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在地圖上只有一個小小的標註點的小縣城,距離銅城有100多公里的距離,藉着銅城發展的機遇漸漸富裕了起來。
住在這裡的人怎麼也沒想到,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還能建立起一個學校,並且被分配來了十幾個老師。
這些老師每天都要教孩子們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這些孩子的家長們真的非常感謝這些遠道而來的奉獻者。
唐國在人口足夠密集的地方修建學校,並且公派一些老師到這些學校裡面任職,三年的時間一輪換,選派新的老師來替換那些已經在這裡工作了數年的老教師們。
當然了,如果老教師們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願意留在這些地方,那麼唐國就會發放特殊補貼,幫助這些老師在當地更好的生活。
和華夏直接派遣支教老師不同,唐國會現在需要支教的地方蓋房子。這種辦法維持了支教老師的基本生活水平,不至於讓願意奉獻的人吃那麼多苦。
當然了,這麼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唐國的支教並非是自願參與的扶貧活動,而是所有師範學院畢業的新老師必須要經歷的一個“工作履歷”。
因爲短時間內,唐國師資力量都處於嚴重不足的狀態,所以全部師範畢業的學員都屬於國家資源,是需要被國家統一當成戰略資源分配的。
不願意參加支教的,也就是不服從分配的新老師將不會被分配工作,更有甚者還會失去在唐國任教的資格。
也不是沒有人真的不願意參加支教,他們會被分配到其他國家去擔任老師,傳播知識。這類人或許會在其他國家享受很高的待遇,但是他們失去的是在唐國國內從事教育的資格。
按照唐陌的說法就是,沒有奉獻精神的教師是不配教育大唐帝國優秀的下一代的——這個說法雖然說有些過於絕對了,但皇帝陛下的意志必須得到貫徹。
學校的操場上,有兩個班級的孩童正在上體育課,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體育課,學生們要在單槓雙槓上完成基本的體操動作,然後在操場上跑圈揮灑自己的汗水。
按照唐國的教育總綱,沒有老師可以佔用學生的體育課,這也是唐國的國情使然:唐國需要大量身體強壯的年輕人充當基建工人和士兵,所以對學生的體魄是有要求的。
這時代的絕大多數人也不認爲坐在辦公室裡的職員有多值錢,社會還是需要更多的勞動者,需要工人農民以及軍人。
相對來說寬敞明亮的教室內,學生們整整齊齊的坐着,昂首挺胸看着黑板前面的老師,聽老師描述着課本中高深莫測的各種知識。
比起華夏的教育來,唐國的教育顯然帶有明顯的“速成班”性質。畢竟一路走來,唐國的絕大多數官員,那都是從速成班裡被培養出來的。
所以,比起華夏堅持的12年大學之前的教育時長來,唐國7年的時長怎麼看都有些急不可耐的味道。
不過唐國的小學入學年齡很大,學生在12歲之前入學即可。而小學的課程實際上也就只有2年,加上初中也不過只有短短的4年而已。
是的,唐國實行的並非是9年義務教育,而是4年義務教育,小學只有2年,初中也只有2年。
這四年的時間是完全免費的,所有的適齡兒童都必須參加:孩童8歲左右就可以送到學校裡學習,無法升學就繼續讀,讀滿4年才允許“回家待業”。
嚴格選拔出來的,學習能力更強的學生纔有機會進入到高中繼續培養,這些高中生放到各個國家去,那都可以說是“能力出衆”的基層官吏了。
在經歷了高中學習之後,這些畢業生們習慣性的服從管理,掌握了大量的學科基礎知識,可塑性極強。
他們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繼續深造,考大學繼續學習更高深的專業知識。
整個升學過程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免費就學,品學兼優者甚至可以拿到補貼反哺家裡的開支。只有那些學習成績略差,家裡條件極其富有的學生,纔會在無法完成學業的時候交錢。
這類“自費”生也不能參加公務人員考試,不能直接在軍隊中擔任官職,只能回家繼承百萬家財,渾渾噩噩的了此一生這樣子。
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唐國的教育是先進的,無論是規模還是投入,都讓人難以望其項背。但其實唐國的教育體系依舊非常的原始粗獷,帶着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年代的家長們可不在意什麼孩子的心理建設,老師打一頓孩子也沒地方告狀去,很有可能最後聽說在學校裡被老師打了,回家還要再吃一頓父親的七匹狼。
這種純粹的暴力勸學手段並不科學,但是這時候並沒有人去推敲這個。對於整個社會來講,有個地方學習那真的已經是某種意義上的奢侈了。
“聽說您要離開這裡了?”一個如果不是在唐國,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裡讀書的婦人,在學校門口攔住了正準備跨上自行車離去的老師。
那老師停下了自己的動作,點了點頭解釋道:“沒有辦法,我來這裡三年滿了,必須要離開這裡了。”
“我知道,我知道,我聽孩子說,您要回銅城了……”這個孩子的家長將掛在胳膊上的籃子取了下來,掀開了上面蓋着的舊布。
籃子裡裝着的是一些雞蛋,並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女老師看到了之後趕緊擺手,謝絕了這樣的禮物:“這是幹什麼?你們家裡也不富裕,趕緊拿回去!”
“不是,肖老師,您帶我們家孩子1年多,我們家孩子明顯懂事多了,對學習也很上心,我家那口子說了,必須要謝謝您。”婦女端着籃子,在校門口開始了極限拉扯。
“學校裡有規定,不允許收禮!而且我是老師,教書育人是應該的!”被稱作肖老師的女老師往外推着籃子,很是擔心裡面的雞蛋會被打碎。
“老師!我都打聽過了!要走的老師拿幾個雞蛋不算收禮!您拿着!必須拿着!”婦女推的很堅決,實際上她確實很感激這個老師給自己孩子帶來的變化。
她們家雖然並不富裕,可也不算那麼窮,唐國對農民的補貼很多,她家裡又聽從農官的建議,養了雞鴨,日子過的其實並不艱難。
實際上因爲存在着巨量的貿易順差,在唐國境內隨便做點兒什麼,也不會把日子過的很艱難。
“我這一次回銅城,是要去做高中老師的。如果劉聰這孩子保持這樣的學習勁頭,他將來是能考上銅城的高中繼續讀書的!”肖老師一邊推讓,一邊解釋道:“到時候我還可能教他,我現在收了你的禮物,將來可就不能保持一顆公正之心了,所以這禮物我不能收!”
看到對方面露難色,肖老師又繼續補充了兩句:“你放心,國家有補助,到時候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做一個更有用的人。”
這年頭大家都還沒徹底習慣讀書有國家提供補貼的事情,所以時不時還是需要人提醒一句的。
果然,那農婦聽到了這個說法之後,就不那麼用力的去推手裡的籃子了:“肖老師,您說我們家,該怎麼感謝您纔好。”
“都是應該的,這都是我的工作。”女老師笑着擺了擺手,跨上了自己的自行車,趕緊逃了出去。
這要是對方又開始推那籃子雞蛋,估計自己回家的路上就買不到那家新開的蛋糕店裡的蛋糕了。
那家店鋪雖然貴了點兒,但是烤蛋糕的師傅可是從銅城學藝回來的,手藝那叫一個正宗,味道好極了。
被留下的那個農婦手裡捧着雞蛋站在學校門口,看着時不時走出來的教師,最後還是滿懷心事的離去了。
這種事情經常在學校門口發生,許多孩子的家長都會來這裡送東西。他們是無法進入學校內部的,因爲門口有門衛站崗。
儘管沒有人在老師離職調到他處的時候追究老師收一些禮物的事情,可這些老師們還是會拒絕類似的禮物。
因爲瓜田李下,他們在平日工作裡是不允許收取學生家長的任何禮物的,哪怕只是一個雞蛋,一個南瓜,都不行。
爲了避嫌,這些前途光明的老師們會一律拒絕——畢竟老師擁有一年兩次的帶薪假期,那是比較自由的好工作了。
畢竟這裡是大唐帝國,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要努力的工作,爲大唐帝國更加繁榮加班加點。
沒有人會因爲收一些禮物丟掉這樣的好工作,他們更願意心安理得的在未來享受老師的福利待遇。
唐國對於優秀的老師是非常闊綽的,甚至會給老師分發住宅,獎勵現金,解決許多生活上的困難等等。
更有甚者,只要表現的足夠優秀,國家甚至願意分配汽車這樣的獎勵。這也是爲什麼,多數教室都願意服從國家的調配,到偏遠地區吃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