱盥沐,換了一身衣裳後,便去了大廚房。

她今晚要自己下廚,爲全家人做一頓晚膳,只是好久沒有下廚了,擔心自己手生。

辰靖哈哈大笑,忙讓芝蘭去告訴金子一聲,讓金子去幫郡主一把。

鄭恩泰的使團出發了,英宗感覺壓在自己心頭的大石終於落地了。

接下來就是等待使團出使失敗的消息,然後他就有了冠冕堂皇理由告訴天下人,是韃靼出爾反爾,毫無信譽可言,他爲了這件事做了努力,大胤朝的使臣團也竭誠交涉,只不過最後還是沒能成功。

然後英宗就可以將一切罪過都推脫到韃靼身上,又或者將之歸於天意。

天意如此,他也沒有辦法......

七月十六至十八日這些天,朝臣們按部就班的上朝下朝,朝堂上平靜無波。而上京城的百姓們,這兩日依然沉靜在興奮中,他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談資,無不是這次使臣團出使韃靼,迎接憲宗歸朝的事情。

七月十九日乃是蕭太后崩逝周祭的大祥,這次喪儀的一整套流程,都是禮部和司禮監攜手完成的。

朝臣們和命婦們一大早就進宮祭拜,長生殿的上空,木魚聲和誦經聲交織纏繞在一起,盤旋不止。

英宗對蕭太后,有真切的母子感情,只是這些年因爲政見的相左,關係變得有些微妙。但人終究是情感動物,母親的離世對於兒子的打擊還是很大的,昔日的那些猜忌和不愉快,都隨着蕭太后的薨逝而煙消雲散了,留在心中的,都是那些彌足珍貴的、足以一輩子回味的美好記憶。

大祥那天,英宗在長生殿蕭太后靈位前唸了一篇長長的祭文,他幾度哽咽,泣不成聲,而跪拜在他身後的那些臣子們,亦爲陛下的仁孝所感動,個個淚流滿面。

金子緊跟着蕙蘭郡主,應着司禮監太監的傳唱,行叩拜之禮。

耳邊出了嗡嗡不止的木魚聲和誦經聲之外,還有此起彼伏的哭泣聲。金子偷偷擡眸掃了一圈,發現命婦們個個哭得似情真意切,傷心至極。

金子除了蕭太后剛去世那幾天內心有些難受不安之外,並沒有多少傷感之意,她覺得這些人都有些作,怎麼看怎麼假。

祭禮在下午申正的時候就結束了。

金子和蕙蘭郡主並不打算停留,可出了宣德門後,便有兩名身穿淺綠色宮裝,腰束白緞的宮婢在門口等候着。見金子和蕙蘭郡主走出來,二人忙迎上去,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

“你們是哪個宮的?”蕙蘭郡主端着架子問道。

她嚴肅起來的樣子,顯得孤清冷傲,完全不似平常那般笑容可掬平易近人。

其中一名小宮婢略有些緊張,而她身側的另一名則比較淡定,低着頭,小聲回道:“奴婢是鍾萃宮的,娘娘讓奴婢過來等郡主和世子夫人,想請您二位過去敘敘舊!”

金子瞥了蕙蘭郡主一眼,暗自猜測着鍾萃宮的主人是誰。

蕙蘭郡主輕笑了一聲,心想她跟容妃可沒有什麼深交情,更沒有什麼舊可以敘。不過她早早打發了婢子在這裡等,不去也不成,她一個皇家郡主,身份地位雖然尊貴,卻也越不過當朝的從一品宮妃,這一趟是非走不可了!

思及此,蕙蘭郡主便對金子說道:“容妃娘娘給了母親這麼大面子,不去倒是咱們不懂事了!”

果然跟金子心中猜的完全一致,金子不留聲色,只乖巧的道了聲是。

“前面引路吧!”蕙蘭郡主指着那兩名婢子道。

二人齊聲應是,也不敢直接走蕙蘭郡主和金子的前頭,只一左一右走於兩側,在接近拐角的地方,事先走出指引,隨後又退回一側,落後郡主和金子一步。

外面的日頭熾烈,腳下的青石磚地板似有熱浪翻滾。金子貼身穿着的裡衣,似乎已經被汗水浸溼了,黏在後背上,很不舒服。

宮婢提醒郡主和金子,鍾萃宮到了。

“郡主和世子夫人請等一等,奴婢進去通報娘娘一聲!”

蕙蘭郡主嗯了一聲,那聲音從鼻腔裡發出來,有些濃重。

宮婢施了禮,轉身入殿。

很快,容妃便親自迎了出來。

金子擡頭看了她一眼,容貌絕美,雖然上了年紀,但依然風華絕代。

龍廷軒的臉型輪廓很像容妃,難怪長得那般魅惑妖孽。

金子跟着蕙蘭郡主一道施了禮,容妃忙扶住了蕙蘭郡主,打趣道:“都是一家人,還講究這些個虛禮作甚?郡主和世子夫人快些進來坐,本宮剛煮好了茶,就等着郡主過來品評一二!”

蕙蘭郡主被容妃熱情地拉了進去,金子之含笑不語,跟在蕙蘭郡主身後。

鍾萃宮的格局佈置雍容大氣,處處顯現出一種低調的奢華。殿中放着冰盆,涼意沁人,繚繞在周身的燥熱感頓時消散無蹤,舒服得金子只想長舒一口氣。

“品評可不敢當,能送到娘娘這裡的茶,必是極好的!”蕙蘭郡主客氣的應了一句,不見巴結諂媚之態,也沒有隨意敷衍之意。

容妃便笑,招呼着蕙蘭郡主和金子入座。

蕙蘭郡主與容妃分主次落座,金子便在蕙蘭郡主的下首處坐了下來。

有宮婢上了茶湯,隨後便安靜的退了出去。

蕙蘭郡主也不客氣,兀自端起茶盞,撇了浮沫,含了一口在口中。

“這是今年早春的茶吧,味道甘甜!應該是蘇州那邊出產的。”蕙蘭郡主道。

容妃忙點頭,應道:“本宮就說郡主乃是茶道高手!只喝了一小口,就讓你給說全乎了。這正是今年蘇州御貢的春茶,在陛下那裡喝過一次,本宮說味道不錯,陛下就全賞了我!”

蕙蘭郡主見容妃的眼角眉梢皆漾滿笑意,頗有秀恩寵的意味,心下不由嘆了一口氣。

這樣的人,究竟是如何在後.宮的爭鬥傾軋下生存下來的?

是扮豬吃老虎,還是真的單純蠢笨?

想起這些年一直不露聲色卻在短短几月嶄露頭角的逍遙王,蕙蘭郡主心中便感覺有些寒意,頓時沒有了寒暄談笑的興趣。她脣角挑了挑,放下茶盞,開門見山問道:“娘娘該不會是專程請蕙蘭來喝茶的吧?”

容妃一愣,目光隨後落在金子身上,笑了兩聲掩飾着陡然升騰起的尷尬之感,收回目光,淡笑道:“本宮是想跟郡主和世子夫人道一聲謝來着。本宮這次能安然無恙從冷宮出來,世子夫人幫了大忙,這情分,本宮記在了心裡!”

“娘娘言重了,這事情對瓔珞而言不過是舉手之勞,太醫院的醫案都有詳細的記錄,娘娘本就是清白的,陛下查明真相,自然不會讓娘娘白白蒙冤!”金子看了郡主一眼,態度恭謹,不緊不慢的回道。

這話容妃愛聽,她那時候被薛皇后關進冷宮的時候就在想,自己是清清白白的,什麼也沒有做,陛下是相信她的,一定會放自己出來的,後來果真如此。不過確實聽說這其中有了親王世子夫人的相助,便依兒子所言,請了蕙蘭郡主和金子過來,當面致謝。

“是,陛下英明,可不是誰人都能隨意糊弄的!”容妃笑了笑,揭過了這一話題,問起了柳夫人和柳若涵的情況。

蕙蘭郡主一一答了。

“那就好!”容妃微微嘆了一息,頗有些遺憾的說道:“若非太后娘娘突然.......哎,本宮這杯媳婦茶,到了嘴邊,又飛走了......”

“軒兒和涵涵到底還年輕,且一年時間一晃而過,等除了服,再讓欽天監挑個好日子。放心吧,娘娘的媳婦茶,跑不掉的!”蕙蘭郡主應和一句,說完順勢站了起來,道:“時辰也不早了,府中還有一些庶務未理,蕙蘭就不打攪娘娘了!”

金子忙跟着起身。

容妃便挽留蕙蘭郡主和金子留下用膳未果,便將準備好的禮物拿了出來,說讓金子和郡主務必收下。

蕙蘭郡主和金子幾番推辭,容妃執意要送,便只好收了下來,而後容妃讓內監先去準備步輦,送了二人去朱雀門。

蕙蘭郡主一早入宮,折騰一天後本來就夠累的了,還陪着容妃打了一個時辰太極,感覺渾身乏力,上了馬車後,倚在軟榻上,竟睡了過去。

金子倒是沒覺得多累,只是心中有些狐疑容妃請她和蕙蘭郡主過去的用意。

只是單純的感謝麼?

金子總覺得這事兒透着蹊蹺。

薛皇后因沒能將容妃入罪而懊惱着,這些天一直讓人留意着容妃的動向。

蕙蘭郡主和金子去鍾萃宮喝茶的消息,很快便傳到她耳中。

薛皇后認爲容妃此舉是大有爲逍遙王拉攏權貴的意味。惠王黨派的核心人物本來是龍廷軾,可他腿殘了,將來斷不能坐上那個位置。龍廷軒擠進去,其野心昭然若揭。他現在支持的人還不夠多,爭儲的實力不足,所以需要拉攏城中的權貴作爲助力。

蕙蘭郡主不過是空有名頭,手上沒有實權,但是她背後是端肅親王啊,端肅親王是跟着先皇南征北戰的,在軍中的威望頗高,如果他表明態度支持龍廷軒,到時候朝中不乏有人響應他的號召,那太子不是更加危險了麼?

薛皇后氣得咬牙,這個容妃,真真是可惡。她覺得自己以前是被這個表面無害,實則野心勃勃的女人給矇蔽了,若是早些時候能看穿她的心思,她焉能留着她活到現在?

薛皇后喚來了一名貼身伺候的內監,在他耳邊一番耳語後,才站直了身子,揚聲道:“上次太子說喜歡本宮這裡的芙蓉糕,恰好碧月剛做了一些出來,德全你裝上兩匣子,給太子殿下送過去!”

德全忙應了聲是,打了千,轉身出了殿門。R1152

第137章 好差事第24章 來客第376章 焦慮第388章 舉措第353章 逐個擊破第462章 入宮第314章 請你幫忙第487章 玉成第126章 同歸第360章 契機第26章 語瞳第67章 來請第250章 深入第403章 真的掉坑了第480章 敬茶第487章 玉成第161章 閒人一枚第90章 姍姍來遲第181章 雨第364章 添堵第490章 疑問第218章 秀女標準第161章 閒人一枚第556章 姐妹第479章 花燭夜第38章 州府第31章 算賬第427章 回來第550章 金子失蹤第565章 手術第419章 升級第34章 女屍第218章 秀女標準第354章 不經意的口誤第568章 不眠夜第352章 過程第321章 自殺第487章 玉成第452章 始末第279章 不必感動第244章 夢第519章 決定第98章 絕代第290章 意味第177章 案發現場第254章 殺人動機第118章 不笨第103章 女兒身第61章 停屍莊第135章 明白第253章 密室之秘第457章 籌謀第75章 揭過第443章 暫別第67章 來請第547章 畫像第516章 孽因第197章 醫道第158章 無妨第492章 職業殺手第198章 不想少了一個人第391章 尋思第551章 兵賊較量第3章 清醒第398章 有心第22章 尋思第558章 揭開第58章 有事?第293章 她懷孕了第207章 跟上在下的思路第183章 有始有終第259章 都過去了第430章 答應第553章 獲救第207章 跟上在下的思路第293章 她懷孕了第69章 生妒第414章 風平第379章 滴骨第281章 等來一句承諾第191章 聽審第60章 動身第339章 最後一份禮物第551章 兵賊較量第268章 一個時辰後,再見!第238章 欠君一頓飯第562章 驚夢第179章 傲嬌了點兒第464章 所圖第542章 新案第118章 不笨第19章 推理第542章 新案第549章 悲劇起源第47章 奇絕第544章 再現雙屍第376章 焦慮第357章 辰郎君給的福利第206章 獨處第135章 明白
第137章 好差事第24章 來客第376章 焦慮第388章 舉措第353章 逐個擊破第462章 入宮第314章 請你幫忙第487章 玉成第126章 同歸第360章 契機第26章 語瞳第67章 來請第250章 深入第403章 真的掉坑了第480章 敬茶第487章 玉成第161章 閒人一枚第90章 姍姍來遲第181章 雨第364章 添堵第490章 疑問第218章 秀女標準第161章 閒人一枚第556章 姐妹第479章 花燭夜第38章 州府第31章 算賬第427章 回來第550章 金子失蹤第565章 手術第419章 升級第34章 女屍第218章 秀女標準第354章 不經意的口誤第568章 不眠夜第352章 過程第321章 自殺第487章 玉成第452章 始末第279章 不必感動第244章 夢第519章 決定第98章 絕代第290章 意味第177章 案發現場第254章 殺人動機第118章 不笨第103章 女兒身第61章 停屍莊第135章 明白第253章 密室之秘第457章 籌謀第75章 揭過第443章 暫別第67章 來請第547章 畫像第516章 孽因第197章 醫道第158章 無妨第492章 職業殺手第198章 不想少了一個人第391章 尋思第551章 兵賊較量第3章 清醒第398章 有心第22章 尋思第558章 揭開第58章 有事?第293章 她懷孕了第207章 跟上在下的思路第183章 有始有終第259章 都過去了第430章 答應第553章 獲救第207章 跟上在下的思路第293章 她懷孕了第69章 生妒第414章 風平第379章 滴骨第281章 等來一句承諾第191章 聽審第60章 動身第339章 最後一份禮物第551章 兵賊較量第268章 一個時辰後,再見!第238章 欠君一頓飯第562章 驚夢第179章 傲嬌了點兒第464章 所圖第542章 新案第118章 不笨第19章 推理第542章 新案第549章 悲劇起源第47章 奇絕第544章 再現雙屍第376章 焦慮第357章 辰郎君給的福利第206章 獨處第135章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