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樂菲集團,蘇逸還是很重視的。
本來,樂菲集團對他來說,只是想幫薛菲一把,好讓她的心血不會白費。
在之前,薛菲和其他股東在樂菲集團的發展,有着不同的意見,前者想要大力發展,但後者只是想着守成,不想要進行任何擴張。
意見的分歧,導致樂菲集團的情況非常糟糕,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後來,樂菲集團的股東都想要出售股份,不想要和薛菲繼續合作,更是讓樂菲集團陷入危機。
這些股東的退股,甚至想要出售把股份出售給樂菲集團的競爭對手,沃洱瑪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都想要吞了樂菲集團。
如果被這些競爭對手所收購的話,薛菲很意味這所代表的意義,那時的樂菲集團將不再是樂菲集團,甚至有可能直接不復存在,那相當於她這些年的心血全部完蛋。
在這個時候,蘇逸挺身而出,讓蘇氏集團動用大批資金,直接收購了樂菲集團除了薛菲以外的全部股份,通過溢價收購把其他股東的股份都收購過來,一舉成爲樂菲集團的最大股東,同時,也讓其他企業,包括競爭對手再也沒有了吞併樂菲集團的機會。
對於薛菲來說,她明白蘇逸會這樣做,完全是因爲她的原因,想要幫她一把,纔會這樣做的。
不然的話,蘇氏集團就算想要發展零售業務,想要收購連鎖超市企業,也有更多的選擇,沒有必要收購樂菲集團,更不需要去溢價收購,完全是有性價比更高的收購目標。
但是,因爲薛菲的關係,蘇逸還是讓蘇氏集團對樂菲集團進行溢價收購,爲的就是保住樂菲集團。
可以這樣說,他這樣做歸根到底就是爲了保住薛菲的心血,不至於讓她的樂菲集團,落入其他人的手裡,從而讓樂菲集團不復存在,這纔是他爲什麼會對樂菲集團的股份進行溢價收購,目的就是爲了得到這些股東手裡的股份。
因此,薛菲非常清楚這一點,知道蘇逸這樣做的含義,這也是爲什麼她會非常感激他的原因。
他不但讓蘇氏集團收購了樂菲集團,而且還保住了樂菲集團的品牌,沒有進行任何的改名,哪怕如果品牌換成蘇氏這個品牌,會讓樂菲集團有更好的選擇,但他還是沒有這樣做。
因爲,一旦這樣做的話,就表示樂菲集團,不再是薛菲的樂菲集團,而是屬於蘇氏集團的。
一開始的時候,蘇逸收購樂菲集團,也僅僅只是爲了幫助薛菲,而蘇氏集團有線下零售渠道的發展需求,這隻能算是次要原因。
不過,在收購了樂菲集團後,經過幾次的發展後,樂菲集團對蘇氏集團是越來越重要了。
樂菲集團的規模越大,對蘇氏集團來說,幫助就會越大,位置也會越來越重要,這就是蘇氏集團爲什麼會在樂菲集團投入越來越多的資金進行發展,就是因爲有這個需求。
現在樂菲集團和永景集團,都已經成爲蘇氏集團版塊中重要的一塊,前者是主打線下零售,而後者則是線上零售。
對於一家大企業來說,全面發展纔是王道。
而樂菲集團和永景集團,則是可以讓蘇氏集團在零售渠道上,擁有重要的話語權,而不用擔心會這個環節裡被人拿捏住命脈,這樣可以更好的管理產品在市場的零售,而不至於發生亂七八糟的事情,這對品牌來說是好事,而對於企業來說,就更是好處多多。
正因如此,蘇氏集團是越來越重視永景集團和樂菲集團,投入的資金也是越來越多。
可以說,樂菲集團和永景集團發展起來後,將可以幫助蘇氏集團在零售市場上做到一網打盡,不再受限於他人,可以更好的管理好整個產業鏈。
這樣就算失去了其他零售渠道,蘇氏集團憑着樂菲集團和永景集團,也是可以做到自保,而不至於出現大的問題,這纔是最重要的,也可以讓蘇氏集團有更好更健康的發展。
所以,現在的樂菲集團,對蘇氏集團是越來越重要了,不再是因爲薛菲的關係,蘇逸才會讓蘇氏集團大力發展樂菲集團了。
現在樂菲集團將獲得了4500億元的投資,其中4000億元,會用來增加4000家大型超市,而另外500億元,則是用來開設五萬家便利店,這就是今天的主要會議內容,現在已經是完全決定下來了。
只要完成了這個4500億元的項目,那樂菲集團的估值最低也會超過8000億元,而且多數是以淨資產來估值的。
實際上,樂菲集團在完成了這個4500億元的大項目後,一切順利的話,估值應該會直接投票一萬億元的,這已經是很保守的估值了,如果項目的回報率可觀的話,估值突破兩萬億元都是沒有問題的。
相信不久之後,蘇氏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中,又會多出一家估值在萬億的企業,就是這次的樂菲集團。
對於其他企業來說,想要獲得萬億的估值,或者是想成爲萬億企業,是一個無比艱難的事情,這是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全世界也沒有多少企業可以做到這一點的。
不過,對於蘇氏集團來說,旗下的子公司,想成爲估值在萬億的企業,還是比較容易的。
因爲蘇氏集團要資金有資金,要資源有資源,要實力有實力,可以爲旗下的子公司提供多到數不清的優勢,加上子公司本身具備的優勢,想要成估值過萬億的企業,當然是比較輕鬆的事情,這也是其他企業所不具備的。
不過,對於企業的估值,蘇逸倒也沒有太看重,他又沒有打算用估值來吸引外界的注意,更不需要投資。
正因如此,估值對他來說,本身的意義並不大,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公司本身的發展情況,纔是蘇逸最重視的,甚至是企業近前的利潤,他都認爲比估值還要重要,誰讓他沒有打算對外融資,沒有吸引投資者的打算,又沒有準備上市圈錢,那自然就不重視估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