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界神修
廈門通信(三)〔1〕
小峰兄:
二十七日寄出稿子兩篇,〔2〕想已到。其實這一類東西,本來也可做可不做,但是一則因爲這裡有幾個少年希望我耍幾下,二則正苦於沒有文章做,所以便寫了幾張,寄上了。本地也有人要我做一點批評廈門的文字,然而至今一句也沒有做,言語不通,又不知各種底細,從何說起。例如這裡的報紙上,先前連日鬧着“黃仲訓霸佔公地”〔3〕的筆墨官司,我至今終於不知道黃仲訓何人,曲折怎樣,如果竟來批評,豈不要笑斷真的批評家的肚腸。但別人批評,我是不妨害的。以爲我不準別人批評者,誣也;
〔4〕我豈有這麼大的權力。不過倘要我做編輯,那麼,我以爲不行的東西便不登,我委實不大願意做一個莫名其妙的什麼運動的傀儡。
前幾天,卓治〔5〕睜大着眼睛對我說,別人胡罵你,你要回罵。還有許多人要看你的東西,你不該默不作聲,使他們迷惑。你現在不是你自己的了。我聽了又打了一個寒噤,和先前聽得有人說青年應該學我的多讀古文時候相同。嗚呼,一戴紙冠,遂成公物,負“幫忙”之義務,有回罵之必須,然則固不如從速坍臺,還我自由之爲得計也。質之高明,未識以爲然否?
今天也遇到了一件要打寒噤的事。廈門大學的職務,我已經都稱病辭去了。百無可爲,溜之大吉。然而很有幾個學生向我訴苦,說他們是看了廈門大學革新的消息〔6〕而來的,現在不到半年,今天這個走,明天那個走,叫他們怎麼辦?這實在使我夾脊樑發冷,啞口無言。不料“思想界權威者”或“思想界先驅者”這一頂“紙糊的假冠”,竟又是如此誤人子弟。幾回廣告(卻並不是我登的),將他們從別的學校裡騙來,而結果是自己倒跑掉了,真是萬分抱歉。我很惋惜沒有人在北京早做黑幕式的記事,將學生們攔住。“見面時一談,不見時一戰”〔7〕哲學,似乎有時也很是誤人子弟的。
你大約還不知道底細,我最初的主意,倒的確想在這裡住兩年,除教書之外,還希望將先前所集成的《漢畫象考》〔8〕和《古小說鉤沈》印出。這兩種書自己印不起,也不敢請你印。因爲看的人一定很少,折本無疑,惟有有錢的學校才合適。及至到了這裡,看看情形,便將印《漢畫象考》的希望取消,並且自己縮短年限爲一年。其實是已經可以走了,但看着語堂〔9〕的勤勉和爲故鄉做事的熱心,我不好說出口。後來豫算不算數了,語堂力爭;聽說校長就說,只要你們有稿子拿來,立刻可以印。於是我將稿子拿出去,放了大約至多十分鐘罷,拿回來了,從此沒有後文。這結果,不過證明了我確有稿子,並不欺騙。那時我便將印《古小說鉤沈》的意思也取消,並且自己再縮短年限爲半年。語堂是除辦事教書之外,還要防暗算,我看他在不相干的事情上,弄得力盡神疲,真是冤枉之至。
前天開會議,連國學院的週刊也幾乎印不成了;然而校長的意思,卻要添顧問,如理科主任之流,都是顧問,據說是所以連絡感情的。我真不懂廈門的風俗,爲什麼研究國學,就會傷理科主任之流的感情,而必用顧問的繩,將他絡住?聯絡感情法我沒有研究過;兼士〔10〕又已辭職,所以我決計也走了。現在去放假不過三星期,本來暫停也無妨,然而這裡對於教職員的薪水,有時是錙銖必較的,離開學校十來天也想扣,所以我不想來沾放假中的薪水的便宜,至今天止,扣足一月。昨天已經出題考試,作一結束了。閱卷當在下月,但是不取分文。看完就走,刊物請暫勿寄來,待我有了駐足之所,當即函告,那時再寄罷。
臨末,照例要說到天氣。所謂例者,我之例也;怕有批評家指爲我要勒令天下青年都照我的例,所以特此聲明:並非如此。天氣,確已冷了。草也比先前黃得多;然而我那門前的秋葵似的黃花卻還在開着,山裡也還有石榴花。蒼蠅不見了,蚊子間或有之。
夜深了,再談罷。
魯迅。十二月三十一日。
再:睡了一覺醒來,聽到柝聲,已經是五更了。這是學校的新政,上月添設,更夫也不止一人。我聽着,才知道各人的打法是不同的,聲調最分明地可以區別的有兩種——
託,託,託,託託!
託,託,託託!託。
打更的聲調也有派別,這是我先前所不知道的。並以奉告,當作一件新聞。
※※※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五日《語絲》週刊第一一四期。
〔2〕指《〈走到出版界〉的“戰略”》和《新的世故》,均收入《集外集拾遺補編》。
〔3〕“黃仲訓霸佔公地”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日光巖建督操臺,操練水師。一九二六年秋,黃仲訓在這裡建築瞰青別墅,因侵佔公地,引起輿論反對。隨後黃登報聲明:所建別墅將供衆人遊覽,以瞻仰民族英雄鄭成功故壘,別墅因得繼續修建。黃仲訓,廈門人,清末秀才,越南華僑。
〔4〕這是對於高長虹的駁斥。在《1925北京出版界形勢指掌圖》內高長虹曾說:“魯迅是一個直覺力很好的人,但不能持論。如他對自己不主張批評,我不反對。但如因爲自己不能批評,便根本反對批評,那便不應該了。”
〔5〕卓治魏兆祺,字卓治,福建福州人。一九二六年九月從上海南洋大學轉學廈門大學。這裡他所說的話,可參看魯迅一九二七年一月五日給許廣平的信:“記得先前有幾個學生拿了《狂飆》來,力勸我回罵長虹。說道,你不是你自己的了,許多青年等着聽你的話!”
(《兩地書·一○五》)
〔6〕廈門大學革新的消息一九二六年六月和八月,上海《申報》和《時事新報》先後發表廈門大學“革新消息”,介紹該校創辦人陳嘉庚增撥基金和經費,大規模地擴充學校,並增設國學研究院。如八月四日《時事新報》刊載《廈門大學最近之發展》一文說:“不數年間,廈大當可望爲中國完善大學之一,除廣築校舍購備儀器圖書等外,該校長林文慶,目下最注意者,爲延聘國內外名宿,使學生得良師之誘導……且以(已)聘定北大沈兼士、周樹人(魯迅)、顧頡剛以整理國學……果能如此致力進行,加以經費充裕,將來國學研究院定有相當成績,爲吾國學術界別開生面也。”同一期間,《申報》和《時事新報》還多次刊登廈門大學新聘教授周樹人等的行蹤。
〔7〕“見面時一談,不見時一戰”這是高長虹在《狂飆》週刊第一期(一九二六年十月)發表的《答國民大學×君》一文中的話:
“文字上的冷箭,我也略知一二,大概還不至於十分吃虧。以冷箭來,以冷箭報,不違古禮,且合新誼。見面時談一談,不見面時戰一戰,也可減少一些單調。”
〔8〕《漢畫象考》魯迅準備編印的關於美術考古的一部專書。
他歷年蒐集和研究漢魏六朝石刻的畫象和圖案,已成《六朝造象目錄》一書(未印),但漢畫象部分並未完成。
〔9〕語堂林語堂。
〔10〕兼士沈兼士(1887—1947),浙江吳興人,文字學家。日本東京物理學校畢業,曾任廈門大學文科國學系主任,兼國學研究院主任。