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朱由榔的嚴令,明軍還糧草不足,必須到常德才能補給。所以,必須在常德以北截住他們,佔據地利之優,前後夾擊,其焉能不敗。長伯所言,甚合本王之意。只是,此去馬頸山埋伏,非精兵強將不可,怕是還要你親自出馬啊。”羅洛渾喊道。
“王爺不說,卑職也正要請纓。只要對付朱由榔和李定國,卑職一定奮勇爭先,赴湯蹈火義不容辭!”吳三桂眼裡閃着仇恨的目光,堅定地說道。
“那好,長伯,你馬上回去準備,明日出兵,如何?”
“王爺,卑職以爲,雖然我軍先於明軍行動,因爲還要繞道公安,路程比明軍要遠得多,因此,卑職打算今夜就起兵,趁公安守軍不備,迅速拿下。拿下公安之後,李定國肯定就會知道了我軍的行動,所以,他們也一定會加快進軍速度。因此,多爭取一點時間,就多一分把握。”
“甚好。長伯,只要你以馬頸山堅持三天,本王就會帶大隊人馬趕到。”
“如此,卑職告辭。”
“好,本王祝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
吳三桂深知,只要滅不了南明小朝廷,自己就沒有活路。所以,一聽有殲滅李定國十萬大軍的機會,他心頭就燃起了一把火,燒得他血脈賁張,鬥志昂揚。
回到營中,立即召集李國翰、巴顏、張國柱、王屏藩安排進軍事宜。
命令張國柱爲前鋒,巴顏殿後,自與李國翰、王屏藩居中,當夜悄悄拔營,直奔公安縣而去。
公安距離荊州只八十餘里,次日天剛放亮,張國柱的部隊就到了。
公安守軍只有一千,本來兵力就少,又被張國柱一陣猛衝猛打,不到一個時辰,就拿下了縣城,守軍四散逃走。
張國柱也不追趕,迎接吳三桂大軍進城,埋鍋造飯,休息兩個時辰之後,就迅速南下。
吳三桂要率先卡住明軍後撤的咽喉,所以,趁明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他必須以最快速度趕到馬頸山。
由於手榴彈和地雷這種火器的出現,清廷大量精減了騎兵,主力部隊都是以步卒爲主。而吳三桂的部隊,除了他賴以發家的三千“關寧鐵騎”得以保存之外,其實皆是步卒。
公安到馬頸山不足二百五十里,吳三桂大軍只用了不到四天就趕到了,進軍速度是相當快了。
在公安到常德之間,還有一個戰略要地——澧州。爲了保證早日到馬頸山佈防,吳三桂命令大軍側澧州南下,並沒有去攻克這座城池。
一月二十四日,吳三桂大軍趕到了馬頸山之後,得到塘報,明軍才從荊州撤軍,不由得長出一口氣。
比他們提前了五天時間,有足夠的時間來佈防了。
馬頸山並不高,只有五百米高。一條南北官道橫在山之西側,北接澧州南通常德。
雖然此山不高,但卻是卡在荊州至常德的交通要道上。這也是爲什麼吳三桂置澧州、常德明軍於不顧,強要佔據此山的原因所以。
戰爭打到這個程度,明清雙方的將領其實都明白,哪一方佔據了制高點,哪一方就佔據了戰場主動權。
張好布袋,吳三桂並不怕明軍不來,因爲有朱由榔的嚴旨,他們不得不來,即使明知馬頸山有阻攔,也非來不可。
……
吳三桂來到馬頸山下,帶着衆將四處察看,發現此山雖然不高,但碧水接天河,峻嶺奇峰多,風景秀麗,就像一副畫。而且,西坡、北坡、南坡地勢較緩,適合屯兵,也適合衝鋒,而東側則是懸崖峭壁,易守難攻。
吳三桂非常滿意,轉道對李國翰道:“真是不錯,這簡直就是天然的打埋伏的所在啊。”
“王爺所言極是,此山不但易守難攻,而且溪流淙淙,水源清淨,的確是屯兵佳所啊。”李國翰答道。
李國翰是鐵嶺人,鑲藍旗漢軍固山額真,曾是黃臺吉的侍衛,因作戰勇猛以授此職。
“衆將官聽令,張國柱所部于山南駐紮,以防常德守軍;王屏藩所部駐紮山頂,除了保護糧草輜重之外,重點監視東側,以防敵兵從東側偷襲;李國翰所部駐紮北山,隨時側應;巴顏所部駐紮西山,本王帥帳設在半山處,‘關寧軍’隨時增援各方。”吳三桂令道。
“遵令!”衆將單膝跪地,轟然答應。
“王爺,我軍只有十日軍糧了,是不是就近再籌些?”王屏藩起身後問道。
“三萬大軍就算一日的軍糧也不是小數目,周圍山村稀少,百姓存糧估計也不敷半日之用,除非打下常德,大戰在即,就不要節外生枝了。明軍存糧也不多了,他們急於去常德就食,估計四日後也就趕到了。我軍佔有地利,數日就可將其擊潰,軍糧足夠了。”吳三桂答道。
“是。”王屏藩答應一聲,退到後邊。
“明軍得知我佔了馬頸山,一定會進行猛攻,而我軍要堅守到禧親王主力大軍抄其後路,則大功告成。諸位將軍,明軍擅火器,將會對我軍的防守造成極大壓力。因此,要抓緊時間修築堡壘、挖掘壕溝、準備滾木擂石,萬萬不可大意。”
“諸位將軍,你們都是跟隨吳某人很久的老部下了,應該知道吳某跟朱由榔小兒的恩怨,有我沒他,有他沒我。別的不多說了,此戰必須獲勝。哪個敢貪生怕死,畏懼不戰,被明軍打下陣地,本王決不會顧念情分,一定親自手刃了他!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