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制度

接下來一道命令,李哲再次下給了天下的士子,召集天下的有才之士,攜帶自己的論著和平日裡的心得,赴許都參加天下論道大會,在這個大會中辯經駁難,若是最後能夠得到大家公認的上佳文字,就會有朝廷出力,予以印刷刊行出書,遺留後世。

尤其是,藉着這個論道大會,李哲號召天下的士子齊心協力,共同編輯一部即將刊行天下的字典,這部字典,將成爲天下所有讀書人讀書識字明義的基準,幫助天下人辯字明音致意。

同時,標點符號系統,也被李哲藉着邸報傳播出來。理由是句讀的本領雖然艱深巧妙,但是容易造成誤讀,會讓天下人對朝廷政策出現誤解,不利於朝廷政令的施行,從今之後,所有朝廷公文來往,都將以標準的標點符號體系爲標準,沒有經過標註的文字,禁止進入公文系統刊發。

而順便的,橫版書寫方式,則是悄無聲息,沒有任何說明的就開始直接推行,一夜之間,進入李哲轄下的公文體系。

當然,這是和李哲手下已經開始用羽毛管制作水筆,用鬆墨、煤煙、松膠來製作原始的墨水,批量化的開始了文具產業是分不開的。就連紙張,如今,李哲治下也擁有了工業化生產能力。

這些產業的齊備說明,李哲轄下的文教事業,已經擁有了堅實的硬件基礎,如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論道大會、出版書籍和即將製作字典這些政令。又是在士人中引起了一陣熱潮,這世上凡是人才,就沒有不渴望功成名就的。

立功!立德!立言!前者太過便宜,中者太過艱難,而只有後者,纔是真正最吸引有着大抱負大志向的人傑的!想想吧!若干年後,自己的詩歌能夠被後人傳唱。自己的觀點能被人認可,甚至論著能夠流傳後世,和衆位夫子先賢的鉅著擺在一起被人觀看揣摩。這是何等的榮耀,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能夠流傳給這個世界和後人的,還有比這個更實在更持久的東西嗎?

而另一方面,字典字典,顧名思義,就是將流傳千古的典籍,從今之後,所有的人認字的規範則將出於己手,這是何等的千秋盛事!何等的萬世楷模!

幾乎是瞬間,每一個看到這個消息的人就被這個念頭給吸引了,胸中一腔腔的熱血止不住的向外膨脹。這一刻,就是刀斧加於頸上,也止不住天下士子齊奔許都追求功名利祿的的雄心了!

名利名利,對華夏人而言,名這個字總是要至於利這個字之前的。

下了幾道吸引人心的政令之後。接下來,李哲就開始忙於建設完善自己的小朝廷的制度了。

李哲即將施行的這套朝廷制度,是在現代時空經由許多政治歷史達人的研究之後,雜燴總結出的一套制度。

時空帝國組織和李哲的那個網站畢竟不是吃乾飯的,這一段時間以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其中貢獻出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在其中雄辯滔滔,縱橫捭闔。只是在網絡上大家自顧自的舒爽,卻不知道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是被李哲竊取了衆人的思想成果,應用到三國時空裡來了。當然,如今在三國時空,卻是不可能有人追過來要版權費了。

這套制度,主體是明朝的六部內閣制度,輔以獨立於其外的樞密院、大理寺和御史臺等機構。六部內閣管政,樞密院管軍,大理寺即最高法院,御史臺職責監察。各司其職,互相制衡,相對於漢朝此時的政治制度而言,政治分工相對明確得多,在目前這個社會分工分化還不算明晰的社會而言,基本算是夠用了。

而李哲,關鍵看重這套制度的則是明朝內閣制度著名的值守能力。明朝幾位皇帝,都有着和內閣文官置氣的傳統,動不動的就甩挑子不幹,比如我們著名的正德皇帝,嘉靖皇帝甚至是萬曆皇帝等等,都曾上演過這樣的戲碼。但是明朝的皇帝,這般的置天下於不顧,卻出奇的沒有造成天下大亂,內閣制度經受住了這種頻繁的考驗。皇帝不上朝,照樣政通人和,屁事兒沒有,這就是這種制度的優秀之處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明朝內閣的廷議制度,已經是現代民主集中制的先驅了,從某種程度上,不見得比現代的政治制度來的差。

三國時空,畢竟只是李哲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驛站,可以預想以後,李哲是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這個時空,天天處理國家大事。因此,從現在長遠考慮,建立這種能夠在李哲不在的時候平穩掌控國家政局的制度,纔是李哲考慮政治制度的第一選擇。內閣無疑是目前的這個社會狀況下,最適合的方式了。

只是,考慮到明朝內閣文官制度的**趨勢,李哲也要動用其他力量制衡,宗教裁判所和樞密院、大理寺、御史臺等勢力,還有未來將要慢慢形成的勳貴勢力體系,就是李哲用來制衡文官勢力的一道道枷鎖了。

軍政法檢分離,勳貴制衡,宗教超然物外掌控部分輿論,這就爲文官值守內閣培養了足夠強大的制衡勢力,使得其不至於一家獨大,這樣的話,文官勢力想一手遮天,形成象明末那樣的制度性**的難度就大大加大了,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政權,要想長期保持下去,制衡纔是王道。

而這一套複雜的政權宗教軍權分離制衡的政治制度,其關鍵的核心卻又全部寄於李哲一身,作爲開創者和軍隊的最高統帥,李哲對文官系統和軍隊有天然的威懾力。而作爲天道的人間代表,李哲的宗教身份,又是超然人上的,擁有絕對的宗教輿論權威。

所以憑着這一套系統自然發展下去,唯一超然於其上的李哲就將成爲這一套系統無與倫比的中心,獨一無二的獨裁者,而當李哲離開時,這一套系統又立刻成爲互相制衡的複雜政治體系,絕不會一家獨大。這樣的設置,和美國的聯邦總統制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兼顧了獨裁和民主在某一特殊時期的利弊,可以說也是讓李哲煞費苦心了。

但目前,這個體系還只是一顆幼苗,還需要李哲的盡心哺育成長。

如今,李哲全殲數十萬曹軍,協雷霆萬鈞之勢,入主許都,這鼎故革新改天換地的動作正當其時。便是明知道有許多人不服,又怕的誰來,大地踏在腳下,皇權掌在手中,麾下無數豪傑猛士,都欲擇人而噬,環顧九州,看哪個敢再多言!(歡迎您來您的,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V

一百六十二章 洛陽軍議第26章 搶一百二十四章 急速一百九十二章一百六十八章 印度開打第13章 抓捕兩百二十二章 虛擬和現實第108章 事件第80章 整編第9章 交易一百四十章 騷動兩百一十七章第65章 民兵第127章 雷霆第53章 機關人下第144章 世間總有知心人一百六十一章 魯班車和工匠營一百八十五章 大炮轟鳴第56章 大殺器第64章 築基第86章 現代二三事一百六十五章 時宜一百六十四章 關中兩百零二章 恐懼第14章 在廣州一百六十六章 作亂一百七十三章 衝鋒兩百二十六章 維生艙一百零八章 僵持看法一百零四章 算計第7章 什麼叫做說服力一百七十三章 遭遇一百二十一章 裝甲車一百五十四章 基因第57章 覆滅一百五十九章 南客第9章 轉折第10章 長遠的打算一百九十一章 樞密院一百八十七章 海面上的飛機第83章 中華宮西北談一百七十六章 絕望第27章 反說一百二十八章 徵倭四一百三十三章 變局兩百零三章 司馬第40章 國體之爭兩百二十一章 仙門一百五十二章 降臣一百六十三章 好槍一百八十六章 荊州之眼花繚亂第45章 行動第9章 三座大山一百八十八章 變化第19章 清理一百七十三章 陌刀陣一百一十二章 地火第78章 泥潭殺手鐗一百九十七章 司州之變一百一十七章 直面一百九十三章 疑惑兩百零五章 危機下的美利堅第63章 投資第35章 方向第31章 消息第50章 斬草一百二十七章 徵倭三第94章 殘忍第41章 熱蘭遮第53章 巡洋艦一百五十二章 儀式第68章 美人勸諫第22章 軍火貿易第95章 南洋爭奪戰的開端一百三十一章 徵倭七一百四十四章 國宴上第69章 張奎兩百零三章 晨第71章 兵發南陽第4章 找一家代理人第107章 暗中第81章 破城一百四十三章 入暹一百六十六章 將風甲兩百一十六章兩百三十六章 太空爭霸第56章 暴擊追一百二十九章 一戰開啓一百二十五章 徵倭第11章 危機逃逸第61章 反應一百二十二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兩百一十章 稱帝嗯第9章 轉折一百七十七章 征服一百六十章 細務第60章 秋波一百四十三章 入暹一百六十三章 華夏兩百零五章 危機下的美利堅
一百六十二章 洛陽軍議第26章 搶一百二十四章 急速一百九十二章一百六十八章 印度開打第13章 抓捕兩百二十二章 虛擬和現實第108章 事件第80章 整編第9章 交易一百四十章 騷動兩百一十七章第65章 民兵第127章 雷霆第53章 機關人下第144章 世間總有知心人一百六十一章 魯班車和工匠營一百八十五章 大炮轟鳴第56章 大殺器第64章 築基第86章 現代二三事一百六十五章 時宜一百六十四章 關中兩百零二章 恐懼第14章 在廣州一百六十六章 作亂一百七十三章 衝鋒兩百二十六章 維生艙一百零八章 僵持看法一百零四章 算計第7章 什麼叫做說服力一百七十三章 遭遇一百二十一章 裝甲車一百五十四章 基因第57章 覆滅一百五十九章 南客第9章 轉折第10章 長遠的打算一百九十一章 樞密院一百八十七章 海面上的飛機第83章 中華宮西北談一百七十六章 絕望第27章 反說一百二十八章 徵倭四一百三十三章 變局兩百零三章 司馬第40章 國體之爭兩百二十一章 仙門一百五十二章 降臣一百六十三章 好槍一百八十六章 荊州之眼花繚亂第45章 行動第9章 三座大山一百八十八章 變化第19章 清理一百七十三章 陌刀陣一百一十二章 地火第78章 泥潭殺手鐗一百九十七章 司州之變一百一十七章 直面一百九十三章 疑惑兩百零五章 危機下的美利堅第63章 投資第35章 方向第31章 消息第50章 斬草一百二十七章 徵倭三第94章 殘忍第41章 熱蘭遮第53章 巡洋艦一百五十二章 儀式第68章 美人勸諫第22章 軍火貿易第95章 南洋爭奪戰的開端一百三十一章 徵倭七一百四十四章 國宴上第69章 張奎兩百零三章 晨第71章 兵發南陽第4章 找一家代理人第107章 暗中第81章 破城一百四十三章 入暹一百六十六章 將風甲兩百一十六章兩百三十六章 太空爭霸第56章 暴擊追一百二十九章 一戰開啓一百二十五章 徵倭第11章 危機逃逸第61章 反應一百二十二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兩百一十章 稱帝嗯第9章 轉折一百七十七章 征服一百六十章 細務第60章 秋波一百四十三章 入暹一百六十三章 華夏兩百零五章 危機下的美利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